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236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3【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第 1616 章章 区域经济发区域经济发展展 第第 3535 讲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2018银川质检)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下图为 19862013 年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1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A19862001 年,出现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B19862001 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农村景观均一性增强C19932001 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D19932001 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工业布局趋向集聚219861993 年,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逆城市化的出现 B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C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D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第 1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形状指标越大,景观越不均一。由图可知,19862001 年,三种建设用地形状指标都发生变化2 / 3且均大于 1,反映出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

3、;农村平均形状指标缓慢上升且大于 1,反映农村景观均一性下降;19932001 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则反映城镇景观均一性增强;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其景观均一性减弱,工业布局趋于分散。第 2 题,19861993 年,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从1.63 上升为 1.78,反映出城镇景观分布更加不均匀,这可能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答案:1.A 2.C(高考上海卷)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 1982 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 35 题。人口密度(人/km2) 各圈范围面积(km2) 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内圈(06 k

4、m)11321 76421 20619 55420 416第二圈(615 km)5932 6063 3614 9607 277第三圈(1524 km)1 1021 3181 8202 8044 305第四圈(2433 km)1 6116217851 0831 765郊区(33 km)3.2010 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A内圈 B第二圈C第三圈 D第四圈4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5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3

5、/ 3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解析:第 3 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第 4 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可能影响的是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第 5 题,第四圈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答案:3.C 4.A 5.C6(高考浙江卷)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下图为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说出 20072010 年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是从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二、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