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一节记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一节记忆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记忆记忆 记忆差的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的事物,记忆差的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尼 采l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l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l自变量l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是研究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l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l所谓定量(quantification
2、),即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l除了刺激材料可以作为自变量之外,还有:l刺激呈现的速度、时间间隔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l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l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l指导语因变量l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两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l回忆类: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回忆法所包含的规则:(1)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2)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顺序,允许随意提
3、取记忆项目。在计量时注意各量值对应刺激项目的关系,就可以比较深刻地解释自由回忆的过程特征。(3)在对偶回忆程序中刺激是成对呈现的,对偶回忆的计量工作既可以是记录一次再现能够回忆的绝对量,也可以是记录被试达到全部准确回忆水平一共需要多少轮刺激的量。l再认类:l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实验,被试的任务是从混入一定比例无关刺激的材料中,分辨出先前学习过的有关刺激来,反映报告只有“是”、“否”两种。第二种是“迫选再认”,被市必须在多个选择中作出一次反映,其猜测的概率小于二择一程序中的猜中概率。控制变量l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的外显变量: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
4、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分配以及指导语等环节一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l机体内部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以及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的社会性额外变量。记忆研究的材料l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来说,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要符合以下标准:材料对于每个被试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材料应为被试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l根据以上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将材料概括为两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l无意义材料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
5、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表8-1 无意义音节字母表举例1TAJYICHUZCEXYADMEP2ZINQOM GOKMOQFEPGAW3VECGEPYINRUYSUHKOJ4YOXDUZTEVGAFJIKCIB5FUQRUZADLIQWOZ ZUR6BIPNAW XURKOCLEQTEY11QIDVOBWIXFIKQON QUF12LEHPAHKAQVUSGUW YOF联想值26.727.327.326.224.522.7 设计无意义音节的主要目的是要控制联想,但由于各语种的语言构成不同,一些规则并非都一样。例如,在将英语的国家,由于英语中有很多单音节字
6、,若在遵循音节不能是熟悉的字和只许是三个字母构成的两个假定,就大大限制了无意义音节字的数目。l有意义材料在使用有意义材料时,更需要注意控制额外变量,以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巴特利特的研究l其他刺激材料l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三个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过程要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l除了图形材料之外,其他还有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作记忆材料等。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从艾宾浩斯开始,记忆研究的实验
7、方法究竟有多少已经无法计数了。老的实验方法不断被取代,而新的实验方法名目繁多,我们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实验方法归类,加以介绍。这里的传统方法,只是区别于内隐记忆的方法而言。1、回忆法l回忆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也称再现法或复现法。l回忆法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1)系列回忆法l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serial recall method)是后人对艾宾浩斯以及早期关于回忆研究的程序的概括,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
8、method of learning time)。系列回忆法的基本程序比较简单: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订的“标准”,被试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者遍数确定被试的回忆水平。运用系列回忆法可以很容易地研究回忆的系列材料的特点。通常的做法是一遍一遍地呈现系列刺激,直到被试能正确无误地预先说出下一个项目为止。实验者统计被试预报每一个项目出现的错误或者错误率。麦凯里和亨特(McCarey&Hunter,1953)曾证明,用错误量和错误率计量的总趋势相同,但采用错误率指标似乎更利于排除难度变化对刺激材料的干扰。实
9、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0486122每音节2秒用错误数目表示用错误数目表示246810系列位置155图图8-1 两种呈现速度的序列学习的曲线两种呈现速度的序列学习的曲线每音节4秒10错误均数481012用错误百分率表示用错误百分率表示l艾宾浩斯等人对原先的系列回忆法进行修正,目的有两个(1)解决被试在什么时候已把字表学习好的不确定性;(2)探索学习和回忆的进程。l修正后的方法定名为提示法和预料法。所谓提示法就是在限定的一次或几次呈现刺激材料之后,要求被试背诵,主试在被试背诵发生迟疑时进行提示,在发生错误时予以纠正,直到全部背出。实验者根据记下的提示次数或校正次数,计算得分。运用系列回忆法可以很容
10、易地研究回忆的系列材料的特点。通常的做法是一遍又一遍地呈现系列刺激,直到被试能正确无误地预先说出下一个项目为止,实验者统计被试预报每一个项目出现的错误或错误率。研究结果表明,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习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系列位置效应与注意和信息加工的策略有关。(2)对偶回忆法 对偶回忆法(paired recall method)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或联对法),是由卡尔金斯(Calkins,1896)于19世纪末提出。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运用这种实验程序,可以避
11、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因为在系列“提示”程序中(例如A、B、C三项),每一次提示项目(假定B项),既可能是前者(如A)的反应,也可能是后者(如C)的刺激。实验者要确定项目的实际作用很难,这一困难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混乱。相对而言,对偶回忆法的刺激项目仅对相应的反应项目提供线索,意义明确。a)预期法l预期法的程序分成两步: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一轮一
12、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椅子?椅子 顶端父亲?父亲 杯子父亲?父亲 杯子号码?号码 行动音乐?音乐 腿火车?椅子 顶端椅子?音乐 腿音乐?火车 皮毛火车?试验1试验2火车 皮毛图图8-2 对偶回忆法的预期刺激项目顺序对偶回忆法的预期刺激项目顺序 预期法的实验程序使人联想到“系列回忆”中的提示程序。预期法汲取了提示法的养分并做了改进:首先改变了序列呈现的顺序,实验者每做完一轮就改变呈现顺序,克服了上一提示对下一项目的刺激效应;其次改变不规则的插入式提示,排除了实验者提示操作中的额外干扰,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刺激-反应程序。b)检验法 检验法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
13、应项目。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以限定时间,如30秒。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被试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火车 皮毛水 蛋音乐 腿父亲 杯子围裙 战争椅子 顶端花 儿子椅子?音乐?火车?火车?父亲?火车 皮毛音乐 腿铅笔 冰水?花?试验1试验2围裙?图图8-3对偶回忆法的检验刺激项目顺序对偶回忆法的检验刺激项目顺序学习阶段测验阶段铅笔?音乐?l检验法本质上更适宜对人类学习记忆的研究,因为在条件反射式的学习中如果延迟强化,其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l对偶回忆法对材料的选择和如何组对(配对)有很高的要求。安得伍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学
14、习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记住,并且与刺激项目配对的反应项目有意义比刺激项目有意义更为重要。(3)自由回忆法l自由回忆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1984)第一次采用这种方法,此法允许被试可以随意回忆而不必遵循刺激顺序。当时的大多数研究者对之不屑一顾。艾宾浩斯对这种方法的评价是“粗糙、肤浅”,原因之一是它不符合联想主义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后自由回忆法大受欢迎,成为最常用的回忆法。l在研究中发现,自由回忆表现出三条规律:l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l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鲍斯菲尔德的实验内容是回忆的分类倾向性。他以完全随机的
15、方式向被试呈现四类名词(动物、人名、职业名称、蔬菜名称)共60个。结果证明被试的回忆是分类“群集”的。图尔文(Tulving,1962)选了一系列假设不相关的16个单词作为刺激,并以不同的顺序呈现16次。分析被试每次自由回忆的结果,发现每次反应的顺序与最后一次反应顺序都有联系。图尔文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主体组织(subject organization)。l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 19世纪末柯克帕特里克就证明,自由回忆之后残存的记忆用再认实验还能够提取检测。更简单的方法是进行提示回忆,一个不能自由回忆的刺激项目一经提示常常能回忆成功。根据这一特点,在有些实验中,研究者较多地选用再认法。2、
16、再认法l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把两种材料区分开。l再认记忆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在行为主义高涨时它受到冷落,当认知注意再度兴盛时,它又被广泛使用。自1960年以来,再认记忆研究在内容上和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早期的这类研究所不能比的。再认和回忆两种方法构成了传统记忆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l程序:先呈现有关刺激,然后呈现有关刺激和无关刺激。刺激呈现后,要求被试逐项判断并做出“是”、“否”的反应。l计算方法:l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l再认分数=(正确再认百分数)-(错误再认百分数)l当“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时l再认分数=(正确再认数-错
17、误再认数)/(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l校正公式l再认分数=(认对有关、无关刺激量)-认错有关、无关刺激量/(有关刺激数+无关刺激数)l信号检测论的应用3、再学法l再学法也称节省法。此法要求被试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与初学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l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时的诵读次数-再学时的诵读次数)/初学时的诵读次数*100%为研究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艾宾浩斯用再学法作了一项经典实验,他把60张16个音节的音节表分别读了8、16、24、32、42、53、64遍,并在24
18、小时后重新学习,直到背出。用节省分数所表示的保持量,初学时练习遍数的函数。806432425324小时后节省的百分数是初学练习次数的函数初学时的练习次数24小时后节省的百分数4、重建法l重建法(或重构法)简单来说就是请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序。闽斯特伯格和比格浩姆(Munsterberg&Bighum,1894)第一次做的实验,用3.5厘米见方的纸块涂上不同的颜色或写上数字,形成长度为10个和20个项目的两个刺激系列,用视、听和两者兼用的三种方式呈现。简伯(Gamble,1909)用气味、颜色和无意义音节又作了重构的记忆实验。l重建法的实验程序一般都分两步:第一步,先由实验者向被试呈现有一
19、定次序或位置的刺激系列;第二步,将原刺激系列打乱后,交给被试,要求按照刺激呈现的次序或位置复原。当然适合重建法程序的刺激不限于文字言语,并且刺激项目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二维甚至更复杂的。实验者要做的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如何记分。通常用的指标是以重建顺序的错误数或正确数衡量回忆水平。例如在闽斯特伯格实验中,记分标准均为位置为准则,如果被试将黄-绿材料误构成为“绿-黄”,则累计为两个错误。实验中达到正确顺序的最大量是:(单个系列的项目数-1)*系列数=正确顺序数l由于一个系列中可能发生的最大错误数与最大正确数相同,即l错误的百分数=实际错误数/正确顺序的总数*100%还可以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公式进行统计
20、处理。5、部分报告法l以上介绍的方法多见于长时记忆的研究中,近几十年,短时记忆成为研究者们关心的内容,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l在早期的研究者使用记忆广度来研究短时记忆已经不能说明后来整个短时记忆的研究状况。在后来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程序、内容深度都与之前的有所不同。l斯柏林针对传统短时记忆方法的某些缺陷,设计了部分报告法。以便弥补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法研究短时记忆的缺陷。全部报告法测量被试依次识记的全部刺激,但实际上,即使被试记住了某个量值的刺激,在报告时也总会遗忘一部分,实验者最后检测到的量值总是偏低的。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
21、差。实验一:斯柏林(Sperling,1960)部分报告法实验材料:高音报告第一行字母中音报告第二行字母低音报告第三行字母X G O KJ M R IC U T S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够正确正确报告出任何一个指定字母的平均数是3.04个,由此推算,在被试脑中保持的总的字母数量应该是9.12个。斯柏林认为,全部报告法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反映出最初信息储存的容量,而只是在映像消退之前能够提取出来的,可能转入到下一个记忆系统的信息容量。实验证明了在视觉通道中存在感觉记忆。实验二:改变刺激终止与声音出现的时间间隔间隔 回忆成绩下降为立即回忆的0.15秒 60%0.3秒 55%1秒 33%1秒之后,回忆成
22、绩基本不变 斯柏林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有一个视觉记忆系统。感觉信息以映像的形式保存在其中,但消退得很快,在1秒内几乎会完全消退。他还认为,传统所谓记忆、知觉或注意的范围是4至5个项目的说法,反映的并非最初的那个信息存储系统的容量,而是在映像消退之前能够提取出来转入下一个记忆阶段的信息数量。126612呈现的字数呈现的字数图8-5 两种方法研究短时记忆的结果比较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可能报告的平均数字6、记忆广度法l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可布斯(Jakobs,1887)创用的,它是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法稍加改动形成的。研究者事先准备好
23、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到个左右的数字符号。实验时,主试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容。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反应,度量他能正确记忆多少项目。刺激内容可以是数字、符号、单词等。为了避免误差,研究者一般得准备多套等价的材料,每个刺激只对被试使用一次。972140639416067285351692758931204764580129216408957345382170369870632914280641273185463706415392476829081357042865129479038621539428107536541962
24、836702l实验一般从一个短的刺激开始,逐步增加长度,直到被试回答发生错误为止。关于记分方法主要有两种:l第一种方法设每种刺激长度为三个项目,每一个完全记住的项目得三分之一分。假如被试通过6个和6个以下长度的全部刺激,记6分。他还通过一次7个数目的刺激,一次9个数目的刺激,但8个数目的刺激没有通过,那么总分是6+(2/3)。第二种方法:若被试做对了8个项目的刺激,但没有通过9位数的刺激。我们知道他的广度至少为8,但不够9,于是取两数的中点记分。实验可以进行几轮,算出每轮的平均值再计算得分。已有的研究中发现,记忆广度因年龄而变化;经过训练能过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超广度呈现刺激材料,会使被试降低广
25、度。7、分散注意法 关于分散注意对短时记忆的作用,早在1900年以前就由比格汉姆、史密斯(W.G.Smith,1895)和史密斯(T.L.Smith,1896)分别进行过研究,然而现今人们比较了解的是彼得森和彼得森(L.R.Peterson&M.J.Peterson,1959)所做的实验。l分散注意法(distractor method)程序的关键是在其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上转移开来。1959年彼得森他们设计被试对三个字母的组合或者三个辅音字母的组合(如X-J-R)进行记忆测验。刺激以三个音串的方式呈现1秒钟,紧接着给被试一个三位数字,让他从
26、这个数字开始每次减去3地倒着计算。实验者在适当的间隔时间给予一个信号,这时被试必须立即对原刺激做出回忆。l当时他们确定的回忆间隔分别定在3、6、9、12、15和18秒以后,结果如下图所示。1002575在倒数不同间隔测出的回忆三辅音刺激的曲线保持间隔(秒)回忆百分率36912151850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仅间隔3秒钟,被试显然就有了遗忘(回忆的正确率是90%左右),而到18秒时,回忆的正确率就降到了10%以下,其遗忘的发展和艾宾浩斯曲线的趋势十分相近。l默多克(Murdock,19961)用几乎一样的程序,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重复彼得森的试验,结果除单词的保持时间较长些外,其他的都相同。图上
27、可以见到三条相近的曲线,1、2为三辅音连串,4为三词组合,3为一个单词的曲线。l122550751003183421保持时间间隔(秒)正确回忆的百分数时间间隔对回忆的影响第一节 信息加工模型下的记忆研究l从信息加工的的角度出发,记忆可以被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类型或阶段,这就是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官感官图图8-2 三种记忆系统三种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记忆 消失(痕迹消退)遗忘(痕迹消退或干扰)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或可复原的)注意复述 提取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大量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里。大约0.53秒以后就会自动
28、消退,因此又被称为瞬时记忆。l实验一(略)l实验二(略)l实验三:莫里(Moray,1965)四耳人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报告法使听觉记忆能力的估计值提高,证明了听觉系统中也存在对信息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l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是指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在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它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l通过全部报告法,研究者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72个组块。(一)信息编码 在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加工,最主要是以听觉形式来编码并保持或存储的。当呈现的刺激信息是以听觉方式出现时,人对这些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也会把它们简约和转换成能够
29、被短时记忆编码的听觉代码。这个结论来自于英国康拉德(Conrad,1963,1964)年的研究结果。l康拉德的听觉编码理论 在实验中,康拉德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向被试呈现由6个字母组成的一个字母序列,呈现完毕要求被试立即依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两种实验情境中(视觉或听觉呈现)下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似的,均表现为发音相近的字母会较多地发生混淆。即使字母是以视觉呈现的,回忆中的错误也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如常将B误为V或P,将M误认为N,将S误认为F等。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主要是以听觉形式为基础来加工处理的,即使刺激材料是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其信息的编码依然
30、有听觉的性质。波斯纳的视觉编码理论 实验材料:AA Aa 结果表明了视觉编码形式的存在。威肯斯的语义编码理论 他的实验基本上是基于前摄抑制来进行设计的。前摄抑制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和记忆对后继的学习和记忆的干扰。例如,依次学习三组水果的名称,每组中包含三种不同的水果。通常对第一组水果的名称回忆最好,对二三组的回忆成绩逐步下降。但是如果在第四次时学习三种花的名称,就比在第四次时仍学习水果名称的回忆要好。威肯斯认为这种现象就是前摄抑制的解除。实验1分心作业葡萄西瓜枇杷回忆实验3实验组实验组实验4实验2梨子芒果橘子苹果香蕉凤梨玫瑰花向日葵雏 菊荔枝芭乐莲雾分心作业分心作业分心作业分心作业回忆回忆回忆回忆
31、实验4控制组控制组前摄抑制解除的实验程序 (Wichens,1973)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组的成绩随着实验的继续而不断下降,说明了前摄抑制的积聚。但是对于实验组来说,则由于记忆项目的类别的转移而导致了前摄抑制的解除。而且这种类别距离水果越远,前摄抑制的接触就越大。这说明被试在实验中运用了一定类型的语义结构(如水果、蔬菜、花等)。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短时记忆中存在语义编码。(二)信息提取l信息提取的机制研究斯滕伯格的实验程序:l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时记忆中的项目越多,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就越长。而且,在记忆中每增加一个项目,都需要一个固定的加工时间。所以,斯滕伯格认为,对短时记忆中的项目的寻找以及比较
32、是按照次序进行的。即所谓的系列搜索。在短时记忆中被试进行记忆块编码给被试探测数字被试作彻底的比较决定和反应反应时间l信息提取失败的机制研究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若不及时进行复述,信息就会从短时记忆消失,从而造成提取失败,表现为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但是如果得到复述,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就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因此,设法防止复述就可以考察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情况。研究者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或称“Brown-Peterson”法),该方法在呈现刺激和回忆之间插入干扰作业要求被试尽快地作连续减数的运算和报告,以阻止复述。这类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
33、暂,如未得到复述将迅速遗忘,由此可以看出复述对保持或遗忘的作用。在对造成遗忘的原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遗忘既可能是记忆痕迹随时间而自然消退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由于短时记忆里的信息被其他信息干扰造成的。但要将这两个因素完全分开却很困难,因为干扰作业总是需要时间的,而回忆之前即使不进行额外作业也难以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l对此,沃和诺曼(Waugh&Norman,1965)曾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试图将两个因素分开。他们称这种实验方法为“探测法”。l在实验中,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会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个数字成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呈现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要把这个探
34、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后边的一个数字回忆出来。3917465218736528*(*表示纯音)l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的数字;而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称为间隔时间。l为了分开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这两个因素,他们采用了两种呈现速度(快速呈现和慢速呈现),这样就既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时间,又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数字。这样就可以将痕迹消退和干扰两个因素分开。该实验结果支持了干扰说,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的消退。(三)工作机制l20世纪60、70年代的大部分有关短时记忆的实验研究是关于其存储机
35、制的。但短时记忆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对信息的保持或存储,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利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这个概念正是从加工机制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短时记忆系统。工作记忆是用来描述短时工作记忆是用来描述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的暂时性的存储和加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的暂时性的存储和加工功能。工功能。巴德莱和希契假定工作记忆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中央执行系统(1)控制子系统(2)无存储功能语言环路(1)默读复述(2)存储视觉空间模板(1)复述意象和空间(2)存储图8-3 巴德莱的工作记忆模型l语音环路 语音环路能对语词信号进行被动存储和主动复述。语
36、音环路的存在主要是通过以下这些在实验中发现的效应来证明的:语音相似性效应词长效应无关言语效应l视觉空间模板 它在短期内保持视觉和空间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视觉空间模板对空间任务的计划和在地理环境中定向具有重要意义。双任务范式实验的证明干扰范式实验的证明l中央执行系统 它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统,被假定为具有控制所有注意资源的分配、检索子系统、准备和应用策略等特征,并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他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研究中通常使用“随机生成任务”(random generation task)法。l随机生成任务要求被试想像所有的字母、数字或动作序列都放在一个容器中,然后从中一次取
37、出一个字母或数字并说出名称,再将其放回容器中,摇匀后再取,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完全随机的序列。l以生成随机字母为例,如果对被试生成字母的速率要求低的话,其所生成的序列随机化程度就高,如果要求生成的速率加快,则随机程度就低。长时记忆l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是相对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而言的,一般指信息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最长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l信息加工模型下的长时记忆研究已经表现出与艾宾浩斯等人的经典研究不同的特点:一方面认为长时记忆不是单一的,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另一方面则着眼于长时记忆的内部加工过程的研究,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l对于长时记忆的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长时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个子类。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适合存储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程序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通过练习后所逐渐获得的技能或经验的记忆。比如对骑自行车动作技能的记忆。l在陈述性记忆中又可以分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情节记忆接受和储存的是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空关系的信息;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时所必需的记忆,它接收和存储各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