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巴中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19 四川省巴中市 2022 年中考化学真题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 12 题;共 24 分)得分 1(2 分)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2(2 分)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大米 B西红柿 C大豆 D菜籽油 3(2 分)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2 分)为了防止天然气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如图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2/19 Aa
2、处 Bb 处 Cc 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5(2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家中使用的保鲜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自制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杀菌、消毒 C“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D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6(2 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7(2 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倾倒液体 3/19 B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8(2 分)“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
3、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9(2 分)如图为 KNO3、NaCl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相等 C当 KNO3中含有少量 NaCl 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KNO3 4/19 D将 a2时等质量的 NaCl 与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NaCl 大于KNO3 10(2 分)常温下取稀盐酸
4、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 pH,pH=7 11(2 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除去 CO2中少量的 HCl 气体,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 B除去 CaO 中少量的 CaCO3,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变 C鉴别 NaCl 固体和 NH4NO3固体,加水溶解,感知温度变化 D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12(2 分)取少量实验室制取 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
5、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的 pH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阅卷人 二、填空题(共 2 题;共 12 分)得分 13(7 分)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_Na2CO3+CO2+H2O 5/19(1)(3 分)Na2CO3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 性,其用途 (任写一条)。(2)(1 分)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3)(1 分)写出碳酸
6、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1 分)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它与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应如下: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则 X 为 (填化学式)。(5)(1 分)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别 NaCl 固体和 NH4Cl 固体 。(写出操作、现象、结论)14(5 分)现有 A、B、C、D、E、F 六种元素。其中 A 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D 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 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 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7、。(1)(1 分)下列属于 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1 分)写出由 A、B 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3)(1 分)D 元素的单质与 A、C 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1 分)人体缺 D 元素可能会引起 。(5)(1 分)为了判断 D、E、F 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把形状、大小相同的 D、E、F 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 把 F 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 D 的低价盐溶液和 E 的盐溶液中 把 D 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 E、F 的盐溶液中 把 E、F
8、 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分别放入含 D 的低价盐溶液中 阅卷人 三、综合题(共 2 题;共 14 分)6/19 得分 15(8 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能用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 分)a 仪器的名称 。(2)(3 分)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 (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3)(2 分)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实验操作中,操作的名称是 ;实验操作应选择上述图中的 (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4)(2 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他们
9、将回收得到的 MnO2称量,发现其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加热 KClO3和 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一步:2MnO2+2KClO3_2KMnO4+Cl2+O2 第二步:2KMnO4_K2MnO4+MnO2+O2 第三步:K2MnO4+Cl2_2KCl+MnO2+O2 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质量的原因 。16(6 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可能会产生 CO,为了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如下实验:7/19 (1)(1 分)实验开始时,点燃 D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
10、N2,其目的是 。(2)(1 分)A 中无水 CuSO4变蓝,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水;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填化学式)。(3)(1 分)C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 分)实验中观察到 D 装置中 ,E 装置中 ,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 CO。(5)(1 分)F 处为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阅卷人 四、计算题(共 1 题;共 6 分)得分 17(6 分)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是常用的氮肥之一,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已知:2NH3+CO2一定条件_CO(N
11、H2)2+H2O(1)(1 分)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1%)。(2)(5 分)巴中某农业合作社需要 12 吨尿素,请计算合成这些尿素需要 CO2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8/19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解析】【解答】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草药中水的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的过程中,只是将豆腐与滤
12、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答案】C【解析】【解答】A、大米中主要含有的是糖,故 A 不符合题意;B、西红柿中主要含有维生素,故 B 不符合题意;C、大豆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故 C 符合题意;D、菜籽油中主要含有油脂,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豆类、肉、蛋、奶等中富含蛋白质分析。3【答案】C【解析】【解答】A、可回收物一般包括纸张,金属、玻璃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B、其他垃圾包括餐巾
13、纸、卫生间用纸、尿不湿、拖把、抹布、一次性筷子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C、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常见的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包括废旧电池,符合题意;D、厨余垃圾包括菜叶、瓜果皮、骨鱼刺、过期食品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9/19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分析。4【答案】A【解析】【解答】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报警器安装最合理位置是最上面 a 处,故 A 符合题意;B.b 处高度低于一般成年人身高,不容易察觉天然气泄漏,故 B 不符合题
14、意;C.c 处高度更低,更不容易察觉天然气泄漏,故 C 不符合题意;D.根据以上分析,a 处最合理,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分析。5【答案】B【解析】【解答】A、家中使用的保鲜膜的成分是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即自制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选项符合题意;C、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选项不符合题意;D、乙醇能够通过粮食发酵生成,所以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塑料属于有
15、机合成材料分析;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C、根据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析;D、根据乙醇通过粮食发酵生成分析。6【答案】D【解析】【解答】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4、3都不是氧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2、34是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都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10/19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2、3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而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2、碳酸盐等都含
16、碳元素但是是无机物,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B、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分析;D、根据碳酸钠等含碳化合物不是有机物分析。7【答案】A【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要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倾斜,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符合题意;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C、将导管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进入到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D
17、、稀释浓硫酸步骤为: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缓慢把浓硫酸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在缓慢倒入浓硫酸的同时,用玻璃杯不断进行搅拌,使稀释时放出的热量进行扩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试剂瓶口和瓶塞三处要求分析;B、根据酒精失火采用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C、根据热胀冷缩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D、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8【答案】C【解析】【解答】A.汞是金属单质,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得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变,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
18、 0,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11/19 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汞为金属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分析。9【答案】D【解析】【解答】A.a1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 20g,所以,向 100g 水中加入 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未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19、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所以当 KNO3中含有少量 NaCl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KNO3,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少较大,将 a2时等质量的 NaCl 与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a1,硝酸钾析出晶体较大,硝酸钾溶液质量减少较大,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NaCl 大于 KNO3,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
20、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答案】D【解析】【解答】A、向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有剩余,故 A 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与 AgNO3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B 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故 C 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 pH=7,故 12/19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
21、据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硝酸银与盐酸和氯化钠都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酸和碱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分析。11【答案】A【解析】【解答】A、CO2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氯化氢除去,也会把二氧化碳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 实验方案不合理。B、CaO 不分解,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钙的同时得到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B 实验方案合理。C、氯化钠加水溶解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加水溶解温度明显降低,C 实验方案合理。D、羊毛线灼烧后产生羽毛烧焦气味,棉线灼烧后不会产生羽毛烧焦气味,D 实验方案合理。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
22、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对于物质的鉴别,需通过现象的不同加以区分。12【答案】B【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向废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溶液中的溶剂逐渐增多,由反应前溶液中有溶剂即曲线的起点不为 0,在纵坐标上,如图所示,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向废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烧杯内没有固体,因此曲线起点不为 0,随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会与废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烧杯内固体增多,氯化钙完全
23、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固体不再增多,随之碳酸钠不断溶解达到饱和后再加入碳酸钠则无法再继续溶解,此时烧杯内固体质量再次增多,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曲线符合,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加入碳酸钠之前溶液显酸性 pH7,如图所示,纵坐标与曲线不符合,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分析,反应前废液中含有溶质,溶质不为 0,如图所示,曲线起点在横坐标上,纵坐标与曲 13/19 线不符合,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图像判断加入碳酸钠后纵坐标的量先不变,再上升,再不变,再上升,结合碳酸钠与氯化钙和盐酸反应时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变化及 pH 的变化分析。13【答案】(1)盐;碱;用于
24、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2)-3(3)Ca(OH)2+Na2CO3CaCO3+2NaOH(4)H2O(5)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 NaCl。【解析】【解答】(1)Na2CO3由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其用途广泛,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2)NH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碳酸
25、氢钠和食醋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验证,每个 X 分子中有 2 个 H 氢原子和 1 个 O 原子,X 的化学式为 H2O。(5)铵根离子与碱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 NaCl 固体和 NH4Cl 固体的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 NaCl。【分析】(1)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及碳酸钠的用途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分析;(3)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26、和个数不变分析;(5)根据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分析。14【答案】(1)(2)OH-(3)Fe+2HCl=FeCl2+H2 14/19(4)贫血(5)【解析】【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所以 B 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A 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为氢元素,氢、氧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 OH-;(3)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所以 D 元素的单质为铁,C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所以为氯元素,A、C 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为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27、为 Fe+2HCl=FeCl2+H2;(4)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5)E 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可知 E 为铜元素,F 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知 F 为镁元素,判断铁、铜、镁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这三种实验方案:方案一,将这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其中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镁与铁均与稀硫酸反应,可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所以合理;方案二,将金属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铁的单质,分别放入镁、铜的盐溶液中,可观察到铁不与镁的盐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铁能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所以合理;方案
28、三,将镁、铜分别放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中间的铁的低价(+2 价)盐溶液中,可观察到镁能将铁从其低价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固体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无色,而铜放入后无明显现象,所以合理,此空填。【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氢原子核内无中子,铁是止前年产生最高的金属,铜呈紫红色及镁燃烧现象推导出各种元素名称,再结合离子符号书写、方程式书写等解答。15【答案】(1)长颈漏斗(2)232_2+32;催化作用;AE 或 EA(3)过滤;G(4)氯气或 Cl2;Cl2有剩余,第 3 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氯酸钾
29、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 15/19 为:2KClO32_2KCl+3O2;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 E,故填 AE。(3)实验操作中,操作将难溶性固体二氧化锰与溶液进行了分离,为过滤操作,故填过滤;实验操作将易溶性固体氯化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是蒸发操作,应选择上述图中的 G,故填 G
30、。(4)由题文可知,实验中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气,故填氯气;加热 KClO3和 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二氧化锰,实验后有刺激性气味出现,且加热后剩余固体中 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质量,说明 Cl2有剩余,第 3 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故填 Cl2有剩余,第 3 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2)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及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排水法收集的干燥分析;(3)根据二氧化锰的难溶性及过滤原理分
31、析;(4)根据氯气有刺激性气味及加热后剩余固体中 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质量分析。16【答案】(1)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CO2(3)CO2+2NaOH=Na2CO3+H2O(4)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开始时,点燃 D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 N2,其目的是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
32、学方程式为:16/19 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4)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观察到 D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E 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 处为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收集,也可以点燃尾气,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则装置中合理的是,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装置内通入氮气可排尽装置内空气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
33、析;(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4)根据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5)根据 CO 的毒性、可燃性、难溶性分析。17【答案】(1)46.7%(2)解:设合成这些尿素需要 CO2的质量为 x,23+244一定条件_(2)26012+2 4460=12 x=8.8t 答:合成这些尿素需要 CO2的质量是 8.8t。【解析】【解答】(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2+16+142+14 100%46.7%。【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2)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及尿素的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
34、分析。17/19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6 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24.0(42.9%)主观题(占比)32.0(57.1%)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12(70.6%)主观题(占比)5(29.4%)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填空题 2(11.8%)12.0(21.4%)计算题 1(5.9%)6.0(10.7%)综合题 2(11.8%)14.0(25.0%)单选题 12(70.6%)24.0(42.9%)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94.1%)2 困难(5.9%)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
35、比)对应题号 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5.0(26.8%)11,13,16 18/19 2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2.0(3.6%)3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3.6%)7 4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0(8.9%)14 5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6.0(10.7%)16 6 常用盐的用途 7.0(12.5%)13 7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0(3.6%)5 8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9.0(16.1%)8,13 9 稀释浓硫酸 2.0(3.6%)7 10 药品的取用 2.0(3.6%)7 1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2.0(3.6%)1 1
36、2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2.0(3.6%)2 13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2.0(3.6%)8 14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8.0(14.3%)15 15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2.0(3.6%)8 16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6.0(10.7%)17 17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0(3.6%)5 18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3.6%)10 19/19 19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6.0(10.7%)17 20 物质的简单分类 2.0(3.6%)6 21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5.0(8.9%)14 22 盐的化学性质 2.0(3.6%)12 23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2.0(3.6%)4 24 酸、碱、盐的概念 7.0(12.5%)13 25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6.0(10.7%)16 26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2.0(3.6%)12 27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8.0(14.3%)15 28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5.0(8.9%)14 29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8.0(14.3%)15 30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0(3.6%)6 3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