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ppt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一、温病的概念一、温病的概念二、温病的特点二、温病的特点三、温病的范围三、温病的范围四、温病的分类四、温病的分类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附:关于附:关于“寒温之争寒温之争”第二章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第1页/共26页2一、温病的概念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第2页/共26页3二、温病的特点二、温病的特点(一一)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温邪 从性质而言,凡是具有从性质而言
2、,凡是具有“温热温热”性质的外性质的外感病邪,均属于它的范围。感病邪,均属于它的范围。温邪的特异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温邪的特异性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从外感受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一是它从外感受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性质属热而有别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二是性质属热而有别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外感病的病因 第3页/共26页4(二二)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地域性1 1、传染性、传染性大多数温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中医大多数温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中医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温病传染性的记载:文献中,很早就有关
3、于温病传染性的记载:素问素问刺法论刺法论说: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小,病状相似”。刘河间在刘河间在伤寒标本伤寒标本中称疫疠为中称疫疠为“传染传染”并列传并列传染专节。染专节。吴又可在吴又可在温疫论温疫论中说:中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最能传染”;“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第4页/共26页52 2、流行性、流行性由于多种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一定条由于多种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件下,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古代所说的古代所说的“天行天行”、“时
4、行时行”就包含了流行就包含了流行的意思。的意思。王叔和在王叔和在伤寒例伤寒例中说:中说:“非其时而有其气,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气也”。庞庞安安常常在在伤伤寒寒总总病病论论中中说说:“天天行行之之病病,大大则则流流毒毒天天下下,次次则则一一方方,次次则则一一乡乡,次次则则偏偏着一家。着一家。”第5页/共26页63 3、季节性、季节性所谓季节性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所谓季节性是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不同季节由于气候特点及变化不同,因而在不
5、同季节由于气候特点及变化不同,因而在其特定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温邪也就各不相同:其特定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温邪也就各不相同:春季春季 夏季夏季 长夏长夏第6页/共26页7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还可对人体发生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还可对人体发生影响造成人体对病邪反应性的差异。如:影响造成人体对病邪反应性的差异。如:冬春季节肺卫功能比较低下,故容易导致风冬春季节肺卫功能比较低下,故容易导致风热病邪侵犯肺卫,病变以上焦为主;热病邪侵犯肺卫,病变以上焦为主;夏秋季节热盛湿重,人体脾胃功能呆滞,易夏秋季节热盛湿重,人体脾胃功能呆滞,易导致湿热病邪侵犯脾胃,病变以中焦为主。导致湿热病邪侵犯脾胃,病变以中焦
6、为主。由此可见温病的季节性特点,主要是由于不由此可见温病的季节性特点,主要是由于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对病邪产生、传播和对人体机能同季节气候变化对病邪产生、传播和对人体机能影响的结果。影响的结果。第7页/共26页84 4、地域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温病的发生和流行又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而在其性,即某些温病在某一地域较为多见,而在其它地域则少见。它地域则少见。叶天士在叶天士在温热论温热论中说:中说:“吾吴湿邪害吾吴湿邪害人最广人最广”,指出了东南沿海等地湿热性疾病较,指出了东南沿海等地湿热性疾病较多。多。第8页/共26页9(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
7、律性(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温病发生发展的总趋向和过程来看:一是从温病发生发展的总趋向和过程来看:多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二是从温病的病理过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二是从温病的病理过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一般说,温病的发展阶段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说,温病的发展阶段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概括。第9页/共26页10(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具温病的临床表现有一
8、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1、起病急,传变快、起病急,传变快 2 2、发热为主症、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热象偏重3 3、易化燥伤阴、易化燥伤阴4 4、易内陷生变、易内陷生变第10页/共26页11三、温病的范围三、温病的范围(一)温病的范围(一)温病的范围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温病的含义有所不同,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温病的含义有所不同,所指的范围亦有差别。随着时代的演进,对温病所指的范围亦有差别。随着时代的演进,对温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温病的范围逐渐扩大,病种逐的认识不断深化,温病的范围逐渐扩大,病种逐渐分化,至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形成,温病的范围渐分化,至明清时期温病学说
9、形成,温病的范围已较为广泛,例如已较为广泛,例如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温病者,有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第11页/共26页12(二)温病的命名(二)温病的命名温病病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发病的季节、四时主温病病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发病的季节、四时主气或病候特点而确立的气或病候特点而确立的:1 1、根据发病季节命名、根据发病季节命名 2 2、根据四时主气命名、根据四时主气命名 3 3、根据临床特点命名、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第12页/共26页13现在常用的归类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现在
10、常用的归类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1 1、根据病因性质分类:、根据病因性质分类:根据是否兼湿,分为温热与湿热两类。根据是否兼湿,分为温热与湿热两类。温热类:风温、春温、大头瘟、温热类:风温、春温、大头瘟、烂喉痧等烂喉痧等 湿热类:湿温、伏暑、湿热疫、霍乱等湿热类:湿温、伏暑、湿热疫、霍乱等四、温病的分类四、温病的分类第13页/共26页14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比较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比较表表温热类温病温热类温病 湿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病邪性质病邪性质 纯热无湿纯热无湿 湿热相兼湿热相兼发病部位发病部位 多为肺卫,亦可发于气分或营血分。多为肺卫,亦可发于气分或营血分。多为脾胃。多为脾胃。起病、传变起
11、病、传变 起起病病较较急急,传传变变较较快快,病病程程一一般般不不长长。起起病病较较缓缓,传传变变较较慢,病慢,病 及及病病程程特特点点 程较长,缠绵难解。程较长,缠绵难解。证证候候特特点点 热热象象显显著著,易易出出现现化化燥燥伤伤阴阴征征象象。初初 初初起起发发热热及及伤伤阴阴表表现现均不均不 起起多多见见肺肺卫卫表表证证或或里里热热亢亢盛盛;继继之之可可 明明显显,而而阳阳气气被被遏遏征征象较象较 见见气气分分、营营分分或或热热闭闭心心包包、热热盛盛动动风风、著著。初初起起多多湿湿重重热热轻轻,继继 热热盛盛动动血血等等里里热热证证候候;后后期期则则 之之出出现现湿湿重重于于热热或或热重
12、于热重于 多见气阴两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多见气阴两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湿之证;后期既可燥化湿之证;后期既可燥化 伤阴,出现腑实、营、伤阴,出现腑实、营、血血分分证证,亦亦可可湿湿化化伤伤阳,阳,治治疗疗特特点点 以以清清热热救救阴阴为为大大法法,宜宜用用辛辛凉凉、辛辛寒寒、以以化化湿湿清清热热为为大大法法,宜用宜用 苦苦寒寒、甘甘寒寒、咸咸寒寒等等方方药药 芳芳香香、苦苦温温、苦寒、淡渗苦寒、淡渗 等方药。等方药。包包括括病病种种 风风温温、春春温温、暑暑温温、秋秋燥燥、大大头头瘟瘟、湿湿温温、暑暑温温夹夹湿湿、伏暑、伏暑、烂烂喉喉痧痧、暑暑热热疫疫等等。湿湿热热疫疫、霍乱等。霍乱等。
13、第14页/共26页152 2、根据温病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分类:、根据温病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分类:即根据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新感和伏邪两类。即根据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新感和伏邪两类。新感温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新感温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秋燥等。秋燥等。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偏重为特点,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偏重为特点,如春温、伏暑等。如春温、伏暑等。第15页/共26页16(一)温病与伤寒(一)温病与伤寒1 1、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的关系、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的关系(1 1)伤寒有广狭二义)伤寒有广狭二义广义伤寒广义伤寒 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
14、邪引起的急性热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邪引起的急性热病都可称为伤寒。病都可称为伤寒。狭义伤寒狭义伤寒五种病之一,为感受风寒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五种病之一,为感受风寒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第16页/共26页17(2 2)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有别于狭义伤寒)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有别于狭义伤寒在古代伤寒、温病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在古代伤寒、温病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温病包括在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两者是隶属关温病包括在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两者是隶属关系;系;它与狭义伤寒,则是外感病中两类性质完全不它与狭义伤寒,则是外感病中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两者是平列关系
15、。同的疾病,两者是平列关系。第17页/共26页18 2、风温与伤寒(狭义)鉴别表风温 病因 风热病邪 病机特点 初起邪犯肺卫,继则肺 胃热盛,甚则热陷心 营,后期易伤肺胃阴液。初起证候 呈表热证,发热重,恶 寒轻,口渴,咳嗽,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初起治法 辛凉解表。初起用方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伤寒风寒病邪初起寒束于表,郁闭卫阳,继则寒邪化热内传入里,后期易伤脾肾阳气。呈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如麻黄汤、桂枝汤等。风温病因风热病邪病机特点初起邪犯肺卫,继则肺胃热盛,甚则热陷心营,后期易伤肺胃阴液。初起证候呈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
16、咳嗽,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初起治法辛凉解表。初起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伤寒风寒病邪初起寒束于表,郁闭卫阳,继则寒邪化热内传入里,后期易伤脾肾阳气。呈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如麻黄汤、桂枝汤等。第18页/共26页19附:关于附:关于“寒温之寒温之争争”(1 1)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主要观点)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主要观点 伤寒学派伤寒学派伤寒论伤寒论六经辨证即可适用于温病六经辨证即可适用于温病提出提出“阳明病即是温病阳明病即是温病”,白虎、承气就是治,白虎、承气就是治疗温病的方剂疗温病的方剂温病学派温病学派认为认为伤寒论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详于寒,略于温”,承气、,承气、白虎虽可治温病,但远远不能概括温病的白虎虽可治温病,但远远不能概括温病的治疗。因而极力主张治疗。因而极力主张“跳出伤寒圈子。跳出伤寒圈子。”创新论以创新论以“羽翼羽翼伤寒。伤寒。”第19页/共26页20(2 2)怎样理解温病学与)怎样理解温病学与伤寒论伤寒论的关的关系系伤寒论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温病学是温病学是伤寒论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的发展和补充第20页/共26页21第21页/共26页22第22页/共26页23第23页/共26页24第24页/共26页25第25页/共26页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分类26感谢您的观看!第26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