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聚酯树脂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聚酯树脂_1.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手册 1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聚酯树脂 标 识 中文名:聚酯树脂 英 文 名:polyster resin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 号:24969-06-0 结构式:危险性类别:3.3 类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采用不同的多元酸和多元醇可合成出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饱和聚酯树脂。若使用的都是直链结构的二元醇和二元酸,产生的就是只含直链结构的聚酯树脂,若使用的多元酸中含苯环(例:苯酐、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酐等)产生的就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聚酯树脂,若采用化学反应引入除多元醇、多元酸之外的其它成份,产生的就是改性聚酯树脂。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
2、根据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其物态可从无臭、无味、黄色透明液体至固态。主要用途:涂料行业最常用的饱和聚酯树脂是含端羟基官能团的聚酯树脂,通过与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等树脂交联固化成膜。不同的原料对树脂性能作出不同的贡献,选择原料时要视对树脂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能对树脂所要求性能有帮助的原料,从提供官能度、硬度、柔纫性等多方面来考虑。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制备和使用聚酯树脂的工人,可有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眼灼痛、眼睑水肿、上呼吸道刺激、皮肤病症等。本品的主要危害为引起过敏性皮肤病,其表现形式为瘙痒性红斑、丘疹、疱疹、湿疹性皮炎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
3、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烧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12mg/m3 爆炸上限(%):无资料 引燃温度():490(粉云)最小点火能(mJ):9 最大爆炸压力(MPa):0.540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手册 2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
4、化碳、干粉、砂土。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若是液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类似物质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5、损坏。防 护 措 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 国 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 国 TVL-TWA 未制定标准 检 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防 护 措 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 化 性 质 熔点():145155 沸点():相 对 密 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饱 和 蒸 气 压(k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燃烧
6、热(KJ/mol):无资料 临 界 温 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溶于丙酮、乙二醇、甲苯。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手册 3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1400mg/kg(大鼠经口)LC50: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癌性:环境资料 无资料。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焚烧法处置。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运输信息 危规号:33645 UN 编号:包装分类:II 包装标志:7 包装方法: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镀锡薄钢板桶外竹箱、柳条箱。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 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将该物质划为第 3.3 类易燃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