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5篇 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1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
2、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
3、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
4、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2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
5、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奶酪多诱(y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ng)口水。 他低下头,嗅(xi)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
6、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n)布诱(yu)人犹豫(y)跺(du)脚 处(ch)罚稍(sho)息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力,多强(qing)的纪律性啊! 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n)不许偷嘴的禁(jn)令。怎么办呢? 当他们重新聚(j)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7、!”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
8、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
9、动作、神态的词句。 分角色表演。 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10、。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3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
11、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
12、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13、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4、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走到_,又从_来到了_。最后,在牛_的时候,随着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
15、语练习。 牛共有_胃,前_,只有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4 在牛肚子里旅行
16、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
17、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
18、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5 卖火柴的小女孩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 2、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
19、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
20、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
21、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 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教学设计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2、(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
23、“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这段描写流露出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几次?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之后的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24、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从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饥饿食物烤鹅寂寞欢乐圣诞树 孤独慈爱奶奶痛苦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
25、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
26、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乙:全文
27、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想象的合理性。(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的想象。因为在现实生活
28、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读”是语文课的基础。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寄予的同情。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
29、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品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寄予的深切同情。 2、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卖火柴的小女孩录像片段
30、,本课重点句段及问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下面,我们一起观看录像,让这个录像片段把我们再次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夜晚(播放录像片段) 老师过渡:在一个又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被冻饿而死。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下面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寄予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设计 1、标画词句。(引导学生细心读课文,标画出有深刻含义的词句。) 2、分析词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弄明
31、白这样写的目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甲: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课文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老师小结: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与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大年夜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2、,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乙: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来源,对小女孩来说,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贵。联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内疚与怕挨爸爸打的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一根。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学生丙: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
33、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 (5)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学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渴望得到欢乐。这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6)小女孩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学生己: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分析,
34、小女孩孤苦可怜,家里只有奶奶最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 学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的奶奶就会不见了。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小结:这里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联系上文,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把火柴来留住这世界上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掷,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35、3、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语句及问题)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问题:小女孩既然是被冻死的,为什么还“嘴上带着微笑”? 学生甲: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老师小结:幻想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
36、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出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在幻境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再也“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又是冻死在街头。如此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学生丙:“她曾经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是指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种种美好的幻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
37、幸福可言的。“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死亡。因为她用死亡摆脱了寒冷、饥饿与痛苦的生活。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老师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飞走了,这是因为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地失望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体现出现实的悲凉,越体现出这个黑暗社会的冷漠无情。最后,让小女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个悲惨的世界。还有
38、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现出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 4、赏析全文。 文章一开始,就把一个赤着脚叫卖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之后用实与虚的对比,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并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至最后写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飞走了,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幸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小女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对小女孩悲惨命运寄予的深切同情。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第 41 页 共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