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包身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包身工》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包身工【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 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 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
2、事;乂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 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 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 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 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 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 (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 (911)早
3、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 (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 势2633总结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 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
4、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窄,空 气浊)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小便。”(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3)这句话用了 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 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1)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2)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3)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4)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
5、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 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6、第二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 有这种心态的出现?(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15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 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点”写的是谁?(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 方
6、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 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十 五六岁,没有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被人叫作“芦柴岷棒”的人)B)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请同学朗读1315段、2123段,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 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打杂的凶)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
7、”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 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得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 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的“跳”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芦柴棒”突 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 “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 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 ”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 “芦柴棒” 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4、选材要有典
8、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 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去思考,讨论: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惩罚?小福子受惩 罚的时间有多长?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体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 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 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个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 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子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 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
9、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 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 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C)全班朗读2633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26段,并回答: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 写)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
10、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 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提问:27、28段,29、30段各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娘剥削包身工的狠心)提问: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 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第二课时一、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
11、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 因是什么?68段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24-25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19-23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 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 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二、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
12、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 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鸣没有怎么虐待, 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 人不如禽的命运。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 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 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 一句运用了
13、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 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 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 “饲养” 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 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 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 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 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
14、情; 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 的愤怒。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 “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 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 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 会出现的坚强信念。小结: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 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献出了无数的眼泪、血汗与生命。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 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 更幸福的将来:爱党、
15、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 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三、写作特点:1、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了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 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2、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结构安排恰当。4、语言生动有力。四、作业阅读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相关历史课后练习题五板书:包身工夏衍从清晨到晚上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I I I第L清晨四点一刻| I一包身工被迫起身的情状I 2.追述包身工的|来历,揭示包身I 芦柴棒工制度的形成I I (说明)第3.四点半,包身| I二吃粥的凄惨景象I 4.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I芦柴棒揭示包身工制度发展第5.五点钟,包身| (议论描写说明)三工被赶进厂的情I I(至六点钟)| 6.揭示包身工制I小福子I度的膨大(说明)17.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结局1(面)(点)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第四抒发对包身工深表同情,对帝国主义、反动派愤慨并严正警告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