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84524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2023年05月18日10:04 来源:自考365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 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 的韵母ao声调( )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 对象的特性、形状、位置、作用等给

2、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 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缗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 火所熏之色也。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 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箓为主。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与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 名。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 单

3、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4、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讲的,而不是就词义系统讲的。一个词的词义系统涉及该词的所有义项。不也许所有义项一一相同。如“盗和窃2)词义是发展的,同义关系是可变的。 如“履和履山于词义是发展变化的,在考察同义词的时候,应当注意词义的时代性和同义关系的可变 性。3)有.些同义词有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的区别。意义有异有同的同义词,特指有别,泛指无别。如兽皮 带毛的叫“皮”,去毛的叫“革”。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判断

4、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来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 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3、关于“是字:1)我们讲占代汉语不用“是“,是指文言文说的,至于白话,是用系词“是”的,先秦 文献很少用系词“是“,汉代后有所增长。2)古代汉语里“是”可当形容词,词义是“对的”、“对的的”,意思 是“认为对”、“认为对的,出现在“名词+是+名词”的组合中。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3) “是”字 本是个指示代词,经常用来复指前文,系词“是”字正是从代词“是

5、的复指用法发展出来的。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1) “主+谓+也”,如:此王业也。2) “主+者+谓+也”,如:陈胜者, 阳城人也。3) “主+者+谓”,如:兵者,凶器。4) “主+谓”,如:兵,凶器。5) “主+副+谓+ (也)”如:“身 非木石毗乃歌夫,长锲归来者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 “主+为+宾”,如:“余为伯倏5、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两种基本表达功能,主谓语除了在句法上构成判断 外,在逻辑上也构成判断关系:I)表达类属关系。如:陈胜者,阳城人也。2)表达等同关系。如:梁父 即楚将项燕。此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1)表

6、比方。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2)表达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如:夫战,勇气也。3)表达导致某种结果的因 素。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F冰者,笃于时也。六、常用字:1、饭:(I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2、食:(1 )动词,读shi ,吃。(2 )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 为黍而食也”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2(3 )名词,读shi ,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 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

7、(2 )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 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一兴起一发生、萌生、萌发一开拓、开关一陈述、禀告一开始。4、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一出发;使出发、 派遣一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 不俳不发”一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一表达、抒发、传布。5、国:(1 )古义:A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记诸侯国的国都。(2 ) 今义:国家。6、家:(1 )古代常用义:A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家庭,(2 )今 义:家庭。7、至:(1 )本义:至IJ。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抽象义

8、,到某时一达成最 高的职位一极、非常(副)一最完美的(形)8、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接触一知遇、 遇合。第四课老子二章一、字:伯一佰二、虚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因素2、”是以欲上民X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三、实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2、”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推举:“厌”,厌恶、抛弃。3、“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

9、4、“虽有舟舆”:车。四、词类活用:1、“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词作意动。“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2、“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小”是“使.小,“寡”译为“使少”。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即看重、不容易”)。五、常用词: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一驱马驾车一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借助、运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

10、,读sheng兵车单位一出使、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2、先:(1 )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 )引申义:先做某事一带头,做出表率。(3 )表达动作行为发生在别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一表达时间,在之前。(4 )形容词“先”表达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一祖先、先辈(名)。3、后:(I )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2 )引申义:位置、时间、顺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表达动作行为发生在别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一位置、时间、顺序在后的。(形)-表时间,在之后一后代、子孙(名)(注意“后”“彳爰”是两个不同的字。)4、与:形声字

11、,从舁牙声。(I )本义:赐予、施予(2 )引申义:附和、亲附一赞 许、称道一参与一在其中一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和(连)。第五课五柳先生传一、字:二吝、虚词:1、”因认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醒语气。1、”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认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认语气。3、“造饮辄尽”:每每、总是。三、实词:2、“不详其姓字”:清楚。3、“或置酒而招之”:邀请。4、“造饮辄尽”:至k往。5”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6、“环堵萧然”:墙。7、不戚戚于贫贱:愁苦的样子。8、不汲汲

12、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四、常用字:1、造:形声字,从孟,告声(1)本义:至IJ、往,如本课“造饮辄尽(2 )引申义: 造访、拜访-达成某一境界。(3 )、今义:制作、做。(此义与古义同)。2、去:(1 )古义:离开,如掣肘“辞而去也”。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 除一死亡的委婉语。(2 )今义:往。(与古义相反)。3、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1 )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 )引申义:A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一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一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B 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一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xic ,后来写作“懈”)-D对事理的 分析、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

13、不求甚解:4、读:(1 )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2 )引申义:阅读、诵读。如本课:“好 读书,不求甚解”。-句读(dou )。第六课送董邵南序一、字:强;强,邪一耶,二、虚词:2、董生勉乎哉:语气词连用,语气重点落在感慨语气的“哉”上。3、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苟”,假如、只要是。(假设连词)“焉”:语气词。4、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邪”:句末疑问语气 词。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词)。6、知I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另I,何况(转折连词)“乎”,介词,同“于”。三、实词: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怀有任侠激情,以义气为重。2、郁郁适兹士

14、:往。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谓,说。4、董生勉乎哉:努力。5、为我平望诸君之墓:凭吊。6、为我谢日:恳切相告,股勤致辞。第十一节代词1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1)指人的。 有“谁、孰二a“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b“孰”用于选择 问句,一般有先行词。如:“吾与徐公孰美? ”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它还可指物、 处所。“孰与介”表比较:如“吾孰与徐公美? “;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2 )指物的.铲何、胡、奚、曷”等。“何”:作主、宾、定、判谓,a常用来询问因 素或方法

15、,如:“许子何不为陶冶? ”译为“什么”“为什么”;b询问处所,如“子欲何之? ”译 为“哪里”。“胡、奚、曷经常a作状语,用来询问因素,相称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 奚乘是车也? ”; b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因素。C “奚以”询问方法。(3 )指处所。有“安、恶、焉”。a它们重要作状语,询问处所。相称于现代的“在哪 里”。如“焉置土石? ”; b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处所。如“沛公安在?“c还可以用于 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哪里d“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2、指示代词:(1 ) “之、兹、其”,

16、表泛指和特指。a “其”特指代词只作定语。b ”之、 兹”泛指,c “之”作定、宾。(2 ) “此、是、斯”近指。a表达“这“义。b作主、定、宾语。c“此、是”可作判断谓 语。d此和彼相应。(3 ) “彼、夫”远指。a表哪”义。b“彼”指代性强,可作主、定宾语。c“夫”指示性较 弱,多作定语。(4 ) “尔、若、然”,谓词性。a表“如此象这(那)样”义。b在先秦,“尔”作定、宾语。c “若”只作定语。d “然”多作谓语.(5 ) “焉、诸”特殊的指示代词。a“焉”相称“于此(之)”,常作补语。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部分“焉”在句末虚化成语气词,表提醒。如“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

17、焉。% “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语气词“乎”的合音形式。d相称“之于”的“诸”用在叙述句里,如“投诸渤海之尾”;e相称“之乎”的“诸”用在疑问句里,如“不识有诸?3人称代词:(1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a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 b “吾”一般只在否认句里作前置宾语,c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d “朕”先秦时意 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2 )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a它们可作主、定、宾语。b “而、乃”一般只作定语。(3)第三人称,a“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 蔑意味。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

18、作定语。(4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力口“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无定代词:这是占代汉语特有的一类代词。它们只能作主语。(1)“或”:表肯定。a意“有的人”、“某人”、“有的(东西)b前有先行词,“或” 指代其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如“宋人或得玉c句中连续出现几个“或”,构成排比。如“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指“有的人”,不能表达选择。(2 ) “莫”:表广泛的否认。a若没有先行词,表达一种不强调范围的否认,一般都指 人。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若有先行词,表强调范围的否认,指人又指物。如“国人 莫敢言,道路以目。飞汉以后,“莫”发展出了否认副词的

19、用法,表达严禁性的否认,相称 于“不要”。d也可以表达一般性否认,相称于“不”。5、辅助性代词:这类代词有“所、者”,它们有一定的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充当句子 成分。(1)“所”: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 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名词、形容词出现在“所”后也变成动词了。可分三类:a“所+动词”。 如“所载”“所画”,意思为“载的东西”“画的事物中心语在语义上都是动词的宾语,即受事 者。b”所+介词+谓词性成分”,如“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心语在语义上是介词的宾语。译 为“坠下去的地方。”c“所+ (介词)+谓词性成分”表达的语义同第二种结构。其中心语事 实上

20、是介词的宾语。如“所杀大臣,多吕后力。何以认为“所”后省略了介词“以“,是指“杀大臣凭借的力量”。(2 ) “者”: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达“的人”的 事物”。可分两类a : “谓词性成分+者”,如“赦之,以劝事君者”。代词“者”加在谓词性成 分后,可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b“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起复指名词性成分的作用,使这个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字结构表达施事者。第十二节副词1副词:是一种只能充当状语的虚词,它虽然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不能表达具体事物、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而只能表达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时间、限度、范围、肯定否认或情

21、 态、证据。它i般是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2、时间副词:(1 )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a “向、乡”是同一个副词,只是 写法不同,译为“从前、刚才”;b “既、业”表达动作行为已经完毕,相称于“已经”:“c尝”“曾 表达过去做过某事,译为“曾经”。先秦只用“尝”,汉代后用“曾”。(2 )表达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a“方”一般 只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译作“正在”;b“适、会”还可作用在主语前面,译作“正遇上”。(3 )表达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在动词前作状语。可译 为“将要、快要、就要(4 )表达

22、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俄、暂”是表达时间短 暂的,相称于“一会儿”“不久”。a “姑”意为“暂且”;b “常、雅、素”表达时间长期。“常”相称于“经常、时常”,“雅、素”相称于平素、历来。3、范围副词:(1 )表达总括:涉及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 举、咸、具、凡、都、共、率”等。a“毕、举”是表达都、所有的意思,b“凡”意有二,一是 用在句子前面表达规律性的归纳,表达“凡是”、“大凡”;二是用在数词前面表达总括事物的 数量或动作的数量,相称于“总共、共”;c “率”也表达总括,意思相称于大都、大体。(2 )表达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

23、、特、只、直、止、第、独、徒、 仅、唯”等。a它们都有“只、仅仅”的意思。b“仅”除了表达“只”的意思,在唐代表达数量多, 有“几乎、将近、差不多达成”的意思,读jin.c 唯”表”只有。4、限度副词。可分三类:(1 )表达限度高的。a “最、至、极、绝”表达最高度,意 思是“最”;b“大”意思是“十分”;c“太”意思是指限度上超过一定的限度;d“殊、特、尤、 良”的意思是特别、非常。e “良”在汉代与“久”连用,表很久意。六朝以后修饰其他词语,是 的确、很的意思。甚六朝前,既作状语,也作谓语、定语,是形容词,六朝后,才专作 状语成为限度很高的副词。(2 )表达限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

24、、微、略、颇等。都是稍微、略微的意 思。a先秦表达这类意思的一般用“少”,汉代以后才用“略、微、颇”,b唐宋后“稍”才由表 逐渐义的情态副词分化出限度副词的用法。(3 )表达限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相 称于“更、越、更加5、情态副词。分三小类;(I )表达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a“俱、并”表达几个施动 者一起做某件事;b “闲、微、窃”表达秘密地、暗中地做某件事;c “帮”表达故意特意;d “固” 表达坚决地做某件事。(2 )表达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a “暂”两属:强调时间的短暂时(会儿、短 时间),是时间副词;强调动作的忽然性时,属情态副词。b

25、“遽”表达匆忙急切;c “卒(猝)” 表达时间急促忽然:d “立、即、旋”表达事或行为紧接着发生;f“稍、渐”表达动作的逐渐 性;g“益”汉代后也产生了逐渐义。唐前是限度副词,“更加”义。(3 )表达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a”数、亟、累、屡、仍”表达动作多次出现;b“辄” 表达同一动作行为的多次反复相称于往往、总是;c“每”表达反复出现的情况或动作中的任 何一次;d“复”表达反复进行同一动作。6、语气副词。分五小类:(1 )表达确认的语气。a “乃、即”相称于“就是;b “必、 定”相称于“一定”;c “诚、信”相称于“实在、的确“d 果”相称于“果真”。(2 )表达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26、a ”其、盖、殆”相称于“大约(是人恐怕(是)b “盖”大多用在句首,既表达猜测性的论断语气,又带有提醒的语气;也可用在谓语前面,表“大约”意。(3)表达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曾”多与否认副词“不”连用,相称于“居然”。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重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 地名、团队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 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

27、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一 方面,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另一方面,这部词典引例丰 富,是在收集大量第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8)经传择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占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 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 词5

28、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 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六书”I)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i出“。如日、月、止、目、 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3)指事:许慎的定义世,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结识大体,仔细观测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4 )表达祈使语气。“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可译为“希望、 还是”等。(5 )表达反

29、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诟)宁等,意思相称于“难道、哪里、怎么“,有时不能译出。7否认副词。a “不”和“弗”都表达一般的否认,“不”的川法较宽,“弗在秦汉前使用范 围相称窄,通常只用在及物动词前,后面也不再出现宾语。b “毋”和“勿”通常用在祈使句中,表达严禁或劝阻,意思是“不要勿有时也用作一般性的否认。“毋”也写作“无c 未是表达情况还没有出现或动作还没有进行,相称于“没有”。d“非”一般用于名词性谓语前,表达否认判断;有时具有假设性的否认,相称于“若不 是,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有时也可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表达对行为和性质的否认。e “微”可用在单句中表达否认,与“非

30、”相称;乂可表达假设性的否认,相称于“若不是”; 还可同副词独结合,表达“不仅(如此)”。f“否”不作谓语的修饰成分,而与谓语并用,构成肯定否认迭用的句子,表达否认的一 面。或单用,构成独词句。8、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指代动词后面的宾语。(1 ) “相”,a表互指,意为“互相”。如“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b表偏指,即 指代动作受事者的一方,不涉及动作施事者。如“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意是“莫忘我”。(2 ) “见a原是助动词,用在动词前表达主语是动作的受事者;b魏晋南北朝时期又 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达对别人所发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

31、。可译作“自己”或“我9、谦敬副词。a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b表谦副词。有:“敢、窃、忝、猥、伏”等。应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达“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达“请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第卜三节介词和连词一、介词1、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词类,它在句中的作用仍带有动词性质的痕迹。它能带宾语,但不能单独进入句子结构,更不能充当谓语。大约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2、介词的语法特点:(I )介词带宾语,有时宾语前置。(参见第九节)(2 )古代 汉语中介词

32、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于”字的宾语不能)(3 )在语法功能上,.占代汉语由 ,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但“于”字介宾结构表时间处所意义的还可 做补语。以字结构表工具方式的既可做状语,又可作补语。3、于(於、乎):用法有四种:(I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 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译为“在、从、到”或“在中”在方 面”等。(2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或状语,可译为“向、跟、 给、对、对于等。(3 )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在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 面作补语,译作“比”。(4 )引进动作行为的积极者,组成介宾

33、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此外:(1)介词“于”和代词“是”结合,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 “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虚化为连词,一般用在句子的开头表 承接。(2 ) “乎”: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对象等,译为在、比、至IJ、向等。乎的使用频率较低,“乎”字结构一般只作补语,一 般也不引进积极者。4、“以”:原是动词,义同“用”,由此虚化为介词。重要用法大体有以下几种:(I )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2 )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我们以“率领”来翻译它。如

34、“宫之 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这也许是动词的残存用法,但是已经虚 化,与介词“以”难以分开。(3 )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等。(4 )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5 )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因素、理由。可译为“把(6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相称于“于”,可译为“在工此外,(I ) “有以、“无以”是动词“有、无”和介词“以”组成的凝固结构,相称于“有东 西(或办法)用来、“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的意思。这种结构只能作状语。(2 ) “以故”是“由于这个因素”、“根据

35、这种情况”、“用这个东西”的意思。(3 ) “是以“是 宾语前置的介宾结构,意思是“因此”,用于句子开头表达结果。5、“因”:本义是茵席(坐垫),名词。引申为依靠、凭借的意思,动词。介词“因”即由动词因虚化而来,由它组成的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有两种用法:(1 )表达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2 )表达动作行为的因素或理由,有“由于”由于之类的意思。6、“为”:原是动词,读wei ,常用基本义是做。虚化为介词。读wei.它的用法有五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这种用法至今仍保存。(2 )引进动 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36、”。(3 )引进动作行为的因素,可译为“由于。(4 )引进动 作行为的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共向。(5 )引进动作行为的积极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名词(或代词)+所+动词”的句式,读wei.7、“与”:本来也是动词,基本意义是帮助、给予、参与。由此虚化为介词。重要用法 有三种:(1 )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2 )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可译为“跟”“同(3 )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跟相比”。二、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以帮助表达两项或几项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 虚词。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以并且而则况为I但第抑虽然至即使如若苟倘令藉设故

37、”等。1、“与”:(1 ) 一般是连接体词(名词、代词)或体词性词组,组成联合结构,表达 并列关系,可译作“和(2 )有时也连接谓词性成分,表达选择关系,可译为“或者”“还 是“。如“杀人以梃与刀,有以异乎? ” (3 )可以连接分句和分句,构成并列复句,表达选 择。通常与其他虚词配合,构成“与不如”与不若,与宁”与其不如”与 其孰若等格式,可译为“与其宁可(不如)2、“与”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需要加以区别:(1 )介词“与带宾语,组成介宾结 构,通常在动词前作状语;连词“与”用在联合关系的成分中构成名词或动词性词组,“与” 字自身不充当语法成分。(2 )介词前面可以用副词修饰,连词不能。2

38、0 (原文)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 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 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中鸣,王知此 鸟何也?”王日:“此鸟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 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用完 世家中。(翻译)淳于髡是齐国的位入赘女婿。身高局限性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 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 大夫。文

39、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 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 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 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 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21 (原文)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日:“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日:“臣饮一斗亦 醉,一石亦醉。威王日: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髡日:“赐酒 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惊俯伏而

40、饮,但是一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 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 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胎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 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 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炊一石。故日:”酒极则乱,乐 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日:善。乃罢长夜之饮,以 髡为诸侯主宾。宗室至酒,髡尝在侧。(翻译)齐威王非常快乐,在后宫设立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问他说:“先牛.可以喝多 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

41、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 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 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 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 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快乐地讲述 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 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 眉目传情不遭严禁,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

42、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 喝上八斗酒,也但是两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 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口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 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快 乐,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 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 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 于髡为接待诸侯来宾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立酒宴,淳于髡经常作陪。22 (原

43、文)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日:“吾郊赢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3从足吊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乂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翻译)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 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 说:“我打算赢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 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上地。” 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

44、,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不忍心,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 祁侯。23 (原文)王孙报日:“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匾葬,将 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 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 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 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 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i鬼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 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45、,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士,就其 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薪木为棱,葛蕊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 殡。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於戏!吾不为也。”祁侯日:“善。”遂嬴葬。(翻译)杨王孙回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由于人情不忍心自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 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赢体埋葬,以此矫正 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互相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 都烂在地下。有的居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

46、中暴露尸骨有什么两 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可以得其所,变化的可以顺 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 合乎道的真理。假如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 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 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 ,归、死者的厂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用缙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 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腐朽, 才得以返

47、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期做客而不返回 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 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 道理的地方花钱财。假如浪费钱财实行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 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祁侯说:“说得好! ”于是(按杨王孙的遗愿)福葬。24 (原文)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乂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局限性为 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 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称,则使归其质。观测 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土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翻译)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乂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行政教吗? ”于是按照本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严禁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