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发表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教学设计(发表定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计4辨体读“论”悟担当以苏洵六国论为例的史论研习活动【学习目标】.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六国论。1 .通过文本分析,探究作者关于六国灭亡原因的观点及其论述特点;通过群文联读,探究在不同角 度下对六国灭亡原因的论述及其特点。2 .通过赏析“论”的特点,鉴交苏洵六国论语言美。3 .理解作者借古鉴今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关切国事、积极担当的精神。【评价标准】.能自主使用工具书,认真研读文本:1 .能抓住“史论”的特点,文本分析有理有据,文本赏析有一定深度;.能通过解析文本内在逻辑,体会文化精神。【教学过程】一、任务情境进入高中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多篇中国古代论述文。如师说,谏逐客书谏太宗十 思疏,劝学
2、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等。但同是论述文,“说” “疏” “谏”等仍有 区别。“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刘勰文 心雕龙定势),“先辨体裁,引绳切墨,而后敢放言也。”(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辨体读文,有利于我们依据文体特征,更加准确、深入地研习文本。我们以六国论为例,了解史论特点,学习史论的解读及写作。二、学习活动活动一说文解字辨文体课前任务:从“论”字入手,利用工具书、电子检索平台等查找、筛选“论”字相关解释;整 理关于“论”这一文体的相关论述,明确“论”及“史论”特点。“论,议也,从言仑声。”(说文-言部)“俞,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
3、品、仑。仑,理也。”(说文命部)“圣哲彝训日经,述经叙理日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 之权衡也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束。”“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 齐行:铃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贽者明意,评者平 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南朝梁刘 M文心雕龙)“梁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二体:一曰史论,乃史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若 司
4、马迁之论项籍商鞅是也;二日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讹谬,如 贾生之论秦过,江统之论徙戎,子厚之论守道、守官是也。(明贺或徽编文章辨体汇选卷 三百八十二史论一)小结:从“官俞”的造字来看,既强调“议论”,更强调“有次序、有条理”地进行议论;从文 体来看,文心雕龙指出“论”应该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强调论述上应逻辑严密, 没有纸漏;“史论”则应包含“历史”的价值和“论述”的价值两方面,内容应为经国大业、人生 大义,为政治历史经典总结和成为当下的对策。活动二 缘“体探理明逻辑依据“史论”特点,阅读苏洵六国论。1 .通读苏洵六国论,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言现象,熟练翻
5、译全文。本文须重点掌握的字词句:(1)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2)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3)掌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中“为所”的被动句结构。2 .明确论述观点,梳理论述逻辑,完成思维导图。示例:办法:各爰箕地、礼遇人才教训: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 .讨论:你能说说苏洵六国论体现了史论的哪些特点?参考示例:(1)论证有次序、有条理。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各分论点也以“总-分”形式展开论 述。(2)论述角度有正、反。引入虚拟论故,以“或日”的形式,从反面质疑,确保论述的严密 性。(3)逻辑严
6、密。苏洵开门见山提出核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对核心论点进一步 补充,提出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用三个对比来论证。紧接着从反方的角度提出“六 国破灭,率赂秦耶? ”的问题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提出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针对齐、燕、赵三国的不同情况分别做了论述。(4)借古讽今,以史为鉴。末段点明写作目的,着眼当下,针硬时弊。活动三同史异论悟担当对于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有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借助工具书、电子检 索平台等,读通、读懂苏轼、苏辙的六国论。梳理各自观点和文章思路,完成下面表格。“三苏”六国论比较表苏洵六国论苏轼六国论苏辙六
7、国论同异写作原因写作目的立论角度中心论点参考示例:苏洵六国论苏轼六国论苏辙六国论同基于同一史实(六国兴亡),写于同一时代(北宋);都有事实和理论 依据,借古讽今,规劝帝王;论证逻辑严密,由果溯因,都有明显的正 反对比论证。异写作原因面对强大的少数民族 政权,北宋割地求和, 输送岁币。针对北宋改革变法之 后,任法而不任人的错 误做法。议和之后,统治者不知 天下之势,骄奢怠惰, 勇气消耗,武备皆废。写作目的改赂为战,救亡图存致治之本,在于用人加强边备,御敌于外立论角度外交政策人才战略形势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久存,在于养土六国灭亡,战喀失策小结:三苏父子针对“六国灭亡”这一历史事实,从不同
8、的角度溯因,观照现实,提出各自的 政治主张,展现了他们心忧天下的襟怀抱负;三篇文章论证结构严谨,正反对比,逻辑严密,显示 了优秀史论的特点。三、课后作业理性发声论可为我们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与国家的历史是深入我们血脉的基因信息,我们也将是历史的 书写者、创造者。时代要求我们理性发声、积极担当。请结合以下材料,写一则以“无为与有为” 为主题的论述文。要求:符合“论”的特点;以史鉴今。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 “七一” “八一” “十一”, 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
9、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 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 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 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 可为的时代(2021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发现,面对国家兴亡、民族图存的经国大业,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并 不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情,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有“我为苍生鼓与呼”的担当意识;但是,落 实到“发声”与“行动”中,很多学生却缺乏理性精神,或者说,并不具备将热血、勇气、激情转 化为理
10、性表达、理性交流、理性思考的能力。“史论”在文体上与学生已经学习的“论说”“史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打通已知, 探索未知,形成新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完成素养发展,是本文教学的基本设想。我们将“文言巩固和文体意识卜.的论述思维渗透”作为研习活动的核心,希望发挥好文本的范 例作用,给学生以史论阅读与写作的路径。教学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说文解字辨文体、缘“体”探“理”明逻辑、同史异论悟担当。活 动一通过对“论”这一文体特点的溯源,鼓励学生查阅、比较、综合课外学习资源,确定“论”在 语言学意义和文学评论体系中的文体含义,建立起该类文体的研读框架。活动二按照“史论”特征 解读苏洵六国论,明确其分类
11、阐述、多用对比、由果潮因、总分总结构、借古讽今等说理方法, 并结合历史背景,寻找史实的空隙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寻找说理角度,达成“借古讽今”的写作 目的,由此渗透对“史论”的理解。活动三群文联读,拓宽学生视野,明确多维视角下的不同观点, 从而建立起学生针对同一史实探多种因、辨多重性的历史观。作业设置仍以“学以致用”为目的, 从解读到写作,发展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理性思辨、合理发声、观占鉴今的能力。选择开放式的任务承载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不意味这个“开放”是没有边界的。语文课 不是历史课,但“史论”“史传”的学习应有历史视野以及历史学的学术精神,这需要教师提供支 架、学习资料等(理想的状态,可能
12、是学生通过检索文献、整理资料自行获得扩大学习范围、加深 学习程度的辅助材料)。我们仍然应该首先明确这堂课的知识点,“史论”文体对其写作方式是有 影响的,而这种文体特征,是学生可以习得的理性发声方法。因此,我在活动二中设置了 “史论视 野下的文学批评”环节,学生能够从“标准”中获得写作与鉴赏路径,真正领悟苏洵六国论的 精彩之处,并学以致用。“辨体读文”,从规则到个性,学生的思维从探知规则始,逐步上升为合理地个性化解读及 运用,是本活动设计的原则。涵养理性之精神,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实现。(浙江省松阳县第一中学 吴丽萍 张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