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_T 1947-2023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_T 1947-2023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B42/T19472023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25材料.26结构设计.47生产运输.108施工与质量验收.14附录A(规范性)钢筋桁架质量检验方法.19附录B(规范性)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20附录C(规范性)桁架预制板短暂工况验算.22IDB42/T19472023引言近年来,国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趋势。湖北省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在积极推广,为实现我省产业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越性,现编写适用于湖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地方标准。本文件共分7章。主要内容为:1.范围;2.规
2、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材料;5.结构设计;6.生产运输;7.施工与质量验收。IVDB42/T19472023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民用建筑中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3、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J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95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
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compositeslabwithsteel-bartruss下部采用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上部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板,用于楼板,屋面板。简称桁架叠合板。1DB42/T19472023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precastslabwithsteel-bartruss以钢筋桁架作为加劲肋的预制混凝土板。简称桁架预制板。钢筋桁架latticegirder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焊接成形的钢筋骨架。后浇带式整体接缝monolithicconnectionwithpostpouringstu
5、ip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板底纵向钢筋在后浇带内搭接,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一种接缝形式。密拼式分离接缝separatedconnectionwithoutgap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形式,且无内力传递需求的一种接缝形式。4符号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几何参数B钢筋桁架的设计宽度,指下弦钢筋外表面间距;H1钢筋桁架的设计宽度,指下弦钢筋外表面间距;PS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d钢筋公称直径(简称钢筋直径);h、h1、h2桁架叠合板、桁架预制板、后浇叠合层厚度;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
6、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s板内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腹杆钢筋垂直桁架方向和平行桁架方向的倾角。5材料混凝土5.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5.1.2桁架叠合板中,桁架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板缝内后浇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5.1.3桁架预制板所用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钢筋及连接材料2类别HRB400、HRB500CRB550、CRB600HHPB300纵向钢筋616612-钢筋桁架上弦钢筋816812-下弦钢筋614612-腹
7、杆钢筋686868DB42/T194720235.2.1桁架叠合板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筋,也可采用CRB550、CRB600H钢筋。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可采用HRB400、HRB500、CRB550或CRB600H钢筋;腹杆钢筋宜采用HPB300、HRB400、HRB500、CRB550或CRB600H钢筋。5.2.2桁架叠合板中钢筋的公称直径宜符合表1的规定。表1桁架叠合板中钢筋的公称直径(mm)5.2.3桁架叠合板中钢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a)HPB300、HRB400、HRB500钢筋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b)CRB550、CRB60
8、0H钢筋应符合JGJ95的有关规定。5.2.4预埋件锚板、锚筋及吊环材料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钢筋桁架5.3.1钢筋桁架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桁架的设计高度H1不宜小于70mm,不宜大于40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b)钢筋桁架设计宽度B不宜小于60mm,不宜大于11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c)腹杆钢筋和上、下弦钢筋的焊点中心间距PS宜取200mm,且不宜大于200mm。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腹杆钢筋图1钢筋桁架示意5.3.2腹杆钢筋在上、下弦焊点处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4df(df为腹杆钢筋直径)。1-上弦钢筋;2-下弦钢筋;3-腹杆钢筋图2腹杆钢筋弯弧
9、技术要求其他材料密拼式接缝嵌缝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3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保水率(%)92JGJ/T70凝结时间(h)52h稠度损失率(%)2014d拉伸粘结强度(MPa)0.628d收缩率(%)0.12质量损失率(%)228d抗压强度(MPa)20DB42/T19472023表2嵌缝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6结构设计一般规定6.1.1在结构转换层、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薄弱部位,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宜采用现浇楼板,当采用桁架叠合板时,可将桁架预制板仅作为模板使用。屋面板采用桁架叠合板时,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
10、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6.1.2符合本文件的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的规定时,结构整体分析中桁架叠合板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板相同的方法进行模拟。6.1.3桁架叠合板应根据区格平面尺寸和桁架预制板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6.1.4区格内四边支承的桁架叠合板,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区格长宽比大于2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可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b)当按单向板设计并设置接缝时,宜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并平行于短边方向布置;当按双向板设计并设置拼缝时,宜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6.1.5桁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11、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且整体式接缝处的受弯承载力不应低于其他截面的受弯承载力。6.1.6桁架叠合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桁架预制板设计及构造6.2.1桁架预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6.2.2桁架预制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GB50010的有关规定。6.2.3桁架叠合板中的纵向钢筋宜采用钢筋焊接网。当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应符合JGJ114的有关规定。6.2.4桁架预制板板边第一道纵向钢筋中线至板边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6.2.5钢筋桁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桁架宜沿桁架预制板的长边方向布置;b)钢
12、筋桁架上弦筋至桁架预制板板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0mm;钢筋桁架上弦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图3);c)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下表面距离桁架预制板叠合面不应小于35mm,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上表面距离桁架预制板叠合面不应小于35mm(图4);d)在持久设计状况下,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可按实际位置参与整体受力计算。4DB42/T194720231-桁架预制板;2-钢筋桁架图3钢筋桁架边距与间距示意1-桁架预制板;2-钢筋桁架图4钢筋桁架埋深示意6.2.6当桁架叠合板开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洞口大小、位置及洞口周边加强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b)桁架预制板中钢筋桁架宜避开楼板开洞位置。6
13、.2.7桁架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符合下列规定:a)桁架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b)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时,接缝处桁架预制板板侧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c)板端支座处桁架预制板侧面应设置粗糙面;d)粗糙面面积不应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6.2.8桁架预制板的吊点数量及布置应根据桁架预制板尺寸、重量及起吊方式通过计算确定,吊点宜对称布置。6.2.9桁架预制板宜将钢筋桁架兼作吊点。钢筋桁架兼作吊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位于板内纵向钢筋上方时,应在吊点位置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上方设置至少两根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直径不宜
14、小于8mm,在吊点两侧的长度不宜小于150mm(图5);b)吊点位置腹杆钢筋应采用HPB300钢筋。5DB42/T194720231-预制板;2-预制板内纵向钢筋;3-下弦钢筋;4-附加钢筋图5吊点处附加钢筋示意6.2.10桁架预制板应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挠度及抗裂验算,并应符合本文件附录C的有关规定。6.2.11施工阶段桁架预制板下方临时支撑布置应满足本文件附录C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桁架预制板两端应支承于支座构件或临时支撑上;b)当桁架预制板跨中不加临时支撑时,应按GB50010的有关规定对桁架叠合板进行二阶段受力计算。桁架叠合板板缝节点设计及构造6.3.1桁架预制板之
15、间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连接时,后浇带宽度lh不宜小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或弯折锚固;b)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焊接连接时,应符合JGJ18的有关规定;c)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图6),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处板底外伸钢筋的锚固长度la、搭接长度ll和端部弯钩构造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2)桁架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可为直线形(图6a),也可采用端部带135弯钩的锚固形式(图6b);当外伸钢筋端部带弯钩时,接缝处的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可取为钢筋的锚固长度la,且在确定la时,锚固长度修正
16、系数不应小于1.0;3)设计后浇带宽度lh时,应计入钢筋下料长度、构件安装位置等施工偏差的影响,每侧预留的施工偏差不应小于10mm。(a)板底纵筋直线搭接6DB42/T19472023(b)板底纵筋末端带135弯钩搭接图6双向叠合板后浇带接缝构造示意d)接缝处顺缝板底纵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板缝两侧预制板板底配筋率的较大值。6.3.2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连接时(图7),应符合下列规定:a)接缝处紧贴桁架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接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板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b)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桁架预制板中与附加钢筋同方向钢筋面积,附加钢
17、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c)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横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图7密拼式分离接缝构造示意1预制板;2后浇叠合层;3附加钢筋;4横向分布钢筋6.3.3桁架预制板的密拼式接缝,可采用底面倒角和倾斜面形成连续斜坡、底面设槽口和顶面设倒角、底面和顶面均设倒角等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接缝处采用底面倒角和侧面倾斜面形成两道连续斜坡的做法时(图8a),底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0mm10mm,倾斜面的坡度不宜小于1:8;接缝应采用无机材料嵌填封闭,无机材料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聚合物改性水泥
18、砂浆的性能应符合本文件6.4.1的规定;b)当接缝处采用底面设槽口、顶面设倒角的做法时(图8b),底面槽口深度宜取5mm、长度宜取30mm,顶面倒角不宜小于15mm15mm;底面槽口处宜粘贴网格布;c)当接缝处采用底面和顶面均设倒角的做法时(图8c),底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0mm10mm,顶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5mm15mm。7DB42/T19472023(a)底面倒角、侧面倾斜面做法(b)底面槽口、顶面倒角做法Ac2桁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mm);Asd垂直穿过桁架叠合板板端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面积(mm),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支(c)底面、顶面倒角做法1-桁架预制板;2-后浇
19、混凝土叠合层;3-密拼式接缝图8桁架预制板密拼式接缝构造示意支座节点设计及构造6.4.1桁架叠合板板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板端截面承担负弯矩作用时,截面高度可取桁架叠合板厚度;b)板端截面承担正弯矩作用且板端构造符合本文件6.4.6规定时,支座处桁架预制板的纵筋搭接钢筋可作为受拉纵筋,有效截面高度应取搭接钢筋中心线到叠合层上表面的距离。6.4.2桁架叠合板板端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按式1、式2计算:𝑐𝑐𝛾0𝑉𝑆𝑉𝑅(1)𝑉
20、𝑅=0.07𝑓𝐴𝑐2+1.65𝐴𝑠𝑑𝑓𝑓𝑦(2)式中:VS板端剪力设计值(N);0结构重要性系数,按GB50068进行取值;VR板端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22座处的搭接钢筋。6.4.3桁架叠合板板面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8DB42/T19472023a)对于中节点支座,板面钢筋应贯通;b)对于端节点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当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可采用90弯折锚固措施,此时,
21、包括弯弧在内的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alab(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弯折平面内包含弯弧的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钢筋直径);2)当支座为梁或顶层剪力墙时,a应取为0.6;当支座为中间层剪力墙时,a应取为0.4。6.4.4当钢筋桁架上弦钢筋参与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应在上弦钢筋处设置支座处桁架上弦筋搭接钢筋(图9),并应伸入板端支座。搭接钢筋应按与同向板面纵向钢筋受拉承载力相等的原则布置,且搭接钢筋与钢筋桁架上弦钢筋在叠合层中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l,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l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搭接钢筋在支座内的构造应符合本文件6.4.3的规定。(a
22、)端节点(b)中节点1-支承梁或墙;2-桁架预制板;3-上弦钢筋;4-支座处桁架上弦筋搭接钢筋图9桁架上弦钢筋搭接构造示意6.4.5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伸入支座时,应在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图10),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s。当板端支座承担负弯矩时,ls不应小于5d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节点区承受正弯矩时,ls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a)端节点(b)中节点1-支承梁或墙;2-桁架预制板;3-桁架预制板纵筋图10纵筋外伸的板端支座构造示意6.4.6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桁架预制板厚度的1.5倍,且不应小于100mm;9后浇混凝土
23、中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s;当板端支座承担负弯矩时,支座内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5d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节点区承受正弯矩时,支座内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受拉DB42/T19472023b)支座处应设置垂直于板端的桁架预制板纵筋搭接钢筋,搭接钢筋截面积应按本文件6.4.1的要求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桁架预制板内跨中同方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搭接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搭接钢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与搭接钢筋平行的桁架预制板内同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c)对于端节点支座,搭接钢筋伸入后浇叠合层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2la,并应在支承梁或墙的钢筋锚固长度la(图11a)。对于中节
24、点支座,搭接钢筋在节点区应贯通,且每侧伸入后浇叠合层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2la(图11b);d)垂直于搭接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一侧纵向钢筋的搭接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2道横向分布钢筋,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e)当搭接钢筋紧贴叠合面时,板端顶面应设置倒角,倒角不宜小于15mm15mm。(a)端节点(b)中节点1-支承梁或墙;2-桁架预制板;3-桁架预制板纵筋;4-钢筋桁架;5-支座处桁架预制板纵筋搭接钢筋;6-横向分布钢筋图11无外伸纵筋的板端支座构造示意7生产运输一般规定7.1.1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设施及生产工艺应符合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和质
25、量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7.1.2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图纸会审,并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拟定的生产工艺、运输吊装方案等编制构件加工详图。7.1.3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模具方案及计划、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成品保护、运输与堆放等内容。模具7.2.1模具配置方案应与桁架预制板的形式、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相适应。7.2.2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并应符合桁架预制板尺寸精度的规定。模具应便于拼装和拆卸,并应满足周转次数、钢筋安装与定位、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定位、
26、脱模等的要求。7.2.3模具外观质量及其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拼装应连接牢固、接缝紧密并保持清洁;b)模具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生锈;10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长度6m1,-2用钢尺量测平行构件高度方向,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6m2,-42宽度、高(厚)度2,-4用钢尺量测两端和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3底模表面平整度2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4对角线差3用钢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对角线5侧向弯曲L/1500且5拉线后用钢尺量测侧向弯曲最大处6翘曲L/1500对角拉线测量交点间距离7组装缝隙1用塞片或塞尺量测8相邻侧模高度差1用钢尺量测DB42/T19472023c)宜使用水性脱
27、模剂,涂刷应适量、均匀、无漏刷、无堆积,且不得沾污钢筋和预制构件外观效果;d)清水混凝土桁架预制板的模具应满足清水表面设计精度要求。7.2.4模具应定期校核、检查验收。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模具拼装完成后,其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注:L为模具与混凝土接触面中最长边的尺寸。生产7.3.1钢筋钢筋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a)钢筋宜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加工,并应符合GB50666的有关规定;b)钢筋应安装牢固。入模后的钢筋发生变形、歪斜应及时扶正修理。严禁在入模后的钢筋上踩踏或行走,不得在钢筋上放置杂物;c)应采取专门措施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d
28、)生产时应对桁架钢筋高度进行有效控制,必要时应采取工装固定措施确保桁架钢筋位置。7.3.2混凝土7.3.2.1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应根据桁架预制板的生产工艺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55和GB50666的有关规定。7.3.2.2混凝土应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搅拌机进行生产,搅拌机应具有生产数据逐盘记录和实时查询功能。7.3.2.3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并均匀摊铺,倾落高度不宜大于600mm;b)应采取措施保证模具、钢筋、预埋件等不发生变形或移位,如有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应对外露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进行保护;c)在投料完成后,宜采用振动平台振动成型和固定
29、平台振捣成型,板面粗糙处理完成后及时入窑或覆膜保湿;d)振捣完成后应及时量测混凝土浇筑厚度,必要时应作相应处理;e)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成时间应符合GB50666的有关规定。11DB42/T194720237.3.2.4桁架预制板的养护应根据生产工艺选择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加养护剂或加热养护等方式。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应建立加热养护制度,加热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宜采用加热养护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70,预制构件出窑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宜超过25。7.3.2.5桁架预制板生产应按照设计要求处理粗糙面。粗糙面制作工艺宜先进行样板验证,严格控制缓凝剂配合比、涂刷工艺及粗糙面操作
30、流程。7.3.2.6桁架预制板顶面粗糙面成型宜采用拉毛工艺,侧面粗糙面成型宜采用露骨料工艺,也可采用其他可靠工艺成型。7.3.3脱模与标识7.3.3.1桁架预制板吊点设计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和安装等不同工况下受力,合理配置钢筋。7.3.3.2桁架预制板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桁架预制板的尺寸、重量和起重设备作业半径等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所采用的吊具、起重设备及其操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b)脱模起吊时吊点位置与数量的确定应符合附录C的有关规定;钢筋桁架兼作吊点时,尚应符合本文件6.2.9的规定;c)应保证吊具连接可靠,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
31、、吊具及桁架预制板重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d)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e)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吊运过程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严禁吊运构件长时间悬停在空中;f)对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桁架预制板,应采用分配桁架等工具式吊具,并应采取避免构件变形和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7.3.3.3桁架预制板脱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脱模起吊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满足验算要求,且不应小于15MPa。7.3.3.4桁架预制板脱模后,对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局部破损或表面非受力细微裂缝,可用修补浆料进行修补。7.3.3.5桁架预制板成品质量检查后,应及
32、时在构件上设置产品标识、吊点位置标识及安装方向标识。7.3.3.6产品标识宜包括工程名称、构件编号、构件规格、构件重量、生产企业、制作日期、生产批号、质检员等信息。运输和堆放7.4.1桁架预制板的运输和堆放应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宜包括堆放场地、固定要求、堆放支垫、运输时间、运输次序、运输线路及成品保护措施等。7.4.2桁架预制板装车前应进行检查。吊具、专用运输架应完好、齐全;吊具与桁架预制板规格应匹配。吊装时,不应错挂、漏挂。桁架预制板吊运应符合本文件7.3.3.1的规定。7.4.3桁架预制板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当采用非专用运输车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33、;b)应采用专用运输架进行运输;c)桁架预制板应平放,并用夹具与专用运输架绑扎牢固;桁架预制板边角和绑扎接触部位应采用柔性垫衬材料保护;专用运输架、车厢板和桁架预制板间应放入柔性材料;d)桁架预制板堆放高度不应超过运输路线的限高要求。7.4.4桁架预制板堆放位置和次序、装车位置和次序,宜与工程施工进度及次序相衔接。12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规格尺寸长度6m3用尺量两端及中间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6m52宽度5(密拼:2,4)用尺量两端及中间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3厚度5用尺量板四角和四边中部位置共8处,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4对角线差6在构件表面,用尺量测两对角线的长度
34、,取其绝对值的差值5外形下表面平整度3用2m靠尺和塞尺量6侧向弯曲L1/750且20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DB42/T194720237.4.5桁架预制板宜平放,叠放层数不宜超过6层。预制构件堆场场地平整、硬化,保障底部垫块在同一标高,多层叠放时层间垫块应上下对齐。质量检查7.5.1桁架预制板原材料及配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进行进厂检验。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将采购的同一厂家同批次材料、配件及半成品用于生产不同工程的预制构件时,可统一划分检验批;b)获得认证的产品或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的产品,进厂验收时检验批容量可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扩大
35、一倍。扩大检验批容量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容量重新检验,且该产品不得再次扩大检验批容量。7.5.2钢筋桁架进厂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应随机抽取3件作力学性能、重量偏差、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检验批的划分及检验结果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7.5.3桁架预制板制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应包含下列内容:a)模具的长度、宽度、高度、对角线;b)钢筋桁架和纵向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长度等;c)预埋件、预留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d)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e)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5.4桁架预制板脱模后,应进行成品质量检查
36、,检查应包含下列内容:a)外观质量;b)尺寸偏差;c)粗糙面质量;d)预埋件、预留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e)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f)构件安装方向标识。7.5.5桁架预制板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桁架预制板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13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7外形翘曲L1/750四对角拉两条线,量测两线交点之间的距离,其值的2倍为翘曲值8预埋部件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平面高差0,-5用尺紧靠在预埋件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预埋件平面与混凝土面的最大缝隙9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用尺量测纵横
37、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外露长度+10,-5用尺量10预埋线盒、电盒在构件平面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位置10用尺量与构件表面混凝土高差0,-5用尺量11预留孔中心线位置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孔尺寸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中较大值12预留洞中心线位置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洞口尺寸、深度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中较大值。13预留插筋中心线位置3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外露长度5用尺量DB42/T19472023表4桁架预制板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续)注:1L为构件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偏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7.5.6桁架预制板出厂前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