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
2、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
3、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
4、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
5、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普通计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
6、,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3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后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因为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为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
7、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100多元,刚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后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
8、,最后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
9、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59页“试一试” 2.第59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3 教
10、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
11、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
12、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
13、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
14、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老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模仿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交流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
15、2只熊猫在玩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
16、4=5来表示? (2)观察情境图,交流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记下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练习十三第9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法则,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认识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
17、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能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今天我们按照减法的法则来练习减法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第9题 2、完成第11题。做之前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中相应的特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笔算:练习十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问:这三道题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4、小结:笔算减法要按减法的法则计算。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减。 5、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
18、做练习十三第15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0题剩下的三题,第12题前面两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6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19、指导拼法。 重合。 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
20、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 (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7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21、、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
22、,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
23、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 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
24、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 回顾旧知: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S、h各表示什么? 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
25、道什么条件? 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投影出示: (1)S = 10,h = 6 V = ? (2)r = 3,h = 10 V = ? (3)V = 9.42,h = 3 S = ? 二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麦图)师:有这样一堆小麦,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怎么办呢? 2.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测量的。现在给你数据:高为1.2米,底面直径为4米 (1)麦堆的底面积:_ (2)麦堆的体积:_ 3.知道了体积,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重能知道吗?(每立方米小麦约735千克)(得 数保留整千克数) 4.一个圆锥形沙堆,占地面积为3.14平方米,高1.
26、5米。(1)沙堆的体积是多少平方 米?(2)如果每立方米沙约重1.6吨,这些沙子共重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用一根底面直径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要削去多 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1)(出示图)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为什么? (2)削去的木料占原来木料的几分之几? (3)如果这是一块长4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又在什么情况下削出 的圆锥是的呢? 三 综合练习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为81平方厘米,高12厘米,和它等体积等底的圆锥高为( )厘米;和它等体积等高的圆锥的底面积为( )厘米。 2.将一个体积为16立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一个底面积为10平方分米的 圆柱体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 )分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的4/5,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 圆锥的几分之几? 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