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解析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解析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句子默写.古诗文名句积累。(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2)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5)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在和弟子的对话中经常会提及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在“,“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学”“思”关系的见解,他用“温故而知新”告诫我们要学会复习, 也曾用“,”点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论语 留存给我们的精神食粮。【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风萧瑟 风正一帆悬 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详解】
2、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中的“影、羌、征、萧瑟、悬、罔、殆”等字词容 易写错。1 .完成以下默写填空回首童年时光,我们不能忽略友谊的力量,如同论语中所说,“(1) ,不亦乐乎”,朋 友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做至上三人行,(2)o,。“同时,我们还学习过表达对朋友思念的诗句,我们可以用李白写下的“(3)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4) ,”(峨眉山月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答案】有朋自远方来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寄愁
3、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中的“远、焉、择、善、改、寄、愁、随君、夜郎、 清溪、渝州”等词语容易写错工.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大题只选四题作答)“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朱自清春)依惜别之意;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颈联借景抒情,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切之意流露出来:末 联借马鸣之声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整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两首诗表达的都是老朋
4、友间的深情厚意,且流露出来的情感是相对复杂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 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送友人这首诗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 含不忍别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但流露M了老朋友间的深情厚意。从内 容来看,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从情感角度看,表达的又都是朋友间的深情。所以选C。赠汪伦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 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比拟
5、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 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情感基调较为轻快。黄鹤楼闻笛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 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从诗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均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一致。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释】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以下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
6、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 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答案】C【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 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写出了菊花凋谢后不落,但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被北风吹落地上”的 理解是错误的。应
7、选C。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春晖:春光。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云:指雾气、烟霭。20.以下对该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首句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B.第三句诗人揣度客人心理,转到对万里无云的无雨时节的描写。C. “入云深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游山之兴。D.这首诗虽然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21.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答案】20. C 21.轻阴【分析】20. C.最后两句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劝慰客人不
8、要错过美好春光,诗人婉曲地假设 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 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 要“沾衣”,选项错误; 应选C。21 .此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 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想 要回去的惟一客观原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2 .下面对这
9、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歧王宅里”“崔九堂前”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勾起对过往岁月的美好追忆。A.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C.这首诗中,在江南的深秋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和故人重逢,忆古伤今。D.安史之乱后大唐盛况难再,这首诗开头即煞尾,表达出了深沉的悲哀与感慨.23 .“落花”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请写出本诗中“落花”的丰富寓意。【答案】22. C 23.“落花”,喑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详解】1.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分析。C.”在江南的深秋时节”错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眼下正是
10、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应选C。2.此题考查诗歌的意象。解答此题结合诗歌的意思和写作的背景来分析。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 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 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 思是,眼卜.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口不再,梦一样的回忆, 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 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
11、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 零的落花和皤然自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 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24 .阅读下面反映儿童玩耍生活的诗歌,完成小语和小文的谈话。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语: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我很喜欢读。小文:是啊,比方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前两句中(1)“、(2) ”等词看 出,诗歌中的季节是春季。小语:里面的“追黄蝶”的儿童也很有趣。你能描绘出“黄蝶”飞入菜花后,儿童心理活动吗?小文:可以啊,他心里可
12、能是这么想的:(3) 。”小语:对啊对啊,这样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儿童(4) 的形象。【答案】新绿未成阴 刚才的蝴蝶到哪里去了?天真烂漫【详解】此题考查诗文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 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新绿”是指新长出的树叶,未成阴是形容树叶还未繁茂,稀稀落落 的样态,这正是初春时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 不到了。此时孩童的心里应该是急切知道蝴蝶的去向的。据此可拟写为:“哎呀,黄色的蝶儿你飞去哪里了 呢?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
13、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这时儿童 们定是东张西望,处于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然而最终还是未搜寻到,满是失望,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 稚气(天真烂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5 .以下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作者问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B. “送酒”此处化川有关陶渊明的典故。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的都城中的菊花。D.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26.欣赏诗歌特别要注意对核心意象的理解,请简要分析诗中的“故园菊”的意义。【答案】25
14、. A 26.不仅负载着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分析】25. A.第一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是在回忆,故A错误。应选A。26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要词句的理解。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一用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 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从从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 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 忧虑。所以“故园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
15、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早口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展洛阳边。27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和“遥相呼 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 的情感。28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发奋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一、正风、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答案】27.乡书 归雁(洛阳)心念故乡28. 阔岸 悬帆(一帆)海日【分析】27.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首联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
16、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末联写这时候,一 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 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 吓家里人。“乡书”和“归雁”遥应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全篇笼罩 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心在洛阳的情感。28 .此题考查意象的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句中的意象 有:平潮、阔岸、正风、一帆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 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句中意象有:海日、残夜
17、、江春等。诗人借助平潮、岸阔、 正风、海日、江春等意象表现了开阔的气象、昂扬发奋的精神风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9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0 .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一句运用了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怀,请任选一种 进行赏析。【答案】29.例如: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诗,表达了全诗意境开 阔、气势雄浑的特点。30.例如一:诗人通过丰富
18、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例如二:情景交融,通过写大海的广阔浩大,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分析】29.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东临碣石”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观沧海”,开篇点题及交 代观察对象。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 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表达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30 .此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上作答,还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19、。“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意思是: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 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诗人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日 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想象日月好像运行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 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 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阅读春游湖,完成下面小题。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薇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31 .“夹岸
20、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的妙,请赏析其妙处。32 .“小舟撑出柳荫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案】31.最传神的是“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 的时沾时离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喜爱之情”)。32.春 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 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产生了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理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分析】31.此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
21、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 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意为: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 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一句中的“蘸”字本是人的常用动作,这里用来形容桃花, 所以是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桃花倒映在 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说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 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33 .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本诗后两句意为
2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 荫深处缓缓驶出。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 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 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满意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 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 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 这句话诗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要放弃希望,也许转机就会出现在
23、前方,与陆游游山西村中 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4 .本诗首联以叙事开头,用“”交代自己旅人身份,”引出颔联写水面所见;颈联“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的哲思;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35 .请你展开想象,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6 .以下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
24、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33. 客路 绿水 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中34.江中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变得更加宽阔,顺风顺水的行船恰好把帆儿高高地悬挂起来。35. D【分析】33.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客路青山外”,意思是:自己的旅途在青山外,“客路”交代了作者的旅人身份。“行舟绿水前”,因“绿水”而 引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水面景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 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口”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新生事 物都蕴含在旧事物中的
25、哲理。34 .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潮平两岸阔”写的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中,悬”是端端直直地再挂着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够“悬”。故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片白帆 好似挂在江天之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35 .此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本诗末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客居在外的作者对家乡和亲人 的思念之情。A. “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B ”一夜征人尽望乡”直接表现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 “遥怜故园菊”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26、;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深切的关怀。并没有表现作者 思乡之意;应选D。古诗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柳花:这里指柳絮。36 .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37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捉”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36.梅子 芭蕉、柳花(任选两个即可)37.“捉”字不仅写出了柳花漫天飞舞的初夏景象,而且写出了孩童活泼可爱,轻灵自然,别有生活情趣。【解析】3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从诗歌中筛选出作者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合
27、适的景物即可。“梅子留酸软齿牙” 一句中写了梅子;“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中写了芭蕉;“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写了柳花。37 .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 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 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捉”的意思是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这里写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跑着追 逐捕捉柳花,让人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灵动。“柳花”让孩童追逐捕捉,也可以看出柳花在漫
28、天飞 舞。这种场景深深吸引了诗人,给闲散的诗人增添了乐趣。据此分析答题即可。阅读古诗,完成小题。【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乙】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回乐烽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8 .【甲】诗“词和乙】诗“”词突出了两首诗歌的军旅内容。【甲】诗“”句和【乙】 诗“”句蕴含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39 .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总会借助些事物抒发内心情感。请你从以.上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简要说 明诗人借助哪一事物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答案】38.行军或战场征人遥怜故园菊一夜征人尽望乡39.答题例如:故园菊:九九重阳,
29、又称登高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赏菊、饮酒。而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 登高的时候却在行军途中,远离家乡,借对故乡菊花的孤独绽放,无人赏析的怜惜,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 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3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两首诗都是写的军旅生活,通过甲诗中的“行军”和乙诗中的“征 人”即可看出来。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在两首诗的主旨句中“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 开”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表达了出来。40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鉴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将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综合起来分析理解即 可。例如:乙诗的开头两句,“
30、I可乐烽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 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事物,同时这也是环境描写,在描写之中表现出人物的感 受。因为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译文:(甲)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笑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乙)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南宋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注释】溪柴:假设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
31、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己有 生产。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41 .诗歌一、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雨瓢泼,声响巨大。42 .联系“写作背景”,结合诗歌三、四句,说一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答案】40. 夸张 比喻41.作者围着柴火堆,盖着毛毯与猫一块儿待在屋内。屋内很温暖,但现 实很残酷。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正好衬托了诗人此诗内心的悲 凉。【解析】40.此题考查修辞手
32、法。“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意思是: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 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一句中“卷”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风之狂;二句, 把雨声比作巨浪翻滚之声,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大雨瓢泼,声响巨大。41 .此题考查诗文在寄寓的作者情感。“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意思是: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 出门。这两句由波涛汹涌之声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 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结合写作背景“陆游自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 丝亳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可知,这首诗也道
33、出了作者处境悲凉。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就像巨浪 翻滚的雨声一样,但是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屋内的温暖正好衬托了诗人此诗内心的悲凉。4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以下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中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B.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见到春草发芽的惊讶之情。C.诗的第三四句“却嫌印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富有灵性。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来得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惆怅之情。【答案】D【详解】D.有误,这首诗中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
34、遗憾,而是充满欣喜: 应选D。4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水何澹澹,O (曹操观沧海),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友人惭,下车引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 “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是古典诗词中永恒的意象。请根据一个同学笔记,完成空缺的内容。题目作者含有月的诗句批注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月亮是政治家的抱负。峨眉山月歌李白,月亮是难舍的朋友。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月色是征人的乡愁。【答案】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山岛竦峙 杨花落尽子规啼 元方入门不顾 落花时节又逢君应傍战场开
3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详解】此题中抚摸竦峙卬啼”“峨眉”“烽”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4.在以下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我寄愁心与明月,O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3) ,不亦君子乎?(论语)(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5)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乱、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6)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潮平两岸阔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
36、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 能写错别字。此题中的易错字词有:夜郎、愠、澹澹、竦峙、罔、殆,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o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蜂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诗描写了作者客
37、游他乡的情思,表现了他放眼山川宽广博大的胸襟。B.乙诗前两句写夜晚登城所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C. 一切最语皆情语,这两首诗歌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有机交融在一起。D.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都非常旷远、苍凉而悲壮,堪称千古杰作。(2)诗言志。这两首诗中出现了一个“乡”字,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两首作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D(2)【甲】诗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封家书到洛阳,寄托了诗人浓浓 的思乡之情。乙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意象和意境赏析。D.表述有误,【甲】诗情景交融,风格壮美
38、,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乙】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 于一炉,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应选D。(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 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尾 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 的感情的洪波,所以,这首诗从多个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阅读古诗,回
39、答以下问题。田家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赛田神:是指古代农村以祈盼丰收为内容的一种祭祀活动。鸠:一种小鸟。 4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4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这样的情怀?【答案】44.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等,意思对即可)45.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解析】44.此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文通过“春雨杏花”暗示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通过“绿桑”“鸣 鸠又初日,,“杏花繁,,等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的特点。据此理解作答。45 .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 无比的乡村
40、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口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 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那么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作者借对春天里田园风景 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6 .阅读唐代金昌绪的诗歌春怨,分析诗中传达了女子怎样的内心情感。打起黄莺儿,荚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释】妾:占代女子的自称。占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答案】抱怨黄莺搅扰了自己的梦;思念戍守边疆的亲人。【详解】考查赏析诗歌主旨。诗的首句,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 呢?第二句诗对第一句作了解糕,
41、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 因是怕”啼时惊妾梦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 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因为自己的 亲人的在辽西戍边,路途遥远,只得在梦中相见,又怎能让黄莺儿惊醒了这样的梦呢?由此可知,这首诗 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送沈子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垢。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释】罟(gu)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q。:临近曲岸的地方。47
42、.对本诗的理解个氐硬的停项是()A.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临圻是送客之地。B.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 望远行的人留卜来。C.行客已稀,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D.诗的后两句写离别情绪稍显哀伤,形象饱满,基调沉郁.E.本诗生动、自然的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48 .请分析“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句所用的手法和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答案】47. AD 48.此句通过比喻、想象或拟人的手法,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将抽象无形的 感情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心中的惜别之情
43、就像眼前的春光,伴随友人离去。生动而自然地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47.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A.”罟师荡桨向临圻”,可见目的地是临圻,并非在临圻送别;D.”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把“相思”比作明媚的春色,情绪是乐观的,基调是温馨的,并非“哀 伤”“沉郁”;应选ADo.此题考杳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第一问,“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把“相思”比作春色,“送君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无限 遐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化无形J:有形,使感情变得具体可感,情与景妙合无 间,极其自然亲切。第二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要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体会
44、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 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 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 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整 首诗都流露出作者对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9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50 .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
45、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 新。”请赏析这两句诗“新”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答案】49.杨花、杜鹃: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知归去”的子规,是暮春时节的象征,作者借此营造 萧索的气氛,融情于景,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5().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忧虑之情, 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还有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解析】49.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理解以及其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杨花落尽子规啼”的 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这句话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写了杨花和 杜鹃两种景物。“杨花唧柳絮,特点是漂泊不
46、定,在诗歌中象征离散漂泊;“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经常叫 着“不如归去”,鸣声异常凄切。这句诗融情于景,不仅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切合当时情事,而 且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5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彼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 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变 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谪迁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其中既有对老 友遭遇的
47、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5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以下各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以下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B.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川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C.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D.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写出了作者的愉悦之情。(2)试品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D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作为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分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D.分析不当。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 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