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311404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二)案例二9 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

2、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生 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生 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生 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三)反思: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

3、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

4、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陈祥文在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中认为:问

5、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定的新颖性,灵活的技巧性,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障碍性.二、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一)案例一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服?生 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生 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服。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二)案例二 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生(齐说):漂亮!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 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 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 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三)反思:1、在案例

6、A 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的积极性。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就能回答,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3、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三、解决问

7、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年级上册)(一)案例 A:1、呈现例题:计算 484 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3、学生自主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二)案例 B:1、呈现例题:计算 484 2、学生自主活动: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交流结果 3、结合直观操作的过程及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口算.4、结合口算过程,教师讲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三)认识分数的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一半?2、学生折、剪。(用直

8、观的方式表述)3、画直观图.(用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语言表述)4、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经验中创生数学符号。(用数学符号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述)怎样用数来表示一半?(1)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创生出不同的数学符号)(2)师小结: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大家的创造都有道理。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统一表示成 ,板书分数符号。(四)反思:1、案例 A 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讨论都是缺乏引导的。对于除法的笔算,从形式上分析,与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过课本,一般不会想到,原有的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经验只会带来负迁移.对于一种全新的知识,由于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讲授,所以学生

9、碰到困难是很自然的.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个性化再创造的过程,逐步组织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积聚感性经验,凭借直观操作和图形展开思维,形成的认识成为后续学生的“生长点。当让学生自主创生新的表示方法时,学生都能有意义地进行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水到渠成地进行抽象思维,再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意义地建构起抽象的分数二分之一。3、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4、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这个过程是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结论的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展开“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概括式学习过程,经历“经验模型符号”的数学化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