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单选题 1、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3、如图,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甲、乙相比,甲鼓皮()2 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 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D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 4、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 B 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3 7、关于声现象的
3、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8、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9、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10、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
4、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 34 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多选题 4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掩耳盗铃”,盗贼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传播的越远,响度越小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12、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正确的是()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5、C“不敢高声语”说话声音响度大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4、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C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
6、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甲、丙、丁的音色相同 C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D乙、丙、丁的频率相同 计算题 16、聪聪和同学们乘坐汽车去郊游。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靠近,汽车鸣笛,经3s 后,聪聪听到回声,v声=340m/s,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2)还需多久才能开到山脚下?17、一辆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看到路旁指示牌上标有“距隧道 0.9km”字样立即鸣笛,5s 后听到
7、回声,又继续行驶-段时间6 后再次鸣笛并在 2s 后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 340m/s)求:(1)声音在 5s 内传播的路程;(2)汽车的速度;(3)汽车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18、科考船在某海域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 4s 后接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500m/s,求此海域海底的深度。7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_009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
8、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3、答案:B 解析:D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根据题意知道,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少,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故 D 错误;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鼓小,所以甲鼓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故 B 正确;8 AC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
9、越大、响度越大,根据题意,不能判断两鼓的振幅,故不能判断响度,故 AC 不符合题意。故选 B。4、答案:A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故选 A。5、答案:A 解析: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B 错误;C“震耳欲聋”用于形容声音很大,说明声音响度很大,故 C 错误;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0、,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A。6、答案:A 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 A 正确;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 B 错误;9 C医生用 B 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C 错误;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 D 错误。故选 A。7、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
11、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8、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9、答案:A 解析:10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
12、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0、答案:A 解析: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 A 正确;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 B 错误;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 t120.1s0.05s 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 svt340m/s0.05s17m 故 C 错误;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 D 错误。故选 A。11、答案:
13、BCD 11 解析:A“引吭高歌”是指声音比较大,比较洪亮,所以“高”指的是的响度大。故 A 错误;B“掩耳盗铃”中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 B 正确;C因为离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所以钟声传播的越远,响度越小,故 C 正确;D音色与发声体有关,故“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 故选 BCD。12、答案:BCD 解析:A“声无小而不闻”“声无小而不闻”,意思是说声音不会因为小而不被听见,若声音太小,或声音的振动频率小于 20Hz 或大于 2000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
14、故 A 错误;B“响鼓也要重锤敲”越用力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B 正确;C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不敢高声语”这里的高声指说话声音响度大,故 C 正确;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山谷(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故 D 正确。故选 BCD。13、答案:ABC 解析:A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故 B 错误,符合题意;12 C次声波是我们的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回声,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15、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14、答案:BC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所以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 A 错误;B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振动。故 B 正确;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断,若玻璃罩中完全没有空气,则完全听不见声音,即声音完全不能传出,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C 正确;D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锯条,锯条振幅相同;锯条伸出桌面长度不同,则振动频率不同。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BC。15、答案
16、:ABC 解析:A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从甲、乙、丙可以看出,甲、乙、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甲、乙、丙的响度相同,故 A 正确;B甲、丙、丁的波形相同,故甲、丙、丁的音色相同,故 B 正确;C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甲、乙、丁相同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 13 相同,故 C 正确;D乙、丁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故乙、丁的频率相同,丙的频率小于乙、丁的频率,故 D 错误。故选 ABC。16、答案:(1)480m;(2)24s 解析:解:(1)3s 内声音传播距离 声=声=340m/s 3s=1020m 汽车通过路程为 车=车=20m/s 3s=60m
17、 听到回声汽车距山距离为 =声 车2=1020m 60m2=480m(2)到山脚时间为 1=480m20m/s=24s 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 480m;(2)还需 24s 才能开到山脚下。17、答案:(1)1700m;(2)160m/s;(3)27s 解析:解:(1)声音在 5s 内传播的路程 声=声=340m/s 5s=1700m 14 (2)汽车的路程为 车=0.9km-(声 0.9km)=900m-800m=100m 汽车的速度 车=车=100m5s=20m/s(3)再次鸣笛并在 2s 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声=声=340m/s 2s=680m 汽车走的路程为 车=车=20m/s 2s=40m 汽车第二次鸣笛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距2=12(车+声)=12(40m+680m)=360m 汽车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 =900m-360m20m/s=27s 答:(1)声音在 5s 内传播的路程为170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3)汽车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 27s。18、答案:3000m 解析:解:声波传递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15 =12 4s=2s 海域海底的深度 =1500m/2s=3000m 答:此海域海底的深度为 3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