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苏轼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206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苏轼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苏轼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苏轼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苏轼专项练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苏轼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5题。(8分)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 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愫,疏慵自放,惟爱 日高眠。注释: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 春迟。腊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衰病 少惊:衰病,病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惊,少乐趣。14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 起笔便呈新奇。

2、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 词人内心的哀愁。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 活泼,意趣盎然。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单色调明丽,充满 生机,清新可喜。15 .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6分)答案:16 .【参考答案】:B17 .【参考答案】:寒夜三句,细腻地刻画自己的感受,含蓄的传 递出词人久病初愈的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 回,孤衾易暖”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得其韵清圆悦耳,入耳A.前四句描写了江水满涨,雨势逼人,栖身的小屋像一叶渔舟,在蒙蒙烟雨中飘摇抖动的画面。萧索凄凉之态既是诗境,更是诗

3、人的心境。B.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物象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极 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C.诗人居于黄州,没有公务缠身,生活悠闲自得,竟不知年月几何, 看到乌衔纸才恍悟当前正是寒食节令。D.君门”两句写到诗人既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又不能退居故里, 孝守先人坟墓,可谓希望全无,为下文直抒胸臆奠定了感情基调。15.苏轼的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 感情的表达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试就二者的不同做简要分析。【答案】14. C15.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时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达了作 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 故作旷达

4、之情。寒食雨二首(其二)则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自己打算学 习阮籍穷途而哭的生活,别世出道,抒写出对政治的冷淡和但求平静无事, 免遭迫害,除此之外,别无他念的真性情。【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本诗的理解和赏析。C项,被贬黄州后苏 轼锐气大减,精神萎靡不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他消极应付、度日如 年,直到看见乌鸦衔起人们烧剩的纸钱,才想起寒食已至。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 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 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 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法惠寺横翠阁(节选)苏轼(宋)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注:平湖:指西湖。濯锦:濯锦江,在今四川成都附近。峨眉: 峨眉山,在四川。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因不能回到故乡,而觉得春天比秋天更令人悲伤。B .平湖泛舟,远眺横翠阁,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四川眉山,已更 表现了情感加深。C . 雕栏能得几时好一句化用了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都表 达了物是人非之意。D .最

6、后两句,诗人想象将来定会有人因寻他的游踪而到吴山来,心情 顿时旷达洒脱起来。15 .本诗的悬知草莽化池台一句应怎样理解?有什么含意?( 6 分)答案:14 . C解析:C项,物是人非之意错,苏诗表达的是美好的事物不能久长之意。15 .该句应理解为:料想将来这里的池台会变为草莽(2分)。含意 是,许多现在很美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由盛转衰,不再美好(2分); 表达出作者对岁月沧桑变迁的悲叹(2分)。参考译文: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我却滞留他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人们 说秋天使人悲伤,谁知道春天给人的伤感更加难以排遣。我已游览过波平 水静的西湖,却更令我想念家乡的濯锦江水;再看见这横翠阁前的山色,

7、 不由得又思念起秀丽的峨眉。哎,这雕栏又能经几番风雨?不单是我这凭栏 远眺的人儿,倏忽便会龙钟老态。百年兴废,转眼即过,更使我无限伤悲。 我知道,这华美的楼台,也很快会成为荒草污莱。可是,那时定然有游人 寻觅我的游踪,在这吴山横翠之处。留连忘返,观望徘徊。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苏轼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注这首诗写于照宁七年杭州通判任上。是年苏轼与毛、方二人同游 西菩提寺,作此诗。取次:任意、随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苏

8、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山水之乐,又抒发其 心中感慨。B.第一句移步换景,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奇妙美景的敏锐观察力。C.第三句承上句的石瘦写两山,两峰屹然,白云浪酒,其情景便如同那白云自己占领了东西二岭。D.第三、四句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使景物染上了浓 厚的主观色彩。15.本诗的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 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案:14.B B项移步换景说法不妥。15. ( 1 )诗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 粱、半甜的桔。(2 )作者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 较实物更为浓艳面鲜明的色彩,绘成了

9、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3 )胜境 而观奇景、美景,将诗人游寺之乐衬托得淋漓尽致。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苏轼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 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注】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 其多有唱和。转头山,在诸城县南。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 修。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 有离别的伤感。B .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

10、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 情与景交融。C .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D.玉花银海翠袖”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比喻雪 花、飞雪和歌女。15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6分)答案:14 . D.解析:“翠袖是借代。15 .解析:下阕前五句虚写。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 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下阕最后三句实写。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 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虚 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 15题。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

11、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1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 和弟弟苏辙而写的。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 余生的积极心态。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15 .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6分)答案:16 . ( 3分)B ( B 仍能以写诗度过余

12、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17 .( 6分)(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 望。(2分)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 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2分)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 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2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竹今日南风来, 低昂中音会, 萧然风雪意, 风霁竹已回, 故山今何有, 此君知健否,今日南风来, 低昂中音会, 萧然风雪意, 风霁竹已回, 故山今何有, 此君知健否,苏轼,吹乱庭前竹。,甲刃纷相触。,可折不可辱。,猗猗散青玉。,秋雨荒篱菊。,归扫南轩绿。【注】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

13、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 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 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 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 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19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 (5分)C ( C.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错。)15. ( 6 分)

14、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对故乡篱菊荒 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每 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秋晚客兴苏轼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注越,古国名。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 .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 萧瑟之感。B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 孤城的场景。C .颈联冷字一语双

15、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 南归的大雁。15 .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 .【参考答案】B【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B项不恰当。】15.【参考答案】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 的欣喜之情。(2分)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 化,有助于作者情感直接自然流露。(2分)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 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 人的豁达性格。(2分)十三、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苏轼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嶂,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 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山、淡淡落月。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 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 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15 .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杼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17、简 要分析。【答案】16 . C17 .手法:对比,将邮吏整日劳碌与老僧生活安静清闲两种生存状态进 行对比。感情:面对生活安静清闲老僧的愧疚,旨在表达诗人对其生活 的向往。表现了自己对仕途奔波中烦恼和劳累的厌倦。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 韵相同。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 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

18、,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潺 阳的环境特点相似。B .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 终老的打算,”新扫1日巢痕”点明他 作终老计”的原因。C .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 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 含蓄、情意温厚。19 .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20 . 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eA .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

19、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 江水侵门,淮南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温江地低湿,地僻无音 乐,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 境有相似之处。B .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 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C .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 希望能再回到朝廷,重新被起用,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D .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 州是自己的打算,不是受到排挤陷害;新扫1日巢痕”把新政的一些做 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非常含蓄;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 里落后再开,写出自己在被罢斥

20、后希望还能再回朝廷,表达婉转。21 .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1分),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 暖了( 1分),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1分)。尾联 堪听了。至此作者把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 来,而这种情景正是病起的词人才会有的独特心理感受。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荷釜过山前,日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 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

21、欧阳修喜爱琅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 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 词。【2】釜: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葭而过孔氏之 门者,日: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日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 出了山的空寂。B.荷费两句以论语中荷英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 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 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 留存人间。15欧阳修

22、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 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 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分)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1分)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 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1分)。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1分) 【参考译文】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 头荒远的小村。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 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 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 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十五、阅读下面这

23、首宋诗,完成14 15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椁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孔子曾说: “道不行,乘椁浮于海。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椁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5 .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

24、分析。(6分)答案:14.C15 .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意 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 时的欣喜之情。【评分标准】6分。每条2分,意思答对即可。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雨中花慢苏轼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购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 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

25、春态,付与明年。【注释】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 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清商:指秋天。16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 的诸多感触。B .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 茶烟、春草。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 中流连忘返。D .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语浅情深。17 .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 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4 .C(C项误解词意,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

26、的美景,词中 闻道二字表明作者并未前往赏花)15 . (6分)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 问得无理.(2分)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2分):今 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 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 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2分).(意思相近即可)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浣溪沙苏轼麻叶层层荷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黝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此词为苏轼在徐州谢雨道中作。谢雨,旱后喜雨而去谢神。捋 青捣黝: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制成干粮。1

27、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层层和光写出久旱之后喜降甘霖,农作物长势茂盛的景象。B.写未进村落就先闻到煮茧香气,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C.络丝娘本为虫名,鸣声如机杼,颇为动听,此处借以指缥丝女。D.尾句写作者询问叶黄豆熟还要多久,流露他对农人生活的关切之情。13.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2 . BD13 .选择典型的景、物、人、事来表现。如麻叶、豆叶、络丝娘、煮 茧等都颇具农村风情。采用视觉、嗅觉、听觉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多 角度立体呈现农村田园风光。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 “隔篱娇语 捋青捣勃”等生活细节,富有农村情味。

28、【解析】【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 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 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答案。本题中,B项,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错误,从诗 中来看,作者写煮茧香,旨在说明喜雨之后,蚕茧获得丰收,作者为

29、之欣 喜。【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然后圈出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内容,再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农村生活气息的。从选取素材的角 度来看,词中选取的景、物、人以及事都有农村特色,如首句写地头的作 物,从具体经济作物又见出时值初夏,正是春蚕已老,茧子丰收的时节, 于是村中有煮茧事,未到农舍,村头先嗅英香,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就 可以听到绿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了。从感觉角度来看,麻叶层层荷 叶光是视觉所见,谁家煮茧一村香是嗅觉所闻,隔篱娇语络丝娘”

30、 是耳中所听,可见词中把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融合到一起来体现 农村的生活气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看,上阕写络丝娘隔篱娇语, 下阕写拄杖老农捋青捣黜,这些都是细节描写。考生围绕这些方 面分析作答即可。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新城道中(其二)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麻铳。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注本诗写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 上出巡所领各属县之时。铤:古代乐器,击之而鸣。耦耕:指二人并 耕。论语微子中长沮、桀溺耦而耕。14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1、分)A .首联议论起笔,表明诗人此次出行心情悠闲,听溪声的动作也 印证了这一点。B .颔联散材疲马颇见性情,采用拟人的修辞,充满对官场生 活的慨叹。C .尾联诗人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既是感叹山间歧路多,也是感叹人生 道路之难行。D .整首诗歌以时间先后为序,写了诗人在巡视属地时山行的见闻和感 慨。15 .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 分)答案:14 . (3分)A【解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 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32、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心情悠闲说法错误。身世 悠悠”是在慨叹自己的为官经历,心情并不轻松。故选A。15 . ( 6分)关心民生疾苦。诗人联想春雨充足,将给茶农带来丰 收的喜悦,希望百姓生活富足。远离官场争斗,坚持自我,保持高洁志 向。诗人身处乱山深处,远离官场,而长官清”既有生活的清闲、惬 意,也暗喻了保持清正的品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尾联诗人向 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 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每点2分,概括1分,结合诗句 分析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 15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

33、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英阵,风 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 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 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 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 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

34、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15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答案:14 . D【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 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 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15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 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 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 诗人由风

35、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 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 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 情。(每答对1点给2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根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 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日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注】此诗作于南迁途中。云峰一说庐山。神仙传中一个叫 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

36、天地山川。16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 中时现。B.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 一石,稍慰愁情。C.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悄恍 迷离的仙境。D.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 太孤绝。17 .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 、立 .-ez-.谪忌O【答案】18 . C19 .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 水的依恋。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 越来越远。孤绝表面写仇池石

37、,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 寂寞。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南乡子送述古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 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 不晴。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20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词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B .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 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C .下片写词人想象友人在归途中因思念自己而夜不

38、成眠,只有晚风相 伴的凄凉景象。D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 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21 .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 句简要赏析。(6分)答案:22 . C(C.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 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3分)23 .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 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2分),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 远去的遗憾。

39、(3分)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2分), 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 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2 分)。 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6分)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六幺令天中节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菅舞。粽叶香飘十里, 对酒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暖,悲戚泰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 对泣,泪竭陵阳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注】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 与屈原有一些相

40、似之处。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 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 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的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铺叙、渲染、夸张和象征等多种表现手 法,选取庆祝端午节的几个场面、描写出了端午节的盛况。B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指屈原已远离了自己的故土,被流放 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C .词的下片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淮确贴切,是因屈原当时流放在 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D。词中有

41、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 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16 . A(象征”错,词的上片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17 .表达人对屈原的景仰、凭吊之情。词的上片通过描虎符缠臂 门插艾蒲放飞纸莺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 场面渲染端午节的盛况,抒发词人对屈原景仰凭吊之情。表达词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遭受贬谪的痛苦哀怨之情。屈原异 客垂涕,泪竭陵阳,词人以屈原来自比,感怀了屈原悲苦仇怨的往 事,虚写屈原,实写自已,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答案:14 .【参考答案】C【解析】本词

42、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 修在琅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15 .【参考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 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 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 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 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 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 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 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珊山的四时景色抒 发作者

43、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诗歌解析】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 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 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璞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 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 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 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 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 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

44、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 萧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贫者。词作 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费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 之自然声响。表达词人对北宋朝廷昏庸腐败、小人得志的悲愤之情。词的下片”感 叹怀王昏暖”,直接抨击楚王昏庸,不明事理,借古讽今,暗讽时政,锋 芒直指向北宋王朝,词人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诗歌解析】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民间认为五月为恶月、崖月, 瘟疫流行,毒虫滋生,因此要采取各种方法避邪祛毒。门前艾蒲青翠, 天淡纸莺舞。民俗,将青翠的艾叶悬于堂中

45、,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 以避邪驱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江渚:江边。湘累:屈原。屈原是赴湘 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断肠句”指九歌。【译诗】孩童臂上缠虎符,良辰佳节正端午。艾蒲青青门前挂,天高云淡纸莺 舞。粽叶香飘十里外,清樽美酒肉在俎。龙舟竞渡呐喊疯,临江祭悼诵君 赋。感叹怀王真糊涂,悲痛泰国吞并楚。流亡异国泪潸潸,双鬓白发知几 许?新亭对哭早晚哀,眼枯泪尽陵阳处。汨罗江畔屈子逝,惟留万千断肠 句。【赏析】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 感怀,借古而启今也。二是动静结合,缠臂、纸莺舞、香飘、对酒、争 渡、呐喊、凭吊、 诵君

46、赋、吞楚、垂涕、 对泣等是为动,虎符、粽叶、艾蒲、青翠、 新亭、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 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 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 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 “怀王昏陵、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 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 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