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一.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81985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总复习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物理总复习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总复习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总复习一.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高三三物物理理总总复复习习资资料料(一一)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高电势处运动到低电势处.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从电势能大的地方处运动到电势能小的地方.带电粒子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且只受电力作用动能和电势能均要增加.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地方电场强度大小可能并不相等2.如图所示画出了匀强电场的几条电场线,M、N是该电场中的两点,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不计重力)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点运动到N点,则()A该离子在M点的速度不为零B该离子在M点的速度可能为零C该离子在M点的电势能小于在N点的电势能D该离子在M

2、和N点的电势能哪个大不能确定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的AD边和BC边的中点M和N各放一个点电荷,它们分别带等量的正、负电荷E、F是AB边和CD边的中点,P、Q 两点在MN的连线上,MP=QN.对于E、F、P、Q 四点,其中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的两点是 ()AE和F BP和 QCA和B DC和D4.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 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人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开始射人到打到上板的过程中 ()A它们运动的时间tQtPB它们的电势能减小量之比Ep:EQ=1:2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3、qp:qQ=1:2 D它们的动量增量之比PP:PQ=1:25.如图(a)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P、Q 竖直放置,两板间加上如图(b)所示的电压t=0时,Q 板比 P 板电势高 5 V,此时在两板的正中央M点有一个电子,速度为零,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使得电子的位置和速度随时间变化假设电子始终未与两板相碰,在-100t810 s 的时间内,这个电子处于M点的右侧,速度方向向左且大小逐渐减小的时间是()-10-10-10A0t210 s B210 st410 s-10-10-10-10C410 st610 s D610 st810 s6.如图所示,三个电压表用满偏电流相同的电流表改装而成,已知电压

4、表V1的示数为 8V,电压表V3的示数为 5V,则关于电压表V2的示数,下列判定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2的示数必为 3VB电压表V2的示数必为 5VC若三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则电压表V2的示数必为 3VD即使三个电压表量程相同,电压表V2的示数也可能不等于 3V7.如图所示,直线OAC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总随电流I的变化图线;抛物线OBC同一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的变化图线若线段AB对应的横坐标为 2A,那么AB的长度所表示的功率及电流I=2A 时所对应的外电阻分别为()A2W,B4W,1 C2W,1 D6W,2 8.如图所示电路,当S闭合后两灯均不亮,已知两灯、电源、电键及电键

5、到电源负极间的导线都完好,其余三条导线中有一条发生断路 若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来检查断线部分,他用多用表的红表棒与a点相连接,把黑表棒分别先后与b点、c点相连,则以下能检测出断线部分的方法有 ()AS闭合,多用表用 6V 量程的电压表BS闭合,多用表用量程的电流表 CS断开,多用表用R1 量程的欧姆表D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以二、实验题二、实验题9.“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图中、a、b、c、d、e五个基准点中,电势最高的点是点;(2)若电流表的两表笔分别接触d、f两点(d、f两点的连线与 A、B 连线垂直)时,表针反偏(电流从红表笔流进时,表针正偏),则电流表的红表笔接在点,

6、要使表针指在零刻度线,应将接f的探针(即表笔)向移动(填向“左”或向“右”)10.一只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有1,10,100,1000,现用它来测量一未知电阻,当用100档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测量前应进行如下两项操作,先_,接着_,然后再测量并读数。1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如提供的电源是一节内阻可不计的干电池,被测金属丝的直径小于 1mm,长度约为 80cm,阻值约为3。使用的电压表有 3V(内阻约为3k)和15V(内阻约15k)两个量程,电流表有(内阻约为01.)和3A(内阻约为002.)两个量程。供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有A:0 10;B:0 100;C:0

7、 1500三种。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_mm。(2)为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应选用_图所示的电路。(3)为了测量便于调节,应选用编号为_的滑动变阻器。(4)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V。(5)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A。三、计算题三、计算题12.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运动,如图所-7-10示,AB与电场线夹角=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10 kg,电荷量q=10 C,A、B相距L=20cm(g=10ms2)(1)试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2)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3

8、)要使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微粒进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大13.电子所带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谪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问的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1)调节两金属板问的电势差u,当u=Uo 时,设油滴的质量为m,使得某个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为多少(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问的电势差为 u=U 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m带电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

9、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滴所带电荷量Q14.如图(甲)所示,A、B 是一对平行放置的金属板,中心各有一个小孔P、Q,P、Q 连线垂直金属板,两极板间距离为d,从P点处连续不断地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沿P、Q 方向放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从某一时刻t=0 开始,在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周期为T,电压大小为U,带电粒子在A、B间运动过程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T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Q 中射出,(1)如果只有在每个周期为0则上述物理4量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2)如果各物理量满足第(1)问的关系,求每个周期从小孔 Q 中有粒子射出的时间与周期

10、T的比值高三物理总复习助学资料高三物理总复习助学资料(一一)答案答案 2 A 3 A 4 CD 5 D 6 C7C 9.(1)a点 (2)d,右10.选取1K 的档位;将两表笔相接,调节调零电阻,使表指针指到电阻刻度的“0”上。11.(1)(2)乙(3)A(4)3(5)12.(1)由于微粒沿AB做直线运动,所以微粒所受外力的合力,应在AB直线上,其受力情况如答图所示,合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A的方向相反,因此微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由于qE=mgctgmgctg1.7104N/C则电场强度 E=方向水平向左q(3)要使微粒由A 运动到 B,则当vB=0时,微粒进入电场中的速度vA最小,由动能

11、定理可得,mg1L m2AMIN代入数据解得vAMIN=ssin2qUo m1g13.(1)油滴匀速下落过程中受到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可见所带电茶为负电荷,即dm gd解得q 1Uo(2)油滴加速下落,若油滴带负电荷,电荷量为Q1,油滴受电场力方向向上,设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U1m d2dm2g Q1 m2a1d a1t2Q12(g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而解得2dUt若油滴带正电荷,电荷量为Q2,油滴受电场力方向向下,设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m2d 2d(g)U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2g+Q2=m2a2解得 Q2=Ut2d1 qU T2Td()214.(1)依题意可知,从 P 孔进入的带电粒子恰能从Q 孔射出,则t 2 dm 4422即 qUT=16mdTt=0 时刻和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v-t 图象如图所示T 42md2T1 qU2(2)设 t=0 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在t1 时刻射出,则 t=1t1 dqU82 dmTt2t13232t (T T)/T 34时刻进入的带电粒子应在t2T时刻射出,故T44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