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 沉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 沉淀.ppt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0 4.0 沉淀原理沉淀原理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比重11,下沉,下沉 比重比重11,上浮,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 除除100um100um以上的颗粒。以上的颗粒。给水处理给水处理沉砂池,混凝沉淀,高浊预沉沉砂池,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沉砂池(去除无机物)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第1页/共50页(1 1 1 1)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自由沉淀)自由沉淀(Discrete Settling)(Di
2、screte Settling)(Discrete Settling)(Discrete Settling):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悬浮物质浓度不高;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2 2 2 2)絮凝沉淀)絮凝沉淀)絮凝沉淀)絮凝沉淀(Flocculent Settling)(Flocculent Settling)(Flocculent Set
3、tling)(Flocculent Settling):悬浮物质浓度为悬浮物质浓度为悬浮物质浓度为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50-500mg/L50-500mg/L50-500mg/L;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第2页/共50页(3 3 3 3)区域沉淀(成层)区域沉淀(成层)区域沉淀(成层)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拥挤沉淀)拥挤沉淀
4、)拥挤沉淀)(Zone Settling)(Zone Settling)(Zone Settling)(Zone Settling):悬浮物质浓度悬浮物质浓度悬浮物质浓度悬浮物质浓度500mg/L500mg/L500mg/L500mg/L;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5、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形成清晰的液形成清晰的液形成清晰的液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4 4 4 4)压缩沉淀)压缩沉淀)压缩沉淀)压缩沉淀(Compression Settling)(Compression Settling)(Compression Settling)(Compression Settling):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层颗粒的
6、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具备上述四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具备上述四种类型的沉沉淀过程淀过程;第3页/共50页 4.1.1 4.1.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重力与浮力之差为:为:(4-1)4-1)所受到的水的所受到的水的阻力阻力:(4-2)4-2)C CD D为阻力系数,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为阻力系数,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4-3)4-3)达到平衡时,加速度达到平衡时,加速度(
7、(3-33-3)左边)左边)为零,得沉速公式:为零,得沉速公式:(4-4)第4页/共50页 阻力系数是雷诺数的函数第5页/共50页 当Re1时:呈层流状态(4-5)斯托克斯公式:(4-6)应用:被去除的颗粒沉速远小于0.1mm泥砂沉速,即7mm/s,此时属于层流,沉速与粒径平方、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成正比,与粘度系数成反比第6页/共50页 2.牛顿公式 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接近于常数0.4代入(3-5)得牛顿公式:(3-7)3.阿兰公式当1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3-8)代入得:(3-9)第7页/共50页4.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 水中有大量颗粒物在
8、有限的水体中沉降时,由于颗粒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致使颗粒沉降速度较自由沉淀小,称为拥挤沉淀。称为沉速减低系数,1,一般认为,其仅与颗粒体积浓度Cv有关。对于非絮凝沉淀:Cv为颗粒物体积浓度,n为指数,m=1-Cv第8页/共50页对于絮凝沉淀:K为系数,此式在Cv=025%范围适用,当体积浓度再大时,絮凝颗粒会相互连接成网状构造。从而使=f(Cv)的关系破坏。在较高的颗粒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拥挤沉降过程中会出现上部的澄清水和下部浑水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这种现象称为界面沉降(成层沉淀)第9页/共50页 沉降过程分析:沉淀筒分为清水、等浓度、过渡、淤积层等4区第10页/共50页n界面
9、沉降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界面沉降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浊液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浊液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清水区:浓度很小;(增加)清水区:浓度很小;(增加)等浓度区:浓度均匀;大小颗粒不同;大小颗粒等浓度区:浓度均匀;大小颗粒不同;大小颗粒互相干扰,由于大颗粒沉速变慢、小颗粒变快,互相干扰,由于大颗粒沉速变慢、小颗粒变快,形成等速下沉现象形成等速下沉现象变浓度区:等浓度区和压实区的过渡区。变浓度区:等浓度区和压实区的过渡区。淤积层:沉速很小,浓度很大。(增加)淤积层:沉速很小,浓度很大。(增加)临
10、界沉降点:界面沉降速率开始减小。临界沉降点:界面沉降速率开始减小。第11页/共50页 沉淀开始t=0,浑液面从水面开始沉降,浑液面起始高度为H0,于t时刻沉降到H的位置,则浑液面的沉速为:高浊度的水、澄清池中的悬浮泥渣层沉降,污水活性污泥沉降和浓缩都会出现界面沉降。第12页/共50页 4.2 平流沉淀池4.2.1 理想沉淀池理论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面上。第13页/共50页第14页/
11、共50页第15页/共50页 I.当颗粒沉速uu0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左上图中的迹线xy与xy。II.当颗粒沉速uu0时,位于水面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流出,如左下图中轨迹xy所示;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如图中轨迹xy所示。说明对于沉速u小于指定颗粒沉速u0的颗粒,有一部分会沉到池底被去除。第16页/共50页 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过流断面上其水平流速为:(4-17)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 。u 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0.20.7,两种水体交界面不能保持稳定,互相混杂;Fr4,L/H1
12、0,每格宽度应在38m不宜大于15m。总结第30页/共50页平平流流沉沉淀淀池池的的构构造造及及工工作作特特点点第31页/共50页 4)存泥区及排泥措施 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 1.5 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采用)穿孔管排泥:需存泥区,池底水平略有坡度以便放空。机械排泥(效率高,多选用):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适用于3m以上虹吸水头的沉淀池,当沉淀池为半地下式时,用泥泵抽吸。还有一种单口扫描式吸泥机,无需成排的吸口和吸管装置。沿着横向往复行走吸泥。第32页/共50页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主要为短流
13、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1)进水的惯性作用;(2)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3)较冷或较重的进水产生的异重流;(4)风浪引起的短流;(5)池内存在的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 2.凝聚作用的影响。实际沉淀时间和水深所产生的絮凝过程均影响了沉淀效果,实际沉淀池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第33页/共50页3.沉淀区有效容积V1或4.沉淀池长度L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5.沉淀池总宽度B1.沉淀池的表面积AQmax 最大设计流量,m3/s;q 表面水力负荷,m3/(m2h),初沉池一般取1.53 m3/(m2h),二沉池一般取12m3/(m2h)。2.沉淀区有效水深h2式中:t
14、沉淀时间,h,初沉池一般取12h,二沉池一般取1.52.5h。沉淀区有效水深h2通常取23m。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第34页/共50页7.污泥区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V:式中:S 每人每日的污泥量,N 设计人口数,人;T 污泥贮存时间,d。6.沉淀池的个数n式中:b每个沉淀池宽度。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3050m,为了保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4,以45为宜。长深比不宜小于8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第35页/共50页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9.污泥斗的容积V1式中:S1 污泥斗的上口面积,m2;S2 污泥斗的下口面积,m2。10.
15、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 积V2式中:L1 梯形上底边长,m;L2 梯形下底边长,m。8.沉淀池的总高度h式中:h1 沉淀池超高,m;一般 取0.3m;h2 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h3 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刮泥设备时,取0.5m;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0.3m;h4 污泥区高度,m;h4泥斗高度,m;h4梯形的高度,m。第36页/共50页沉速公式及使用条件沉速公式及使用条件第37页/共50页h h h1 1 B B 0 0 t tA At t 自由沉淀的静水自由沉淀的静水试验 h h取取样口口 直径直径100mm100mm;高度;高度150015002000mm2000mm沉淀筒
16、沉淀筒 第38页/共50页 自由沉淀颗粒去除率自由沉淀颗粒去除率 1.1.T T=0,=0,水中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中均匀分布水中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中均匀分布,悬浮固体浓度为悬浮固体浓度为C C0 0,去除率为,去除率为0;0;2.2.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t t1 1、t t2 2、t t*、t tn n等时刻取样,等时刻取样,分别测得悬浮固体浓度为分别测得悬浮固体浓度为C C1 1、C C2 2、C C*、C Cn n。3.3.那么在那么在t t1 1、t t2 2、t t*、t tn n 等时刻,沉速分别为等时刻,沉速分别为h h/t t1 1=V V1;1;h h/t t2
17、=2=v v2;2;h h/t t*=*=v v*;*;h h/t tn=n=v vn n;4.4.令令p1p1、p p2 2p p*p pn n表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占原有悬浮物浓度表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占原有悬浮物浓度C0C0的比值,称为剩余量,即:的比值,称为剩余量,即:P P1=1=C C1/1/C C0;0;P P2=2=C C2/2/C C0 0P P*=*=C C*/*/C C0 0P Pn=n=C Cn/n/C C0 0 相应的去除量为:相应的去除量为:1-1-P P1 1、1-1-P P2 21-1-P P*1-1-P Pn n第39页/共50页取样口水样中的残余悬浮物浓度与沉速
18、关系取样口水样中的残余悬浮物浓度与沉速关系v=h/t1 1 1 1P P P P*第40页/共50页以沉速为v v分析整个水样中悬浮物的去除量:1.t1.t*时刻,沉速大于v v的颗粒在取样口上部的整个高度h h中被100100去除了,这些颗粒的去除量为:1 1P P*2.2.沉速小于沉速小于v v的颗粒 V Vn n2 2,由于,由于颗粒当粒当时所所处的位置不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取样口上部的整个水样高度h h中还残存一部分,以沉速V Vn n2 2的颗粒为例,在沉淀时间t t内的下沉距离为h hn-2=n-2=t t*V Vn n2 2,在h hn-2n-2的距离内不含V Vn n2 2这些
19、颗粒了,V Vn n2 2的颗粒去除率为:所有沉速小于V*V*的颗粒去除率:总去除率:1 1P P*+*+第41页/共50页 4.2.2 4.2.2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圆筒进行。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圆筒进行。在圆筒水面在圆筒水面h h处开一个取样口,要求颗粒在在水中均处开一个取样口,要求颗粒在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匀分布,浓度为C C0 0;然后在分别在然后在分别在t t1 1,、t t2 2、t tn n时取样,分别测得时取样,分别测得浓度为浓度为C C1 1 、C C2 2、C Cn n,对应的沉速分别为对应
20、的沉速分别为/t/t1 1=u=u1 1、h/th/t2 2=u=u2 2 、h/th/tn n=u=un n 。设。设p p1 1、p p2 2、p pn n 分别代表分别代表C C1 1/C/C0 0、C C2 2/C/C0 0、C Cn n/C/C0 0,则则1-p1-pi i表示所有速度大于等表示所有速度大于等于于u ui i的颗粒所占的比例,的颗粒所占的比例,p pi i代表沉速小于代表沉速小于u ui i的颗粒所的颗粒所占的比例。占的比例。具有沉速具有沉速u u1 1、u u2 2的两种颗粒之间的颗粒浓度分数为的两种颗粒之间的颗粒浓度分数为p1-p2p1-p2。第42页/共50页t
21、=0t=tih第43页/共50页 第44页/共50页 4.2.3 4.2.3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1.1.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采取沉淀试验筒,筒长尽量采取沉淀试验筒,筒长尽量接近实际沉淀池接近实际沉淀池的深度,的深度,可采用可采用2 23m,3m,直径不小于直径不小于100mm100mm,设,设5 56 6个取样口。个取样口。先均匀搅拌测定初始浓度,然后试验,每隔一段时先均匀搅拌测定初始浓度,然后试验,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各取样口的水测定悬浮物的浓度,计算相间,取出各取样口的水测定悬浮物的浓度,计算相应的去除百分数。以沉淀筒高度应的去除百分数。以沉淀筒高度h h为纵坐标,
22、沉淀为纵坐标,沉淀时间时间t t为横坐标把去除百分比相同的各点连成光滑为横坐标把去除百分比相同的各点连成光滑曲线,称为曲线,称为“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含义:对应所指明去除百分数时,取出水样中不复含义:对应所指明去除百分数时,取出水样中不复存在的颗粒的最远沉降途径,深度与时间的比值指存在的颗粒的最远沉降途径,深度与时间的比值指明去除百分数时的颗粒的最小平均沉速。明去除百分数时的颗粒的最小平均沉速。第45页/共50页 第46页/共50页 2.计算 对于某一表面负荷而言,根据凝聚性颗粒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可以得出总的去除百分数(见图7-8):(3-24)第47页/共50页绘制步骤:1)在时间ti,不同深度测Ci2)计算各深度处的颗粒去除百分率 p(C0-Ci)/C0*100%3)绘制去除百分率等值线第48页/共50页3、沉淀效率、表面负荷和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要求一定的去除率-设计停留时间和表面负荷:假定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计算总去除率 P得出相应的表面负荷 q绘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注意:曲线与水深有关。停 留 时间表 面负荷 沉淀效率第49页/共5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0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