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6551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并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的论文1;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1.1;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早在上世纪20年代,韦伯(aweber)和马歇尔(a;marshall)就对产业集聚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空间经济。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各种形式的产业集聚现象大量涌现,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趋势,开始介入到产业集聚的空间或区域问题的研究,并希望将其引入到主流经济学的范畴。在这些工作中,首推以保罗克鲁格曼(krugram,;paul)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的贡献。克鲁格曼甚至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

2、和新增长理论之后的最新经济理论前沿。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现在该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1.2;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深入地研究集聚理论,不仅要探索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以及动力机制等定性因素,而且要求产业集聚度量等定量分析,以便更好地检验或者完善产业集聚理论。在这一要求下,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如标准差系数、集中率、集中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要追溯到洛伦茨,洛伦兹(m;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发现将居民家庭户数累积百分比与居民收入百分比联系在一起,可以揭示收入分配的均衡性。11665

3、.COm这种揭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虽然洛伦兹曲线以图示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分配的均衡程度,但却不能达到精确计量的要求,为此,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基尼(gini,;1912)根据洛伦兹曲线,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确计算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统计指标,即基尼系数。;既然基尼系数可以用来计算居民的收入分配均衡程度,那么,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将个体与个体的收入替换成地理单元与地理单元上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就业人数,也可以用产值等其它指标),也可以用来计算产业在地区分布的均衡程度。用公式表示即为:;其中,gj为区位基尼系数;sim为地区j产业i所占的份额;sim为地区m产业i所占的份额;n为地

4、区的数量;i为全国产业i的平价份额。区位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变化。洛伦兹曲线下凹的程度越小,由此得出的区位基尼系数就越接近零,说明产业i的空间与整个工业的空间分布是一致的,产业相当平均地分布在各地区;反之,下凹的程度越大,则区位基尼系数就越接近于1,说明产业i的空间分布与整个工业分布不相一致,产业可能集中分布在一个或几个地区,而在大部分地区分布很少,从而说明产业的集聚程度很高。因此,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度越高。;2;区位基尼系数的实证研究;基布尔等人(keeble等,1986)最先作出了实证上的尝试,之后,又有不少学者采用该指标来研究产业地理集聚问题。克鲁格曼计算了美国1991年106个

5、制造业的基尼系数;amitti计算了西欧等十个国家的工业区位基尼系数;我国学者文玫(2004)利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计算了1980年、1985年、1995年中国两位数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梁琦计算了中国24个采掘业与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基尼系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上这些实证研究基本反映了各国产业集聚的实际水平,并印证了有关产业集聚理论的正确性。;3区位基尼系数相对于其他分析工具的优点衡量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的指标很多,较之于其它的方法指标,区位基尼系数主要有三个优点:(1)区位基尼系数可以采用多种指标来计算,适用性强。一般来讲,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采用两种指标,一种是产业产值,另一种是

6、产业人口就业,具体使用哪种取决于地区经济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产值的增加值、贸易额等指标来代替就业人口与产值。几种指标的应用,增强了研究中数据的可得性,如果将几种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更能对经济现象进行真实的反映。早期的研究如hoover(1936)、krugman(1991)使用的都是就业水平的数据。目前关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采用产值,如梁琦(2003,2004)以及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和仝月婷(2004),或采用增加值,如张同升、梁进社和宋金平(2005)。(2)区位基尼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的不同层次。产业集聚一般属于中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现象,它包括中观宏观两

7、个层次:中观层次是企业外部、产业内部的集聚经济,也被称为“区位经济;宏观层次是多个行业向城市地理集中形成的集聚经济,也称为“城市化经济。区位基尼系数可以对两个层次都作出很好的解释。例如,国际上计算区位基尼系数一般采用两位数行业分类标准,采用这种行业标准计算的区位基尼系数反映出不同行业的集聚趋势,属于中观层次的研究。如果将相同年份的不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相加,再取其均值,或者直接取相同年份不同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中值,那么也可以据此对宏观层次上的产业集聚趋势作出判断。(3)区位基尼系数有多种计算方法。尽管用几何方法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最为方便直观,但也较为复杂,为此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在基尼工作的基础上

8、,相继发展了平均差方法、协方差方法以及矩阵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在各种情况下方便地计算区位基尼系数。4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应当注意的问题(1)区位基尼系数是一种经济集聚趋势的反映。区位基尼系数只是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的测度,它本身没有一个决对的数值来评判其优劣,我们可以从区位基尼系数大小来看行业分布的区域均衡程度,但究竟区位基尼系数多大属于均衡,以及均衡还是非均衡对经济发展更有利,还是一个经验判断的问题。另外,区位基尼系数只是对产业集聚程度的相对度量,并不能反映绝对的产业集聚水平。如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很小,我们也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产业的集聚程度很低,因为这个产业在某一个特定地区所占的比重可能很大,而

9、在其他地区均匀分布。为了弥补区位基尼系数的这种缺陷,最好将其与反映产业绝对量的指标结合起来使用,计算出行业产值(就业)所占份额最大的几个地区的比重,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2)区位基尼系数的产业适用问题。区位基尼系数是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产业集聚只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经济现象,并非所有的产业都具有集聚的特征,这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二三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原因。适合应用区位基尼系数的产业应是那些具有良好规模经济效应,能产生集聚效益的产业,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弱,集聚效益小的广布产业,由于分散本身就是它的特征,也就不适合用此工具来探索其集聚程度。比如农业,由于其必须依靠无法

10、产生位置变动的生产要素土地,也就无所谓集聚与否了。(3)区位基尼系数因地域或行业选取标准差异而不同。所谓区位选取差异,主要是指在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时,选取的区位大小等级单位。如果把研究的整体只分成一个区位,那么区位基尼系数肯定为1;如果把研究的整体区域无限地分割下去,以至于一个企业所在的地方就是一个区位,那么区位基尼系数将逐渐接近于0。现实中研究都不可能采取这两种极端的划分方法,而是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区位选取单位的大小,必须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依据研究地区的经济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经济研究的整体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经济区位,再进行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因为产业集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11、客观上不同产业有向不同区域集聚的趋势,同质区域的划分更适宜于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我国学者在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时,往往基于行政地理单元,但是人为行政界线确立的各个地理单元显然是不同质的,因此,也影响了对产业集聚的精确度量。行业选取标准差异,指产业选取时采用的分类标准差别问题。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出的区位基尼系数差异是较大的,一般来讲,采用行业分类标准的位数越低,得出的区位基尼系数就越大,反之,得出的区位基尼系数就越小。同样,产业选取时采用的分类标准也要根据所研究的具体情况来定。另外,在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产业集聚度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各自行业选取的分类标准问题,如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同美国的是有

12、差异的,美国具有的某些行业中国就没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比较口径不一致也就失去了比较的科学性。(4)区位基尼系数的缺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的艾利森(ellison)和格莱赛(glaeser)在(美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一文中指出基尼系数大于零并不一定表明有集聚现象存在,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差异。因为当在一个地区产值一定时,存在着一些规模大的企业,其基尼系数和存在一百个小企业的基尼系数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集聚现象。利用空间基尼系数来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由于各产业中企业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的差异而造成跨产业比较上的误差。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异,因此在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时往往含有虚假成分,这就要求对区位基尼系数进行改进。参考文献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