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美德伦理学-第一章-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美德伦理学-第一章-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亚里斯多德:美德伦理学亚里斯多德:美德伦理学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麦金太尔:追寻美德美德伦理学的评价美德伦理学的评价引言道德判断的基础功利(功利主义)超自然存在物(神诫论)人的理性存在(义务论)但无论基于哪种基础的的道德判断,均是以人的行动为中心,即什么样的行动是善的。两种不同的伦理学: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关心的是做事(doing)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伦理学:关心的是做人(being)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为什么要以行动者为中心,而非以行动为中心?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人的重要情感,因此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人的重要情感,因此在伦理上是不充分
2、的。在伦理上是不充分的。你去医院探病,“道德要求我这样做的”?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道德的培养维度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道德的培养维度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模型是法律主义的,而这个模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模型是法律主义的,而这个模型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了型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了谁是道德的立法者?美德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美德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一、亚里斯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一、亚里斯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引发的两个问题:公平问题:学校应该让她参加选拔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啦啦队长吗?怨恨问题:其他啦啦队长和家长为什么会反对她成为啦啦队
3、长呢?2.公正、目的与荣誉以上的争论,是亚里士多德公正理论的缩影。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公正是目的论目的论的:对于权利的界定要求我们弄清楚所讨论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公正是荣誉性荣誉性的:为了推理一种行为的目的,必须讨论应当尊敬什么样的美德。亚里士多德:公正意味着人们所应得到的东西,给予每个人所应得的东西谁应成为啦啦队长?谁应得到最好的长笛?3.目的论思维目的论思维:从一个物品的目的,推导出该物品的恰当的分配方式;或,为了决定某物品的正当分配方式,我们需要研究被分配之物的目的。羽毛球场的使用;收藏一把很好的小提琴;将一个学术研究做得很好的教授提拔为院长。5.幸福与美德幸福的人:拥有美
4、德对任何一个事物好坏的评断,依据它是否能适当执行其功能,实现其目的。生物和非生物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具有灵魂,即有机体内部具有内建的自然目标。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灵魂,造成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而生物的特点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义。人的功能:由人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特点定义人的功能,即“理性”。因此表达理性或遵守理性的心灵活动,就是人的功能。好人就是充分发挥人的功能、具有理性的人,依据最完满美德而积极运用其能力,实现其目的的人。这也是幸福的定义。美德:卓越表现,在任何一方面表现良好,都可以称具有美德。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义,也可以指非道德意义的行为表现。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美德被看作是一个事物的某种目的性状态
5、,由于具有这种状态,该事物才表现得出色或恰当。具有美德的人,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幸福是合乎美德的实现活动;而合乎美德的实现活动则是人的理性思考(注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与功利主义的幸福观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理性思考,从高尚的事物中获得快乐,从卑贱的事物中获得痛苦。这便是对幸福的追求。因此,拥有美德事实上便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校正:克服从“恶”的事物中获得快乐(斗狗;杀人)。7.如何获得美德:学成于行美德并非天生的:如果是天生的,那么训练就不可能改变它(如:石头向下运动;火苗向上运动);美德的获得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成为一个拥有美德的人,就像成为一个小提琴家(烹饪师傅、优秀演员)一样,需要不断地学
6、习和训练;学习和训练首要的是养成正当的习惯:城邦中,需要确立法则,培养那些能够形成好品质的习惯。道德教育:培养习惯,塑造品质。“我们通过正当的行为而成为正当的人,通过有节制的行为成为有节制的人,通过做勇敢的行为而成为勇敢之人。”8.美德与中道美德是值得赞扬、尊敬和追求的品格状态,那么,如何确定一个品格的状态构成了恰当的美德呢?亚里士多德:美德由各种极端之间的中道所构成,即,人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如果过分、过度或者不够、欠缺都会损坏美德。儒家的儒家的“中庸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理,实则精妙至极”(朱熹);(朱熹);“执
7、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礼记记中庸中庸绝对中道与相对中道:绝对中道:数学上的中道,不因人而异;相对中道:因人而异的中道美德是中道,恶是两个极端情感或者行为情感或者行为 过量过量 中道中道 不足不足自信心:鲁莽 勇敢 怯懦快乐:快乐:麻木麻木 节制节制 放荡放荡羞耻:害羞 谦虚 无耻自我表现:自负 诚实 自卑友谊:谄媚 友谊 愠怒 激发乐趣:滑稽 幽默 笨拙1.当代道德危机及其根源基本观点:我们处于一个无法解决争执和无法摆脱困境的道德危机时代。表现:道德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单独看来,每一论证都合乎逻辑,结论的确遵循着前提;但彼此之间的前提却是对立
8、的,因而我们无法找到合理的方式来权衡它们,以支持一个而反对另一个。道德不可通约性的三个例子关于现代战争的争论现代战争由于无从计算将要涉及的无辜者,因而不可能是正义的战争,因此我们都应成为和平主义者;获得和平的唯一方法是阻止潜在的侵略者,因此,你希望和平,你就得准备战争;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纯粹是毁灭性的,但解放被压迫人民的战争则是必要的,是摧毁阻止人类幸福的剥削统治的合理手段。关于堕胎的争论每个人都对自身拥有某些权利,其中当然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权利,因而胎儿本质上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母亲有权在不受强制的情况下,决定堕胎与否;就我个人来说,当我母亲怀着我时,我是不可能愿意她堕胎的。我对自我生命权利的
9、捍卫使我否认母亲一般有人工流产的权利,并因此而维护了类似我的他人的生命的权利;谋杀是错误的。一个胎儿只是通往成人的漫长道路上的一个较早阶段的人,如果杀婴是谋杀,那么堕胎也是谋杀。关于教育权利和医疗权利的争论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权利,因而正义的要求就包括没有一个公民能够以金钱来买到这些服务中的不平等的份额,这就要求废除私人学校和私人医疗行业;个人有选择医生和教育场所的权利,而医生则有自由开业的权利,教师有按照其选择进行教育的权利。麦金太尔认为,道德的不可通约性直接导致了当代道德的分歧,这种分歧的本质是对抗着的意志,而所有的道德争论也就成了纯粹是断言与反断言的过程,道德处于严重的无序状态
10、。为什么?现实的原因:情感主义情感主义: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道德判断,在本质上不过是爱好、态度和感情的表达。情感主义导致,严肃的道德判断成了个人好恶情感的表达,因此使得人们不具备对道德的明辨力。2.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以对美德本质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对美德概念的历史考察:荷马社会的美德、雅典时期的美德、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学说、中世纪的美德理论,突出亚里士多德美德学说在这一美德传统中的核心地位。在充分挖掘古典美德理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美德理论,将美德置于实践、人生整体和传统的背景下论证检验,一步步迈向道德合理性的客观普遍要求。荷马社会的美德:这是一个英雄的社会,美德
11、意味着优秀。雅典时期的美德:道德的权威中心在城邦,美德的实践及其界定都要依据城邦来进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和做一个好公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学说:中世纪的美德理论:这是一个宗教的时代,神是道德的权威中心,而人都是有原罪的。这一时代的美德是信仰、希信仰、希望和慈爱。望和慈爱。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关于美德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麦金太尔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想达到道德上的共识,形成一致,走出当下的道德困境,重塑美德的光辉只有回到亚里士多德,摒弃个人主义,重建亚里士多重建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共同体的美德,德时代的共同体的美德,只有个人将自己视为共同体的成员去践行美德和探寻善生活才能
12、真正形成道德共识。这种获得内在利益的过程就是践行美德的过程,这种获得内在利益的过程就是践行美德的过程,对它的拥有与践行使人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缺乏这种品质就会妨碍人们获得诸如此类的利益。这样,人们通过在实践中践行美德,追求内在利益,追求共同的善,形成一致的道德共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正义。三、美德伦理学的评价三、美德伦理学的评价灵活性功利主义:机械地执行对于结果的计算义务论:机械地执行绝对命令美德伦理学:不接受这种机械观,认为每一个道德决定都离不开行动者自身所具有的判断力或实践智慧。其道德准则是,一个行动在某种环境下是正确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美德的行动者在该环境下会做出该行动。造就善良的
13、人“我们有的是规则、法律和道德体系,但我们仍然缺乏有道德的善良人。”强调适度运用理性和情感,决定适合于自己的中道。2.对美德伦理学的批判谁是道德典范?亚里士多德:我们应该通过模仿道德典范来决定什么是有道德的行为,以及谁是有道德的人。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准则:一个行动在某种环境下是正确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美德的行动者在该环境下会做出该行动。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道德典范呢?即使你能确定谁是道德典范,那道德典范的行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呢?又是否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成为道德典范呢?道德实践上的不确定性按照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原则,人们依然只能从各自的角度去猜测拥有美德的人将如何行动。即便同样一种情境,有美德的人也
14、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行动决策。三种伦理学的比较性格或动机事件或行为 后果或目的|美德伦理学 义务论伦理学 后果伦理学|做好人 做好事 好的后果或者效果|人培养起好的品德 某些抽象的理性规则 理性的权衡 讨论要不要在公交车上应该给老人让座?伦理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直觉主义;神诫论;康德的义务论;美德伦理学伦理利己主义者:因为我们老了之后别人也会给我们让座,并且我们这么做,会受到赞扬。功利主义者:我付出一点辛苦,会让老人得到更大的舒适,相比之下我的让座是值得的,可以得到最大量的好处。(也有可能存在另一种回答方式)直觉主义者:我凭本能就觉得该给老人让座,这是我的良心告诉我的。神诫论者:神告诉我要尊老
15、爱幼,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康德的义务论者:给老人让座是一个普遍的道德律令,除非特殊情况。美德主义者:尊老爱幼是我们培养起来的美德,有美德的人都会这样做的。有关自杀的讨论例1:某君已60多岁,得了晚期癌症,不宜手术。他不愿住院,而愿意呆在家里。他失去了一切乐趣,也没有了以前的一切爱好。他立下遗嘱,安排了一切未了之事。最后,他对妻子和孩子表达了自杀的愿望,他说他要庄严地死去。他的妻子和孩子并不喜欢这一想法,但却尊重他的选择。他吃下了安眠药,自杀了。例2:某女今年18岁。她无父无母,没有真正的朋友。她不能好好上学,也无法正常上班。她得过重度的精神抑郁症,多次治疗效果不大。她曾两次怀孕,两次堕胎。她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虽然几次找过心理医生谈话,也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她最终冷静地决定,她活够了。于是,她便这样死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