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课件.ppt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证研究就像是盖房子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研究数据研 究 命 题统计分析研究结论和局限性研究基石现实意义逻辑起点研究出发点源自现实符合分析需要技术与手段自然的结果趋势的基础讲讲道道理理摆摆事事实实研 究 设 计实证研究规划、命题和实证分析的联结本书的框架结构第一部分: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其中我们重点学习的是第二章(研究的起点:提问)、第三章(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第二部分: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选取变量,以及一些实证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管理研究中的测量统计方法。第四部分:介绍了管理研究论文发表的过程,以及发表中国管理研究论文的挑战。第五部分:也就是附录部分,为我们列举了
2、一些在阅读管理学英文文献当中会碰到的一些术语的英汉词汇对照,以及我们需要了解的经典方法论英文文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科学研究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和过程第一章 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 一、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系统的、受控的、实证的、批判的调查,它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终于理论。(一)演绎研究通过观察资料的收集,从理论开始来证实或拒绝假设的过程被称为演绎的方法。演绎研究的结果是证实或拒绝一组构念之间的假设关系。这些结果被用来改进理论,如果调查不能完全回答提出的问题,可以建议更多的研究。首先,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把理论转变成假设。这里的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首先,通过逻辑演绎的
3、方法,把理论转变成假设。这里的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暂定性回答。暂定性回答。例如,Westphal(1999)对CEO与董事会的社会关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感兴趣。与这个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有两个:一是代理理论,二是社会资本理论。基于代理理论,Westphal假设社会关系降低了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假设社会关系增强了董事会的建议职能。他也假设两个职能都积极地与公司绩效相关。其次,用假设指导研究设计,通过研究设计将假设转化成其次,用假设指导研究设计,通过研究设计将假设转化成观察。观察。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研究所要求的数据或观察资料、用于数据收集的工具、记录数据的量表以及检验假设的适当的样本
4、。仍以Westphal(1999)的研究为例。他的研究要求他收集关于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建议职能的数据、CEO和董事会的关系以及公司绩效的数据。由于他的研究问题与所有有董事会的上市公司都有关,他从美国工业和服务业公司的福布斯1000指数中选择随机样本。再次,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把观察转换成实证概括。再次,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把观察转换成实证概括。在Westphal(1999)的研究中,基于收集到的数据,他提供了描述性的数据归纳,如平均数、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然后,他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为他所假设的每一组关系进行参数估计。通过估计符号和参数的大小,他将观察转化成实证的概
5、括。最后,检验假设的一致性,做出接受或拒绝假设的决策,就是通过逻最后,检验假设的一致性,做出接受或拒绝假设的决策,就是通过逻辑推断对理论进行证实、修改或反对的过程。辑推断对理论进行证实、修改或反对的过程。Westphal(1999)使用从前面的步骤中得到的估计参数来检验假设。他发现参数是统计显著的,而且,参数的符号与假设一致。因此,他的假设得到支持,代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都得到证实。(二)归纳研究归纳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研究,以提出新的理论作为结论。当研究者不能找到或形成一种理论来解释疑难或研究问题时,采用归纳研究是比较合适的。这时研究者是在从事归纳的建立理论的研究。它可以形成理论和命题,对困惑
6、或问题提供可能的解释或回答。由于从现有的理论中找不到解释,建立理论的研究首先从观察开始。由于从现有的理论中找不到解释,建立理论的研究首先从观察开始。例如,Corley和Gioia(2004)开始探索组织身份改变的时候,对于这个主题只有概念上的认识。因此,他们使用一个组织的分拆过程的案例研究来探索该主题。接下来就是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来收集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将其接下来就是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来收集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将其转换成实证概括。转换成实证概括。在归纳研究中,数据的分析使用的是定性分析技术,例如内容分析。在Corley和Gioia(2004)的研究中,他们对访谈数
7、据和公司文件进行了内容分析,产生了实证概括中的一阶编码和二阶编码。最后,实证概括通过形成概念、形成命题和命题排列转换成理论。最后,实证概括通过形成概念、形成命题和命题排列转换成理论。从产生的编码中,Corley和Gioia(2004)形成了抽象的构念,并且建立了解释组织身份改变过程的过程模型。基于该模型,他们提出了用于未来实证检验的命题二、实现科学过程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陈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它通常始于问“是什么?为什么?何时?如何?”等问题。例如,在Chen(1995)的论文中,其研究问题是:“在分配组织奖励的偏好方面,中国员工如何不同于美国
8、员工”。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一旦有了感兴趣且重要的研究问题,就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回顾。综合的文献回顾可以帮助你评价你的研究问题是否已经得到回答,它也可以帮你找到相关理论来解决你的困惑。文献回顾还能帮你改进研究问题,甚至通过发现文献的不总或审查未经检验的命题,可以是你彻底改变你的研究问题。第三步:找到理论并且形成假设。第三步:找到理论并且形成假设。理论解释了现象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暂定的回答。理论包括具有清晰定义的构念,以及使用清楚的逻辑解释这些构念为什么以及如何相关。现有的理论对于回答研究问题产生有意义的假设。假设是对构念之间的可能关系的陈述
9、。这些假设指引你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工作。第四步:进行实证研究。第四步:进行实证研究。该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研究设计根据你是进行归纳或演绎研究而有所不同。当现有理论帮助你形成假设的时候,可以选择演绎的研究,与此相对应的研究设计可以是实验或问卷调查。当没有理论可以对你的问题有满意的回答时,你可以选择归纳设计,如案例研究或其他的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第二章第二章 研究的起点:提研究的起点:提问问一、问题的来源研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对社会现象的探究,也可能来自对文献的阅读。问题的来源之一:个人的观察和深度思考。问题的来源之一:
10、个人的观察和深度思考。对于一个有心者来说,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研究问题的素材。研究者对某一现象的深度观察和思考常常能够带来研究的问题,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是研究问题的来源的重要渠道。问题的来源之二:个人对研究的专注热情。问题的来源之二:个人对研究的专注热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持久专注的激情,可以激发研究者对该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观察,进而提出有洞见的理论和假设。可见,对某一现象的“痴迷”也可能是发现值得研究问题的重要渠道。问题来源之三:阅读文献问题来源之三:阅读文献 。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可以发现某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或挖掘值得研究的题目。从阅读文献中得到启示并发现值得研
11、究的问题有几个好处。首先是研究风险相对缩小。这里的研究风险指的是课题是否被其他研究同行认可以及论文被发表的可能性。如果研究课题纯粹来自自己的个人兴趣,而诸如此类的问题从来不被以往的学者研究,一个可能性是别人都不认为该研究课题有价值,这样,即使你觉得它无比重要,想发表也会非常困难。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学者都不曾想都过这一点,这样的话,你就担负着扭转别人视角的工作,要发表论文也回比较困难。而从目前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进行研究的话,就容易被人接受,论文发表起来也比较顺利。通过阅读文献来寻找课题的第二好处是你能为研究找到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工具而不需要一切从新做起。已经在杂志上反
12、复出现的研究课题一般都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就能够避免论文缺乏理论指导的缺陷。如果你的研究问题是在阅读他人文献的基础上产生,那么原来那些文章中的理论模型基本上就可能成为指导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你只要做一些修正,或者增减一些变量之间的链接就可以了。此外,阅读文献还能让你了解做该类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从而从你自己的研究有路可循,也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发表的可能性。当然,在阅读文献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也存在不足。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题目新意不够。问题来源之四:与他人交流。问题来源之四:与他人交流。这里的他人主要是你周围的老师、同学。通过沟通交流可以给你带来研究的灵感。二、问题的转化:如何
13、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一)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一)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由于一个人的知识、精力有限,因此就需要把“大而无当”的问题转化成真正可以操作可以研究的问题。首先将大问题分解再分解,直到对问题中涉及的概念能够准确定义、操作、测量,并且能够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的数据加以检验为止。(二)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二)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要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确定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我们以Jennifer Chatman曾经在ASQ上发表的研究为例。她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性是怎么实现的?与企业
14、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是否工作态度更积极,表现更好,更不会主动跳槽?她认为,要使员工保持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在招聘人员时进行筛选,其次是在招进来之后要进行同化。因此,这个问题中的研究变量就包括:自变量:招聘过程中的筛选只选择那些与企业具有相似价 值观的候选人;加入组织后的同化参加同化活动越多的人越可能与企业共享价值观中间变量: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因变量:工作满意度、工作业绩、离职意愿用假设的形式表达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1:在员工招聘过程中对个人的价值观关注越多,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越高。假设2:员工入职后参与公司的同化活动越多,其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越高。假设3:与价值
15、观一致性程度越高的员工,(a)其工作满意感越高,(b)其工作业绩越好,(c)其离职意愿越低。(三)化问题为研究设计(三)化问题为研究设计在研究问题和假设基本上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检验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研究的问题和假设。一般而言,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关系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就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实验来加以检验,因为在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自变量的变化程度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相反,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关系只是相关关系的话,那么久可以通过问卷法、档案费、个案法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三、论文开题报告的形成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问题、研究变量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16、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了。开题报告是提出研究问题的正式形式,主要应该包括一些内容:一、引言一、引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管理中的什么有趣现象?它对未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二、文献回顾二、文献回顾。过去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或与该问题有关的领域有无积累?与该问题最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该问题与其他管理概念的关系是什么?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去研究这个问题视角最为独到?三、假设的提出。三、假设的提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建立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研究变量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对该研究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且就变量直接的关系提出具体的假设。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样本的特性、变量的操作和测量、控制变量、具体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等)和步骤、假设检验的具体统计方法等,都需要做详尽的描述。、五、研究结果的意义。五、研究结果的意义。对可能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详细说明该研究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对未来可能在这个课题上继续开展的研究做一个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