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思考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思考和实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松原市2012年度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马文华校长宁江区实验中学校园是神圣的,它是师生寄托心灵的精神家园,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幸福乐园。在一个 并不宽绰但却精致、并不美丽但却温馨的校园,宁江区实验中学学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 展。每年秋季开学,适龄孩子以能进入这所学校读书为荣幸和自豪,我们学校门庭若市。一所新建学校没有可供炫耀的辉煌历史,没有可供仰仗的育人业绩,那么凭什么会如 此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业绩, 才能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的正确信念;就是坚守“争做有爱心、有激情、有个性、有梦 想” “争当专家型教师、不做墨守
2、成规的教书匠”的教师发展目标;就是“要学生成才, 教师必须先成才”的教师人才观;就是采取“最好的福利是培训,最好的培训是读书”的 更高层次的激励教师发展的措施。在我们学校,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流的,每位教师的干劲是一流的,每位教师的追 求是一流的。每位教师都在为成为“有爱心、有理想、有个性、有激情”的教师而努力。在我们这所学校,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关键地位,突出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建设。我们认为,“所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 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在教 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3、、服务社会并造福人类的过程”(陈玉坤:发展性 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第179页)。我们并不仅仅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教师拓展 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至少应当包含教师 的专业精神、教师职业道德与伦理追求、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三个层次的 内容。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这里说的“专业发展”就 是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后进行的所属学科知识与素养等的再学习再提高。这对教师是至关重 要的。我认为,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互为前提。没 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
4、乐。教育 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对职业的 认同、信仰,对教育的热爱,以及拥有生命的激情,才最终有了教育品质的保证。1/5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指向教师长期的、连贯性的专业成长。教师职业属于 专门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工 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 维持专业知识技能的公共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 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 “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刚刚修订颁布的国家 标准职业分类及代码中,教师被列入“专
5、业、技术人员”这一类。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 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有资料表明,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相当于其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 而其余的90%则需要通过职后的学习来补充。(安文铸主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第204 页)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我们深深感觉到,在我校,加强教师专业 发展十分必要。1、我校诞生于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教育新课改开始之际,基础教育第八次新课改是 历史上最深刻、涉及面做广泛,影响也将最深远的一次新课改。在新课改中,出现多元价 值观,形成多元文化冲突,再加之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向纵深推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心 思变”转变为“人人求变”,
6、由改革开放前的“失去自我”转变为“崇尚自我”。在这一背景 下诞生的新学校,一建立就带有明显的改革色彩和思变特征,来自不同学校教师的价值追 求并不一致,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最快时间内培植起价值共同体, 形成一致的事业发展目标。2、我校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原来学校的文化与新学校的理念、原来学校的习惯 与新学校的要求、原来学校的成就与新学校的追求并不完全一致和吻合,这就需要不断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和谐共进、习惯良好、理念趋同、 追求一致的专业教师队伍。3、我校每年都有新教师加盟,我们称这些新加盟的教师为“双新”教师(新调入教 师和新上岗教师),“
7、双新”教师的加盟可能带来三种变化,一是“双新”教师被同化,迅 速融入我校;二是原有教师被异化,在“双新”教师的影响下,专业精神发生很大改变; 三是“双新”教师和原有教师都发生变化,走相互融合之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三化” 中取其最优,这就必须以我校科学、先进的价值追求引领“双师”,提升原有教师,推进教 师的专业发展。4、“双新”教师中新毕业大学生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往往只有就业前专业学习的经历, 没有就业后教师专业的氛围熏陶和专业训练,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想法灵活而做事章法 混乱。这就需要促进“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如何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我们认为,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有三个
8、 保障:一是制度保障。所谓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就是要求学校建立一套保证教师 专业发展活动正常开展的规则与程序。它包括对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明确界定;对教师专 业发展目标(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的规定;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形式的规定;对个 人、级组、学校各自在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分别应当扮演的角色及三者之间权责关系的 规定;对校本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估、奖惩办法的规定等。二是资源保障。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源保障才能得以开展。这是因为, 首先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不可能完全局限于本校教室内部的活动,有时需要请校外专家来参 与,有时需要请教研室的教研员来点评,有时需要与校外教师进行交流,有
9、时甚至还要走 出校门,到其他学校去考察学习。这样的活动一旦开展起来,不仅需要学校组织人力资源, 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开支;其次,无论是进行群体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活 动,都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图书影像资料的辅佐,也需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并 保证教师有一定的活动时间。三是文化保障。作为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学校必须建立有关的制度并提供 相应的资源,以保证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实质性开展。不过,制度和资源只能维持校 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水平,因为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只是为了遵守制度或服从学 校对员工的要求而已。如果要把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探究活动由教师被动的依章行事转变教 师
10、自觉的生活方式,成为教师日常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就需要相对的文化保障。与制 度保障和资源不同,文化保障需要学校领导者运用管理手段去精心打造,也需要一个比较 长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着力转变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基本关注:第一, 从单一关注到多重关注。作为对员工的要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必然要追求一系列显性的 技术指标,以方便对教师进行考核。当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由对员工要求向生活方 式转变时,上述技术指标就不再是学校领导的唯一关注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价值的认识、对 学生及学生家庭的社会承诺、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本身的体验与感受等精神层面的元素, 都将成为倍受关注的内容。第二,从工
11、作业绩到动力来源。在对“员工要求”时期,教 师的工作业绩是评估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的根本指标。当领导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 点由对员工的要求向生活方式转变时,学校领导在关注工作表现的同时还将关注教师工作 表现背后的动力来源。因为教师工作表现背后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利益,也可以是信仰。如 果说利益驱动在“对员工要求”时期不可避免的话,那么在“生活方式”时期,信仰驱动就应该取代利益驱动而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来源的首位,否则将根本影响教师“生活方式”的质量,并进而阻碍教师队伍走向卓越。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实践中,我们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实效。措施一:通过“三专”模式实现教师的专业
12、发展。“三专”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 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阅读一一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一一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一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专业阅读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专业写作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措施二:“感动实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事业 心的师德楷模评选活动,采取“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评审小组评”的“四平”方式, 在教师中引起很大反响,引领了教师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发展。措施三:开展“十个一”评选活动。“十个一”,即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示范图,写一 手好作文,做一手好实验,制作
13、一个好课件;编写一篇优秀教案,撰写一篇优秀论文, 上一节优秀的汇报课,参加一种岗位培训,进行一个专题教改实验。措施四:学校选派领导、教师走出家门、校门、国门上下求索。几年来,在县区范围 内,我校与伯都中学、大洼中学建立联谊校关系,教师之间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在省内, 我们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附中建立密切的友好关系,经常选派领导 和教师前往学习;在国内,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附属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 领导、教师前往考察;我们的合作项目延伸到国外,除此前派员到英国考察外,又与新加 坡立才中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合作培养项目实验。我校与新加坡立才中学的“教 师合作育人、学
14、生互动交流”教育合作项目已开展3年,2012年初张金凯副校长带领3名 学生赴新加坡交流学习;2012年11月,派出13名教师赴山东昌乐二中考察学习措施五:“三课一考”“一评一汇报。“三课”即名师示范课、优秀教师展示课、双新教 师汇报课;“一考”即以中考试题检测教师知识功底;“一评”即评选“感动实验教书育人楷 模”;“一汇报”即读书汇报。措施六: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和“双新”教师引领。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仪式,给青年教 师配上导师,新老教师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书”,结为师徒对子,青年教师滞后一节课, 加强听评课和集体备课,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匕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 致力于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我们认为,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学习是我们的生 活方式,学习能使我们与修养、有理性、懂得宽容和理解;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反思 的人,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反思出经验,反思知教训,反思生能力;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幸福快乐是我们的生活目标,通往幸福的途径就是工 作。正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共同撑起宁江实验中学这片育人蓝天,学子们在这片蓝天下健 康茁壮成长。(2012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