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7717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 案基层中医药(含少数民族医药,下同)服务是中医药开展 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十三五”时期,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镇、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中 医药开展的各项政策要求,加大中医药工作力度,全县中医 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 便利性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县所有镇卫生院(城 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能够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12家镇卫生院(城区卫生服务 中心)完成中医馆建设,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 挥了重要作

2、用。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条例、县委、县政府关于贯彻 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开展的假设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持 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开展,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总 结“十三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开展阶段,贯彻新开展理念,构建新开展格局, 和补偿机制,引导医共体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18.加大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中医 药质量和治疗优势的评价体系,发布权威评价结果,为落实 相关支持政策提供技术依据。建立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医 保支付模式。对于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可作为一个医保结算单位整体纳入

3、总额预算管理,在总额预 算上适当倾斜。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先将国家发 布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县镇级城乡居民单 病种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通过对局部慢性病病种 等实行按人头付费、完善相关技术规范等方式,鼓励引导医 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 药服务,鼓励中医医师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 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工程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按照规定的 申报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中药饮片、医疗机构中药 制剂纳入医保范围。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生健康局、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文 广旅游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要将中医药能

4、力提升 工程实施方案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定期听取推 进落实情况汇报,加强对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催促检查, 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卫生健康局要根据10 - 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指标,定期组织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考 核。(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 力推进实施方案实施。卫生健康局将实施方案纳入卫生健康各项管理评价指 标,指定专人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分解细 化目标任务,统筹医改、基层卫生、医政、妇幼健康、应急、 宣传等领域,抓好中医药建设任务的落实。开展改革局负责加大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 支持,将中医医院基础建设、环境改

5、造、重大业务建设纳入 工程支持范围给予重点支持。教育局负责协调支持职业中专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财政局按规定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围绕实施方案明确的 重点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工程,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 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职称评聘、人才招聘、 薪酬待遇的政策。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鼓励支持中医药文化作品和中医药 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传统医药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医药康养旅游开展,提升中医药传 统文化自信和影响力。-11 -医疗保障局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中药饮片、医疗机构 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工程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 付范围,制定和推广适合中医

6、特点的支付政策,开展中医优 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市场监管局会同卫生健康局负责加强医疗机构院内中 药制剂监督管理、优化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的政 策措施,保证中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三)强化考核督查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考核评 价指标进行“对账盘点”,加强日常工作进度的催促检查。 卫生健康局要牵头做好督查考核工作,5年内督查覆盖各医 疗卫生单位。(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实施方案的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社会对中医 药工作的普遍认知,大力宣传中医药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和改革开展成效,发动各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参与和 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振兴开展的良好舆论气氛和社

7、会环境。-12 -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开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 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着力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 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中医 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 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 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 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 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县级解决,日常疾 病在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

8、,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 -县中医医院到达“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 -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 对15%的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 建设,打造“旗舰中医馆”; -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100%城区卫生服 务中心、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 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6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卫生服 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 超过25%,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中医药健康宣教

9、实现全覆盖,依托县中医医院设置 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在城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建设中 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二、重点任务(一)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1 .发挥县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到2025年,县中医医院 到达“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有效承当县域居民常见病、 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2 .改善 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推进镇卫生院、 城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到2022年底,实现镇卫生 院、城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鼓励15%的城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 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建设

10、一批“旗舰中医馆”。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 医药服务条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 药服务条件的基础上,推进“中医阁”建设,完善中医药场 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到2025年,至少有10%的社区卫 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3 .鼓励社会力量在 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 别医疗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县 中医医院举办互联网医院,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 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 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开展名医堂建设,依托 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

11、药服务能力强、优势明显的中医医疗 机构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 大群众。4 .加强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提升 县级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 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医医师配备、 中医床位设置、中医参与治疗率等工作纳入综合医院医院评 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中西医协作优势,打造 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那么中,宜西 那么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融合诊疗体系。开展中西医 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工作。(二)推进中医药人才建设5 .扩大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 生规范

12、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对现有中 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 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开展 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 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 核后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鼓励退休 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到 执业服务。6 .畅通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完善中医药人才配置和岗 位标准,优化中医药人才招聘、使用机制,在全科医生特设 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一批中医药人才服务。 畅通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管镇用” “镇管村用” 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实 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13、研修工程,为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 养一批能看病、看好病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到2025年, 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5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 师总数比例超过2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 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7 .改善中医药人员开展环境。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 进修学习、保障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中医药岗 位吸引力。落实“两个允许”,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 提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应包括一定比例 基层中医药人员。(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8

14、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中 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县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 色优势专科;依托县中医医院建成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中心,使之具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师资、设施、设备,设 置有符合标准的适宜技术示教和实训场地,具备远程培训示 教能力。加强县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 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按照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有关 要求,加强县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特别是发热门诊 建设,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提高县中医医院对传染病的筛查、 预警和防控能力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县 中医医院指导科建设,负责全县中医药技术指导和业务培 训。到202

15、5年,县中医医院到达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 能力推荐标准。9 .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镇卫生院、城区 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人次占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 以上,中医处方占总处方比例达30%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达10%以上。大力推广中医药适 宜技术。县中医医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5年内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 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城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能 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 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6项以上中 医药适宜技术。10 .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康

16、复服务。加强县中医 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 水平和能力,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医馆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康复服务。在提供基 本康复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技术,开展适用于基层、社区 的小型化、专业化的中医康复设备和康复适宜技术,组织开 展康复技术的培训工作,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 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加强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与康复科建 设,提高中医康复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11 .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健康管 理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培训指 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能力

17、,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 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制定推广 适宜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包,提高中医药签约服务的数量与质 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工程中,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强化医防融合, 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到2025年,老年人和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到达75%和85%O(四)加强中医药管理能力12 .加强中医药服务管理和质量监管。健全中医药管理 机构,按规定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完善中医药服务监管机制。 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健康局综 合监督执法所应当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室,应当有院领导

18、相对 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催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提升城 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药管理能力。加强中医药服 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用药、落实 核心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13 .加快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和全国医院信息化建 设标准与规范要求,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信息化水平, 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支撑县 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 丰富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服务种类,扩大平台涵盖范围。 2025

19、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 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14 .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成果。积极发挥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持续不断强化基础 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建设高 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融入健康 养老事业开展,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五)深化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15 .广泛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依托县中医医院设 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中国公民中医 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充分利用 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 的覆盖面。鼓励支持优秀中

20、医药科普图书、展览、新媒体产 品等的创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电子屏、海报、宣传栏 等经常性展示科普内容,开展健康讲座等科普活动。加强中 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建设,鼓励中医药医务人员、科研人员面 向社会开展科普服务。向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 务,使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不低于90%,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 90%,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0%o16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 动工程。加强县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中医药文化建设。推 动在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社区居委会、乡村群 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帮助群众 更加经常接触到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六)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17 .做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要 求,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紧 密型医共体。县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覆盖人口原那么上不低 于县域人口的30%,建立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标准、服务质 量评价和督查标准,推进不同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提供的质 量和比重持续提升。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优势发挥的总额付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