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6【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 1414 讲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至 1955 年,美苏冷战逐步开展,促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两
2、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开始活跃于国际会议。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第 14 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2 / 6(1)西欧和日本衰落。(2)美苏实力增强并形成均势。2基础框架: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3主要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4推动因素:美国积极推行“冷
3、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为什么采用冷战形式遏制苏联?提示:二战结束后,人心思定,维护和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苏联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与美国势均力敌。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政治对峙(1)美国:1947 年提出以“遏制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 “冷战”兴起。(2)苏联:1947 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2经济对抗(1)美国:1948 年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2)苏联:1949 年初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3军事对峙(1)美国:1949 年主导成立了“北约” ,以遏制苏联、控制西欧。(2)苏联:1
4、955 年主导成立了“华约”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3 / 6形成。北大西洋公约规定:“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针对“公约”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意味着什么?提示: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对世界政治的影响1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长期分裂:欧洲分裂;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2出现局部“热战”:最典型的是朝鲜战争(19501953 年)、越南战争(19611973 年)。3人类面临核威胁:最典型的是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4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与相对和平:如,柏林危机。有人说,
5、 “冷战”不等于战争。对此如何理解?提示:“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 ,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2015四川卷)下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中的 20 世4 / 6纪 50 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是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 A 项正确。答案:A2(2014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6、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 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故 B 项正确。答案:B3(2015课标全国卷)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
7、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 C 项正确。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A 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B 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故 D 项错误。5 / 6答案:C4(经典再现)1948 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
8、反映了双方既对抗又避免了直接军事冲突,符合冷战的特征,故D 项正确。A、C 两项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题干未涉及美国采取缓和政策的信息, B 项错误。答案:D5(经典再现)一般认为,1952 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时间信息“1952 年” ,联系当时美苏对峙、两大阵营斗争已经形成的背景,可知“第三世界”6 / 6指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A 项正确。答案:A6(
9、2014海南卷)1960 年,日、美修改 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日、美修改 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 D 项正确。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 A 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优势没有发生改变, B 项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在 20 世纪 60年代以后,C 项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