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7322660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白话文为大家整理的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什么形状

2、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 (实物呈现) 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3、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 师:这个圆锥高多少? 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 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 画图表示 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 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三、课堂总结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

4、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

5、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师的

6、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

7、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

8、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

9、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 师

10、: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V=1/3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三、教学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圆锥的体积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

11、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

12、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

13、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14、) 三、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

15、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

16、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

17、,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第3题 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