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 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 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汉代乐府机关,是汉武帝刘彻时开始设立的。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帝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 俗,知厚薄云。”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未见记载有采集民间 诗歌的事。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演唱,这对于汉乐府诗歌无疑起 了保存
2、和流传的作用。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的乐府机关 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朝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 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五百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代的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两 汉、南北朝乐府诗的来源,并不仅是民间作品,但乐府中的民间歌辞,无疑是乐府诗 的精华。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 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 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 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
3、只是沿用 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 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 也是不入乐的。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模仿 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来写作乐府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汉乐府的旧曲创作 出来的新辞,但大部分则是只沿用乐府旧题,属于不再入乐的作品。从这以后,文人 创作的“乐府诗”,虽称为“乐府体”,但与音乐实际却没有关系了。隋唐以及隋唐 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 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
4、民间乐府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 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 “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和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所谓“即事 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连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另外,前人在文体分类上,也有专从入乐不入乐的角度来规定“乐府”诗的范围的。 按照这种意见,凡属古代的乐歌,后世的词、曲,均得称为“乐府”。这无疑是对“乐.下列各项中,有关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血缘社会是契约社会,地缘社会是身份社会。B.血缘社会由理性支配人们的活动,地缘社会由感情支配人们的活动。C.血缘社会以贸易方式清
5、算,地缘社会以馈赠方式清算。D.血缘社会的人们大都相互依赖,地缘社会的人们大都冲突竞争。八、小阅读-课内.下列对著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体现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也体现在维持社会秩序时 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B.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 承认同意权力。C.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 思索的可靠性。D.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 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
6、违 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九、材料作文.按要求作文。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作中常见的主题。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蕴含着解万民于倒悬的豪情壮志,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表达了忧国忧 民的苦痛,韩漉贺新郎中“泪暗洒、神州沉处”饱含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叹。 请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从思想感情、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任 一角度,完成一篇文学短评。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 .按要求作文。故都的秋让郁达夫魂牵梦萦,清华园的荷塘月色让朱自清暂获宁静,赤壁水月让苏轼 精神突围自然山水总是能给身心以疗
7、愈,予精神以慰藉。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灵?请结合你的生 活经历,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散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D2. A 3. B 4.同意。篇名有“行”,是乐府诗篇的常用名。缘事而发,因自身的遭遇而借琵琶女之身世发挥。仿效乐府诗的创作手法。琵琶行是新题新意,根据内容命题,表达的是仕宦漂泊之愁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本是供政治借鉴”错误。原文“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 的乐府机关又开始
8、收集民歌俗曲”,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因纵情声乐而采集歌谣。B.”都具有,缘事而发,的创作特点”过于绝对。两汉、南北朝乐府中民间歌辞有“缘事而 发”的现实主义精神,隋唐以后的文人也学习这种精神,新乐府也有此特点,但两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的乐府是否如此不得而知。C.“与曹操、李白等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相比”错误。原文有“两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中” 的限定范围,并未与李白形成比较。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都是建安及其以后的人模仿古代民间歌辞创作的“错误。原文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 始“利用”这一形式,两汉时也有用乐府旧题写作的乐府诗。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
9、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南朝民歌特点: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以五言 四句的短章为主,歌辞中经常运用双关隐语,婉转含蓄。A.三言、四言、七言间出,多是汉乐府。内容也不是男女恋情。B.写男女恋情,运用双关隐语,“芙蓉”是夫容;“莲子”是怜子。风格婉转含蓄。C.内容不是男女恋情。风格豪爽。D.对情感的表达直率痛快,风格粗扩。故选Bo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首先要表明态度:同意。结合材料“乐府诗篇常用歌、行、曲、引、吟、谣等名称,这些名称与乐调的性质、 声情有关”,琵琶行篇名有“行”,是乐府诗篇的常用名。结合材料“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
10、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琵琶行缘事而发,因自身的遭遇而借琵 琶女之身世发挥。“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L仿效乐府 诗的创作手法。结合材料”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 一种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和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所谓即事 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连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L琵琶 行是新题新意,根据内容命题,表达的是仕宦漂泊之愁苦。5 . C6. B 7.米铁桥想睡觉时瞥见爷爷编织了一大半的等筐便立刻起身,“瞥见”“弹 起身,“跑至,等动作描写体现了
11、他想为爷爷分忧、为家庭分担,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 人物形象。米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体现了他对妹妹能否继续求学而感到担忧、 着急,这一心理描写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李花,天还热得很,你就别出去割草了,当心中”,文章对米铁桥的语言描写 体现了他对妹妹的悉心关怀,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米铁桥听到狗叫声便立即询问“是爷爷回来了吗”,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了他对爷爷的 关心,刻画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米铁桥跑下山梁、接过爷爷的背篓,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爷爷的呵护,刻画了 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8. (1)细微的苦涩:文章写祖孙三人依靠卖萝筐等活计谋 生以及米李花读书求学的艰难,体
12、现了乡村生活的贫困。文章写父母外出打工查无 音信,将子女交给祖父照顾,体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苦难。(2)绵厚的回甘:虽生活艰辛,但祖孙三人互相关心、相互照顾,家庭温馨和乐。 米铁桥参加自考,帮爷爷种庄稼、编织萝筐;米李花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这些 都体现了留守儿童的坚韧(爷爷贱卖了最后一个爹筐而不用背回来,米李花对此感到 欢天喜地,体现了他们面对生活苦难的乐观精神)。米李花给罗大婆摘黄瓜,罗大 婆对米李花考上老林中学表示祝贺,这些体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美与邻里温情。【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爷爷一方面对贱卖最后一个等筐感到释怀”错误,根据原文“不用不用不用,
13、你走 了几里路,还没吃中午饭”“山梁上突然响起了米铁桥洪亮的呼喊声:叩奥呦,你们一起 回来了!米铁桥的声音里灌满了惊喜,他风一般跑下了山梁,不由分说接过了爷爷 的背篓。爷爷没有拒绝,暮色没能遮住他脸上慢慢铺展开的笑意”可知,这体现了爷 爷”对孙子体贴、照顾自己感到欣慰”,没有包含“贱卖最后一个梦筐感到释怀”的意蕴。 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爷爷是否同意虽未交代而读者已知I”错误,根据原文“上弦月精巧地弯在高高的石 牛寨上,像是谁精心描摹上去的。月辉照出了远远近近山梁们的轮廓,或刚健,或柔 和,一定是神仙镂刻的杰作。蛙鸣响彻了整个山湾,稻子的香气和日渐稀薄的暑
14、气丝 丝缕缕”可知,爷爷是否同意米李花读初中,文章结尾没有交代,读者也不可知。 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根据原文“暑热催生倦意,他很想睡上一觉。瞥见爷爷编织了一大半的萝筐,立即弹 起身,跑到院前的机井旁,拎起水桶从头到脚冲了个透心凉。力气回来了,手脚又恢 复了一贯的麻利。卖萝筐,是家里主要的生财之道”可知,作者用了“瞥见”“弹起身”“跑 到,等描写动作的词语塑造了哥哥想为爷爷分忧、为家庭分担的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 根据原文“赶场归来,少年米铁桥吃过了午饭,斜躺在竹椅上摇晃着蒲扇,思绪信马 由缰:咋个才能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 ”可知,作用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了米
15、铁桥思考如何说服爷爷让妹妹读初中,体现了他对妹妹能否继续求学而感到担忧、着 急,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李花,天热得很,你就别出去割草了,当心中暑。马上就收稻子了,牛有 吃不完的谷草米铁桥高声提醒“可知,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体现了哥哥对妹 妹的担心和关怀,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狗突然发出了低沉的呜呜声,米铁桥停下活计,探头看了看院子,大声问: 李花,是爷爷回来了吗?”可知,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爷爷的担 忧和关心,塑造了他懂事体贴的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米铁桥的声音里灌满了惊喜,他风一般跑下了山梁,不由分说接过了爷爷 的背篓”可知,作者运用了动作
16、描写的手法,体现了他对爷爷的呵护,塑造了他懂事 体贴的人物形象。6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细微的苦涩主要体现在:根据原文“卖爹筐,是家里主要的生财之道”“脑子里轰鸣着争吵的声音:家里明摆着 都这个样子了,你还真忍心继续读书?你这一走,圈里的猪由谁来照顾?谁给牛割草? 爷爷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哥哥要代课,要参加自考,还要帮爷爷种庄稼、编 织夔筐哥哥说这书咋说都得读,他会想办法。她感觉爷爷是不肯支持的。我们 这样子的人家能吃饱穿暖就阿弥陀佛了,这是爷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可知,文章写 祖孙三人依靠卖等筐等活计谋生以及米李花读书求学的艰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贫困;
17、 根据原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转眼就是一年半,一点儿音信也无。米李花长长地叹 了口气,提醒自己别抱什么奢望。自从爸爸妈妈走后,她在这里等候了多少次,哪里 记得清楚?起初,她号啕大哭,满山湾似乎都能听见。远远近近的沙梁、山峦、沟壑 全都无动于衷,它们只顾着萌芽、吐绿,春华秋实”可知,文章写父母外出打工查无 音信,将子女交给祖父照顾,体现了留守儿童生活的苦难。绵厚的回甘主要体现在:根据原文“田域外面那一排排黄瓜架上坠满了黄瓜,只需轻轻踮踮脚尖,米李花便信 手采摘了大半背篓。迎接又渴又饿的爷爷回家,肯定不能空着手。不觉走到了罗大爷 家的瓦屋前,罗大婆热辣辣地招呼:李花,听说你考上老林中学了?祝贺你啊
18、!马 上就是初中生了,一个女娃娃,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啥都得靠自己,还能考上老林中 学,真是不简单! ”米李花嗯了一声,快速转移了话题,说:“罗大婆,我给你家摘了 些黄瓜过来小可知,米李花给罗大婆摘黄瓜,罗大婆对米李花考上老林中学表示祝贺, 这些体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人情美与邻里温情;根据原文“她索性坐在草坪上,下意识地掏出了那张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小脸上渐渐 浮现出隐隐约约的笑意哥哥要代课,要参加自考,还要帮爷爷种庄稼、编织菱筐” 可知,米铁桥参加自考,帮爷爷种庄稼、编织萝筐;米李花刻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 这些都体现了留守儿童的坚韧(爷爷贱卖了最后一个菱筐而不用背回来,米李花对此 感到欢天喜地,体
19、现了他们面对生活苦难的乐观精神);根据原文“爷爷,管筐不好卖吧爷爷没有拒绝,暮色没能遮住他脸上慢慢铺展开 的笑意”可知,虽生活艰辛,但祖孙三人互相关心、相互照顾,家庭温馨和乐。综上所述,本文“流露着细微的苦涩和绵厚的回甘. BIO. C 11. A 12. D 13.眉州的百姓对待太守、县令,就像古代君臣之间 的关系一样,官吏离任之后,就画像事奉他们。14.黎希声任期已满将要被人替代 的时候,百姓都不忍心让他离开,相继挽留他,皇上没有改变他们的请求。【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年的二月,农事就开始了。四月上旬,谷苗很嫩而野草遍布的时候,耕耘的 人们就全都出动。几十上百人为
20、一曹,安置一个漏钟,用敲鼓的方法招来众人。“初吉”,一说指朔日,即阴历初一日;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故“四 月初吉”是时间状语,不可断开,可排除AD。“出”作“耘者”的谓语,“耘者毕出”是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C。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学者”,古指学习的人,今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句意:各地求学的人仍 旧因袭五代以来华而不实的陋习。B.“口实”,古指人们经常谈论的内容,今指话柄。句意:还要记录他们的事迹相互传 讲。C.“风俗”,古今同义,指风尚习俗。句意:那里的风俗大致如此。D.“以为、古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
21、作为,今指认为。句意:请求我为这座楼 写篇记文。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声律,诗文的声韵格律和字数”错。声律指中国古代诗文的声韵格律,并不包含对 字数的要求。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是为了赞美眉州容易相处的太守黎侯”错,根据原文“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 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可知,写记的原因应包含选 项中提及的两者。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事,对待;“既、已经;“去”,离任;“辄”,就。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既”,已经;“满”,期满;“去”,离开;“
22、相率”,相继;“夺”,改变。参考译文:我家乡眉州的风俗,有三种是接近古风的。那里的士大夫看重学习经术并重视氏族亲 戚;那里的民众尊重官吏且敬畏法律;那里的农夫合作耕种以互相帮助。这些都是三 代、汉、唐时的朴厚遗风,其他各郡都比不上。当初朝廷是用词赋声律来选取进士, 而天圣年以前,各地求学的人仍旧因袭五代以来华而不实的陋习,只有眉州的士子, 通晓经书学习古文,把西汉时的文章作为尊奉学习的典范。至于郡县的小吏,也都用 胳膊夹着经书带着笔墨,言语行动上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眉州的百姓对待太守、县 令,就像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一样,官吏离任之后,就画像事奉他们。对于其中贤能 的人,还要记录他们的事迹相互传
23、讲,长达四五十年都不忘记。家家都收藏有律度法 令,经常诵读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即使是一些很小的过失,人们也终生不敢违犯。 每年的二月,农事就开始了。四月上旬,谷苗很嫩而野草遍布的时候,耕耘的人们就 全都出动。几十上百人为一曹,安置一个漏钟,用敲鼓的方法招来众人。选择两个为 众人所敬畏信服的人,一个人敲鼓发布号令,一人看看钟漏掌握时间,歇晌吃饭、出 工收工,都听从这两个人的指挥。鼓声响了还没到,或者到了却不努力劳作,都要受 到责罚。根据每人所耕田地的多少计算劳动量,事完后统一算账,田地多而男丁少的 人家,就拿出钱来补偿给众人。到了七月十六,稻谷停止生长而杂草衰败的时候,就 停止敲鼓计漏,拿出罚金
24、和补偿众人的钱,买来猪羊酒醴,以祭祀田祖,然后作乐饮 食,吃个酒足饭饱再离开,每年都是这样。那里的风俗大致如此。现在的知州黎侯名叫希声,是先父的朋友。他人简易而有文雅之气,刚直而仁爱,明 察而不苛刻,民众认为他很容易相处。他任期已满将要被人替代的时候,百姓都不忍 心让他离去,相继挽留他,皇上没有改变眉州百姓的请求。他在眉州已经留任了三年, 百姓更加信赖他,官民相安无事。黎侯沿着知州居住的北墙增盖了一座远景楼,他每 天都与宾客僚属在楼上游玩。我那时正担任徐州知州,家乡眉州的人通过书信与我往 来,未曾不说起黎侯的善行,还请求我为这座楼写篇记文。啊!我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他们所说的远景楼,我即使依稀
25、能够想像它的样子,却 不能说得很详细。但是家乡的人们为兴建这座楼而感到快乐并且想让我为它写记的原 因,难道不是由于上有容易相处的长官,下有容易治理的民众这样美好的风俗吗?现 在眉州接近古人的风俗,却能经历许多年都不改变,这是长者和老一代人互敬互爱的 恩泽,以及贤良的州守、县令们孜孜不倦地安抚慰问,教导训诫的结果,能不记录下 来吗?像那登高远望的乐趣,山水风景的美丽,我将来归老故乡后,穿上麻布衣裳, 裹上头巾,跟随着州中的长官登上此楼,喝到兴浓,乘着乐曲,提起笔来作赋,以颂 扬黎侯的留下的仁爱,也为时不晚。(节选自苏轼文集眉州远景楼记). D16.示例:“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典故出自
26、晋书,祖逖传, 作者运用这一典故,缅怀靖康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空自笑, 听鸡舞”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慨叹纵然有 闻鸡起舞之志,终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此实为整个南宋志士仁人报国无门的历史悲 剧之写照。【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下阕写秀美的吴蜀两地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国家形势一言难尽”说法错误。“吴蜀 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的意思是东起于吴,西至于蜀,祖国还有一片大好河山, 人力、物力、地利,形势何可尽道?可以有所作为。故选D。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词属于典型的掉书袋类诗词,其中运用了大
27、量的典故,如其中关于祖逖的典故就运 用了两个。词中“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其中记载“中 流击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有如大江! ”词人此处用此典,是缅怀靖康 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此恨千古难灭。韩流对南渡之初的元老重 臣李纲,万般推崇。其涧泉日记云:“渡江以来,李伯纪第一流。”又云:李伯纪、 赵元镇(鼎)渡江之初,整顿国家,今蒙福无穷。”运用此典也是缅怀李纲等先辈之 遗事。“空自笑,听鸡舞”这个典故也出自晋书祖逖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闻鸡起 舞”的出处。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慨叹纵然有闻鸡起舞之志,终究是英雄 无用武之地。作者
28、运用这一典故,非常形象地描写了整个南宋志士仁人报国无门的历 史悲剧,简练而深沉,感人至深。还有“泪暗洒、神州沉处“,神州沉处,指中原陷落,语出晋书桓温传“神州陆沉, 百年丘墟”。张元干原词云:“帐望关河空吊影”,又云:“愁生故国”。此正化用其意。 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泪洒神州陆沉,一语双关,既是写李纲、张元干,也是写自己。 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感。12 .轻拢慢捻抹复挑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悠妇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山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拢”“捻”“壑”“蔑”
29、“佛”“鸦”“樗茄”“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19.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空,语境指在都市的人对乡村的恬淡意境非常思念,无法忘却。可以用“魂牵梦 绕”或“挥之不去: “魂牵梦绕工 形容万分思念。“挥之不去,(事务)压在心头, 无法排解;指某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但没有办法挽回,但一直会在脑海中回想,怎么 也忘不掉。第空,语境指中华文明,修饰的是“使命”,可以指文明悠久、深厚,也可以指文明 不断繁衍,可以用“源远流长”或“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 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生生不息”,
30、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第空,语境指城镇化正在发展,进展迅猛,可以用“如火如荼”或方兴未艾”。”如火 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伸向天际”把高楼大厦当作树来写,具有树的动作。 A.“恋”“思”运用比拟手法,把“羁鸟”“池鱼”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情感。与例句相同。 “羁鸟”“池鱼”也运用了比喻修辞,比喻“处于官场的人”。B.运用对偶。“艰难”对潦倒二苦恨”对“新停”;“繁霜鬓”对“浊酒杯”。C.“譬如朝露”运用比喻,把短暂的人生比作早晨的露水。
31、D.“管弦”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互文,指主人和客人都下 马上船。故选AoB21.隐逸的代表人物;而且汲取了丰富的诗学养料;体察自然的真意和 神韵。【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处“社会矛盾凸显”“战争频仍”是并列成分,做状语“由于社会矛盾凸显战争频仍” 一部分,应用顿号隔开;b处是完全独立引用,句号应在引号里面;c处用分号,表示两个层次,分别是谢灵运和陶渊明对“自然”的体悟;d处用冒号,表明“途径”的内容限制到句末。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处根据前文“隐逸之风在此期更盛。其突出的代表是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门文人群 体吴中诗人群
32、体,下文写某人“无疑成了元末文人共同尊奉的精神偶像“,可推断出此处填“隐逸的代表人物”。处根据上文“他们不仅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崇高人格中培养起文人的独立价值 以及寻找其心灵与行迹的精神支撑”,填写的句子应表示递进关系的分句,而下文“进 而培育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诗学内容”表示结果,据此可分析培养起独立价值、找到精 神支撑,汲取养料,最后培育出诗学内容,故可填充“而且汲取了丰富的诗学养料”。 处根据上文提到的二者的不同,“谢灵运对喟然,的欣赏与观察重在,游、所到之处 并不深入体会自然真意,只得山水之,形、而陶渊明则在静处深入体察自然之,神, 享受的则是景物本身所带来的趣味”,因此“为学陶者指出了一
33、条可资借鉴的途径”应 是体会神韵真意后再以志趣成诗,故可填“体察自然的真意和神韵,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A.根据原文“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可知,选项将两者 关系颠倒。B.由原文“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的选择的自由,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 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可知,地缘社会由理性支配人们的活动,反之,血缘社会由感情 支配人们的活动。C根据原文“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 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
34、赠的方式”可知,血缘社会以馈 赠方式清算;而从文中“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 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 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 为”可知,地缘社会以贸易方式清算。故选D。20.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A.“不仅体现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也体现在维持社会秩序时”错误。原文“不 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从这两句话的关系看,原文是并列关 系,选项说成了递进关系。“不在”和“不仅在意思不同。B.”那就是承认同意
35、权力偷换概念。“孝”道,“无违”是承认“长老权力 而选项说的 是承认“同意权力”。D.“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错误。原文“人们不会在发现旧 方法不适应之前就提前放弃的,所以人们并不是必然怀疑其正确性”。选项把原文的 意思理解反了,原文是“并不是必然怀疑”,选项说是“必然会怀疑 故选Co例文:忧国伤时,悲添白发杜甫登高赏读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56岁的老人,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 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哀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 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 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
36、,渚清沙白鸟飞回、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 秋风、空旷的高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 府”做十分广义的理解了。但从文体分类上讲,这一理解混淆了不同文体的界线,是 不科学的。在现存的两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中,民间歌辞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部分。这部分作品 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体 制上又分别有新的发展和不同的特点。单从体制上说,我们可以看到两汉乐府诗有如 下的某些特点:(一)汉乐府诗打破了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的格局,而创造了杂 言体的诗歌,它往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间出,而基本上以五言为主,七言句式 也不少见,这样
37、就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体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二) 汉乐府诗除抒情诗外,还出现了较多的叙事诗,如陌上桑病妇行孤儿行 乃至孔雀东南飞等,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三)两汉乐府 诗一般根据乐调的反复而分为若干解”,解”相当于诗经中诗篇的“章”和 唐宋词中的“阕”,表现了它的入乐的性质;(四)乐府诗篇中往往掺有某些表声词, 如“妃呼稀” “羊夷吾” “伊那阿” “路誓邪”,以及一些单音词“梁” “之” “奴” 等,它们都旨在表声而无关文义,声、辞往往相混,不细加辨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 困难;(五)乐府诗篇常用歌、行、曲、弓I、吟、谣等名称,这些名称与乐调的性质、 声情有关。
38、至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又有些不同的特色。从题材上说,南朝乐府民歌以写男 女恋情的内容为多,其体制上的某些特点是:(一)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它对后 世“绝句”体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二)歌辞中经常运用双关隐语。就是用同音而 不同义的字,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掩盖起来,如用“丝” “梧子”等,代替“思” “吾 子”等。北朝乐府民歌又与南朝乐府民歌有许多不同。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总共约七 十首,数量上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但题材却比较广泛。北歌的作品风格与南歌的婉 转含蓄不同,一般表现得十分粗犷豪爽。魏晋以后文人模写的乐府体作品,也有重要成就。(摘编自褚斌杰乐府诗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9、正确的一项是()A.统治者设立乐府机关采集歌谣,本是供政治借鉴,客观上起了保存、流传民歌的 作用。B.历代乐府体诗不论入乐还是不入乐、旧题还是新题,都具有“缘事而发”的创作特 点。C.与曹操、李白等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相比,民间歌辞无疑是更值得我们珍视的诗歌 精华。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 “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 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 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
40、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 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忧国伤时的 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 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 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 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 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
41、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 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 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 终于“悲,这“悲”字是诗人感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先引出“家国情怀”这一古诗常见主题,接下来列举该主题下的诗作:曹操短歌 行、杜甫登高、韩流贺新郎。三诗全文如下: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42、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谯,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贺新郎:万事佯休去。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 冠南渡。泪暗洒、神州沉处。多少胸中经济略,气口、郁郁愁金鼓。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43、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导语要求从以上诗词三选一,自选角度,写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运用简短的语篇 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的过程。文学短评的撰写,可以从思想感情、形象、艺术手 法、构思技巧、语言等角度进行文本解读与赏评。写作短评需注意以下事项:第一、短评写作前要细读文本,然后确定评论主题(角度) 且应该围绕一个主题(角度)展开议论。第二、写短评时从小处着手,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要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同时,应该以议论为主。第四、结构合理,表述要清 晰。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首,结合诗歌
44、鉴赏相关知识进行写作。立意:1 .短歌行:君王怀九州,解万民倒悬。2 .登高:忧国忧民,青丝尽白。3 .贺新郎:神州陆沉一悲歌。25 .例文:武夷山水,天下至伟武夷山水,天下之伟也。到过武夷山的人,不禁要发出这样一句感叹。“三三季水清 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便是武夷山的最好写照。那九曲回肠的九曲溪,与三十六座 直插云霄的山峰,在武夷地貌上,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给人一种“一片舟山翠万 重,寒流曲曲到芙蓉”的感觉。先说说武夷山的水吧,那穿梭于武夷群山中的九曲溪,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仿 佛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来到武夷山,必要乘坐竹排漂流于九曲溪的九曲十八弯,感受 那迁回宛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45、暗花明又一村”的绝美情趣。到了九曲溪边,早已 是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坐上竹排。竹排前后两个撑船师傅吆喝着,雄浑激昂,给平 静流淌的九曲溪增添了另一番风趣。竹排一艘艘漂流着,九曲溪上的白石滩,常有几 只水鸟驻立,着实有趣。往水里看去,碧绿的溪流十分清澈,又很深,西岸的连山倒 映在水中,在溪水的流动下,显得更有韵味。徜徉于号称“天下第一弯”的九曲溪上,不无感受到“十里溪流通宛转,干寻到岫尽嶙 峋”。用手轻拂溪水,冰凉而又柔和,水上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在跳跃,给人以一种 清醒自由的感觉。再说说武夷的山吧,瞧!那座山峰,那外形仿佛是少女衣裙的裙褶,因此取名为玉女 峰,向右望去便是一座叫大王峰的山峰,看那
46、挺拔的身姿,屹立于群雄之上的气势, 俨然是个“大王”,在玉女峰与大王峰中间又有一座山峰,相传“玉女”与大王”十分相 爱,但后来就被这座山峰隔开了。再仔细看看,还有双乳峰,虎啸岩,天游峰等。天 游峰是武夷山中最高的山峰,从下往上看,阶梯上人们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向上爬着, 形成一条五彩斑斓的线。人们一个一个往上爬行仿佛一只只小蚂蚁一样,十分有趣。 站在天游峰上,向下望去,又看见那回旋曲折的九曲溪,天游峰对面又是一座山峰, 九曲溪绕过着山峰形成一字形,形似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真是汲各地之精华啊。还有那一线天,从一入口进入,里面潮湿而又阴凉,西边石壁上都有水气,慢慢向上 走,也就越来越窄,最窄处可达,
47、抬头向上望去,一望无际的天空也被缩略为一条弯 弯曲曲的线。头顶上有不时传来蝙蝠的叫声,偶尔有一只蝙蝠飞过,那声音在一线天 中回荡,属引凄异,令人回味。“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这是威继光说 的一句话,武夷山的秀丽风景与那特有的给人的感觉,都令我流连忘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列举课内今古散文:郁达夫故都的秋、朱自清荷塘月色、 苏轼赤壁赋,并指出所写自然风景带给作者的特定感受,或魂牵梦萦,或暂获宁 静,或精神突围。第二句总结自然山水”给身心以疗愈,予精神以慰藉”的价值,指出徜徉在自然山水中 的人能获得身心健康,陶冶精神境
48、界。导语提出问题:“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 灵?,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描写某处具体的山水风景,表达生命感受和心灵启迪。 文体要求散文,可以写成一篇山水游记。表达方式以描写、抒情为主,可适当穿插记 叙、议论。可以仿照课内散文的写法,如故都的秋将北平的秋与江南的秋作对比,荷塘月色回忆联想古人采荷,赤壁赋追溯三国历史事件。如此拓展时空,能 够不拘泥于当下此情此景,使行文更丰富。立意:1 .山水之间,只此青绿。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3 .情寄山水,胸怀大美。D.乐府诗不仅自身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且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 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存的使用乐府旧题写作的乐府诗,都是建安及其以后的人模仿古代民间歌辞创 作的。B.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