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复习资料.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92159490.doc 第 1 页 共 44 页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复习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包括哪些?答: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关于阅读的评价 关于写作的评价 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3、综合性学习缺少“语文味”的几种倾向是什么?答: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变成了气氛热烈的游戏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美术
2、课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作文辅导课 4、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呢?答: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再次,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5.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四学段(79 年级)重点考查哪些内容?答: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
3、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6.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部分向我们提出了哪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答:(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四条课程基本理念?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8.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答:要点:语文课程
4、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1692159490.doc 第 2 页 共 44 页 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9、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
5、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10、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6、(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 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 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
7、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校本课程 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 1692159490.doc 第 3 页 共 44 页 3、赏识激励策略 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
8、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4、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6、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
9、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7、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8、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论述题 1、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
10、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
11、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12 分)答:评价目的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1692159490.d
12、oc 第 4 页 共 44 页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新课标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请联系你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复温指导,谈谈究竟应如何把握?答:个人阅读是合作讨论的前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
13、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模式化的解读会禁锢学生的创造性,但考试评价必须要一根尺子,比如要有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因此,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全面、准确、表述流畅。4.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5、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1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
15、神。“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7.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答: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评价目的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
16、的发展。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1692159490.doc 第 5 页 共 44 页 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8.学了新课标,你认为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要有哪些具体体现?答:课程是动态生
17、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教学案例分析 1、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18、、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作文指导程序:(1)让学生明确“经历”的内涵。可以作这样的引导: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不论人生正在经历什么,苦难或是幸福,将成为自己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所以,“经历就是财富”,常被人们看作是对生命由衷的体验。试图将“经历”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2)选择最佳写作角度。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请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的
19、经历等,讲述给大家听并能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即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3)作写作技巧方面的辅导。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抒发感受。注意点:若侧重叙经历,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经历”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中,形成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偿失。若侧重谈看法,还有多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还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2、一位老师持教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其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第二课时:四
20、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1692159490.doc 第 6 页 共 44 页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
21、,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
22、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
23、较强的讽刺意味。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
24、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1692159490.doc 第 7 页 共 44 页 句评说人物形象。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
25、人物形象。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四、说读,对人物说话。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教学的看法。答案: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
26、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习除外),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
27、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28、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试卷 1692159490.doc 第 8 页 共 44 页(课程代码 66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29、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语文是重要的什么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A、学习 B、交际 C、实践 D、交流、人文性 、政治性 、情感性、语文是实践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B)、知识 、实践 、应用 、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多少个左右会写?(D)、1500 、2000 、2500 、3000、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艺术感受、欣赏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临摹名家书法
30、,体会书法的(B)、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训练学生的(C)、基本技术、言语能力、读写能力、基本知识与技能、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的A、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表达的能力 、语言沟通的素养 、社会实践的能力、创作能力 、仿写能力、体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在哪方面不宜刻意追求系统和完整?C A、语言知识 B、文学知识 C、语文知识 D、写作知识、语文评价应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但更重视 C、发展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初中文言文的达标水平是:能借助注
31、释和工具书阅读何等程度的文言文?B、较难的 、浅易的、中等难度、普通、心理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 、身心发展规律、语文课程评价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同时更重视A、定性评价、终结评价、表现评价、定量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以下三方面应做到少而精:课文注释、练习和A、语文知识、课文篇目、文言文篇目、单元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教育部年初颁发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强调语文学科同样应当培养
3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该大纲突出了这样一些方面ABCD 、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 、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 1692159490.doc 第 9 页 共 44 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新课程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它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D、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词语教学中“理解”的几条途径是ACDE、联系上下文、强化识记训练、借助字典理解词语、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33、结合生活实际、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知识教学涉及以下哪些内容?ABCDE、文字知识与文体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方法、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包括ABDE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凭借语文思想,凭借语文想象,凭借语文学习,凭借语文工作,凭借语文实现着跨越时空的交际。其次,语文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
34、、进行思维交际的工具。因为思维活动需借助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进行,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其三,语文还是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功,处理工作等也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可以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个性化阅读 P70是指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
35、维度之一。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换言之,过程是相对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运用某一技能、体验某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感知、理解、运用或实践的过程。方法即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某一方法,或运用某种已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书上没找到,此为自我理解)、语文课程资源 P167,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36、、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1692159490.doc 第 10 页 共 44 页 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P26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述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33 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语文课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的丰富内涵。(1)语言和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动物向人的转
37、变,也促进了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2)语言是人的重要智能。(3)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之必需。(4)人的智力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的语言是一种智能,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5)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6)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人在语言发展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又凭借语言学习文化。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语文教育正是这样的课程。(7)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
38、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总之,语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怎么说也不仅仅是工具。、简述识字教学应如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P59 答:(1)注意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2)小学阶段儿童形象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应优先把一些表示具体事务的汉字教给他们。(3)生活在汉字世界中的儿童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因此,应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新鲜感,灵活处理教材,保持儿童识字的兴趣。(4)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很有兴趣。要恰当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试述语文
39、教育的特点。P35-P37 答:(1)人文性。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中的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相关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而语文则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
40、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2)实践性。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知识没有实践的环1692159490.doc 第 11 页 共 44
41、页 节是难以转化为能力的。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是需要的,但是诸如语法修辞文章做法之类的知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必过多,也不必追求系统和完整。这一时期学生还处于感性的时期,应该让学生多接触感性材料,参加感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规律。(3)生活化。这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
42、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习得,强调日积月累。(4)民族化。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汉字组词灵活,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 4 个字,凝练精简,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总之,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它是
43、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些相联系,我国文学以抒情性强而著称于世。中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语文课程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P67 答:语文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1)教材的课文。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非常重视课文的构成。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典范性,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
44、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读到上乘作品,大师级作品。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化内涵,一方面指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一方面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纬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主要指“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2)课外阅读。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广泛性。“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
45、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味和趣味。1692159490.doc 第 12 页 共 44 页(3)阅读过程和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文化
46、的建构问题,不能舍本逐末,只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要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积淀。不能肢解作品,忽视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应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六、分析题(本大题共小题,分)、下面是一份说课稿,仔细阅读,然后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要求:各谈两点,略加阐述。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将
47、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字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二、教材研究、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育的抒情名篇,作于年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爱这土地一
48、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
49、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三、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其成就(目的:扩充文学基础知识)方法: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教师适当补充、写作背景简介(重点)1692159490.doc 第 13 页 共 44 页 目的:便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迅速把握主题 方法:组织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象材料,创设课前爱国情境、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
50、力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治性情。方法: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欣赏法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