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4919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丛花初春病起宋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 病少惊。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评析】一丛花初春病起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抓住“初春” 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 有输慵的情绪。这首词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 和心绪。【注释】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康熙词谱载此调只 有此体,宋词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异。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

2、春浅,春天来得早。腊 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 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春妍:妍丽春光。东风有信: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东风,春风。衾(qin):厚被。清圆:声音清亮圆润。寻芳计:踏青游览的计划。少像(cdng):少乐趣。疏慵(yong):疏懒;懒散。【译文】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 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 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 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

3、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 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 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赏析】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 春病愈后既喜悦乂疏慵的心绪。“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 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一一不光春来得迟, 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 现了这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 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

4、,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 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 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 想像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 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 “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 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 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合。至此,初春乍觉而 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 感,“初日半衔山

5、,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 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 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己争先”。“争先” 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 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 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 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 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 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

6、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 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 计”。最后三句“衰病少馀,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 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 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愣,“爱眠”应“衰病”,“日 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 “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清人黄子云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 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 不诚矣。”(野鸿诗的)苏轼这首词恰是“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笔一 下之“景”,无论为虚为实,“无不真”;笔下之“情”,无论是喜是优,“无 不诚”,这原因就在于他抓住“初春”“病起”这一事的特殊情景,写出了作者 的个性、襟怀和心绪。【辑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春初病起,信笔书怀,当此花边柳际,裙屐争 赴春游,而自放者日高犹卧,有此淡逸之怀,出以萧散之笔,遂成雅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