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模拟考试卷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模拟考试卷含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Un) 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yang)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B. “喜大普奔”之类的网络流行语,既没有展现中国成语的神韵,也缺失了西方缩略语的机趣,若年轻人能主动排(bing)弃,转而投身于传统的怀抱,社会主流肯定会为文化传承后继有人而额(9首相庆。 C.现实版蜗(W0)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沿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
2、睛,脸上布满了黑髅(qu)髅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铢。 *D.晚风轻拂,林阴道上,灯影憧(chGng)憧,觥(gong)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和着江边丝竹管弦轻歌曼舞, 歌声唱着柔软的时光,这个温暖而柔情的南国之夜,让你不想离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网络水军异常活跃,他们有的打着分享养生信息的幌子,有的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编噱头,发布诸如什 么行业最赚?某知名人物暗示三个行业将为新风口!之类的虚假信息。网络水军”正从个人经营加快转向专业化、 协同化、产业化,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巨大,危害不容小觑。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乙】一方面, 一些网络平台对社交账号发布内容的审核监管不及
3、时、不全面,导致“网络水军”有机可乘、非法牟利;另一方面, 一些不法分子反侦查意识强,他们常常租用服务器,租约到期后服务上的虚假信息和数据会自动删除,给取证查处带来一定难度。对此,互联网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用户注册资料和发布内容审核机制,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另外,部分自媒体制 造虚假信息,其目的在于获取流量,进而获得广告分成。【丙】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广告行业治理力度,引导社 交账号改变“流量至上”的盈利模式,才能釜底抽薪她遏制网络虚假信息。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容小觑 B.进而C.盈利D.釜底抽薪.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
4、.丙.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B.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 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C.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 强化国防安全。D.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 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C.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使
5、用正确;D. “本人定当拨冗参加”不当,“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此处谦敬用错。故选C。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近日,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披露,2020年全国大约有4061家实体 书店新开面世。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大批实体书店积极尝试跨界经营,将图书经营与喝咖啡、品茶等场景结合在一 起,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近年来,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各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实体书店悄然走红,“书店+餐饮”“书店+文旅”“书店+ 戏剧”“书店+活动”实体书店已不再是单纯售书的场所,正在转变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成为城市中一道亮
6、 丽的风景线。读者在书店读书、购书的同时,可以喝咖啡、吃快餐,还可以参加书店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书店通 过拓展业务范围,努力打造集文化体验、阅读学习、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生活中心,有 效提升了人气,释放了发展活力。(1)给上述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1)实体书店焕发新活力(2)跨界经营为实体书店赢得发展新契机。实体书店要紧跟消费需求,在体验场景、业态融合与综合服务上 多出好招,实现更好发展;也要探索以书为本的可持续经营,不可本末倒置。(1)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这是一则
7、新闻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有2句话,是新闻的主体。第1句陈述事件,主要信息是“实体书店新 开面世”;第2句是事件的影响,主要信息是“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两句话句话概括出“实体书店焕发新活力第二段具体介绍实体书店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情况,可以作为次要信息删除。(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准确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主要是介绍实体书店跨界经营焕发新活力的情况;然后针对这一现象 发表评论,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一些评论的角度,如“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多业态融合发展”“拓展业务范围”“综合性 公共文化生活中心等。注意观点明确,立场鲜明。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
8、文字,完成7 9题。(10分)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随着经济危机扩大,这一趋势可能加剧。更为重要 的是,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将成为2021年的潜在风险,并在中短期内导致多个战略性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农业与粮食是维系和平的要素。当其在某一空间、某一时期、某实体内部出现缺失时,就会加 剧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人类遭遇的困境。在过去50年里,全球人口翻了一番。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 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在保留90%产量于国内 的基础上,食物开始国际化。一些产品(异国风味
9、水果、糖、大豆、咖啡、可可、油、香料等)的全球化市场之路 甚至极为明显因为出产区较少,而全球都要消费它们。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同导致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和消费趋势是碎片化呈现的。尽管总是要强调这一点,但 2020年的局势总体上充满矛盾。得益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球收成良好,农业供给较为强劲。极端气候导致的灾难较少、基础农产品的 国际贸易和国际价格相对稳定。但是自2020年夏季以来,市场趋于紧张而基础产品的通胀变得显著,尤其体现在 糖、油和谷物产品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间增长27%,创下自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价格上扬,一些农业国为
10、保护本地市场而威胁出口禁运的幽灵在飘荡,很多购买者的想法 是加速竞赛,从而保证产品供应或进口账单不会变得难以承受。在生产链的另一端则是受新冠疫情多重危机波及的消费者。首先,全球九分之一的民众正遭受饥荒,亟须人道 主义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指出,饥荒每天杀死的人比新冠病毒还多,而消除这种悲剧的最佳“疫苗”就是食 物。这种普遍的现实在欧洲也是存在的。疫情导致的食品缺乏人数在增加。2021年初以来,约有210万法国人接受 食品援助。同2020年相反,在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体系的主要平衡是否能得以支撑 很难下结论。无论农业还是卫生领城,危机的形态从未一致。但我们可以。
11、由此更明确地区分什么是多余的,以及 什么是超越时代的、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对的利害关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城放下武器。一些国家(中 国、俄罗斯、美国)甚至将农业置于内部韧性和外部影响的轴心位置。新冠疫情也唤醒了一些此前低估农业价值的 国家。在当下有关欧洲在战略自主和主权方面的讨论中,粮食安全是优先事项之一。对于影响5亿欧洲消费者的欧 洲共同农业政策,新冠疫情是否将增强该政策的重要性?目前的卫生和社会经济景象似乎不太明朗。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全球有半数人口依然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在全球层面,能做到吃东西只看质量不看价格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未来如
12、何保障所有人对高质量食品的获取是一个大问题。在农业领域本身也存在同样问题:优化生产、维护生态系 统,有助于长期提供健康的粮食。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这涉及众多领域,而新冠疫情将之严重复杂化 了。(摘自塞巴斯蒂安阿比斯全球粮食安全风暴即将到来) 7.下列对材料中“全球农业供给”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农业与粮食的缺失和地缘政治有密切的联系。B.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C. 2020年夏以来基础农产品的通胀加剧了农产品出口保护。D.新冠疫情导致更多的法国人亟须人道主义援助。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弱势
13、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并加剧,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在中短期内导 致多个战略性问题。B.食物国际化使得一些农产品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因为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农产品出产区较少, 而全球都要消费。C,全球有半数人口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优化生产,提供并珍惜健康可持续的粮食,是农业领域本身 存在的问题。D. 2020年的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局势总体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农业供给较为强劲,而另一方面,一些农 业国又威胁出口禁运。9.文中对新冠疫情下全球农业供给进行了怎样的前瞻性思考? (4分)7. B8. D9. 全球农产品和粮食体系的主要平衡能否维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域放下武器。粮食
14、安全脆 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10.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11. “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错误。根据原文“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 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机 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 可见,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原因是“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 可获取一切农产品”,而不是人口增长。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并加剧”错误,根据原文“新冠疫情大流行
15、以来, 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随着经济危机扩大,这一趋势可能加居可见,“加剧”前有“可能”一词,且其原 因为“经济危机扩大工B. “食物国际化使得一些农产品”错误,根据原文“在保留90%产量于国内的基础上,食物开始国际化。一 些产品(异国风味水果、糖、大豆、咖啡、可可、油、香料等)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来看,二者之间 不存在使动关系。C.扩大了“农业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原文“在农业领城本身也存在同样问题:优化生产、维护生态系统, 有助于长期提供健康的粮食。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可见,“优化生产,提供并珍惜健康可持续的粮食” 并非其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办
16、法;”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才是其问题所在。故选Do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提示是前瞻性思考”,那么应该抓住文本对未来情势的预测句子来概括作答。根据原文“在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体系的主要平衡是否能得以支撑很难下 结论”可得出全球农产品和粮食体系的主要平衡能否维持。根据“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城放下武器“可得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域放下武器。根据“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可得出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 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寒秋【俄】蒲宁
17、那年六月里,他来到我家的庄园里做客。我们总是将他视作自家人:他已故的父亲曾既是我父亲的朋友,也是 邻居。六月十五日那天裴迪楠在萨拉热窝被杀害。十六日早晨消息从报社传开来。父亲手里攥着莫斯科晚报从书房 走出来,来到饭厅,我和母亲仍坐在茶桌前,说道:“唉,我的朋友们,要开战啦!奥地利皇储太子在萨拉热窝被 刺杀了。这就是战争啊!”在圣彼得日那天,我们家聚了很多人那天是父亲的命名日。而就在午饭席间,他被宣布成为我的未婚夫。 但在六月十九日,德国对俄宣战。九月里他又来到我们家里,总共只待一天一夜,他要上前线去来,所以前来辞行(当时大家认为,这场战争很 快就会结束,因此我们只把婚礼推迟至来年春天)。我们的
18、告别之夜就这样来到了。晚饭过后,我们照常端上茶炊。 看了一眼蒙上了从中冒出的水汽的窗户,父亲说道:“真不寻常,如此早就降临的寒冷的秋天!”在那晚,我们安静地坐着,只是偶尔交流几句微不足道的话语,过分的宁静,藏匿着各自秘密的心思和感情。 园子里,黑色的天空中,纯净而带着寒气的星星们闪烁着明亮耀眼的光芒。父亲抽着烟,仰卧到圈椅里,漫不经心 地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的炽热的灯,而母亲戴着眼镜,在这光亮下用心地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袋。我们已经知 道这个袋子是做什么的。父亲问道:“你还是想要大清早就走,就不吃完早饭吗? ”“是的,如果可以的话,一大早就离开,他回答道,“很是让人忧愁,我还没完全料理好家中的事情
19、。”父亲轻轻地吸了 口气:“好吧,随便你,我亲爱的。既然如此我和你妈妈也该睡了,明天一定是要送送你的”妈妈站起身来,为自己未来的女婿画了个十字祷告;而他则把身子轻轻俯向她,然后同样地向父亲鞠了一躬。 过后饭厅里只剩下我们两人,我们又待了一小会儿:我想摊开纸牌玩弄,他沉默地在一旁来回走动,然后问我:“想去散散步吗? ”我心里一切都开始变得有些沉重,冷冷地回复他:“好吧”我在前厅穿外衣,他继续思索着什么,回想到费特的诗句,他露出了可爱的笑颜。“多么寒冷的秋天!穿上自己的斗篷和披肩”“我没有斗篷,“我说道,然后呢?”“我不记得了。或许是这样的:看吧在开始变黑的松树间,仿佛火焰正在升起。”“什么样的火
20、焰? ”“当然是升起的月亮,在这首诗里是有着某种乡村秋天的美妙的。披上自己的斗篷和披肩那是我们祖父祖 母的岁月啊,暧呵,我的天,我的天”“你怎么了?”“没什么,亲爱的。只是依旧很忧愁。但又很快乐。我是如此地爱着你呀”穿好外衣后,我们穿过饭厅走过阳台,走下来到院子里。起初天色很黑,我紧紧拉住他的袖口。他缓缓停下来, 转过身面向房子:“看,很奇特,房子的窗户只有在秋天里会如此发着光。只要活着,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夜晚”我看向那边,而他抱住披着瑞士披风的我。“你的双眼是这样的闪耀J他说道你冷么?这空气就和冬天里的一样。如果我死去,你会不会很快忘记我呢? ” 我想了想,“突然就真的死去?难道我终究还是会忘
21、记他?要知道,任何事物终究还是会被忘记的。我被 自己的想法吓到,仓促地回答:“不要这样说!我经受不住你的死去的。”他沉静了下来,缓慢地开口:“好吧,要是死了,我会在那儿等着你。你活着,快乐地在这个世上,然后再来找我。”第二天早上他就离开了。母亲把昨夜缝制的那个小护身袋挂他的脖子上。袋子里有金色的小圣像画,她的父亲 和祖父也曾在战争中佩戴过它而我们所有人带着阵阵涌动的绝望为他画十字祈祷。随后呆滞地伫立在长廊中, 目送他,这种呆滞常常会在你送别长时间分离的人时发生。我们周围草地上的雾淞闪耀着让人愉悦的晨曦的光芒, 这与我们此时的心境是如此惊人的不协调。站了一会儿后,我们回到了空荡荡的房子里。一个月
22、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字眼。自那时起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头。早在一 九一八年春,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我居住在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市场里一个女商贩的地下室中,女商贩总 是挖苦我:“哎,公爵夫人,您状况如何呀? ”我也在做些小生意,和那时很多人一样,向头戴毛皮高帽和身着敞襟 军大衣的士兵们售卖我剩下的一些物品或某种样式的指环,或小十字架,或蛾子咬坏的毛皮衣领,就在阿尔巴 特街和市场的角落里摆摊时,遇上了一个心肠好的男人,他是一个退伍的中年军人。不久之后我就嫁给了他,四月 份和他一起离开去了叶卡捷琳诺达尔,和我们同去的还有他的侄子。两年后的冬天,在暴风雨之中,我们和剩余不
23、 计其数的难民们从新罗西斯克泅渡到了土耳其。在路上,丈夫染上了霍乱死了。之后在这个世上我的亲人就只剩下 三个了:丈夫的侄子,侄子年轻的妻子和他们七个月大的女儿。但是不久后,侄子和他的妻子乘船去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他们在那儿销声匿迹。 而我又在君士坦丁堡生活了很长时间,靠做粗活养活自己和那女孩。她长大后留在了巴黎,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 法国女孩,十分漂亮,可对我却冷眼相看。她在马特伦附近的巧克力店工作,而我一直在尼斯勉强度日。我常常问自己:那个寒冷的秋夜。它真的存在过吗?终究是的。我相信,热忱地相信。(本文有删改).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10 .简析小说中“
24、我”的形象。(4分).小说在叙述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11 .小说以“寒秋”为题,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6分)10 .动作或细节描写,如父亲的“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炽热的灯”,母亲戴着眼镜”“用心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 袋”这些动作来描述父母的行为,写出我们对他即将远离的担心,也为后来“他”战死沙场,埋下伏笔。用“黑色的”“带 着寒气的等词语,既写出寒秋的阴冷,也交代世界大战前夕的冷寂。语言具有暗示性。如通过写秋夜里“明亮耀 眼的光芒”,暗示(或象征)我内心表出来“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反衬离别的沉郁。11 .“我”是一个生活在战争背景下经历过年轻时向往爱情,在生活辛酸中仍然
25、坚毅,懂得隐忍,珍视真情的衰 老又贫穷的妇人。纯真,向往爱情。“我”与恋人的对话及对恋人离去的不舍与忧虑,可以看出我纯真且向往爱情。隐忍而坚 强。战争爆发后,“我”经历了战争背景下的各种痛苦,如恋人战死、亲人离世与背叛。在艰难的生活磨砺下,“我” 懂得隐忍,坚强活了下来。重情重义。虽然生活困苦,但是“我”依然帮忙抚养丈夫侄儿的小孩。小说结尾的“我。 在生命的尽头,依然“热忱地相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解答自己的疑问,在无限辛酸生活中,仍对那个寒秋有着最鲜 活的追念,追寻美好情感。12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小说情节既是叙述者,也是小说主要人物,显得真实。小 说叙述详略得当。详写深
26、秋离别的夜晚,突出那个短暂的夜晚给“我”的幸福;略写“他”战死,略写离别后“我”艰难 的余生,深化了小说主题。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早年家庭爱情温馨与余生的悲惨形成对比。另外,“总共只待 一天一夜“那短暂的爱情,“我”却用一生来回忆,这两者也形成了对比,突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与渴望。叙述的平缓。那些经历的磨难,通过我平静的叙述道出一切,而平静的叙述背后却是深重的 辛酸,凸显出了一个隐忍而坚毅的女性形象。13 .小说主要情节发生就在秋天,小说以秋天为背景展开叙述。点出小说的主色调是阴暗,感情基调是悲 凉的。交代了当时严酷的战争时代背景。“寒秋”与主人公内心炽热的爱形成鲜明
27、对比,赞扬了在艰苦生活中仍 然懂得热爱,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的人们。彰显主题,寒秋里有她最幸福的生活,却在如同寒秋般残酷的战争被 摧残,变凄凉,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斥对美好生活及情感的向往。14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线句子“园子里,黑色的天空中,纯净而带着寒气的星星们闪烁着明亮耀眼的光芒”,描写环境,用环境中“黑 色的天空”“带着寒气的星星们”写出环境的冷寂,烘托大战之的清寂和人物心情的低沉;“明亮耀眼的光芒”,写出我 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前面的“黑色”“寒气”形成衬托,反衬出离别的忧郁之情。“父亲抽着烟,仰卧到圈椅里
28、,漫不经心地注视着悬在桌子上方的炽热的灯,而母亲戴着眼镜,在这光亮下用 心地缝补着小小的丝绸布袋”运用动作描写,父亲“抽”“仰卧”“漫不经心地注视”,母亲“戴着”“缝补着”,这些动作描 写写出了在我的未婚夫出征前,父母亲情的沉重和对未来战争中未婚夫命运的焦虑。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但又很快乐。我是如此地爱着你呀”“我紧紧拉住他的袖口”“不要这样说!我经受不住你的死去的”写出我对爱 情的向往、忠贞;“一个月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女孩,十分漂 亮,可对我却冷眼相看。她在马特伦附近的巧克力店工作,而我一直在尼斯勉强度
29、日”写出我在大战中和大战后经 历了亲人离世、亲人离去与背叛,表现了我在社会上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后的隐忍;“侄子和他的妻子乘船去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他们在那儿销声匿迹”,在艰苦的环 境中,仍然去抚养侄子的女儿,表现了“我”重情重义。“我常常问自己:那个寒冷的秋夜。它真的存在过吗?终究是的。我相信,热忱地相信“,“我”虽然经历了太多 的磨难、背叛、冷漠,但“我依然坚信人性的美好。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从小说的叙述视角上看,本文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关系,使故事更加真实 可信。从小说故事安排上看,详略得当,小说详细描述了在那个
30、寒冷的深秋之夜“我”和未婚夫的离别,表现了我对美 好爱情的渴望,而略写了未婚夫的死亡,粗略第记述了“我”后半生的生活,对我后半生的艰苦生活只是粗线条地记 录了梗概,突出了小说主题,也照应了题目“寒秋”,详细描写“寒秋之夜”中发生的故事。小说故事前后对比,前文写“我”与未婚夫的离别,写出了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后文写“我”在未婚夫及亲 人去世、背离后的苦难生活,前后对比,突出我的坚强,凸显了小说的反战主题。“一个月后,他在加利西亚战死了”“早在一九一八年春,我的父亲和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之后在这个世上我的 亲人就只剩下三个了:丈夫的侄子,侄子年轻的妻子和他们七个月大的女儿”“但是不久后,侄子和
31、他的妻子乘船去 了克里米亚,去了弗兰格尔,把孩子留在我这儿”这些“我”都是非常平静地叙述,几乎看不出“我”的抱怨和不满, 但在平静叙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受尽生活摧残的女性形象,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寒秋”是本文的题目,也是人物离别时的环境,文中的秋是寒冷的,父亲的“今年秋季来得出奇地早,也出奇地 冷”句话直接说出了秋的冷意,其实也包含了在生离死别带来的悲凉感受。从象征义上看,“未婚夫战死后,我“三十年来,我历尽沧桑”,艰难的在辗转流离中挣扎着生活,岁月带给我 的更多的是磨难和考验,这让“我”在三十年中,似乎经历了一个个寒秋,
32、感受了生活的寒意。从象征义上看,不仅“我在经历着生活中的寒秋,整个俄罗斯人民在战火中也在经历着生活的磨难,“两年后的 冬天,我们跟其他许多难民一起,冒着飓风,由新俄罗斯克渡海去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我带着她,就像许多人那 样,到处漂泊,我们什么地方没去过呀!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捷希亚、比利时、巴黎、尼斯”,这些记叙中有“难 民”,有颠沛流离,其实我只是难民中的一个而已,可见当时战争给俄罗斯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与彻骨寒冷。文章的结尾,“我”对自己受尽磨难的一生做了总结,“我”认为“有过的,只有过一件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 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而其余
33、的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可见 一生的寒意中的温暖也是“未婚夫”在那个寒秋的夜晚带给他的,以致让“我”期待到“他那里去了,那个“寒秋”里有 我全部的温暖和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钟山培杏义学碑记清张凤鸣古之学者选于乡,晋于国,达于朝,乡学尚矣。夫人才固不择地而生,在培养之有素耳。桐邑居两浙之上游, 山水清奇,甲于他郡。属乡有所谓钟山者,去县治四十余里,山高溪深,尤觉出幽可喜,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 云。余自己未春恭膺简命来宰兹邑,下车采风至斯,第见二三青衿,迎遏道左,彬彬有礼,心窃喜之,盖犹有古之 遗风焉。庚申冬,令其乡士吴元鳌等,捐资
34、倡建义学,输田收息,岁以为常事。既成,叙其始末,请记于余,将 勒石以垂诸久远。余闻之不禁瞿瞿然兴曰:“若此者,非所称一乡之善士耶?”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求田问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 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 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麦加圣至今吴元鳌毅然经始,饮助落成,延师以训其里之子弟,俾无力者皆得人事于学。呜*呼,可谓知务本矣!况我朝诞敷文教,培育人才,自会下逮郡县,学校之外兼设书院,以是人文蔚起,称极盛焉。 夫义学与书院相为表里,书院养士于都会,作人之化在天下;义学养士于闾里,树人之计在一乡,国家化民成俗之 道实基于此。幸能举而行之,吾见此乡之中蒸然向化,日新月异,造就所
35、至,必有可观,厥成岂浅鲜哉?余因之更 有厚望矣:使桐江之人闻风而起,共相摹效,由一乡推之十二乡,人皆负笈,户尽横经,砥行力学,矢志进取,不 独士习醇正,深堪嘉尚,即如姚文敏、俞庄襄二公之科名治绩,安知不可复见于今?余又将拭目俟之,以为他日 券,而兹特先路之导耳。至于规制大备,经理得宜,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则有初者有终,可久者可大,是亦宰其,土者所深愿也 夫!遂不辞而为之记。(乾隆桐庐县志) 【注】义学,旧时各地用公款或私资举办的免费学堂。姚文敏,即姚夔(1414-1473),字大章,桐庐人, 官至礼部尚书;俞庄襄(? T524)明代人,官居右都御史。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36、的一项是(3分)A.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云视:和相比B.捐盗倡建义学,输田收息输:捐赠C.延师以训其里之字弟 延:邀请D.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董:通懂 精通*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山水清奇,甲于他郡 不拘于时,学于余 B.将勒石以垂诸久远 斯亦检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C.幸能举而行之去今之墓而葬焉 D.而兹特先路之导耳 仰观宇宙之大,府察品类之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议论开篇,开宗明义地阐述兴办乡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为全文奠定了基调。B.作者在桐邑为官,到钟山采风,被这里读书人的好风尚所感染,遂
37、有兴办义学的想法。C.文章高度赞美重视教育、捐资办学的乡贤,对求田问舍、广施寺观者给予诘责和批判。D.作者展遍钟山培杏义学将引领桐邑砥行力学的好风气,因此认为义学和书院一样重要。16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求田问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义学养士于闾里,树人之计在一乡,国家化民成俗之道实基于此。(2)则有初者有终,可久者可大,是亦宰其土者所深愿也夫!14 . D15 . C16 . D17 .尝慨世之人日皇皇焉/ /求田间舍/以庇其身家/或思邀福
38、利/广施舍于释道寺观者有之/至若事之大有 裨益于乡党风俗者/概置不问/何其谬欤?18 . (1)义学在乡里培养读书人,是在为一乡培养人才,国家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的做法实在有赖于这。(2)既然这样,那么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束,能够坚持时间长的就能够把事也做大,这也是管理这片土 地的人所深深希望的啊!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然地瘠民贫,视他乡稍下云”翻译为:但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与其他乡相比,情况稍差一些。视:和 相比。B项,“捐盗倡建义学,输田收息”翻译为:捐资并倡议创建免费学堂,捐赠田产,征收利息。输:捐赠C项,“延师以训其里之字弟”翻译为:延请老师来教导自己乡里的孩
39、子。延:邀请D项,“董其事者诚始终勿倦焉”翻译为:监督这件事的人又能始终不倦怠。董:监督。故选Do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A项,“山水清奇,甲于他郡”翻译为:翻译为:山水清秀奇异,比其他的郡好。于,介词,比。“不拘于时,学 于余”翻译为: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于,介词,向。B项,”将勒石以垂诸久远”翻译为:(打算)将它刻在石碑上以便让它流传久远。以,连词,表目的,以便。“斯亦检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翻译为:这也如同砍去树根而要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头而想长流啊。以,连词,表转折关系,去hc项,“幸能举而行之”翻译为:幸亏能够按照这种方法施行。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40、去今之墓而葬焉“翻 译为: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项,“而兹特先路之导耳”翻译为:而创办钟山培杏义学只是一个的开端。之,助词,的。“仰观宇宙之大,府 察品类之盛翻译为: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C。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因此认为义学和书院一样重要”是错误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从“夫义学与书院相为表里”的议论可知作 者早就有这样的认识。故选D。2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当中,“求田问舍”是“世之人”的谓语,后面应断开;而“皇皇焉”可修饰“世之人”,后面可断开,也可做“求 田问舍”的状语
41、,不可断开,所以“焉”后可断也可不断;“庇”的宾语为“身家”,所以“家”后断开,“以庇其身家”是“求 田问舍”的目的;“邀”的宾语为“福利”,所以在“利”后断开;“之”为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邀福利、广施舍于释道寺 观者,所以在“之”后断开;“大有裨益于乡党风俗”做“事”的定语,所以“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面要断开;“何其 欤”为固定结构,所以在“何”前面要断开。整句话的翻译为:曾经感慨世人每天只一心想着购置产业,来保护自身和家族利益,或许世上有想着希求福报 利益、向寺庙道观大量施舍的人,至于对乡里风俗大有益处的事,就一概置之不理,为什么这样不合情理呢?23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42、。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闾里”,乡里;“树人”,培养人才;“化民成俗”,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道”,做法 或规划。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初”形作名,好的开始;“终”,形作名,好的结束;“久”,形作动,能够长时间坚 持;“大”,形作动,做大;“宰”,掌管;“愿”,希望。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在乡里得到选拔,在郡县得到晋升,在朝廷得到重用,地方学校由此获得了重视。人才本来就 不择地而生,而在于由来已久的培植养育。桐邑位于浙东和浙西的上游,山水清秀奇异,超过其他的郡。它的辖下 有个叫钟山的地方,距离县政府所在地四十多里,山高溪深,清幽异常,让人喜爱,但土地贫瘠百姓贫穷,与其他 乡相比,情况稍差一
43、些。我在已未年春天恭敬地接受选派任命来主管这个郡县,上任时到这里访问民俗,只见两三个读书人,在路边迎 接拜见我,十分文雅有礼,我心里暗喑高兴,大概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古人遗留下来的好风尚吧。庚寅年冬 天,我让那乡绅吴元鳌等人,捐资并倡议创建免费学堂,捐赠田产,征收利息,并把这当作每年要做的事。学堂建 成后,要记述建造经过,他们就请我来写篇记,(打算)将它刻在石碑上以便让它流传久远。我听闻此事,不由得 惊惧而起说:“像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人)所称赞的一乡有德行的人吗? ”曾经感慨世人每天只一心想着购置产业,来保护自身和家族利益,或许世上有想着希求福报利益、向寺庙道观 大量施舍的人,至于对乡里
44、风俗大有益处的事,就一概置之不理,为什么这样不合情理呢?现在吴元鳌等人毅然开 始经营(学堂之事),帮助乡里建成学堂,延请老师来教导自己乡里的孩子,使没有财力的人都能够到学堂读书。 啊,他们可以说是懂得致力于根本!朝廷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培育人才,上自省会,下到郡县,学校之外兼设书院, 因此文化蓬勃兴起,可以说非常兴盛。地方公益学校与官府学院互相配合,官府学院在大城市培养读书人,是在给 整个天下培养人才;地方公益学校在乡里培养读书人,是在为一乡培养人才,国家教化百姓养成好风俗的想法实在 有赖于这。幸亏能够按照这种方法施行,我看见这个乡里的百姓纷纷受到熏染、得到教化,日新月异,所达到的成 就,必然很
45、高,他们的功德难道会浅薄吗?我因此要对他们寄予更高的希望了:让桐江的百姓闻风而起,相互模仿, 从一个乡推广到十二个乡,人人都背着书箱,家家都横陈经书,砥砺品行,努力学习;立下誓愿,积极进取,不只 有读书人风气醇正,十分值得嘉许崇尚,即使像姚文敏、俞庄襄二公那样的科举名次和为政业绩,怎知不能在今天 再次出现呢?我又将拭目以待,并把这话当作将来的凭证,而创办钟山培杏义学只是一个的开端。至于学堂的规格制式,已大体齐备,只要经营管理得当,监督这件事的人又能始终不倦怠,(学堂就一定能办 好)。既然这样,那么有好的开始就会有好的结束,能够坚持时间长的就能够把事业做大,这也是管理这片土地的 人所深深希望的!
46、于是非常乐意地为这件事写了一篇记。(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9-20题。(8分)行行重行行佚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赋得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注】弃捐:抛开。19 .两首诗的题材都属于 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唐诗归评张九龄此诗:“此题古今作者,毕竟此首第一。”请比较两首诗的划线句,谈谈张诗之妙。(6分)19 .闺怨诗女子对远行游子的思念之情20 .诗歌行行重行行中
47、,“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晚指因 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张九龄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 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两首诗都是反映思妇离愁别恨的诗,从题材上看都属于闺怨诗,都表达了女子对远行游子的思念之情。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的本意是苍老,带给人憔悴衰弱之感
48、,而此处的“思君令人老”,并不是指真 的年龄老了,而是指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因为“君”总是不回来,春秋忽5.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句是(3分)A.有同学于11月25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年级部认领。(招 领启事)B.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2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C.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者,我社将赠送一本古文观止,敬请惠存。(征文书通知) D.欣闻母校将举行庆典,纪念合肥一中120周年诞辰,本人定当拨冗参加。(邀请函回信)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近日,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