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 / 3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精选高二生物 9 9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生物试卷生物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 为毛细血管壁、2 为红细胞、3 为血浆、4 为细胞内液、5 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B. 2 中的氧气到达作用部位至少需要经过 5 层膜,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D. 尿素、生长激素、乙酰胆碱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进入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的过程是
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所以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是 3血浆,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4 细胞内液,A 项错误;2 红细胞中氧气到达作用部位至少需要经过 1 层红细胞膜、1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 层膜) 、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共 6 层膜,氧气由 2 处向 4 处扩散,故 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B 项错误;胰岛素在胰岛 B 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 A 细胞中合成,C 项错误;尿素、生长激素、乙酰胆碱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D 项正确。- 2 - / 3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会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自由扩散方向判断其浓度高低,以及正确掌握红细胞内的氧
3、气运输到作用部位的途径。2. 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B. 肝糖原的合成C.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肝糖原的合成在肝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
4、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3. 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3 - / 38C. 从加入 HCl 或 NaOH 后的 pH 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 pH 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答案】D【解析】A、选项组中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A 正确;B、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 正确
5、;C、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C 正确;D、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 pH 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 pH 为纵轴,D 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 NaHCO3/H2CO3、Na2HP04/NaH2PO。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
6、pH 的相对稳定。4. 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 )A. 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4 - / 38C. 温度、PH 值等理化性质和每一种成分呈动态平衡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 项错误;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 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温度、PH 值、渗透压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C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
7、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B.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D. 人体要维持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A 项正确;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
8、 项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 5 - / 38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 项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C.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答案】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A 正确;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局限,B 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 错误;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D 错误,7.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 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6 - / 38D. 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这是非条件反射
10、,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所以选 C。【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名师点睛】注意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如下:类型概念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
11、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等8.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 )A. 能缩手,感觉疼痛 B. 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7 - / 38C. 能缩手,无感觉 D. 不能缩手,无感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指尖,感受器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最后可以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故感觉到疼痛,但不能缩手,故 B 正确,AC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以下左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右图表
12、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右图处 Na通道开放;处 K通道开放B. 左图运输 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 NaC. 左图 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D. 右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答案】C【解析】右图中处为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处处于复极化状态,K+通道开放,A 项错误;左图载体蛋白具特异性,通道蛋白乙也不能运输 Na+,因此运输 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都不能运输Na+,B 项错误;左图钾离子从 b
13、侧运输到 a 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所以 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C 项正确;- 8 - / 38右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项错误。10. 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 兴奋传至 b 时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C. 神经递质存在于中D. 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是轴突,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不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A 错误;未受刺激是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
14、负,兴奋传至 b 时其电荷变为外负内正,B 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不是线粒体中,C错误;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D 正确;答案是 D。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 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 9 - / 38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
15、减慢B. 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 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 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狗正常情况下的心率是每分钟 90次,阻断甲时,心率为 180 次,比正常值高,阻断乙时,心率为 70次,比正常值低,则说明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同时也说明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ABC 正确;由心率数据可知,阻断甲时,偏离正常值范围较大,因此神经甲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乙强,D 错误。12. 如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
16、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C. 若正常成年人的 b 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 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答案】B- 10 - / 38【解析】试题分析: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 正确;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 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 正确;m 或 n 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 正确。
17、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内容比较综合,需要对基础知识综合掌握运用。13. 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B. 神经递质从产生到发挥作用需要经过组织液C. 有的细胞既能产生激素,也能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信号D. 产生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在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A 正确;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才能发挥作用,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B 正确;很多内分泌腺都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都能分泌激素,C 正确;神经递质
18、能在神经细胞间、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间、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间发挥作用,可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产生,D 错误。14. 关于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11 - / 38B. 激素的分泌可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C. 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 激素和酶相似,都是微量高效的物质,都能一次产生多次利用【答案】D【解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激素调节生命活动,A 项正确;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
19、育和功能,B 项正确;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C项正确;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 项错误。15. 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炎热时,人体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B. 人体持续 39高烧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炎热时,人体需要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A正确;人体持续 39高烧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
20、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 正确;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地顫栗属于非条件反射,D 正确。- 12 - / 38【点睛】解答 B 选项,要注意人体体温平衡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因此只要人体的体温维持恒定,则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16. 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 AB 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 BC 段下降D. CD 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答案】D【解析】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 80mg/dl 到 120mg/dl,题图血糖也是在这个范围波动,则 A该曲线反映的是
21、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正确;BAB 段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以降低血糖,B 正确;CBC 段血糖浓度下降,依赖于血糖的氧化分解等,C 正确;DCD 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而肌糖原分解不会产生葡萄糖,无法补充血糖,D 错误。【考点定位】血糖的平衡17.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因而能够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B.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 13 - / 38量升高C. 当血糖含量升高
22、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D. 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说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血糖相对恒定调节机制:(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2、
2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同时下丘脑还是渗透压感受器,调节水平衡解:A、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不能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A 错误;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 14 - / 38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B 正确;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
24、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C 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后,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D 正确故选:A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8. 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曲线,下列关于导致 ab 段和 bc 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饭后和饥饿时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变化B. 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 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25、时体温的变化【答案】A【解析】饭后人体内血糖含量较高,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应该降低,饥饿时人体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应该升高,A 错误;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来降低渗透压,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正确;寒冷的室外,人体需要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15 - / 38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来促进产热,进入温暖室内时,人体需要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应减少,C 正确;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导致体温暂时升高,出汗后导致热量大量带走使体温降低,D 正确。19. 负反馈调节是机体和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重要机
26、制,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 玉米体内合成的赖氨酸过多时,会抑制相关酶的活性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C.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D. 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答案】D【解析】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该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玉米体内合成的赖氨酸过多时,会抑制相关酶的活性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导致赖氨酸合成减少,也属于负反馈调节;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
27、群的增长,属于负反馈调节;排污增加,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死亡的鱼类增加了污染源,该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所以选 D。【考点定位】负反馈调节- 16 - / 3820. 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 表示物质,a 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若给动物饲喂含 a 的饲料,则 c 的含量不变C. 物质 c 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D. 下丘脑合成后通过结构乙释放的 d 只被运输到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分析图中信息可
28、得,结构乙为神经垂体,结构甲为腺垂体;a 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情况下会被动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 c 的含量不发生改变;据图分析可知,物质 c 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物质 d 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
29、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1. 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实验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 17 - / 38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B. 乙组小白鼠耗氧量增加是因为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D.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甲表示随温度升高耗氧量减少,应是恒温动物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作用,而乙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耗氧量增加是体温调节中枢被破坏,或者用于表示变温动物,青蛙是变温动物应与乙曲线相似,故 A 错误。乙组小鼠应是被破坏了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失调,随外
30、界温度升高,体内酶活性升高,耗氧量增加,故 B、C 错误。实验组是乙,甲是对照组,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22.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 )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给母牛喂食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其卵子的成熟A. 一项 B. 两项C. 三项 D. 四项【答案】A- 18 - / 38【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故寒冷时,下丘脑和垂体分别产生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
31、素增加,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分级调节,正确;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本质是吲哚乙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个器官细胞,但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错误;给雌性鱼喂食促性腺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产生,正确。故选:B。【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名师点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
32、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反馈调节。23. 下图表示某条件发生变化后,机体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饲喂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C. 气温降低甲状腺激素D. 进食胰岛素- 19 - / 3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反馈调节减弱,垂体分泌的促健壮性激素增多;A 正确。饲喂甲状腺激素导致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水平,反馈调节增强,抑制
33、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B 错误。气温降低,机体散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需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C 增强。进食导致体内血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24.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 Y 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 刺激 X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非条件反射;结构位于下丘脑C. 图示
34、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D. 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B- 20 - / 38【解析】试题分析: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 Y 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多,故 A 错误;从反射类型看,刺激 X胰岛 A 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结构称为传入神经,结构位于下丘脑,故 B 正确;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故 C 错误;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此过程体
35、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 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D. 淋巴因子能特异性消灭抗原【答案】C【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以由泪腺细胞分泌产生,A 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呈递特定抗原的作用,B 错误;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C 正确;淋巴因子只是增强效果免疫细胞的功能,不能特异性
36、消灭抗原,D 错误。【考点定位】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名师点睛】免疫中易错易混点总结:- 21 - / 38(1)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球蛋白,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血浆、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乳汁)中。一种浆细胞只能合成并分泌一种抗体。(2)淋巴因子种类较多,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的是糖蛋白(干扰素);由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属于信息分子,作用后被灭活。(3)溶菌酶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溶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均起作用。(4)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
37、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5)区分吞噬细胞在不同免疫中的作用: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针对某一种抗原,故没有特异性。若吞噬细胞摄取并消化病原体、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若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但却无法消化掉,则会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6)T 细胞和 B 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26. 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22 - / 38A. 图甲中不
38、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有只有B.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 图乙中曲线 de 段斜率大于 bc 段,说明二次反应产生了更多的效应 T 细胞D. 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细胞【答案】A【解析】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只有,都需要抗原的刺激,A 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 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图乙中 de 段斜率大于 bc 段,说明二次反应产生了更多的浆细胞,C 项错误;同理,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浆细胞,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
39、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释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易错点是 B 选项,一定要记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27.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 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3 - / 38C. 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D. 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答案】C【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0、【名师点睛】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
41、段: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28.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 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24 - / 38C. 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D. 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A【解析】患者由于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自身的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所以属于
42、自身免疫病,A 项正确;患者的胰岛 B 细胞受损死亡会导致胰岛素合成分泌减少,胰岛素水平下降,B 项错误;效应 T 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发挥免疫效应,不具有传递抗原的作用,C 项错误;患者由于 T 细胞过度激活,免疫功能异常增强导致胰岛 B 细胞受损,所以不能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该病,D 项错误【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和自身免疫病29. 效应 T 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B. 效应 T 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C. 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D. 穿孔
43、素促进 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答案】D【解析】效应 T 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成抗原,此过程为细胞免疫,A 错误;穿孔素食成孔蛋白,为大分子进出细胞,为胞吐方式,B 错误;穿孔素食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此时的抗原没有失活,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将其消灭,C 错误;细胞外钠离- 25 - / 38子浓度高,细胞裂解后,钠离子扩撒进入细胞,D 正确。【考点定位】免疫调节【名师点睛】30. 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 MVA-B 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 HIV 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种 MVA-B 后机体通过记
44、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 HIVB. 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不能复制C. HIV 侵染 T 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答案】D.31. 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以及物质 M、N 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 胰岛 A 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26 - / 38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细胞分泌的物质 M 与细胞表面的受体
45、 N 结合,中肝糖原不是受体,中传出神经元不能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入神经元。所以只有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2. 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 A 代表人体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 代表低血糖,则 b 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 可代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 若 A 代表脊髓,a 代表传入神经,则 b、c 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 若 A 为调节中枢,a 为渗透压升高,则 b、c 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 若 A 代表人体 B
46、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答案】D【解析】若 A 代表人体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 代表低血糖,则 b 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 可代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 项错误;若 A 代表脊髓,a 代表传入神经,则 b、c 都代表传出神经,B项错误;若 A 为调节中枢,a 为渗透压升高,则 b、c 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多和产生渴觉,C 项错误;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迅速增- 27 - / 38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 A 代表人体 B 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 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
47、概念图为情境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图中箭头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3.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其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均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细胞,体液调节则能够 免疫调节仅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
48、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大部分指的是激素调节,都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故正确,错误;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 28 - / 38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因此,免疫调节不仅仅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错误;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正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正确;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正确。因此,C 项正确,A、B、D 项错误。34. 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 A、B 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B. 图 2 中放 M、N 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C. 图 1 中 C、D 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D. 图 2 中放 M、N 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图 1 中 A 插入的琼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