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83541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四年级时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懂得多知识越来越多,心理也在不断地成熟,老师们再交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心里的变化。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5 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1 灵敏课堂:课堂生成也可以是老师的灵机一动 老师教学需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尽管有时已经在备课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课堂中还是不断有问题产生。我们通常情况下把它称为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准确处理课堂生成,会使课堂更精彩。今天我们讲的是圆锥的体积。原来的每次实验,都是采用细沙,可是最近搬办公室,原来

2、的细沙没有及时搬过来,因此,这次我用的是有颜色的水。先让学生观察要想求圆锥的体积,怎么办?猜想可以转化成圆柱体。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采用等底等高的的圆柱和圆锥来研究。并出示探究活动要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第一次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到圆柱中,恰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圆柱体上面标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都感到很惊奇,第三次倒入之后,看到圆柱体内装满水,竟自发的鼓起掌来。学生是喜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结论和老师告诉的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已经总结出来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表达出实验的结论之后,我设计的是进展相关的练习,可是学生意犹未尽,希望把

3、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我开场操作。把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到圆锥体中,圆柱体内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三分之二。当我看到圆柱体内水占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题目: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以下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A 削去的部分是原来体积的 1/3;B 削去的部分是剩下体积的 1/2;C 剩下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 2/3;D 剩下的体积是削去体积的 1/3。这样的题目经常考察,这里有三部分:原来的圆柱,削好的圆锥和剩下的材料。这个问题学生经常出错,总是找不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情景正好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看到圆锥体中的水和

4、剩下的圆柱体内的水,一目了然。在备课的时候,不是这样安排的,但是当课堂的情景出现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景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课堂生成进展授课,有时会有意外收获。我想我的学生在以后碰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想到今天做的实验。我前几天听了一节数学课,一位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等待上课的时间出示口算卡片,让每位学生计算一道题。这个设计很符合一年级的教学,也有数学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上课铃响了才组织课堂。可是他仍然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让每位学生开小火车计算一道口算题,耽误了很多时间,也是刚开场上课就感到有些枯燥。实际上,这个时候可以改变教学设计,让一列或两列学生计算,直接进展下一个教学环节

5、,老师要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内容的教学机智。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2 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气氛。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 35 分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 成功之中。我曾经教过郑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假如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对于中等生,他

6、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的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获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根底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四年级

7、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3 教数学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困惑:不管带哪届孩子,我都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并帮助看似弱势的学生。上课答复以下问题的时机让给他们,课堂作业时巡视的时间挤给他们,修改作业的大部分精力投给他们,甚至因为他们可能再听一次就会懂,不惜占用课堂时间反复地讲给他们听。可不管怎样努力,结果总是令我大失所望,知识掌握仍是含模糊糊,作业仍是错误百出,成绩自然一塌糊涂。我百思不得其解,逐渐以为班容量的不断扩大、家长素质客观偏低(本班家长 96%无稳定职业,多数以打工为生,普遍知识程度偏低)而新课程所安排的课时又没有辅差时间,这是班内不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出现学困生缺乏为奇,但一次体育课

8、中孩子们的表现却深深触动了我:一次体育课,突然获知体育老师请假不在,孩子们个个像霜打的茄子焉了。看着他们绝望的神情,我索性自荐当一回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游戏、练武术在朝气蓬勃的快乐气氛中我发现竟没有一个孩子落伍。游戏中他们是那么团结努力,做动作时虽然参差不齐,却看得出他们每一个都在力求做得标准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在体育课中表现得那么优秀?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 100 条建议?给了我启发。书中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节,苏氏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苏氏认为“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

9、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才能范围之内得到限度的开展。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做到:1、看到差异。差异存在我们的身边,学生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分到一个班级智力、体力、脑力、思维、心理、思想等代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要素而同一到一个程度线上,相反,坐在一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结实;而另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结实。作为老师必须首先成认这种差异,成认个体之间的宏大差距,把学生都看成一个个活

10、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待进步的人,这是做好教育的起点。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堂中老师的讲授一般合适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既没有充分考虑“吃不饱的,又没有表达到“吃不了的,最后照顾到只是教室里那几个默默不得语的普通学生。打破“一视同仁做法做好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帕夫雷什中学老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数学课的分组辅导的教学,不但充分尊重了个体间的差异,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个体中所蕴涵的宏大的学习潜力和人格力量。3、做到有效鼓励。课堂中学习方面的鼓励方法很多,苏氏提到的这种分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学习曙光的鼓励,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质和力量。“在学习中获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

11、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对学生人格的关注,对人格方面的鼓励成为获得有效鼓励效果的捷径,特别对那些试图捣乱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来说。“假如老师擅长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淘气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个体,老师应充分尊重这样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表达因这些差异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作为鼓励学生有效的方法

12、,莫过于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尊重感的实现。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开掘学生进步的起点并及时给予满足,特别是在脑力劳动方面获得进步。领会到这里我也更能明晰地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和体育课堂迥然不同表现的原因了:1、体育课与数学课课堂形式不同,体育课更多是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而数学课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程度和生活经历根底上来探究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数学根底的差异我也关注在课堂的设计中力求做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但在更多时候却被我“想当然地设计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提出要求。对于这些挂在统一高度的“苹果,有的孩子踮起脚张嘴就能咬到,而有的孩子却使劲跳也够不着。长此以往,这些“够不着的孩

13、子不落伍倒不正常了。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启发我:设计起点低一点,要求详细一点,孩子们的收获就会多一点。2、学科教学目的不同决定着老师完成课程教学所承载的压力不同,而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老师的心态不同。相对于只是考察课的体育课来说,数学课却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统一考试。考试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学期学习的总结,更是评价老师的重要根据。老师的价值很多时候就在这个根据中被认可或否认。所以,过重的思想压力让更多的老师缺乏了更多的耐心。殊不知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们的后进生越“补越糟。一个走在探究路中的学习者,只有多给自己阅读的时间,多让自己博览众长,我们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改进和创新,用我们的智慧使教

14、育更具有魅力!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4 通过学习“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图形的变换四个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一剂“良药。如今本人就对这半学期做个总结。一、教学上 比方在教学“乘法时,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那么:1、复习沟通,建立联络。在教学新知识前,先复习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试题,目的在于回忆已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

15、题。3、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考虑问题的才能及合作交流的意识。4、稳固知识、深化练习。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展根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稳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及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在教学完本单元后还发现一部分的同学根底知识不扎实,不过关,特别是计算不过关。在这部分学生中,很多是由于根底差,根底知识薄弱,有个别几个学生甚至连加、减、乘、除四那么运算都不过关。在学习“线与角和“图形的变换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从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才能,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

16、不能得到结果,从中体会到图形的产生是消费、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学好“线与角和“图形的变换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消费、生活实际效劳,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浓重的学习兴趣。二、进度上 鉴于教学中学生学习承受情况,不得不在详细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教学进度调整,本来能在第十二周左右就能进展其中考试却无法如期进展。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进度和安排测试的时间。三、进步策略 这是对这次期中反思的情况总结。在下半学期里,我将汲取经历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

17、其他老师请教,学习经历,争取下半学期把进步上去。善待学生,善待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涯还很长,如何让他们学会自个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知识的奥秘,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5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气氛,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络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立“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使情、知交融到达最正确的状态

18、。例如:在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答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 3 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 3 整除,哪些数不能被 3 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非常活泼,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 3 整除,学生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二

19、、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开展和深化。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答复说:“半个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欢的西游记故

20、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应用数学才能。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 10 月 1 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5 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 3 分米,宽是 2 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气氛,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学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