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3、饮食护理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
2、限酒。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二、慢性胃炎护理常规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
3、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感染性胃炎和腐蚀性胃炎等。按炎症分布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慢性胃体炎和全胃炎。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 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因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 饮食应有规律。以进食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温凉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4、病情观察 病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5、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告知病人应禁用或慎用阿司
4、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胶体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为避免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取。6、健康指导 加强保健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病因,并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三、消化性溃疬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具有节律性上腹疼痛、周期性发作和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合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3、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饮食规律。溃疡活动期病人不适时可少量
5、进食,不宜过饱。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戒烟、酒,食物勿过热、过冷。若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穿孔时,应禁食。4、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重点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和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处理。(2)并发症的观察: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提示有出血;若上腹剧痛、腹肌强直伴反跳痛提示穿孔;若感上腹饱胀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反复大量呕吐带酸臭味食物,提示幽门梗阻;若上腹疼痛失去规律且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进行性消瘦、贫血,提示有癌变可能。若怀疑有外科急腹症时,禁用镇痛药,待排除后
6、,方可行腹部热敷或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5、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用药,解痉药行餐前 1 小时服用;抗酸药应饭后 2 小时和睡前嚼服,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H2 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药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注意有无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6、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焦虑、急躁情绪,保持其乐观心态。7、保健指导 指导和帮助病人去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抗感染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其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四、胃癌护理常规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7、,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化疗期及晚期胃癌病人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 应鼓励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病人食欲。4、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5、药物治疗护理 及时、准确的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注意保护静脉血管,掌握用药速度,观察不良反应,严防药液外渗。6、心理护理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态度,消除悲观等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7、保健指导 注意科学饮食,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性感染。五、
8、肝硬化护理常规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 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位休息为主,可视病情安排适量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3、饮食 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植物蛋白为主)、高纤维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
9、1000ml 左右。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4、病情观察 (1)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2)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的消长,做好腹腔穿刺放液前后护理,标本及时送检。5、药物治疗护理 用利尿药者,需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失衡。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 0.5kg 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将药物磨成粉末
10、,以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6、心理护理 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7、保健指导 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有黄疸者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止痒剂;保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复诊。六、肝性脑病护理常规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 绝对
11、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昏迷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定时翻身,防止压疮。3、饮食护理 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遵医嘱禁食蛋白质,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病人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 20g,短期内不要超过 4050g/天,以植物蛋白为好。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性格、行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便秘等诱因存在,尽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监测血氨、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
12、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24 小时入液总量不超过 2500ml 为宜。5、用药护理 避免使用催眠、镇静、麻醉药物。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乳果糖时注意病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禁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灌肠。6、心理护理 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护理。病人清醒后,安慰病人,尊重其人格,切忌嘲笑病人的异常行为。7、保健指导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知道病人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早起征象,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七、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
13、、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注意防范病人由于疼痛而烦躁不安导致坠床。3、饮食护理 遵医嘱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性状,做好口腔护理。待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后可从少量低脂、低糖流食开始,逐渐恢复饮食。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发现神志改变、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2)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
14、伴随症状。(3)频繁恶心、呕吐、腹泻者,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量及性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准确留取检验标本、及时送检。5、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注意用药后疼痛有无减轻、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禁用吗啡。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在 3000ml以上;应用生长抑素时,应注意使用的连续性,注意观察滴注速度。6、心理护理 关心和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7、保健指导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饮食及暴饮暴食。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
15、病护理常规 一、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其相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的人体主要代谢系统。其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它不仅通过生成尿液排泄机体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还产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1、活动与休息 急性期及严重的肾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至临床症状缓解、自我活动能力恢复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恢复期可适当活动。2、饮食护理 按医嘱给予适量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磷或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强治疗饮食的管理。3、密切观察病情 每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 2 次,持续 3 天,如有神志及尿量的变化或血尿、尿闭、水肿加重、血压升高
16、、嗜睡及频繁恶心、呕吐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4、控制体液平衡 有水肿者,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每天 1 次,测腹围或体重每周 1 次,对卧床病人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5、药物治疗护理 使用利尿药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区钝痛可按医嘱给予局部热敷,肾绞痛按医嘱局部热敷及给予镇痛及解痉药,并观察用药后疼痛缓解情况。6、健康指导 熟悉并做好肾脏专科各种检查宣教,如尿培养及其他尿液检查标本的留取方法,肾脏特检及透析疗法的术前、术后护理。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
17、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以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1、活动与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有高热、昏迷或心力衰竭者,均按相关常规护理。2、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 0.5/(kg.天),酌情限制水及钾、钠盐的摄入量。3、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极度乏力及恶心、呕吐、神志障碍等提示发生高血容量、高钾血症、高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护,并且每 24 小时记录 1 次。高钾者应及时遵医嘱做好处理,严密监
18、测血钾变化,避免输注库存血。4、控制体液平衡 根据医嘱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洲量;少尿或无尿时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肺水肿输液速度宜缓慢,小于 40 滴/分。多尿期就注意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根据医嘱调整液体量,监测电解质。5、透析护理 做好各种透析疗法的术前及术后观察护理并记录。6、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7、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8、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三、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慢性
19、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为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其终末期称为尿毒症。1、活动与休息 终末期有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病人有躁动不安时上床栏架,以防坠床或其他意外的发生,并设专人守护。2、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磷、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天)。如行腹膜透析者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1.0g(kg天)。3、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少尿、无尿和神志的改变,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遵医嘱做好对症处理。4、控制体液平衡
20、根据医嘱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流量、测体重。对血压高、水肿、心力衰竭及尿少、无尿者应严格控制入量。5、贫血与出血病人 按医嘱输注新鲜血,滴速宜慢,并注意观察输血反应及时处理。6、口腔及皮肤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防止皮肤破溃。宜用温水擦洗皮肤(忌用肥皂、乙醇)。水肿者忌用气圈,阴囊水肿者宜用托带,皮肤皱褶可以用透明皮肤贴膜预防破溃和糜烂。7、透析护理 如行腹膜透析者,应做好透析前后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血液透析的病人按血液透析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8、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生活规律,预防感冒,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按时测量血压,保持精神愉快,定期复查。四、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ac
21、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起病急,临床症状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伴有一过性能功能损害。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导致的机体免疫性疾病。1、活动与休息 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 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2、饮食护理 饮食遵医嘱:急性期低盐(钠盐摄入低于 3g/天)、优质蛋白,肾功能异常时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 0.50.6g/(kg天),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天入水量应为非显性失水量(约 500ml)加上 24 小时显性失水量,入水量的控制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避免高钾类食物的摄
22、取。3、密切观察病情 每天记录尿液颜色、量及性状,注意眼睑及全身水肿情况有无加重,有无头晕、头痛情况,注意测量血压,血压异常时应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处理。4、药物治疗护理 使用利尿药应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并注意有无电解质失调及恶心、直立性眩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5、预防感染 积极控制及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6、口腔及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7、心理护理 改善病人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8、透析护理 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及时做好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到肾功能恢复。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
23、后定期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五、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一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病情迁徙,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1、活动与休息 急性发作期及水肿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2、饮食护理 饮食遵医嘱以清淡易主,宜用优质动物蛋白。有高血压、明显水肿者应控制水和食盐的摄入。长期有蛋白尿病人如肾功能正常可适当补充高蛋白,蛋白质摄入量为 1.0
24、g/(kg天);肾功能异常时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 0.50.6g/(kg天);低盐饮食,钠盐摄入低于 3g/天;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3、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经常漱口,以除去氨味,增进食欲,预防口腔炎。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温水擦洗,减轻尿素对皮肤刺激。水肿明显者,加强皮肤护理,可酌情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预防压疮发生。5、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6、密切观察病情 根据医嘱记录出入液量,测血压、体重并记录。注意有无头痛、精神委靡、意识恍惚、抽搐、恶心、呕吐等尿毒症脑病症状及电解质情况,必要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7、药物治疗护理 如应用糖
25、皮质激素、免疫抵制药等应观察有无消化道溃疡、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感染以及白细胞下降等。8、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要多安慰、鼓励病人。9、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坚持用药,定期复查、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防止感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六、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3.5g/天),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小于 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活动与休息 活动期全身严重水肿。合并胸腔积液,腹水及呼吸困难者
26、,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的适当活动,病情缓解后尿量逐渐增加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2、饮食护理 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蛋白质摄取量为1.0g/(kg.天),肾功能不全时按相应功能期摄取蛋白质,高热量,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3、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每天1 次,注意血栓,栓塞,感染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肢体循环受阻及急性少尿,如有皮肤感染,咳嗽,尿路刺激征或腹膜刺激征等应检测体温变化每天 1 次,体温高于正常者每天测量 4 次,高热时及时遵医嘱做好降温处理。4、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降压药及利尿药的疗效,注意有无电解质失调及恶心,直
27、立型眩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出血药物需检测血药浓度,观察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多毛及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5、预防感染 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减少探视,寒冷季节外出注意保暖,室内保持通风换气。6、控制体液平衡 根据医嘱记录出入液量,测体重每天1 次,并记录。7、口腔及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8、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经常安慰、鼓励病人。七、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
28、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多由细菌引起。1、活动与休息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内衣清洁干燥。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2、饮食护理 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分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2000ml 以上。3、密切观察病情 高热病人每天测量体温6 次,中、低度热病人每天测量 4 次,观察有无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注意有无腰痛、脓血尿、畏寒、疲乏无力、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防止尿路梗阻、肾周脓肿及败血症。4、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防止二重感染。5、对症护理 高热病人遵医嘱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
29、降温并做好降温记录。6、预防感染 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高热时口腔护理每天1 次。7、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情绪。8、健康指导 协助病人正确留取血标本,留细菌培养标本时尿液应在膀胱停留46 小时留取后及时送检,教育病人避免憋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六节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活动 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给予高
30、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4、病情观察 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5、药物观察 观察药物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6、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7、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8、肛周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每天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9、健康指导 是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10、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
31、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二、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贫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铁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 10.7mol/L。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活动 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 40g/L 以下者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 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
32、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和均衡饮食。4、病情观察 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5、药物护理 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意铁剂应采取深部肌肉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6、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7、输血护理 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8、健康指导 重度贫血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用含铁多的食物。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
33、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特征为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伴低增生性骨髓,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造血细胞过度减少。急性再障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慢性再障发病缓慢,以贫血表现为主,感染、出血均较轻。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活动与休息 根据贫血的程度适当休息和活动,重度贫血者绝对卧床休息。3、病情观察 急性型观察发热,出血部位及程度,警惕严重感染和颅内出血,慢性型应观察贫血程度,药物疗效及有无转为急性型倾向。4、发热护理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用酒精擦浴。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
34、操作,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卫生,预防口腔,阴部,肛周感染。6、健康指导 告知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指导正确服药,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化学,物理因素和药物,定时复诊。四、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orders)是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不易止血的一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将该病分为 3 类,即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临床上常见病有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活动与休息 有出血倾时应卧床休息,对关节型病人在出血停止,关节消肿后应鼓励下床活动。3、饮食护理 依据病情选用
35、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宜软食少渣,防止消化道出血 4、病情观察 内脏出血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皮肤黏膜出血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范围,眼底出血要警惕颅内出血。5、预防出血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的药物。除去过敏原污染,如食物或药物过敏因素,执行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伤组织发生出血。6、健康教育 保持大便通畅,不剧烈咳嗽及活动,避免身体挤压和碰伤,定期复查血小板,有出血倾向及时就诊。五、白血病护理常规 白血病(leukemia)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侵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临床上
36、按白血病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化疗原则为强烈联合药物诱导和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选择治疗方案个性化。1、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活动 卧床休息,防止晕厥。3、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口腔黏膜破溃出血。4、病情观察 注意出血部位及程度,如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早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5、发热护理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禁用酒精擦浴。6、化疗护理 注意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反应。7、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 30 分钟,病人粒细胞数低于 500/ul 时,应安排担任房间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防止感染。8、健康指导 使病人掌握疾病知识,保持乐观精神,坚持按期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定期随访血象,若有发热,出血,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