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1481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2022-07-26 12:38:40|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古人的服饰与代称古代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服饰,人们因以不同服饰的名称来作为不同 阶层的人的代称。乌纱帽:自南朝刘宋以来,乌纱帽便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不分贫 富,都戴乌纱帽至明初,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措绅:措为插,绅为大带。旧时高级官吏的装束,亦用为官宦的代称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 的太子的别称。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纨挎:古代贵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引申以称富贵人家的子弟。青衿:旧因以指读书人。布衣:即平民。青衣: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为婢女

2、的 代称。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因用为妇女的代称。一、夏商西周商朝服饰大抵分为三种1、奴隶的简洁遮身衣物.通常是圆领衣,上下相连,中间以绳缚之,衣长不及踝,头部皆 不加饰物.2、平民或小奴隶主.他们的衣着较为讲究,一般是上身着衣,下身着裳.衣长多至 膝盖上下,但后裾却长至足部,腰间系带.衣上多无纹饰.3、王室贵族.衣着华美,上衣下裳皆有精巧纹饰,或刺绣或绘画而成.腰部 亦束有绶条,腰带之下正中部位佩以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衣服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和皮革.麻布贫富皆可穿,但有 粗细之分丝绸和皮革主要用奴隶主贵族所专用.丝绸质地的衣服上所 绘绣的纹

3、饰也与青铜器一样,多为云雷纹.商代男子的发饰以梳辫为主.有的是将头发至于头顶,有的那么 是在左右两侧梳辫,下垂在肩,也有的将辫子盘于头顶.商代女子发饰与 男子根本一样,以辫发为主,但也有少数是将辫卷曲垂肩.同时也消灭了 巾帽.商代巾帽形式比拟简洁,多为帽箍式,束发器多是兽骨,玉石制成. 帽箍那么用丝绸布帛制作.周代服饰与商代大致一样,但要比商代来的宽松,长度大多过 膝,衣袖除小之外还有消灭了大袖.腰间的束带系成蝴蝶结.巾帽的样式 也较丰富,除帽箍外,还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间突出,两边翻卷的 外形.大致是低而平者为一般人所戴,高而尖者为贵族所戴.注:商代无论哪个阶层的人其服饰的衣袖都比拟窄

4、小.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大体流行深衣和胡服.1、深衣贵族中流行的深衣式袍服,是西周以来传统的贵族常服,而 平民以为之礼服,寻常穿短褐.深衣的特点一是上衣下裳相连;二是无 男女式样的差异,皆可穿用.但又分为两种:一为中原地区的宽大 式,“宽大博带”穿着舒适,长不拖地,下摆不开岔,屈肘可穿,袖长和 臂长相等,用大宽带束腰,中原贵族宴乐时宠爱穿用.二为瘦长 式,”续衽钩边”楚地最为流行,较北方的瘦长,领沿较宽,用较厚织物 作边,右衽很长.战国时有单,夹,棉,皮.袍服的领式突破了西周时期 的矩形领,流行交领式右衽,左衽.2、胡服胡服便于骑射,诸国战士皆衣之.胡服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 军

5、服.其特点是短衣,长裤,用带钩,有短靴和皮弁(bian) .胡服原是北 方游牧民族的常服.胡服中的上衣,商周时的劳动者,武士,小孩都穿, 其长不过膝;胡服束腰须有带钩,不同于中原束带,裤子代替长袍的下 裳,靴代替鞋.带钩,古称“师比”,”鲜卑”,它是北方游牧民的衣带装饰. 带钩小有寸许,大有尺余,有仿棒,竹节,琵琶等形象.制作原料有玉,铁, 铜等.嵌以宝石,琉璃,或金银.三、秦汉时期汉代男子贵贱通用的根本首服是巾幢.巾幢主要有介巾责和平 巾巾责,但具体式样和颜色有据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的不同而有区分.如皇帝和个级别的官员的巾幢随其服色,文官和武官的巾幢也 有所不同,文官主要有戴介幢武官那

6、么戴平巾幢群吏和仆役要戴绿幡 武吏那么戴赤陵,未成年的小童戴无屋幢等.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使用,通常是戴在巾幢之上.冠帽的主要有 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 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卫士冠等.其中除 长冠外,大多出于周礼.这些冠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如冕冠,长冠,委貌冠,皮弁冠分别为行郊社祭祀之礼时使用的;通天冠为朝服; 远游冠为诸忘之服;进贤冠为儒者之服;却非冠为宫殿门吏仆射之服, 却敌冠为卫士之服,爵弁冠和建华冠为舞乐人祭祀之服.袍服是汉代一般人的常服.式样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直裾袍 服;一种沿用战国时的曲裾式.曲裾式袍服,无扣

7、,衣襟从腋部想后旋 绕,腰间束丝带.衣服宽博,大袖领和袖初有皂色缘边.直裾式的袍服从 西汉后期流行.两种式样,男女皆通用.汉代重农轻商,规定商人不得衣锦绣等织物,只能着葛麻织 物.汉代男女的鞋的样式没有严格区分.男子多为方头,女子多 为圆头,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贵族着丝履,可不随衣色.北方因天 气严寒,多穿皮靴,而南方气温高,潮湿,多着草鞋.袜在汉代称之为角袜.袜高一尺余,上有带子,穿时可束紧口, 防止脱落.汉代贵族妇女的首饰有步摇,簪,珥,华胜,采胜,摘(大长簪), 并以施的长短来区分等级.由于头上的首饰太多,非真发所能承受,故 用假髻,汉代称之为“大手髻贵族女子常用襦裙.此外还有挂袍,

8、也是宴居之服,为斜裁的 袍服,将上阔下狭之斜幅垂于衣旁成为装饰.劳动妇女的衣着通常比拟简洁,无首饰,为劳动便利,常是短 衣长裤,一般女子的发型多为露髻,不加饰.头发中分平梳,向后做维,垂 髻于脑后,贵族女子那么好高髻.汉代女子已有面部化装,除浓妆淡抹外,还有奇妆.如东汉恒 帝时,大将军梁翼之妻韩寿,自创一中悲啼妆,细八字眉,梳堕马髻,自行 折腰步,露齿笑,世谓之愁眉泣妆,与流行的宽眉高髻相逆.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和西晋时的服饰与东汉根本一样.但从东晋起,便追求起 所谓的风流放达,本就比拟肥大的衣服又向更为博大的方向进展.头部的装饰有的系巾子,有的那么带小冠,到南朝后期还有戴 大冠者.巾子在汉

9、以前本为庶民所戴,东汉末和魏晋时,一些名士也开始 使用,因此而流行起来.小冠一般为中空,可纲椎髻,用簪子由后贯入, 把小冠和发髻固定,是由汉代的平巾幢进展起来的.这时期的妇女的服装已从汉代的深衣向衣,裳分开的方向进 展,上衣下裳的装束成为主流.两晋时,还消灭了上衣甚短而裙子特长的 装束.有的裙的外露部位已及腰部,史书上称为“上检下丰在北方,十六国后期后,胡服便格外流行,其主要特点是紧身, 窄袖,开挎.由于它们行动格外便利,因此深受汉族劳动人民的宠爱.北方常用的头饰,除小冠,巾子外还有毡帽.巾子进展到北周 时,经常是以三尺皂绢向后蟆发,名为“折上巾”,实为以后的蟆头.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

10、,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 乱而稳定,经济文化富强,服饰的进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 派空前绚烂的景象。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 臂和衣领边缘服饰。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 章彩华美。刺绣,有五颜色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 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摸头、 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 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 装进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 以绸带高系,几

11、乎及腋下。隋唐女子好装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 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 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 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 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日披帛。唐代妇女 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 皮革做成。唐人擅长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 贞观至开元年间格外流行胡服装。五、宋辽夏金元服饰9471368宋代根本保存了汉民族 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那么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

12、民族服饰再度沟通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 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 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 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 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 脚蟆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 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 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分官品。“方心曲领”也是朝服的特征,即朝服 项间套上圆下方的饰物。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 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撰头,照旧唐式,脚下

13、却改着更便于寻 常起居的便鞋。宋代遗老的代表性服饰为合领(交领)大袖的宽身袍 衫、东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缘边,以存古风。东坡巾为方筒状高巾 子,相传为大文学家苏东坡创制,实为古代幅巾的复兴,明代的老年士 绅还常戴用。宋代民间首服也有种种流行。男子流行蟆头、幅巾,女子 那么流行花冠和盖头。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 现宋代装束的变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进 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辽、西夏、 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 与汉民族进展长期文化沟通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进展轨迹。党项族 妇女多着翻领

14、胡服,领间刺绣精巧。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 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 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 流行。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 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承受唐宋官服旧制。辽代以丝绸官服上 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那么以官 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契 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承受。元代于延祐元年(1314)参 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 唐式圆领衣和蟆头;蒙古族官员那么穿合

15、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 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圆领紧袖袍,宽下摆、 折褶、有辫线围月为,戴笠子帽。元代纺织物有纳石矢金锦、浑金搭子、 金段子、兜罗锦、三棱罗、大绫、小绫、南绢、北绢、木锦布、番锦布 种种名目。元代每年进展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 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 朝少有。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六、明清服饰13681911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 清代那么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 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

16、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 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 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 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 -o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寻常穿的圆领袍衫那么凭 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袭 宋元蟆头而稍有不同。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 朝服戴展翅漆纱撰头,常服戴乌纱帽。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 纹、饰区分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层妇女中已着用 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一般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

17、、 或衫、或裙,根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格外丰富。服饰用色方面, 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群众只 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照旧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 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土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 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 平、天下归一。后者留传下来,俗称瓜皮帽,系用黑色绒、缎等制成。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 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今废除了深厚汉民 族颜色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 浅面鞋;清时那么雍发留辫,辫垂脑后,

18、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 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清楚。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 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 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挨次与明朝 大同小异。清代官帽与前朝绝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 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凹凸安上 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 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 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 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土绅中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 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 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制 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进展状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 正时期还保存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 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把戏翻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 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 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