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一、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
2、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 白话文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
3、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
4、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
5、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
6、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7、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8、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风,教师教得亲切,自然,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以下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整堂课不觉得在学,而觉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动课,学生是参与者,教师是评委
9、,在玩中学,比生硬的说理更让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个学生不好玩,不好动?这堂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气氛也相当的活跃,无疑,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2、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一次引出连加,第二次引出连加中的进位,教师并进行重难点引导,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戏中进行,为后来的环节打下基础,最后,用600元钱买价格不同的动物娃娃,够不够?将连加运用到生活中,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教学环节相当严谨。 3、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也把权力下放,教师只作点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巧妙设疑,引导
10、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套圈比赛,男女生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面和质量,让人觉得是学生在推波助澜,学生们自主合作完成了学习任务,有一点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几点建议: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几个例子; 二、在学生上台套圈时,能否交给台下的同学一些任务,如让他们算结果等; 三、课堂要有小结,但这堂课的小结过于匆忙,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
11、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
12、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
13、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
14、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
15、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
16、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识和实际能力。 10、
17、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4的减法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18、)+( )=( ) ( )+( )=( ) ( )+( )=( ) ( )+( )=( ) 三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 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
19、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 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
20、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21、)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一些优秀的前辈老师的交流,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
22、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
23、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
24、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求圆柱体容积的时候,带了一只木水桶,让学生主动测量,计算,检验。学生们兴趣十足,他们竟然能自己得出结论:计算时要使用内直径和内高。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
25、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做探究延伸题,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那种
26、喜悦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去设计的。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
27、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
28、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
29、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
30、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51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三名学生因年龄小、习惯差有些吃力,学生合作
31、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
32、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4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29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
33、、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画出下列度数的角:70度110度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说一说,哪种更方便。画150度角呢?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
34、: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同桌互说。 五、课堂作业:书29页2、3题。 六、板书设计: 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标出角度,再检验。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重渠道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体验数学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
35、程: 一、你能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下列语句的意思吗? (1)、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 生1:男生有4份,女生有5份 师:他解释了4:5的含义,还有吗? 生2:总人数是9份的话,其中男生4份,女生5份,男生和女生相差一份 师:哦,他能看到隐含的条件了 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生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女生占总人数的4/9 (在这位同学回答后,学生的表达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5: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生6: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又1/4倍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比男
36、生人数多1/4 (到这里同学们似乎有些思维穷尽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小手再次林立) 生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生8: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总人数也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师:哇,一句话引来大家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语文学的真棒! 能不能整理一下有条理一些呢? 生(想了想):每一句话都可以反着说呢!比如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可以说成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所以我想能这样一对一对的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一边板书一边帮助标上序号:1、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2、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3、总人数是男生人
37、数的2又1/4倍 4、女生占总人数的4/9 5、总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6、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2)、甲数是乙数的3/7 你能有顺序的用更多的表达方法吗? 生: (呵呵,不用我说各位老师也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说法了,我还是接着写我后面的部分吧!)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 1、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个条件:全班54人 再给你这样一个问题:男生有几人?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 (1)、5分钟内看谁用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在小组中就先呈现出来 (3)、汇报: (各位
38、老师,我打不出来带分数了。只能说明一下:学生在这里总共用了一种13种方法。其中归一方法一种,比例两个,分数方法9种) 师:你们好厉害啊!这么多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分分类看? 生:按比例分配(其实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分数方法、归一方法、比例方法 师:那么你们觉得自己用这些方法解题的时候对应哪一句话来解决的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中的具体思维过程) 师:原来你们孙悟空72变化出来的这每一句话都能得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些解法里头,你们觉得哪一些是比较简单又容易理解的? 生:归一法,正比例,还有还有用第2句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和第三句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都
39、比较容易! 2、那么老师如果告诉你的条件是男生比女生多10人,全班有几人,是不是这些转化出来的语句也都能用来解决呢? 生:能! 师:你会先选那些语句来呢? 学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圈定在语句6和语句7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选6和7?不首选别的呢?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一次,大家首选了2和3,现在却要首选6和7? 讨论后学生很快再次达成一致:要看条件和问题,找出能表达条件和问题关系的语句来解决问题,就能列出比较简单的算式来。 师:那么用归一和正比例呢? 生:也比较简单,思路上很快就能通达。只要看清相差几份、总数几份就可以了。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高涨,叫人不得不说:学生真的是很有趣也
40、很善于表达) 生1:我想黄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很多,就象从学校到我的家,并不止一条路可以走。你可以走最直最短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从别的地方回到家里。 生2:要走最近的路才好,不要绕来绕去! 学生哈哈哈的笑,我也笑 生3:这个叫做殊途同归! 师:好比喻!我们用归一法能找到回家的路,用正比例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用众多的分数方法还是能回到我们的家! 生4:老师我看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也可以。 学生鼓掌为他的形容称妙 (于是就有了我这一节练习课的名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呵呵) 三、扩展延伸 这么说来,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还有归一应用题是一家人了,那么一道分数应用题或者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也一定能用其他两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解决的了。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找道归一题或者分数应用题来试试! 下面是学生从练习册上找的题目: 1、一种钢丝20米重5千克。称得同样重量的一捆钢丝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米? 学生将解法罗列了以后,共用了两种归一,两种倍比,两种正比例的方法。而且一比较自己很自然的就发现:过去所用的倍比法事实上就是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我在这里不罗嗦啦) 2、一段水渠,已经修了100米,比剩下的多2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各位知道我们的学生列了多少算式吗?呵呵不说啦!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第 45 页 共 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