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考研篇古西亚文明.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5181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考研篇古西亚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史考研篇古西亚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史考研篇古西亚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考研篇古西亚文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古代史第一章人类文明的产生第二章纷乱的两河流域1、王国的兴衰变迁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中北部主要是亚述人所建立的文明,南部是巴比伦亚地区, 在这个地区的北方生活着阿卡德人,南部则孕育了两河流域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到公元前2400年左右,是苏美尔文明发生、发展时期。苏美兰的历史包括初史时期和古苏美尔时期。初史时期具有乌鲁克文化和那色文化。初史时期,已经有了阶级区分,形成了城市为基础和单位的城市国家。这一时期的标志是大 的泥板文书。古苏美尔时期是列强争霸和相继称霸的时代。其中基什和乌鲁克之间争霸、拉格什和乌玛之 间争斗。苏美尔文明时期已经有了多神崇拜,也有了罪恶感和向神赎

2、罪的意识。反思:新巴比伦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它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独自发展 历史的终结。一、苏美尔一一阿卡德文明1、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共分为三个文化期: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期(公元前4300年到前3500 年)为军事民主制阶段;乌鲁克文化期(前3500年一前3100年)出现小城市,产生早期的 文明;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前31002700)文字普遍使用,苏美尔文字即楔形文字是迄 今所知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公元前2900年进入奴隶制城邦盛期,乌鲁克、拉格什、乌尔为 主要代表,公元前2378年,乌鲁卡吉那改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公元 前2371年,为北部阿卡德所灭

3、。2、卢伽尔萨加西乌玛的最后一个王。他吞并了乌鲁克,灭亡了拉格什,并初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时,北 方的阿卡德人兴起,阿卡德国王萨尔贡击败了卢加尔萨加西,后者被俘虏,并被系上项圈。 至此苏美尔城邦的历史结束。3、乌鲁卡吉那改革(03北师)苏美尔城邦末期,拉伽什国王乌鲁卡吉那执政时期为缓解城邦内部矛盾而推行的一系列改 革。据乌鲁卡吉那改革铭文记载,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禁止贵族侵夺平民财产,废除下 个祭司征收重税,兴修水利等。约公元前2371年,乌玛王卢加尔萨加西攻占拉伽什,乌鲁 卡吉那改革彻底失败。该改革增强了祭司贵族的理论,削弱了王权,但对社会生产发展起到 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虽有利于平民的发展,

4、但大多是在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的前提下实 行的。4、萨尔贡(02东师、14南开)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的创始者。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推翻了基什王的统治,创立阿卡德 王国。萨尔贡先后出征了 34次,击败卢加尔萨加西,接着降服了乌尔、乌鲁克,征伐拉伽 什,远征埃兰,略取苏撒等城市。他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大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并认为是两河 流域军事传统的缔造者。使阿卡德王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处于强国的地位。第三章古代埃及早王朝一古王国时代一中王国时代一新王国时代一后期王朝一、早王朝(前3100年一前2660年)与古王国时代(前2660年一前2160年,课件上是前 2686 年一2181 年)这一时

5、期埃及确立法老集权统治,并与南部的努比亚(塔一塞提王朝)进行了多次战。到古 王国时期,古埃及真正实现统一,势力拓展至下努比亚地区(努比亚则南迁,前2500年左 右,以科尔玛为都建立库什王国)。在这一时期,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古王国是古埃及的第一个伟大时代。二、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代第一次中间期约在前2181年一2040年,这一时期地方势力上升,以法老为代表的集权统治 衰落,饥荒和混乱的社会引发了埃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中王国时代(前2040年一前1640 年)虽然中王国的法老并没有拥有古王国的法老拥有的权势,但稳定了埃及,并主导临近地 区的关系。这一时期,城市开始发展,最著

6、名的就是法雍附近的卡呼恩城。同时,土地的开 垦带来的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的自由民成为奴隶,奴隶制经济快速发展。三、第二中间期和新王国时代第二中间期(约1786年一前1567年),这一时期,王权受到宰相维西尔为代表的官僚势力 威胁,而外部有受到西南亚民族希克索斯人的威胁,并与1647年被攻下孟菲斯,这些战争 为埃及人带来了马和先进的作战工具。这时期有伊浦味箴言记录了农民的起义和贵族的 反叛。四、新王国时代(第1820王朝,约1567年一前1085年,帝国时代):希克索斯人带来的 先进武器被埃及人运用而赶走了他们。这一时期,埃及法老不断发动战争,向南北大肆扩张。 图特摩斯三世的北侵远征,还有其他法

7、老对南部努比亚库什的再次控制。而这其中前14世 纪到前13世纪埃及与赫梯的历时16年的战争是迄今有合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最后是拉 美西斯二世和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合约告终1、法老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原意为大宫殿。由美尼斯(公元前32世纪左右)和他的后继者建立的 开创的埃及法老统治集权国家。早期法老宣称自己是人间活着的神、所有土地的主人和绝对 的统治者。到公元前2600年,死去的国王即法老开始用王室奴仆陪葬。早期的法老经常与 天空之神荷鲁斯连系,后来则将其视为太阳神阿蒙的后代。在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法老权威 就达到顶峰。巨大的金字塔和木乃伊(还是要看看的,在PDF中第117页)就象征着他们的 权利

8、与神性这有利于国家的大一统。但由于后期地方势力的发展,法老权威衰落。2、维西尔现代埃及学者引用阿拉伯语对古代埃及宰相的称呼。古王国时期负责掌管行政、司法、借鉴 和神庙等事务,也负责担任世俗法庭在中央的最高法官。该职位在新王国时被一分为二,其 中之一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亚的事务,另一个分管下埃及和西亚的事务。前者权力较大,国王 不再时刻代行朝政。其职责范围包括行政、经济、司法、宗教、土地诉讼、分家析产、灌溉、 遗嘱、农事和赋税等。但其主要使命是执行法老的指令,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工具。3、诺姆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形式。其象形文字是一块被很多水渠分成若干片 的土地。诺姆大多是从部落或者

9、部落联盟转变过来的,一般面积不大,有一个处于交通要道 上的城市。国王是诺姆国家最高的军事首领,又是祭司长和行政首脑,但是国王权力还受到 很大制约,不是专制君主。诺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古王国时代诺姆是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 单位名称,其长官称为诺马尔赫。4、孟图霍特普二世首都位于底比斯的古埃及第11王朝中期的统治者,在位期间战胜了宿敌赫拉克列奥波里王 朝,于公元前2040年统一了埃及,结束了古埃及第一中间期,开始了中王国时期。统一全 国之后曾竭力削弱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但成效不大。尽管如此,他仍被视为埃及最有 影响的法老之一,被第19王朝的11王表列为与美尼斯和雅赫摩斯一世并列的各个统一时代 的

10、开创者。5、涅杰斯原意为“小人”。属于下层自由民。大概起源于古王国末期。在第一中间期成为一个小私有 者阶层,并出现了所谓的“强有力的涅杰斯”,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主要来源。到中王国时 期,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替他们耕种,向他们交租。涅杰斯的成长 是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涅杰斯 是中王国时代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 分。但由于埃及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这个阶层的力量还是十分软弱。6、喜克索斯人(13南开)在第二中间期古代亚洲西部曾侵入埃及的游牧部落,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部分可

11、能是属 于塞姆人的游牧部落。现代埃及学者多认为他们是用和平渗透的方式入侵。其在尼罗河三角 洲东部的阿瓦利斯建立第15/16王朝,很可能承袭了原来埃及的统治方式,国王也自称法老 和拉之子,统治范围包括埃及大部和西亚部分地区。公元前1548年被埃及人驱逐出国土。 喜克索斯人曾吸收埃及较先进的文化,同时也把养马和用马驾车的技术带入埃及。7、图特摩斯三世(01东师、02东师、03北师、14东师)古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的法老。他热衷于战争。期间完成了针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17 次远征,最远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此时埃及的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罗河的 第四瀑布。他在叙利亚的胜利震撼了整个西亚,使亚

12、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 关系,形成了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因此被称为古代纾解的拿破仑。8、涅木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层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 地,称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佃权,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 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 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 其财产也被没收。第19王朝的法老霍连姆赫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 阶级基础。9、埃赫那吞改革(02东师、03北大、05北师、14川师、15人大)

13、古埃及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的宗教改革。主要内容:废除阿蒙神崇拜,以阿吞神 为唯一神,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迁都阿玛尔那并改名为埃赫塔吞,国王的名字改为埃赫那 吞。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法老图坦哈蒙放弃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 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 斗争,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在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信仰的思想。10、阿蒙神(13中山)古埃及宗教所信奉的神。阿蒙的神兽是绵羊,他的形象通常是坐在王座上的男人,有时是羊 首人身,头上戴着两根长羽

14、毛和一轮日盘。崇拜的中心在底比斯,阿蒙神被认为是该城的保 护神。中王国时期,底比斯统一了埃及,阿蒙神地位逐渐上升,特别是在第十八王朝中期以 后,他取代了拉神的地位,上升为全国崇拜的主神和王权的保护神,并又与拉神结合为阿蒙 一拉神。法老为了把自己神化,往往自称是阿蒙的儿子。公元前664年,亚述毁灭底比斯, 结束了阿蒙及其祭司的崇高地位。11、阿蒙霍特普四世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为了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贵族,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改革中尤其是在宗教方面崇拜阿 吞神,否定阿蒙拉神。并修建了一座新都即埃赫塔吞。但这位法老一去世,阿蒙拉神的地位 又被重

15、新确立。但仍有阿吞赞美诗流传于世。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下统 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 自由民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 教的思想。12、拉美西斯二世(00南大、04南大、12统考)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的法老。他以军事勇猛和大兴土木而著称。曾在卡迭什战役中与赫 梯人缔定合约,以伊留西鲁斯谷划定边界,在东北三角洲重建坦尼斯为国都。还下令在底比 斯建造巨大的阿布辛比勒石庙。他是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 及帝国的权利达到顶峰。13、卡迭什战役(02北大、14东师、14南开)

16、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期间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而发生的重大 战役,因战役地点在大马士革东北的卡迭什而得名。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恢复埃及在叙 利亚地区的霸权,于公元前1300千亲率大军征讨赫梯。在卡迭什城,战役初期拉美西斯失 利,第二天再战受挫,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损失惨重,均无力再战。战后,缔结 了银板条约,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从而正式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14、波克霍利斯改革古埃及第24王朝法老波克霍利斯为缓解过多自由民变为债务奴隶的状况所实施的改革,废 除了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有: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两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债权人只 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

17、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其服 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大概收效甚微。但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可能从这个改革汲取了有用的东西。15、象形文字(13南大)古代埃及人所创造的文字。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末,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是现今所知 最早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有24个字母符号,但是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 画文字发展而成的,一般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象形文字在使用中 先后演化出祭祀体和世俗体等变化。在希腊罗马人统治时期象形文字逐渐被遗忘,成为死文 字。直到1822年被法国学者商博良通过罗塞塔石碑释读成功。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腓尼 基字母的产生产生

18、过重要影响。16、金字塔(03华师)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形似汉字“金”字而得名。金字塔建造始于古王国第三王朝乔塞尔 国王,形式是由马斯塔巴发展而成的层级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法老胡夫所建, 地点在今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基泽。新王国时期金字塔为岩墓所取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 明的象征,但是金字塔的修建耗费了国家大量人力财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17、罗塞塔碑(14清华)公元前2世纪底比斯祭司为颂扬国王托勒密五世而树立的颂德碑。1799年由法国士兵在尼 罗河口的罗塞塔要塞发现,故得名。铭文用三种文字刻写,即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 和希腊文。1822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商博良将象

19、形文字释读成功,奠定了埃及学研究的基础。 石碑现存放于伦敦博物馆内。1、结合考古发现试论古埃及的统一进程。古埃及祭司曼涅托记载美尼斯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国家后又征服了 北方的三角洲地区。但是19世纪末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埃及的统一是逐步完成的。1、根据发现的前王朝时期国王蝎王的权标头的图刻内容以及在北方图拉发现的有蝎王名字 的文物,学者们推测蝎王可能是讨伐甚至控制北方地区,这是最早埃及统一的证据。2、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第1王朝的首王纳尔迈的调色板和权标头反映了北方三角洲进行过 胜利的战争,在调色板正面和背面国王分别戴象征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红冠表示了他对南 北部的统治权力,

20、但实际上他尚未完成统一。3、纳尔迈之后的第1王朝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统一战争有关,比如第1王朝的 白冠和红冠以及第一次采用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衔。4、第2王朝末期哈谢海姆国王的雕像基座上有对北方战争内容的记载,他的继承者哈谢海 姆采用了 “荷鲁斯和塞特”的双重王衔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的统一。2、简述埃及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1、国王对中央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国王之下有维 西尔主持日常政务,但是和其他官吏一样,但是和其他官吏一样,宰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 负责。2、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直接占有大量劳动力、土地和财富,同时还控

21、 制了国家的土地、灌溉和外贸以及一切战利品。全国的财政都是处于国王控制之下的。3、国王队军队的控制:古王国时期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由国王直接统率。是君主专制 的主要物质力量。4、国王队司法权力的控制:在古代埃及,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国王可以插手司法审判,并 越过维西尔自行任命或批准。国王还任命上下埃及长官监视地方州长。5、国王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国时期的州长有些由国王任命,有些是世袭的,但是在形 式上需要由国王任命或批准。国王还任命上下埃及长官监视地方州长。6、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国时期高官显贵多为王室家族成员,比如维西尔经常由王子担 任。7、国王对臣民有无限权威:国王凌驾于一切之上,臣民

22、似乎都成为他的奴仆。8、王权进一步被神化,君主专制利用神权强化王权。3、简述古埃及埃赫那吞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古埃及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四世推行的宗教改革。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 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背景:新王国第18王朝中期,神庙祭司集团通过插手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斗争,扩 大了其政治势力,逐渐威胁到王权。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期,法老和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 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二)内容:1、废除阿蒙神崇拜,以阿吞神为唯一神,2、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3、铲除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4、迁都阿玛尔那并改名为埃赫塔吞,国王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5、提拔一些出身中下层的人担任高级管理

23、,以实施和推进改革。(三)影响:1、阿蒙霍特普四世死后,法老图坦哈蒙放弃改革,恢复对阿蒙神的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 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2、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它沉重打击了 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 央集权,促进了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发展。3、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信仰的思想。(四)失败的原因:1、阿蒙神庙及其背后的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富于斗争经验。2、改革期间对外战争的停止损害了起初支持改革的军队和一些世俗奴隶主的利益, 导致他们丧失了对改革的热情,进而改革阵营内部甚至王室成员都发生分裂。

24、3、迁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普通民众负担,同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因 此改革得不到他们的支持。4、简述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的新特点。.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特点有:1、奴隶人数大大增加I。虽然尚未发现有关那个时候奴隶的资料,但是毫无疑问奴隶人数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长期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提供了奴隶的主要来源。战争的目的之一就 是掠夺劳动力;而奴隶本身也是财富的表现之一,因此赐予奴隶也就成为国王赏赐有功人员 的一种方式。2、奴隶主阶级的构成发生变化,拥有奴隶的人增多,奴隶主范围扩大。古王国时期及以前, 奴隶基本控制在贵族手中,一般拥有奴隶的情况很少。中王国时期出现了中小

25、奴隶主阶层涅 杰斯,打破了贵族对奴隶的垄断,但涅杰斯占有奴隶的数量并不多。新王国时期,除了贵族 仍然拥有大量奴隶外,许多中下层居民都拥有奴隶,比如看门人、牧人、商人、手工业者、 雇佣兵、理发师和普通市民等。新兴的中下奴隶主阶层涅木虎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5、分析埃及新王国衰落的原因埃及国内外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埃及新王国的衰落,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在外部原因方面:(1)埃及与赫梯从第18王朝末期开始的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霸战争严重削弱了埃及的 国家实力。(2)其次,“海上民族”先后对埃及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入侵,虽然第19王朝的法老麦尔涅 普塔赫和第20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先后挫败了入侵,但是

26、埃及自身也遭受沉重打击, 从此一蹶不振。2、在内部原因方面:3、(1)首先,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次尖锐化,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斗争又起,王权可 能再度遭到失败,这直接导致第20王朝时期的法老对阿蒙神祭司的依赖明显加强。4、(2)其次,在新王国晚期,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埃及国内政治十分 混乱,并且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起义不但反对世俗权力,同时也反对神权,第19王 朝就是被起义所起义所覆灭。即使在第20王朝时期,首都底比斯也多次发生手工业者罢工 等行为。6、分析古埃及宗教崇拜的特点。1、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其崇拜对象既有动物,也有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古 王国时代后有了

27、统一的主神和在全国得到崇拜的神;主神一般也是国王的保护神。2、古代埃及的宗教还没有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即他们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给予的恩赐表示 感激,或者对自然力量的威力感到恐惧和困惑,对尼罗河的崇拜就有这种性质。3、由于古代埃及的哲学并不发达,因此古代埃及的神也没有抽象出来,使得埃及的宗教总 是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之上。4、古代埃及人对来世的存在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此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因此古 代埃及的宗教既为现世的统治者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古代埃及的富有者也会为 来世作出许多的安排。7、简述埃及人的主要文化成就。(一)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的文字。它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

28、意和表音的特 点。它由表符、音符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将这三者适当组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 词,成为“音、义、形”俱全的象形文字。(-)文学:他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神话、短篇小说,诗歌、战记、寓言、祈祷 文等。在神话传说中有关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故事最为著名。战记最著名的是图特摩斯三 世年代记。(三)哲学:古代埃及的哲学主要是伦理和政治的哲学。埃及伦理哲学的最早作品是充满哲 理的劝世格言箴言和传道书。在政治哲学方面,埃及人提出国家是由仁慈的君主所 主持的福利机构。大约于公元前2050年写成的一个能言农民的恳求特别能体现这一观 念。(四)科学: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做出了

29、自己的贡献。如太阳历、十进 位计数制度、创造了用以表示数字的若干字符。制作木乃伊,积累了较多解剖学的知识,掌 握了心脏与血液的关系。(五)建筑与艺术:金字塔与卡尔纳克神庙,浮雕与圆雕、绘画等艺术。(六)宗教崇拜:古埃及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也十分盛行。第四章古印度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1、哈巴拉文化(02北大、03华师)古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文化,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哈巴 拉文化的时间范围大概是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750,哈巴拉和摩亨佐达罗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到了青铜时代,并且出现了文字,主要刻在石、象牙等制成的印章 上。农

30、业是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制陶和纺织是两个重要经济部门。哈拉巴文化持续 了数百年,然后突然衰亡。其衰亡的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洪水泛滥说 和气候干旱说。二、吠陀时代1、罗阍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部落军事首领的名称。与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 共同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素。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战争频繁地发 生,其权势有所加强,财富也比之前增多,职位往往可以父子相袭,从而演变成为世袭君主, 罗阖也成为王的称呼。2、吠陀经(13福师、14川大、14人大、14中山、15辽大)印度上古时期的宗教历史文献,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的历史主要保存在的吠陀及解释吠

31、 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上。吠陀共四部,分别是沙摩吠陀梨俱吠陀 耶柔吠陀和阿阚婆吠陀。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也是婆 罗门教祭司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法律的 依据。3、梨俱吠陀(14南大)古印度四部吠陀文献之首,编撰于公元前12到前9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 1500年左右。“吠陀”的本义是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书内容比较复杂,有上 古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些内容反映了印度原始社 会晚期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其中记录雅利安人战争、部 落组织和等级划分

32、等内容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也被称作早期 吠陀时代。4、种姓制度(15南大、15中山)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梵文音译为“瓦尔那”,原意为颜色或品质。该制度萌芽于早期吠 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是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 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种姓制度又叫 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 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

33、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 的地位。该制度于1947年印度独立后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所有等级制度中时间 最长久、影响最深远和等级最森严者。5、瓦尔那制度(14江师、14复旦、14苏大、15人大)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瓦尔那有“颜色”和“品质”的意思。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 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该制度下规定四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成员不同的权利义 务。瓦尔那制度下个人社会地位由家庭出身决定,不同瓦尔那的人世代从事规定职业,不能 随意改变,原则上不能通婚,法律地位也不平等。该制度显然是保护新生贵族剥削阶级的工 具。6、婆罗门教

34、(01浙大、13川大)古印度著名宗教,兴起于后期吠陀时期。主张“梵我一致”和“造业轮回”,强调森严的等 级制度,实行瓦尔那制度,注重人对自身和世界的反省以及人的自我修行。婆罗门教信奉的 神祗主要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吠陀是该教信奉的主要典籍。其于公元前6 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盛行。公元前四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婆罗门教开始衰 落。经过公元八、九世纪,婆罗门教融合了佛教及其他民间信仰形成印度教。它成为维护印 度种姓制度、奴隶制度和氏族贵族特权利益的宗教。7、阁提(07统考)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 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

35、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阖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 手工业分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阁提的数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阖提之中,处于 封建主的统治之下。该制度成为印度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障碍。8、简述上古中世纪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 是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 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的演变1、上古时期的瓦尔那制度: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

36、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 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 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 的地位。2、中世纪的发展于阖提。中世纪种姓制度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四种姓中的婆罗门和刹帝 利两个高级种姓仍然保持着他们的统治阶级的地位。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也的平民集 团。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 近。首陀罗种姓原为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和农牧业和渔猎生 产,社会地位低下,其中有的就是奴隶。7世纪时,首陀罗中的分成制农民和租佃农

37、民逐渐 转化为封建依附农民,而吠舍种姓下层村社自由农民地位下降,也沦为租佃王田和僧俗贵族 土地的依附农民,这两种来源的依附农民逐渐融合,形成新的首陀罗种姓。3、在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更为复杂。在四种姓之外,还有各种阖提。阎提按行业划 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 收到惩罚,阖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手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阖提的数目 在不断增加,城乡居民被组织与阖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4、1950年的印度宪法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它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印度。(二)特点:1、各种性社会等级世袭,地位固定不变2、个种姓职业固定不变,

38、世代相传。3、实行种姓内婚制。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种姓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 生混乱而制定的。4、个种姓的宗教地位不平等。前三个种姓都为雅利安族,可以举行再生仪式,死后可以转 世为人,成为再生族;而首陀罗不能举行再生仪式,死后不能转世为人,成为一生族。9、简述婆罗门教教义的主要内容。1、婆罗门教崇拜的三个主神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这时的神已经不再简单地是早期吠陀 时代所赋予的自然力的化身,而是更多地被赋予社会功能和抽象的性质。2、婆罗门教最高信仰是“梵”,“梵”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和宇宙创造者,世界万象不仅 由“梵”所创造,而且只有“梵”是实,其余一切都是虚幻的。3、婆罗门教认为

39、由于人在世上造了 “业二所以死后灵魂不能归于“梵。而是转世托生为 不同生物,这要由人所造的业之善恶程度来定,只有悟到这个道理,达到“梵我一致”,才 能摆脱轮回之苦。这种造业轮回的说法起到了为种姓制度辩护的作用,为高种姓的特权和低 种姓的苦难找到了理论的解释。4、婆罗门教将“吠陀”视为经典,还拥有烦琐的宗教和祭祀形式,同时强调人对自身和世 界的反身以及个人的修行。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1、列国时代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列国林立,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印度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时代。由于早期佛教文献对于记录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性,因而也被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这一时期的印度分布着许多大小和

40、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国家,广泛分布于印度河上游以及恒 河三角洲地区。多数为君主国,少数为共和国,最终摩揭陀打败居萨罗并统一北印度,为之 后的孔雀帝国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铁器,个体农业,工商业,手工业都,商品货币关系和 奴隶制经济均有很大发展。也是反婆罗门教思潮,佛教和耆那教兴起的时代。2、耆那教(02南大、05南大)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创始人是第二十四祖筏驮摩那,即伟大的英雄。该教认为: 世界史永恒的,无始无终,只有形式上的变化;世界的一切都包含两部分,即物质的和精神 的两种因子;认为要使灵魂超越轮回,必须奉持“三宝”:正信、正知、正行;五戒是不杀 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

41、。它主张人以身体的极苦去追求灵魂的极乐。3、早期佛教(03北师、05北师)古印度宗教,又称原始佛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为四谛(苦谛、 集谛、灭谛和道谛)和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释迦牟尼去世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广泛传 播,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定为国教。后佛教传入我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三大宗 教之一。4、释迦牟尼(00东师、03北大、15天师)佛教创始人。相传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19岁出家修行,35岁在一株菩 提树下苦思冥想了 49天,终于得道成佛,他的言行说教经弟子数

42、次诵记整理,成经、律、论“三藏”,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5、四谛(00浙大、13人大)佛教的基本教义。它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即众生轮回苦海之中,苦是逼恼之 义,就众生身心顺逆境中的表现略有三苦八苦。集谛即造成苦谛的原因,所谓众生贪、嗔、 痴三毒。灭谛即灭除烦恼诸苦而清净。道谛即以戒、定、慧三学对治三毒而达到清净涅槃之 道,其中以正八道最为著名。四谛是大小乘各宗共修之法。佛说四谛的目的在于教化众生要 按照佛法求得解脱。6、摩诃婆罗多(13华东师、13南师)古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原意为婆罗多的战争。约形成与公元前5世纪或公元前4世纪。 全诗

43、共十八篇,附录一篇,长达十万双行的诗句。主要叙述了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考拉瓦斯 和潘达瓦斯大战的故事。反映了雅利安各部落向国家过渡时期所伴随的战争的情景。史诗在 流传过程中逐渐增添了许多其他情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也包含了宗教和哲学等方 面的讨论和素材工与罗摩衍那同被视作世界文学的名著。该史诗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是 古代南亚的一部百科全书。7、罗摩衍那(06北大)古印度著名史诗,相传作者是蚁埋,实际上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逐渐编成的。 史诗共分7篇,约24000颂,主题是居萨罗国王子罗摩与妻子悉达隐居时,魔王劫走悉达, 罗摩在神猴协助下杀死魔王,救出悉达后回国为王的故事,史诗故事生动

44、曲折,思想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反映了雅利安人向南印度扩张的过程。8、顺势论派古印度唯物论哲学学派,顺势论意为顺行世间流行于人民中间的论派。顺势论派的起源可追 溯到公元前10世纪,但他活跃的时代是列国时代。在本体论上,顺势论派认为世界的本源 是地水风火四大元素。在认识论上,顺势论派认为感性直觉是获取认识真理的唯一源泉,认 为直接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但否认推理的有效性。在社会观方面,其反对种姓制度,并与 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思想相对立,反映了一般民众的世界观。9、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由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位国教为早期佛教。(一)基本教义:1、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

45、,就是四条神圣的真理。它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即 众生轮回苦海之中,苦是逼恼之义,就众生身心顺逆境中的表现略有三苦八苦。集谛即造成 苦谛的原因,所谓众生贪、嗔、痴三毒。灭谛即灭除烦恼诸苦而清净。道谛即以戒、定、慧 三学对治三毒而达到清净涅槃之道,其中以正八道最为著名。四谛是大小乘各宗共修之法。 佛说四谛的目的在于教化众生要按照佛法求得解脱。2、八正道也是佛教的主要教义,包括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命,正思 维,正精进八正道。3、在社会问题上,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并不承认神的主宰地位,把佛教和人都列为众生之 列,神虽然比人神通的多,但也必须从佛陀的教义的启示中得到解脱。(二

46、)影响:1、反映了各种性发对婆罗门教种姓特权的的要求,因此打击了婆罗门教极力维护的种姓制5、楔形文字(15华师、15天师)古代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它是用以木棒在未干的泥版上压出的象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 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构成。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 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 读成功,由此诞生出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 和文化的亚述学。6、吉(基)尔伽美什史诗(公元前2000年后古巴比伦帝国编纂)古苏美尔巴比伦时期的文学作品。由美索不达米亚的吟游诗人以乌鲁克的第五位

47、国王吉尔 伽美什为主人公的一系列诗歌总集。它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他的真爱好友恩基都的友谊、忠 诚之事,期间由于恩基都的死亡促使吉尔伽美什寻找不死之药,但最后却被毒蛇偷走,反映 死亡是人类的终极命运。而在实际中国王吉尔伽美什在位期间还领导了对基什的战争。这部 史诗特别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生态度和宗教信仰,影响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思想和 价值观。7、阿卡德文明(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帝国建立者,阿卡德(临近基什和巴比伦)的萨尔贡(公元前2370前2315) 由开始的基什王国大臣经过公元前2334年组织一次政变推翻国王,之后逐渐攻击苏美尔城 邦建立强大帝国。王国期间,控制了大量的贸易路线,得到财政支持

48、的萨尔贡使都城阿卡德 变成世界级大城市,并在全盛时期几乎控制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2150年内忧外患 之下,帝国瓦解。8、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前2006年)(99东师)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木在乌尔建 都,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并颁布了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后埃兰人俘获乌尔第三王朝末代君主伊比辛,推翻乌尔第三王朝,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局 面 O9、吉尔伽美什史诗具体反映了什么内容?第一,包含了很多有关该文明的信息、。比如苏美尔文明时期实行多神崇拜,知道土地如何耕 种,并有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反映了早期苏美尔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反映了人的两面性,正是认得两面性的矛盾和 相互制约形成了完美。第三、反映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困惑。最后表达了苏美尔人关于生和死的思考。10、试析神庙在苏美尔城邦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苏美尔城邦历史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神庙是城邦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首先,神庙实际上起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作用,国家官吏多由祭司或神庙人员充任。按 照苏美尔人的传统观念,“王”是一个任期有限的官职,在城邦首领世袭制度没有确立之前, 城邦首领的权力经常受到高级祭司的制约。早王朝后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王权日益扩大, 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