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新教学: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新教学: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下新教学: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校园生活中,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碎片化数据,渗透在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尽管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不如高职院校,但在校园生活中仍然可以产生不少有价值的数据。如果学校将这些数据加以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预警工作,可以拓展心理危机排查的筛查指标,通过对学生日常心理与行为数据的有效收集、科学分析与准确研判,提高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预警的科学性、实效性、时效性。结合既有研究及实践探索
2、,笔者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中职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一)确立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指标本文尝试以Wasserman的应激易感模型(stress-sensitization)为理论依据,获得中职生心理危机的各类应激、保护和易感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学校丰富的学生信息资源和大数据技术,拓展心理危机预警的筛查指标,弥补传统预测方式的不足。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中职学生的群体心理特点,本文分析得出借助学校现有信息资源和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的预警指标数据。1.个人信息数据这部分数据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既往病史、成长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等,一般由新生入学信息采
3、集时一次性获得,之后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和维护。2.心理测试量表数据通过心理普查、阶段性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关于学生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应激事件、社会支持等心理测试量表数据。3.心理异常监测数据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委员、宿舍长等可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日常心理行为数据,用以动态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如通过任课教师反馈的学生上课表现,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无故旷课、长期趴着睡觉等异常情况;通过心理委员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如自语、自笑、大哭、嗜睡、行为习惯突然改变等预警情况。4.学业数据当前中职学校普遍使用了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的到课情况、上课表现以及每学期的考生
4、成绩可以随时通过教务系统查询。对于连续迟到、旷课或成绩下滑明显的学生,可发出预警。5.经济数据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存有学生食堂用餐消费情况、学费缴费情况、助学金申请等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上述信息了解学生的经济情况,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已经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时,可发出预警。6.医疗数据学校医务室保存有学生的身体健康档案、体检信息、体质测试、病假记录、到访记录等,学生长期请病假、患有急慢性疾病等情况,可发出预警。7.心理咨询中心记录心理咨询中心存有所有在校学生的到访记录、信箱留言记录等数据,通过以上数据可直接获得预警学生的信息。(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根据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内容
5、,我们可形成数据采集的内容、标准和途径。在此基础上,从数据采集、分析、反馈、应用等方面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1.组织管理机制心理危机预警指标数据分别存在于学校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出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因此,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危机预警领导小组。心理危机预警领导小组应积极推进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平台的建设,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准确、功能完备、运转高效。其次,要制定心理危机预警数据采集的保障维护制度、心理健康信息反馈制度、隐私保护制度等,明确数据采集责任、使用范围以及公开的程度,做到依法保密采集相关
6、信息,使数据的使用有明确的界限,避免滥用数据或触犯学生个人隐私等情况的发生。2.数据采集机制根据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危机预警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组织开展各类数据收集工作,建设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动态的更新和维护。数据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由传统的心理测评量表和问卷调查获得的心理测评数据,这部分数据多为结构化的数据,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获得;第二种途径是通过人工、计算机辅助收集与心理危机预警指标有关的大量复杂、模糊和随机的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业数据、日常活动数
7、据、医疗数据、经济数据、日常心理危机排查数据、心理咨询记录数据等。这部分数据多为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由学校的不同职能部门提供,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医疗部门、信息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等。3.数据分析机制单一指标的数据预警价值有限,但对综合学生日常心理与行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危机预测的准确率。在分析数据时,应避免“数据万能论”的陷阱,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同时,结合传统的人工认定方法,避免预警误差的产生。因此,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需要建立两套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第一套数据分析系统是计算机分析系统,通过对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建模,获
8、得潜在的心理预警学生名单;第二套数据人工分析系统,是对第一套分析系统的重要补充,由班主任、德育部长、心理教师等人组成,通过进一步分析,最终确定预防、预警干预对象。4.数据反馈机制通过分析得到的学生心理危机倾向性信息只有通过反馈才能真正得到利用。数据反馈系统由五个层面构成,实行分级、分类干预。一级反馈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重点关注人群实施心理危机程度认定及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等工作;二级反馈层是班主任,主要负责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班级心理危机预警反馈书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危机干预;三级反馈层是班级心理委员,主要负责观察和及时报告重点关注学生
9、的心理动向,提供同伴心理支持,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四级反馈层是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状况,做好家校沟通,根据反馈建议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五级反馈层是学生本人,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结合心理调适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5.数据增值机制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与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成长的个性化服务,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数据呈现的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和心理发展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的指导作用;二是利用数据技术,分析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订危机干预策略,实施精准干预,提升干预效果;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危机学生的动态化持续关注;四是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可靠、真实的资料,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