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林-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冲刺班-第六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谭玉林-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冲刺班-第六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考试大纲:1 .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2 .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3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生产 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反复更新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实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紧密相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社会主义再生产特点:扩大再生产,即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
2、进行的再生产。从实现的方式来划分(1)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的场所来 扩大生产规模。(2)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指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构成:社会消费基金个人消费基金2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需要。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和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3、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个人消费基金在整个消费基金中占较大比重,社会消费基金部分不宜增长过快(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1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方式2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健全和
4、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 针。改革的目标: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结 构多层次,保障方式多形式,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 系。3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四、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原因 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
5、总量、人均)经济发展:不仅是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 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 为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 式。经济增长方式分类(从经营角度分)(1)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6、(外延 扩大再生产)(2 )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社会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内延扩大再生产)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体制条件。(2)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加强和提高第一产业,调整和充实第二产业,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4 )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广泛采用节能、节材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 产品,坚持能源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综合利用;(5)通过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充分运用有关经济杠
7、杆,以及健全 法制等途径,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综合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它包括较 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方面的 决策。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依据(1 )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2 )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3 )可行性。五、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 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 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8、、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向往的重要体现;开放:国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的几项工作:(修订,P46 )(1)转变政府职能,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督;(2)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继续推 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供给侧改革;(3 )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在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
9、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框架下实现统 筹兼顾、协调发展;(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 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方面。产业结构的内涵对产业的划分有着直接联系1 .两大部类分类法。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2 .三次产业分类法(P37)第一次产业:指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劳动对象进行的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林 业、畜牧业、渔业)第
10、二次产业:指对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的生产部门,主要是指各种制造业部门;(工业、建 筑业,工业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第三次产业:不生产物质产品而只提供服务的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流通部门,如:商 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 业、技术信息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分类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 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因此,该分类方法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重视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 门,有着积极的意义。(3 )生产要素密集
11、程度分类法。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茶叶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资源,必须采用多种资源,因此这种产业的划 分只是具有相对意义(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以消费结构作为安排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出 发点。1 .资源结构: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四种类型。科学技术越发达,产业结构受自然资源结构的约束度越小。 经济技术资源是业已形成的生产技术条件。2 .投资结构:投资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业结构又制约着新的投资结构。3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产业
12、结构的调整和完善。(1)新的科学技术可改造传统产业;(2)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会形成新的产业部门。4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5 .产业间的关联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起合理的产业间联系。(三)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分类(按产业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的发展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又具有较高社会综合效益的产业。我国目前的主导产业: 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战略产业: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 我国目前的战略产业: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基
13、础产业: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的基础产业: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 以及交通、通信、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产业结构的分类(按产业地位和作用不同分):地位作用我国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建筑业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它汽车工业依赖程觥,它0寸整个电子工业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又具有较高社会综合效益的产业。战略产业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产业基础产业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通信、服务、科技、教育等三、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
1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概念又称国民总收入按市场价格 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 为1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 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 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 创造的全部新价值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一般为1年)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 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 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 以货巾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 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续表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区别以人口为统计标准以地域为统计标准联系GNP = GDP
15、 +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GDP +国外净要素收入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 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 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 增加值之和。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产品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生产法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支
16、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2)收入法 从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居民所得企业、单位所得政府斫得(3 )支出法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3 )支出法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及计算方法总结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式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式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生产法I收入法I支出法)2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内容组成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初次分配三部分:税金或利润一上缴国家;企业基金一企业自留;工资一企业职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17、的初次分配四部分:税金一上缴国家;合作事业基金一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企业基金一企业自留;工资一企业职工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初次分配二部分:税金一上缴国家;公积金、公益金一集体提留;个人收入一农民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3 .国民收入再分配原因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设立社会保障基金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途径国家财政收支:筹集资金(税收和利润上缴)供应资金(再分配)银行信贷:存贷款活动本身、差别利率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体系(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构成: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 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