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章节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章节综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中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章节综合一 .选择题(共2小题)(2019北京北京二中八年级期中)对下面这首小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远处海面耸起了一道道山岗近处海面推过来一堵堵高墙啊,潮来了,潮来了,轰隆作响像十万匹奔马突然被暴雷惊狂浪头飞越礁盘,前赴后继冲上岩岸那是老远就选定的厮拼的战场为实现最后的一击潮列阵从天边赶来只期望自己的生命能爆出冲天的巨响潮水在一瞬间杀进每条岩缝和礁孔一切污秽都无法逃脱它的冲刷涤荡虽说在击石的巨响中自己已化为白烟但那巨响毕竟是生命最豪迈的歌唱A.诗的开头把潮水比作耸起的“山岗”和推过来的“高墙”,写出了海水涨潮时潮头推涌,奔腾而
2、来的壮观气势。B.诗中描摹海潮的轰响,有如被暴雷惊吓后十万匹马的狂乱奔腾,既写出了潮水声响之大,又写出了潮来时场面 的惊心动魄。C.诗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潮水飞跃岩岸,前赴后继地列阵从天边赶来,渴望携手战场上厮拼的勇士奏响胜 利的凯歌。D.诗的结尾写潮水以化为白烟的代价,瞬间涤清了岩缝和礁孔的污秽,发出了生命最豪迈的歌唱,表达了对潮的 赞美之情。1. (2020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理解与鉴赏下列诗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8. 东皋薄
3、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写出了牛羊在暮色中,焦急地等待牧人带领回家的情形。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写出诗人虽然像“征蓬”一样,身不由己地出关劳军,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二 .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5.【分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 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 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
4、使诗 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噫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 境深远。【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 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正确;B.有误,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故选:Bo(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尾联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 见归乡之路,引发乡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尾联又以“愁”字结尾,将 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5、,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1) B(2)愁 思乡(或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 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 情议论的关键句。6.【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首联叙事,颔联和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 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表述,逐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有
6、误,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故选:Bo(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掌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句意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 生成海市蜃楼。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 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包括作者自己,初 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艺术效果十分强烈。答案:(1) B(2) “月下飞天镜”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亮映在水中的倒影,比作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既写出月亮的浑圆皎 洁,又衬托
7、出江水的澄澈平静。“云生结海楼”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云光霞影比作海市蜃楼,既写出云霞的绮丽多 姿,变幻无穷,又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 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点评】此题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必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意的把握和对诗词创作背景的理解、作者 思想感情的剖析。学生只要在八年级认真学习,把握诗词思想感情,就能从容作答。7.【分析】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8、 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 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 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 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从军行通过描写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居延”并非作者此次出使的目的地。用“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
9、孤寂的心境。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甲诗中颈联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惊奇赞叹之情;乙诗中后两 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答案:(1) A(2)奇特壮丽;赞美。译文:使至塞上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从军行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 回还。【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
10、者思想特点和诗 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 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分析】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 但举世公认崔颖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 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 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
11、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 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ABC.正确;D.有误,想借花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故选:Do(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末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 罩着烟雾一般。崔颍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庭中有奇 树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是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 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
12、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 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 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李白唐代诗人。A.王绩唐代人;苏轼北宋诗人、文学家;C.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D.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故选:Ao答案:(1) D(2)黄鹤楼“烟波”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融情于景,用一“愁”字,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思乡之情。庭中有奇树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 出人物的内
13、心世界。表达独赏美景的孤寂,对远人的思念,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3) A译文: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 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 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庭中有奇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 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
14、表达怀念之情罢了。【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 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 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 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9.【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 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 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解答】(1)
1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CD.正确;B.有误,“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 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故选:Bo(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者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 物,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 “大”字,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 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感情。答案:(1) Bo(2)奇特壮
16、丽;悲壮或孤寂。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己在燕然。【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0.【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
17、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 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 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诗句特别是写景的诗句来分析。写“征蓬。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从中透露出内心的激愤和孤寂抑郁之情。(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及阅读体验。答题时应注意,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 象,语言要优美。第一
18、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 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 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 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据此整理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积累。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 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答案:(1)孤独、凄凉、悲伤、寂寞、失落
19、。(2)浩瀚沙漠中一道狼烟笔直而上,仿佛渺远而无穷尽的黄河上一轮落日格外浑圆。 阅读体验是:大漠黄河中的景致很美,让人有一种雄浑的感觉,很慷慨,很壮阔。(3)黄河之水天上来/收拾旧山河/旦辞黄河去/国破山河在。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 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句子的理解赏析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 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 赏。11.【分析】
20、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 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 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关键字的理解。首联字面意思是: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很明显“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字表现眼前景象的苍茫,由此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 调空间上的虚无。(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与诗歌名句情感的理解。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
21、情。A.诗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B. “看却乡心万感生”一句,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上产生的思乡之情。C.诗句以送别友人直至看不见船影,表现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D.词句以“归来”“再骑黄鹤”暗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一腔热血以身报国。故选:Bo(3)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描述诗歌画面,先要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 换成现代白话言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 是翻译。诗句中的意象有:汉阳树、鹦鹉洲I;注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述出其晴芳草萋萋”之景即可。答案:(1)空(2) B(3)明媚的阳光映照着汉江水,
22、北岸那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花草葱茏繁茂,生机盎然。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I。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点评】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
23、、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12.【分析】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 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 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颈联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 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理解错误。故选:Co
24、(2)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 画面和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重点理解表现其特点的词语“历历” 和“萋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示例: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江中的鹦鹉洲 上长满了茂密的芳草,呈现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答案:(1) C(2)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芳草,呈现一派芳草萋萋 的景象。参考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 悠。
25、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 人烦愁。【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 并准确整合信息。13.【分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 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 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第一问,结合题干“表现两岸静止的群山与开阔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26、 的景象“可锁定答题范围是颈联,颈联中的“随”字化静为动,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给 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解答第二问,结合题干中的“江面上,有飞天明镜般的 月亮”可锁定答题范围是颔联,结合颔联的“云生结海楼”可知写了天空中的海楼般的壮丽云霞。(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从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句诗中的“乡关”二字 及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句诗中的“故乡水”可看出抒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句诗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27、给 人带来深深的愁绪。作者直接问故乡在哪儿,然后直接回答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这是直抒胸 臆,直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诗的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 我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是说故乡之水对自己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别行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到了故乡身上,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答案:(1)随 海楼(海市蜃楼)般的壮丽云霞(2)思乡之情 崔颖在日暮时分直接发问家乡在哪里,并用江面迷蒙的景象渲染思乡之愁,直抒胸臆;李白不说 自己思乡,却说故乡水多情不远万里送别自己,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点评】把握诗人的情
28、感,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14.【分析】这首古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 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嗓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 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颠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道炼字题。“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 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的空荡荡
29、。诗人面对历史陈 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 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白云千载空 悠悠”,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这个“空”是“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 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 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
30、的近景,隐 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煤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 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 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 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I、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 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I、烟波 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
31、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 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 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 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答案:(1)第一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两联中的两个“空” 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2)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 乡愁。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
32、“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本 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 合,虚实结合。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 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
33、 情议论的关键句。15.【分析】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 意盎然,恰到好处。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 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至心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里白沙堤”结束,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 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
34、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 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抒发了诗人喜悦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并以“行不足”说明 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据此填空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 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答案:(1)白沙堤 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 行不足(2)几只早早就飞出来的小黄莺争着飞往了向阳的树木,去晒晒这很少的暖阳,这又是谁家刚刚飞回来的小燕子
35、 啊,正忙着筑巢衔泥。早春的野外生机勃勃,一些五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让人看得眼花缭 乱。浅浅的春草刚刚生长出来,才仅仅能够遮没马蹄。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 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 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 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 词创作的
36、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 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6.【分析】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 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 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 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送灵澈上人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 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
37、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 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江面月影 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描绘画面时应有月亮像明镜一样,云彩结成海市蜃楼的字眼。(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情。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 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
38、己思 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 情解答时要读懂句子。送灵澈上人有夕阳、青山、荷笠者等意象,描写送别的场景,景中也寓之以情。“独”的 意思是独自,这里指的是诗人看着朋友自己独自一人向远方走去,渐渐地消失在远方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依依 不舍。答案:(1)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2)前者“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后者情感 寓于写景之中,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营造了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落寞的心情。译文:渡
39、荆门送别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送灵澈上人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 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 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7.【分析】本诗表面上是表现松树的耐寒,实际上是诗人借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
40、守,在乱世中更要有一 种坚定的人格追求,不能因为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因此以“赠从弟”作为诗的题目,以此来表明自己要传达的意 旨。【解答】3. (2020北京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炼字精妙,比如颔联中的“”字表现出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 又如颈联中的“”字化静为动,将朗月投影在江水中的夜景写得浪漫而富有动感。(2)此诗是诗人第一次出蜀时所作,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 说明。(3)
41、本诗中“江入大荒流”一句描写了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景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河”的 诗句,请写出除本诗外,你读过的一句:(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4. (2020北京北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崔颗的黄鹤楼,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2)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的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 “夕阳”在古代诗
42、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羁旅之思,或抒迟暮之怀,或表惜别之意。下列诗句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样,借夕阳表达羁旅之思的一项是【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021北京北京市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古诗文阅读。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B.颔联中
43、“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颈联登高远眺,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晴空旷野,草木繁茂的景象。(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关键词的赏析能力。“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是如此的刚劲! 一何”译为多么,起突出强调的作用.第一个“一何”突出风大,第二个“一何”突出“劲”即突出松柏 的苍劲,挺拔之姿两个“一何”共同塑造了生命力顽强松柏形象.(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 势力屈服的象征.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
44、加 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 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借松柏顽强的生命力来表达自己如松柏一样坚守本性,从而达到劝勉从弟的目的. 答案:(1)第一个一何”突出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姿挺拔.合起来表达松柏旺盛的生命力.(2)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 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诗歌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 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
45、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 性!【点评】此题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古诗词知识,是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意的把握和对诗词创作背景的理解、 作者思想感情的剖析。学生只要在八年级认真学习,把握诗词思想感情,就能从容作答。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字。尾联中,诗人用“日暮、烟波将满怀的情绪形象化,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挥之不去的之情。5. (2021北京北京市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古诗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6、(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B.颔联化静为动,写出了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C.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2)请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6. (2021北京北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下
47、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居延”指辽远的边塞地区,也是作者此次出使的目的地。B.甲诗中颔联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C.乙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D.乙诗最后一句写出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他们立誓破敌的意志和豪情。(2)甲诗中颈联描写了边塞 (特点)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惊奇赞叹之情;乙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边塞荒凉、严寒之景,表现战士们戍边生活的艰苦,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的 之情。7. (2021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甲】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乙】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翠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空余寻常江楼,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B.甲诗全诗虚实结合,既有对古代传说的联想,又有对眼前实景的描绘。C.乙诗第五句中“盈”在这里不仅指香气充满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