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期末复习诗词鉴赏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下期末复习诗词鉴赏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六下期末复习 古诗词阅读理解()寒 食 韩 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1.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两句诗是“_”2.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字的表达作用。_ 3 梳理本诗、注释以及“阅读指南”的相关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所了解的寒食节。_ 4.诗中“寒食”是指 5.这首诗前两句写 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 D.“传”字
2、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7.本诗的作者是_朝的_?(人名)(2 分)。8.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9.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看,本诗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B.从空间看,本诗由皇城直接转入权贵
3、门第。C.从时间看,本诗由白天转入日暮。D.从感情看,本诗由平和转为庄重。10.(1)诗歌前两句用_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_两词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11.寒食节,在 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 (2 分)-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 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B.前两句写暮春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C
4、.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人木三分。D.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二)迢诏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诗中“_,_”两句,直接写出织女的忧伤。2“札札弄机杼”中的“弄”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表现了织女_ _ 3 全诗主要从织女的角度入笔,写了她织布“弄机杼”“”“”“不得语”的情形,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4这首诗大量使用了叠音词,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_ _ 5.这首诗是产生与汉代的一首文人 (文学体
5、裁)。(2 分)6.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B.“素手”形容瘦手,形容手指细长。C.“终日不成章”是说织女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匹。D.“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两人相距并不遥远。7.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8.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9.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10、
6、这首诗出自 。(2 分)1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 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 月 日,这一天是 节,民俗都要吃月饼,寓意 2诗中主要写秋夜景色的诗句是“_”3“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表
7、达了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4 分)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 分)A“树梄鸦”写的是夜深人静,鸦雀无声,静谧中透出一片死寂。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让人联想到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今夜月明人尽望”描绘了十五之夜,月色明朗,人们放眼远望,心境开阔。D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静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6.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_”,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2分)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中
8、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相思。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8.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 分)-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9.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
9、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B.“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C.“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四)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1.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填体裁)。(2 分)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B.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C.诗的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D.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_ 4、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_ 5、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6、本诗把“此马”比作();“瘦骨”写出“此马”().7.这首诗写出了作者_ _(A 恃才
11、傲物、B 怀才不遇、C 妒才忌能、D 庸才当道)的忧郁.(五)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
12、有不怕牺牲的精神。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3解释下列词语。等闲:_浑:_清白:_ 4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在人间。(六)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这首诗是一首_(题材)诗。(2 分)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13、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D.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3.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他是“_”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_”。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_ 诗。4.解释词语:立根:_破岩:_咬定:_ 5.“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像 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 _牢牢地咬定青山,像_紧紧地攀附岩层断面。-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6.千磨万击还坚劲”作者在赞美竹石_精神的同时,也是在说自己_。7.“_,_。”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坚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8.长在岩缝中的竹子要不屈服于什么呢
14、 _ 9.联系生活答题。(1)花中四君子指:_(2)岁寒三友指:_ 10填空(1)诗中表示考验之严酷的词语(短语)是_ (2)诗中反映竹的刚毅性格的词语是_。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 A诗歌的题目是“竹石”,但诗中并没有写到“石”。B第二句中的“破岩”衬托出了劲竹生命力的顽强。C这首诗着力表现的是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D诗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情操。1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2 分)A.“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生动形象。B.“破岩”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C.“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D.全诗语言质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命淸髙的态度。寒食
15、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2“飞”写出落花随风飞舞,春到人间的动态美感 3.要点:时间,寒食节在清明节前 12 天;起源,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有功不受禄的介子推;习俗,家家禁火 4.寒食节 5.白昼盛大、浓郁的春意美景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唐?韩翊 10.(1).花 柳 汉宫 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春城无处不飞花 11.清明 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解析:前两句写仲春景色(二)迢诏牵牛星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玩、戏无心于机织,对亲人的相思之苦 3不成章 泪如雨 -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
16、习资料分享-4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自然而贴切地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5.五言古诗.答案: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8.答案:泣涕零如雨 9.答案:动作 情态 10.古诗十九首 (三)十五夜望月 1八 十五 中秋 阖家幸福团聚(生活圆满甜蜜)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游子的思亲之情 4唐 王建 5B 6.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解析:“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8.王建 (四)马诗 1.五言绝句 3、一、二句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
17、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回答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也可斟酌得分)5、“马”的形象特征: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素质一流(“铜声”)。?6、本诗把“此马”比作(天上的星宿);“瘦骨”写出“此马”(马的处境).7、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郁.(五)石灰吟【答案】1.于谦 吟诵 2.D 3平常 全 高尚的情操 4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坚守高尚节操 5无论 不管 即使 也(六)竹石【答案】1.咏物 3.清 郑燮 扬州八怪 三绝 咏物 4.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咬定:咬紧 5.竹子 松树 爬山虎 6.顽强而又执着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9.梅、兰、竹、菊 松、竹、梅 10(1)千磨万击 东南西北风(2)咬定 不放松 坚劲 任尔 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