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管理.ppt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节发病率增高,能够引起爆发和流行。临床表现以脓血便或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第1页/共61页 细菌性痢疾发病位居我区乙类传染病之首,其发病的升降影响着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曲线,起主导作用。该腹泻病的发病率是我区最高的,是对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有比较重要影响的肠道传染病。随着传染病的有效控制,该种疾病的控制管理越加显得格外重要。第2页/共61页 全球每年志贺氏菌感染人次估计为1.65亿。发达国家发病率约为1.8-6.5/10万。我国目前菌痢的发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1994-200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菌痢的报告发病数从87.83万例降至49
2、.05万例,全国发病率从75.2/10万降至39.410万。第3页/共61页 北京市2005年6、7月份平均每天268例。2003年朝阳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为4168例,发病率为181.43/10万;2004年发病数为8415例,发病率为334.00/10万,比上年增加病例4240例,并有爆发5起,其中4起发生在建筑工地。2005年发病数为8841例,发病率为334.00/10万,其中有暴发7起。我区痢疾发病率居高不下。第4页/共61页2004年朝阳疾控中心在医院共采集33例临床诊断痢疾病例的标本,经过病原分离,仅有16例检出痢疾杆菌,检出阳性率为48.48%。2005年采集265例临床诊断痢
3、疾病例的标本,经过病原分离,仅有39例检出痢疾杆菌,检出阳性率仅为14.72%。第5页/共61页 病原学病原学:志贺菌属(Shigella)是一群引起人类痢疾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又称痢疾杆菌。志贺菌为革兰阴性杆菌。1958年经国际肠杆菌科小组委员会的审定和补充,将志贺菌属分为四个群(A、B、C、D)39个型,即A群(痢疾志贺菌)10个型,B群(福来志贺菌)13个型,C群(鲍狄志贺菌).15个型,D群(宋内志贺菌)1个型。国内流行菌目前仍以B群为主,有的地方D群有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发现A群1型所致的爆发性局部流行。第6页/共61页 志贺菌属存在于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中。在阴暗处的粪便中一般能存活
4、11天,潮湿土壤中生存34天;冰块中存活26天,在蔬菜、水果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上能生存1-2周。如条件适宜,在水里的生存时间更长,实验水样放置室温中3-6个月,仍可检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低,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钟,煮沸2分钟即被杀死。对化学消毒剂及酸敏感,如新洁而灭、石灰水、石炭酸和含氯消毒剂均有效。第7页/共61页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血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确诊病例:(一)急性菌痢:(一)急性菌痢:1、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
5、。第8页/共61页2、粪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细胞。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 1.2.项。实验诊断:具备1.3.项。第9页/共61页(二二)急性中毒性菌痢:急性中毒性菌痢:1、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第10页/共61页3、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脓细胞)。4、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 1.2.3.项。实验诊断:具备1.2.4
6、.项。第11页/共61页(三三)慢性痢疾:慢性痢疾: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二个月以上者。2、粪便有粘液性或间歇发生。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 1.或2.项。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第12页/共61页 一般治疗: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消毒处理粪便直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多渣多油或刺激性食物,少进牛乳、蔗糖、豆制品等易产气和增加腹胀的饮食。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者,应予5-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有酸中毒者,酌予碱性液体.一般病例口服补液即能奏效。腹痛、里急后重明显者酌用阿托品、山茛菪碱或复方
7、樟脑酊(小儿、老人、孕妇慎用)。急性期不宜使用复方苯乙哌啶止泻。针刺或炙法常可缓解腹部症状。第13页/共61页 病原治疗:为取得满意临床效果,避免发生慢性菌痢,以及减少恢复期带菌,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宜选择易被肠道吸收的口服药物:病重或估计口服吸收不良时加用肌肉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原则上疗程不宜短于5-7天,以减少恢复期带菌。第14页/共61页 1.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对多种肠道感染有效,如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弧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均有良好杀菌作用。常用诺氟沙星(氟哌酸)200-300mg,日2-4次,也可用培氟沙星(甲氟
8、哌酸)200-400mg,日2次。需静脉给药者可用环丙沙星200mg,以5葡萄糖或生理溶液50-100ml稀释,于30-60分钟内滴注完毕,日2次。第15页/共61页 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头昏、头痛、失眠、精神异常,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此药不宜用于小儿和孕妇,第16页/共61页2.复方新诺明,即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每片含SMZ 400mg和TMP 80mg,成人每次2片,日2次,首剂加倍,儿童剂量酌减。过敏者不用,孕妇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血象。第17页/共61页 3.抗生素类常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肌肉注射,如丁
9、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0.2-0.4g,日2次;庆大霉素8万单位,日2-3次;其次为氨苄青霉素4-8g天,静脉滴注。亦可用磷霉素钠2-6g天,静脉滴注,与氟喹诺酮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4.按辨证施治原则选用葛根苓连汤、胃苓汤、白头翁汤或芍药汤等方剂加减,以及采用针刺或灸疗可收到一定效果,第18页/共61页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的基本环节1 1、传染源:、传染源:急性、慢性病人及带菌者。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可以借食物、水、苍蝇而传播,也可以借不洁手污染食具,用具而传播。3 3、易感性:、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第19页/共61页经常性预防措施经常性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
10、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苍蝇和蟑螂。2、切断传播途径:应抓好“三管一灭”(饮水、食物、粪便的卫生管理及灭蝇),搞好饮水和食品卫生。第20页/共61页饮水卫生:保护水源免受粪便污染,做好饮用水消毒。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严格操作规程。从事饮食、保育、水源、集体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至少一年一次,粪便志贺氏菌属培养阴性。新调入工人在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第21页/共61页托幼机构应做好儿童晨午检,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医疗单位对每例病例做到早诊断,早报告,认真逐项填写登记表和传染病报告卡片。对病人做好隔离、消毒知
11、识宣传、严格落实各项消毒措施,患者用的厕所每日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第22页/共61页3、工地防病工作应由用工单位负责,监督检查防病工作的落实。招用流动人员20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与开工前一个月内向施工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受监督指导。发生疫情及时报告。用工单位协调有关方面配合疾控中心对疫情的调查处理。第23页/共61页疫情处理程序疫情处理程序 1 1、散发病例散发病例 本市实行对重点行业人群访视管理。重点行业包括饮副食、饮管从业人员、水源厂工人、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和儿童、城镇地区的散儿和小学生,管理要求如下:接到疫情报告后城镇应按要求时限在24小时,农村在48 小时对病人进行首次家庭访视,核实
12、诊断,调查可疑发病因素及密切接触者,指导病人隔离治疗,逐项填写访视纪录并写出小结。第24页/共61页 要求对每例病人做到复复访访,目的是了解病人的治疗及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转归。复复访访时时间间与与初初访访日日期期相相隔隔三三日日。当接卡日期距发病日期已超过7 7日,对病人只作初访,填写访视记录,可不作复访。凡从事饮副食、炊管、水源工作,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和儿童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两周内大便培养两次阴性,由区疾控部门开据痊愈证明,方可恢复原工作及入托。第25页/共61页 2 2、爆发疫情:、爆发疫情:暴发疫情定义暴发疫情定义 在在局局部部地地区区或或单单位位(比比如如在在一一个个
13、自自然然村村或或一一个个居居委委会会、或或一一个个单单位位团团体体),一一天天内内发发生生3 3例例或或以以上上痢疾病例、一周内发生痢疾病例、一周内发生2020例或以上痢疾病例。例或以上痢疾病例。按按照照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传传染染病病防防治治法法和和传传染染病病疫疫情情报报告告管管理理规规范范,各各级级各各类类医医疗疗机机构构执执行行职职务务的的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发发现现暴暴发发、流流行行疫疫情情时时,按按照照国国家家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应应急急预预案案规规定定级级别别的的要要求求进进行行电电话报告。话报告。第26页/共61页当有急性菌痢多发爆发出现时,应立即报当有急性菌痢
14、多发爆发出现时,应立即报告所在地段保健科和区疾控中心,有关单位告所在地段保健科和区疾控中心,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及时到达现场核实诊断,调查爆接到报告后及时到达现场核实诊断,调查爆发原因,采取果断措施。发原因,采取果断措施。第27页/共61页调查内容:调查内容:逐个填写病例调查表,要求无漏项,全部病例逐个填写病例调查表,要求无漏项,全部病例采便培养、病人隔离治疗。采便培养、病人隔离治疗。调查可疑发病因素,包括饮食、饮水、日常生活调查可疑发病因素,包括饮食、饮水、日常生活接触,确定疫源地范围,进行外环境采样。接触,确定疫源地范围,进行外环境采样。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大便培养,及时发现早期感对密切接触者采
15、集大便培养,及时发现早期感染者,同时投药预防。染者,同时投药预防。写出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对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评写出疫情调查处理报告对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并上报相关领导机构。价。并上报相关领导机构。第28页/共61页2 2、痢疾暴发疫情调查、痢疾暴发疫情调查1 1、调调查查准准备备:通过上报信息、电话交流对此次暴发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做一般性了解,确定调查组人员,明确调查任务、内容与方法,准备使用的调查表格,相应的检验试剂和仪器、个人防护与消杀设备赶赴现场。第29页/共61页2 2、核实诊断:、核实诊断:到达现场后首先通过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人,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临床标本或
16、获得的分离菌株应送平行的或上一级检验实验室重复检测,以进行诊断的核实。第30页/共61页3 3、调查暴发的基本情况:、调查暴发的基本情况:(1)暴发开始的时间,首发病例起始及发展过程。(2)波及范围,确定疫源地范围,进行外环境采样和消毒。病例数及三间分布。(3)发病地近期人群的生活和活动等情况(饮食、水源、日常接触、集会、外出交往活动等),有无与本次暴发发生的因素。第31页/共61页4 4、确定暴发,形成发病原因假设:、确定暴发,形成发病原因假设:经初步调查分析明确诊断,掌握病例的数量和分布及可能的原因。判定是否为暴发及严重程度,形成暴发原因假设。第32页/共61页5 5、确定暴发病例:、确定
17、暴发病例:(1)确定病例与密切接触者定义:根据已知暴发病例的主要症状、有无接触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合本次暴发的时间、地点,参考痢疾的诊断标准确定疑似病例、诊断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定义。(2)对发现的病例进行甄别,确定是否为痢疾病例,是否为此次暴发的病例。第33页/共61页6 6、初步分析:、初步分析:(1)流行特征分析:三间分布分析。(2)传播方式分析:找出共同的暴露因素及其他传播方式。(3)暴发原因分析:围绕病人感染时间前后,追查并对比感染和未感染人群的生活、生产及活动情况,找出与感染有关的因素,推断出主要的传播因素及传染源。第34页/共61页7 7、采取防治措施:、采取防治措施:针对控制
18、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对疫点进行消毒,对健康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第35页/共61页8 8、补补充充调调查查 :随调查的深入、假设的提出和验证的需求、以及控制和预防工作的展开,根据需要及时开展补充调查,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暴发的来源、传播因素,以及采取措施后的发病特点,验证有关暴发原因假设。第36页/共61页9 9、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临床特征、传播因素、传播链和流行趋势分析、菌株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结果、感染谱的分析、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第37
19、页/共61页3 3、慢性菌痢及带菌者的管理、慢性菌痢及带菌者的管理 凡重点行业工作人员确诊为慢性菌痢及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单位,不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餐具及婴幼儿工作。患者及带菌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由区、县疾控中心作粪便培养,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周)均为阴性,开据痊愈的诊断证明方可恢复原工作。第38页/共61页第39页/共61页第40页/共61页 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外)第41页/共61页 感染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
20、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对儿童的危害更为严重。是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全球腹泻病控制规划,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我国也参与了此项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将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列为法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第42页/共61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人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5百万小儿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已在第三世界取得良好的效果,每年可减少1百多万小儿死亡。解放后,尤其80年代以来,我国
21、的经济、卫生条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曾组织全国20个省、市入户调查,经分析,我国估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为1.9次/人;对21个省、市调查估计,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有3亿人次.第43页/共61页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但国内报告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多数。虽然不同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区,引起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居首位的是志贺氏菌及轮状病毒,第二位是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第三位是空肠弯曲菌及沙门氏菌,第四位及第五位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
22、菌,其他致泻性弧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第44页/共61页 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目前已发现5种,即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2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3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5 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EAEC),该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第45页/共61页 沙门氏菌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
23、。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型或变异型,其中已知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57个型,主要在AF群内,所以在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时,可先用AF多价O血清检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第46页/共61页 致泻性弧菌为重要的病原细菌,在弧菌属中,把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状类似,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统称为霍乱弧菌,根据菌体抗原不同,目前已编排到200个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体外,其余统称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有些能引起散发性腹泻或食物型暴发。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
24、、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第47页/共61页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的,也可引起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其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本病的症状和粪便性状缺乏特征性,故确诊只能依靠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是近些年来国际上受到重视的一种新肠道传染病,在各大洲均有发现,我国已从人群、动物及外环境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证明本病在我国广泛分布,该菌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秋季发病,该虫寄
25、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粘液性大便。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第48页/共61页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第49页/共61页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为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第50页/共61页 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
26、,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第51页/共61页1、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大便检查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病人,每日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食欲不振,呕吐或不呕吐,可伴有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症。(2)实验确诊: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到其他肠道致病菌或致病寄生虫或检出肠道致泻病毒,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第52页/共61页 治疗原则治疗原
27、则第53页/共61页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二)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三)营养治疗:此类病人多有营养障碍,如病情允许,应继续进食(喂养)适宜的食物。第54页/共61页2、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各型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其中弯曲菌、耶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由家禽、家畜感染引起。(2)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借接触也可传播,食物、水往往可引起暴发流行。(3)易感性: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第55页/共61页3、经常性预防措施:1)做好监测和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的要求,在
28、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监测区内医疗机构(含510月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做好门诊登记和疫情报告,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均进行监测报告。遇有多发、暴发疫情应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对重点人群(饮副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水源管理人员,托幼机构人员等)应定期体检,采便培养肠道致病菌,发现带菌者应暂调离,治疗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及地区可进行病原学的监测。第56页/共61页2)广泛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厕所、正确处理儿童粪便、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等好习惯。3)保证供应安全清洁水。城镇自来
29、水要保证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重视饮用水源的管理,防止污染。4)结合城镇建设规划,注意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美化、绿化、净化环境,消灭蚊蝇孳生地。第57页/共61页 5)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生产、销售的卫生监督检查和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饮食卫生水平。6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治疗。在医院产科的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现病毒性腹泻,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等时,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7)改进病例的管理,主要从推广使用口服补液疗法、使用ORS(口服补液盐)、继续进食、合理用药,防止抗菌素滥用,以预防脱水、营养不良、耐药等。第58页/共61页 灾害影响:当发生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及战争等异常情况下,由于卫生设施受到破坏,安全饮用水的供应得不到保证,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恶化,灾民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有利于各种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在抗灾的同时,要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治。第59页/共61页第60页/共6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