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七章产业结构.ppt(1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第八章第八章 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第九章第九章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第三篇第三篇产业结构产业结构2023/2/131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产业结构理论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第三三节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第四节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第七章第七章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2023/2/132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二、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的分类的分类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四四、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第第一一节节
2、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概述概述2023/2/133v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v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v产业关联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一、产业结构的含义2023/2/134二、产业二、产业结构结构的一般分类方法的一般分类方法v(一
3、)关联方式分类法v(二)三次产业分类法v(三)国家标准分类法v(四)国际标准分类法v(五)两大部类分类法v(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v(七)生产要素分类法2023/2/135(一)关联方式分类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023/2/1362.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
4、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v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v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v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v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2023/2/1373.3.用途关联分类法: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
5、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 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2023/2/1385.5.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v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v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v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v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v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2023/2/139v(
6、二)三次产业分类法v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v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v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v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v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v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2023/2/1310v(三)国家标准分类法v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
7、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v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023/2/1311v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v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v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2023
8、/2/1312(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四)国际标准分类法v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v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产业相对应。v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2023/2/1313(五)两大部类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v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
9、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v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v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产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2023/2/1314(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v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v优点:这种分类法具有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它在研究和安排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重化工业化进程。v这种分类法来源于
10、前苏联,只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不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v缺陷:(1)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农轻重界限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2023/2/1315(七)生产要素分类法(七)生产要素分类法v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v生产要素分析法
11、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v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2023/2/1316(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一)四次产业分类法v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v我国学者王树林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2023/2/1317(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12、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v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v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2023/2/1318(三)生产流程分类法(三)生产流程分类法v生产流程分类法是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来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基准产业作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v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四)霍夫曼分
13、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v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时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将产品用途有75%以上属资本资料的产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工业。这一划分界线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划分和量度,因而这一方法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实际应用价值。v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2023/2/1319(五)钱纳里(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泰勒分类法v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
14、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v这种分类法一方面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深入考察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进而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关联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的不同特征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2023/2/1320三、产业结构理论的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一)(一)产业结构理论的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思想渊源v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
15、的不同。v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创立了“纯产品”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做了分析。2023/2/1321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v赤松要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雁行形态理论”。v库兹涅茨库兹涅茨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v里昂惕夫里昂惕夫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
16、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v克拉克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二)(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23/2/1322(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v里昂惕夫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v刘易斯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
17、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2023/2/1323v赫希曼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v罗斯托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v钱纳里钱纳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他的研究成果有产业关联经济学、发展计划研究、发展的模式、结构变化
18、与发展政策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等。2023/2/1324v邓宁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他出版的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中。v拉尼斯拉尼斯与费景汉费景汉(又称约翰约翰费费)一起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v霍夫曼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2023/2/1325v丁伯根丁伯根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v希金斯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
19、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主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等。v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2023/2/1326(一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四四、产业结构理论
20、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2023/2/1327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二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2023/2/1328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第二节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2023/2/1329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
21、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v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2023/2/1330(一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v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2023/2/1331
22、v亚当亚当斯密、李嘉图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古典经济理论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把部门之间的资源流动等诸多结构变化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排斥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v哈罗德哈罗德-多马模型多马模型在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思想,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这一经济增长模型也没有将技术进步因素和结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从而也排斥了结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023/2/1332v索罗将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他采用总量生产函数来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其一般表达式为:Q Q=F F(K K,L L,t t)式中,Q Q是国民经
23、济总产出,K K和L L分别为资本总投入和劳动总投入,t t为时间。这一模型考虑了时间变量t,即技术进步因素。v很明显,这些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这些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2023/2/1333(二二)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v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v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
24、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2023/2/1334(三三)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的争论库兹涅茨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过程;部门变化和总量变化是互为关联的,它们只有在被纳入总量框架之中才能得到恰当的衡量;缺乏所需的总量变化,就会大大限制内含的战略部门变化的可能性。”根据他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引起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引起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消费者需求结构的高变化率又拉动了生产结构的高变化率,消费者需求结构的
25、高变化率又拉动了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转换率。2023/2/1335v罗罗斯斯托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部门分析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主导部门依次更迭的结果。2023/2/1336v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种规律性:(一一)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前前工工业业化化时时期期工工业业化化初初期期工工业业化化中中期期工工业业化化后后期期后后工工业业化化时时期期2023/2/1337在前工
26、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微乎其微。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还较小。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支配地位,甚至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产业结构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2023/2/1338(二二)主导产业
27、转换与产业结构变化主导产业转换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v在农业为主导的阶段,农业比重占有绝对地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均很有限。v在轻纺工业为主导的阶段,轻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2023/2/1339在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阶段,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很小,轻纺工业发展速度逐渐放慢,而以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设施工业为重心
28、的重化工业逐渐取代轻纺工业的位置成为主导产业。在低加工度组装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传统型、技术要求不高的机械、钢铁、造船等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其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主导产业。在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传统工业得到改造,技术要求较高的高附加值组装型重化工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下降幅度较快,内部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仍有较快发展,但比重已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人们也常把这一阶段称为后工业化社会。2023
29、/2/1340(三三)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动规律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动规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v在第一产业内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2023/2/1341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础性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情况看,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
30、(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2023/2/1342(四四)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规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规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2023/2/1343(一一)配第配第克拉克定律克拉克定律v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
31、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2023/2/1344(二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v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产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得出被称为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2023/2/1345v随着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
32、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对对缓慢。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缓慢。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
33、劳动力的相对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2023/2/1346(三三)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阶段论v1960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出版了一部题为经济增长的阶段的著作,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史,把所有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渡概括为六个阶段的经济成长:v传统社会阶段v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v起飞阶段v走向成熟阶段v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v追求生活质量阶段2023/2/1347罗斯托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
34、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2023/2/13481.回顾效应。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2.旁侧效应。旁侧效应指主导部门的成长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广泛的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3.前向效应。前向效应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改善了自己供应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2023/2/13
35、49(四四)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v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总结被称为钱纳里工业化理论。2023/2/1350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内容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内容:钱纳里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钱纳里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三个时期分为六个阶段三个时期,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
36、构转化来推动的。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1 1)初)初期期产业,是指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产业,是指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食品、皮革、纺织等部门;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食品、皮革、纺织等部门;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
37、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2023/2/13512 2)中期产业,是指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中期产业,是指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非金属矿产品、橡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非金属矿产品、橡胶制品、木材加工、石油、化工、煤炭制造等部胶制品、木材加工、石油、化工、煤炭制造等部门;门;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
38、增长,非农业劳动力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阶段产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本密集型产业。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四阶段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高
39、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2023/2/13523 3)后期产业,指在经济发展后期起主要作)后期产业,指在经济发展后期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服装和日用品、印刷用的制造业部门,例如服装和日用品、印刷出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出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部门。等部门。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第五阶段是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
40、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被推广普及。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被推广普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第六阶段是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边性,追求个性。个性。2023/2/1353(五五)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v德
41、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系数(比例)霍夫曼系数(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v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 5(11),消费资料工业发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平均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平均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5 5倍。倍。2023/2/1354第二阶段
42、,霍夫曼系数为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2.5(11),资本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但前者的产值仍是但前者的产值仍是2.52.5倍于后者的净产值。倍于后者的净产值。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1(0.5),消费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第四阶段,霍夫曼系数第四阶段,霍夫曼系数1 1以下以下,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资本资料工业在制
43、造业中的比重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继续上升。整个工业化中的比重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继续上升。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升的过程,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下降的。消费资料主要是轻纺工业部门生产的,资本资料主要消费资料主要是轻纺工业部门生产的,资本资料主要是重化工是重化工业业部门生产的,因而,霍夫曼对工业结构的部门生产的,因而,霍夫曼对工业结构的研究实际上是在分析工业结构的研究实际上是在分析工业结
44、构的“重工业化重工业化”趋势。趋势。实际情况表明,霍夫曼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实际情况表明,霍夫曼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在工业化前期是基本符合现实的。变规律的理论在工业化前期是基本符合现实的。2023/2/1355(六六)赤松要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赤松要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 v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是指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是指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生产-产品出口-重新进口的循环使后起国后起国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学说。v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雁
45、行形态理论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该理论认为后起的工业化国该理论认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等供给方面的原因,无法首先开发和生产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等供给方面的原因,无法首先开发和生产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其产业发展可遵循进口一些较为先进的产品,其产业发展可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国内生产-出出口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V”“V”型,在图型,在图表上酷似依次展飞的三只大雁故得此名。表上酷似依次展飞的三只大雁故得此名。2023/2/1356时间时间数数量量出口国内生产进口图图1赤松要的雁行形态
46、模式赤松要的雁行形态模式赤松要的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雁行形态理论”2023/2/1357对于研发能力较强的发达工业化国家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第二阶段,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第三阶段,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2023/2/1358(七)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七)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的两基准理论,两基准两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是指收入
47、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利润率;生产率上升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由于生产率上升快,单位成本下降最快,在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该行业或部门的利润也必然上升最快。2023/2/1359(八八)李斯特的产业结构阶段论)李斯特的产业结构阶段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理论:“在经济方面来看,国家必须经过如下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
48、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李斯特还论述了产业结构转换问题。他认为,一国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民族精神都是生产力发展和工商业繁荣的重要条件和源泉。提出了更广泛的政治问题,如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关税保护、扶植本国幼小产业、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引进技术等。2023/2/1360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三、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三、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四、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四、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五、其他因素对产业结
49、构变动的影响五、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2023/2/1361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v供给因素从广义上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2023/2/1362(一一)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v一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该国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那些自然资源丰富
50、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或多或少地具有资源开发型的特性。v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一般是人力因素难于改变的,同时资源禀赋又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因而对一国的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023/2/1363(二二)人口因素人口因素v从供给的角度来说,人口因素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程度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以及可供给能力的程度。所以,依据一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有着重要的影响。v劳动力资源的多寡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的发展战略。2023/2/1364(三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v科技进步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