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7.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7.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按照要求,现将2022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 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今年以来,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 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1号、新国发2 号、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和省委1号、省政府工作 报告、省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 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衷心拥 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聚焦
2、“守底线、抓发 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以赴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扛牢责任。一是构建高效运转工作 体系。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 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市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委乡 水市开展帮扶工作,六盘水市选派10名党政干部、131名专业 技术人才赴中山市交流学习。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累计帮助六 盘水7924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选派H6名职校学生到 中山市职校学习和顶岗实习。中山市积极发动各民主党派、群团 组织、慈善机构等纷纷到六盘水市开展爱心帮扶工作,各类社会
3、帮扶资金和物资投入折价252万元。(八)全面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帮扶县建设。制定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开展专 项行动方案,分别编制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和水城区乡村 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 施方案(20222025年),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和东西部 协作资金4.76亿元,占资金总数的64.32%,实施各类工程91 个。选派260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260名第一书记和521名 驻村干部,对重点帮扶县224个脱贫村、27个易扶安置社区、 1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全覆盖。二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 试点建设。对全市972个村(居)进行全
4、面摸底分类,确定乡村 振兴引领示范型235个、重点推进型443个、夯实基础型294个。 指导水城区探索打造乡村振兴“五型村居”建设模式。建立集成 示范点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市领导及市直部门挂帮 联系点工作机制,选派38名驻村规划师和38名产业指导员,上 半年召开了 2次全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暨现场观摩会,扎实推 进7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对照示范点建设规划,安排资金101.5734亿元,实施工程94个。六盘水“五种力量”推进特色田 园乡村示范试点建设经验,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蓝绍敏批示肯 定,盘州市贾西村聚力“五个一”推进特色田园村寨建设,在贵 州乡村振兴推发。三是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
5、境建设。持续开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今年完成新(改)建农户厕所4430户, 问题厕所整改6679户、全市农村卫生公厕达3147个。建成乡镇 生活垃圾中转站93座,配置转运车100辆、清运车622辆,农 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月平均正常运行 率保持99%左右,位居全省前列。完成32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 理,农村污水治理率达45.14%。四是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建设。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8个,全面完成H25个村换届选举, 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 比例为98.31%。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德治 教育,开展“大操大办、人情攀
6、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专项 整治行动,坚持群众乡村治理的主体地位,坚持用制度来管理乡 村、约束村民行为,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制定“村规民约”,累计 细化实化量化村规民约2万余条。五是统筹推进文化阵地建设。 制定六盘水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 施方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H35个。创立全国文明乡镇1个,文明村9个;省级文明乡镇19个,文明村45个;市级文明乡镇40个,文明村435个。六是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11 方案。结合六盘水市实际,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初步 拟写六盘水市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实施方案,
7、 待省方案出台后,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及时印发实施。(九)全面统筹推进“五大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出 台六盘水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总体方案和五个 行动子方案(六盘水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行动方案 六盘水市开展乡村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六盘水市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六盘水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年行 动方案六盘水市加强乡村治理五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 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 面开展。二是组建工作专班。分别成立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专班、市开展乡村产业专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班、市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专班和市加强乡村治理专班,专班分别设在市
8、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压紧压实各级 各部门责任,有效推进五年行动方案工作落地落实,三是加强工 作调度。全市五年行动方案下发后,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 室牵头统筹推进五年行动方案,对行动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按照 “三个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时间清单)要求,全面做好 对五年行动方案的调度、跟踪和落实。上半年,每月形成工作情 况总结6期报省乡村振兴局,6月24日召开全市乡村振兴“五大 行动工作专题调度会,认真研究部署下步工作。12(十)全面启动实施“六个专项行动”。按照省乡村振兴 局关于印发贵州省乡村振兴系统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化解 债务专项行动方案,等六个专项行动方
9、案的通知要求,六盘水 市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六盘水市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化解 债务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启动开展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 化解债务、脱贫人口增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 开展、“3+1”保障全面“回头看”、加强衔接资金工程监管专 项行动、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对应成立 六个专项行开工作专班,建立按月调度机制,各专班将工作推进 情况及时报省乡村振兴局。二、存在问题 一是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任务重。全市“三类人员”有4757户18026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1.62万人,这类群体数量较大, 加之疫情、灾情等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 扶任务重。
10、二是脱贫人口增收难度大。按照省要求,2022年脱 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5% (国家重点帮扶县要增长16%),2024年底前力争现有年收入在低保线以上、1万元以下的脱贫人 口收入超过1万元。按此计算,六盘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要达 到14254元(国家重点帮扶县水城区要到达14306元),需增加 1859元(水城区需增加1973元)。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 人口现有55150户240701人,占全市脱贫人口的38.49%,按三 年增收计划,平均每年需要解决8万人左右的增收。特别是钟山13 区北部地区,相当一局部脱贫户基础还比拟脆弱,上级政策、资 金支持有限,容易发生返贫;一些边缘户存在新的致
11、贫风险。脱 贫地区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缺乏,持续开展后劲乏力。 近期,受疫情、灾情、农业生产本钱上升等多重因素叠加,稳产 业稳就业稳收入难度加大。三是乡村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人情 攀比、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 存在,村规民约实用性亟待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方 式等亟需加大和改进。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整合发动社会资源和力量不够,习惯于等工程、要资金、靠上级。有的 村(居)组织发动群众不够,群众自觉参与、自主推动乡村振兴 的积极性不高。局部群众内生动力缺乏、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政 府干、群众看”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村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 有本领
12、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乡村“空心化”问题在一 些农村比拟突出,实用人才总量缺乏、结构不优,人才振兴难度 大。四是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建设还需加强。因换届和机构调整, 乡、村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工作站和驻村帮扶干部大量更换,不 少新到岗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 策不熟悉、掌握不全面,基层工作经验缺乏,找不到工作的抓手, 存在能力缺乏和本领恐慌。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有待改进,赴下身 子、主动谋划思考工作缺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够。三、下半年工作打算(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14 强化推动“三个落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 的首要任务
13、,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系统“六个专项”行动,加大重点人群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持续 做好“3+1”保障短板弱项补齐,加强催促指导,提升问题整改 的质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增收。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促进 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围绕“两增加两高于” 目标,聚焦六盘水市产业开展“1333”工程,在巩固现有产业的 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的管护提质、市场主体培育、产业链条的延 伸,不断提升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平。更 加突出稳定就业对巩固脱贫成果的带动,牢牢守住“一户一就业” 底线。不断提高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14、和实效性,加强有 组织劳务输出,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持续 做好引导、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按“两高于两增 加”目标要求,多措并举促增收,确保全市低于1万元的24.07 万脱贫人口分批分阶段在2024年底到达1万元以上。(三)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有序推进中山市六盘水市2022 年度东西部协作重点工作落实,紧扣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 协作三大重点任务,突出年度资金工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集成示 范试点村寨建设,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责任化、清 单化、时间化推进年度资金工程的完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区建设,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板区。15(四)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完
15、善“自治、法治、德治” 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以“村规民约”为主体的自治建设,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 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以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 设为重点的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水 平。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治建设,深入开展文 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立,不断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及时研究和解决乡村振兴建 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改革的方式注重解决工作推进中的 “瓶颈”问题,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在巩固成果、产业带动、 区域协作、乡村治理等方面总结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六盘水特色 的乡村振
16、兴之路。(六)持续抢抓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把学习宣传贯彻落 实新国发2号文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重 大开展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重要 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结合起来, 积极向上对接沟通,注重捕捉政策红利,谋划一批全产业链工程, 将政策红利清单化、具体化、实物化。强化乡村振兴干部能力素 质提升,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七)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乡村振兴战 略人才需求的宣传,引导科技、资金、企业进乡,学生、能人、 乡贤回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大培训力度,16保持队伍稳定,努力打造一
17、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 乡村振兴干部队伍。2022年7月5日 17 村振兴工作规那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选派616支乡村 振兴驻村工作队和1849名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对559个脱贫 村、43个新成立易扶安置社区、3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省级3 个、市级32个)全覆盖。同时,以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六 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分别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席会 议制度和调度、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全面搭建高效运转工作 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落实。二是强化学习提升干部素养。围 绕政治过硬、本领过硬、能力过硬目标,强化乡村振兴系统干部 政策理论学习,增强系统思维能力。把学习贯彻省委十
18、三次党代 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党组会 第一时间进行传达学习,党组(中心组)进行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党组书记通过讲党课进行专题辅导。同步制定省委十三次党代 会精神宣讲提纲,市、县两级联动,领导班子先后开展宣传宣 讲200余场(次),覆盖13000余人。三是狠抓政策衔接强化顶 层设计。对照国家、省2022年上半年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 梳理,出台中共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市 委市政府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等10余个政策文件,同步抓好督导、调度,扎实推进贯彻落实, 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全面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一是紧盯
19、识别程序 规范,确保应简尽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开启“快、准、稳”模式。重点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6700 元以下且有返贫致贫风险为标准,按照“三步骤十环节”,简化 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今年以来,组织616个驻村工作队, 2156名驻村干部,2.28万帮扶联系人对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 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 及时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发现的因学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 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综合 施策等针对性帮扶措施,压实帮扶责任,强化帮扶成效,全面做 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紧盯监测对象排查,确保应
20、纳 尽纳。用好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筛查等措施,做到了风险 线索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印发六盘水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 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月组织开展行业部门预警工作,今 年以来累计收集、发布、核处预警线索8.0754万条。截至目前, 全市有“三类人员”4757户18026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458 户927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40户993人,脱贫不稳定户2059 户7760人),2022年新识别207户87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 户60户24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3户390人,脱贫不稳定户 54户209人)。三是紧盯帮扶措施跟进,确保应帮尽帮。结合 “三类人员”识别时致贫返贫的风险类
21、型,对全市所有监测对象 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其中:产业帮扶2134户,占46.1%; 就业帮扶3008户,占64.9%;金融帮扶83户,占1.8%,住房 安全保障8户,占0.2%;饮水安全保障8户,占0.2%;健康扶 贫1271户,占27.4%;教育帮扶208户,占4.5%;综合保障3728 户,占80.4%;社会帮扶1783户,占38.5%;易扶搬迁280户, 占6%;生产生活条件改善4442户,占95.9%;基础设施建设 4371户,占94.3%。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7个,累计消除风险4007 户15582人,风险消除率86.4%,有效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 底线。(三)全面巩固拓展
22、“3+1”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巩固教育保 障成果,实现适龄儿童“全都上”。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细化落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健全地方政府及有 关部门、学校、家庭多方联控联保责任制。稳步改善农村办学条 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学校 (教学点)布局规划,确保农村和脱贫地区孩子有学上、好上学、 上好学。2022年计划投入资金2.43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改造等工程37所,截至目前,开工工程24个,已竣工4 个。及时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上半年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3.44 亿元,惠及和资助学生66.06万人(次),实现脱贫人口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
23、盖。二是巩固医疗保障成果,实现脱贫人口全都保”。建立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做到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 资助全落实、服务全方位。强化脱贫人口参保缴费,全市参保脱 贫人口 61.23万人,做到动态应保尽保。脱贫人口总资助人数 59.68万人,资助总金额8797.94万元。全面落实“三重医疗” 保障,脱贫人口门诊就诊68.99万人(次),总费用6895.37万 元,三重报销5694.2万元,实际补偿比82.58%。住院就诊5.27万人(次),总费用28216.9万元,三重报销23551.17万元,实 际补偿比83.8%。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 全市乡村振兴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52.57
24、万人,并持续为4.4 万名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四类慢病患者规范 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实施大病专项救治,保持政策不断 档,截至目前,全市共实现累计核准10852例一般脱贫户、317 例脱贫不稳定户、155例边缘易致贫户、49例突发不稳定户,并 将大病患者纳入大病专项救治及跟踪管理等服务。继续抓好县 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将享受县域 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人群从脱贫户进一步 扩大到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上半年,全市县域内定臼臼点医疗机构共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34701人(次)。三是巩 住房保障成果,实现全域群众“全安居九持续
25、加强危房改造动 态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对新增、返危住房 做到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 44.3052万户,上半年,组织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 头看“,完成复核25.6191万户。农村居住危房情况实现“动态 清零”。四是巩固饮水保障成果,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九在全 省率先制定出台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方法(试行), 加强水源点水质监测,建立供水运行管理管护机制,对饮水安全 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 集中供水率达98%。(四)全面加固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一是抓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建成2万亩猱猴桃“吨产园”
26、、8万亩刺梨“千斤园”、1万亩茶叶“万元田”的“两园一田”重点目标,争取各类财政 资金及东西部协作资金10.37亿元,按照投入产业不低于55%要 求,投入5.69亿元,实施产业工程141个,通过“三变”改革、 以工代赈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21.5万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 人口增收。二是抓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通过点对点组织输送、 给予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等 措施,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今年以来,安排财政衔接补 助资金10225.34万元,开发续聘公益性岗位10000余个。安排 财政衔接补助资金4705万元,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工程17个, 已发放劳务报酬448.6万
27、元,带动330余人通过务工增收。同时, 稳定生态护林员10922人,向中山市输送脱贫劳动力7600余人。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实现就业25.04万人,完成 省下达24万就业计划的104%。三是抓扶贫资金资产管理。上 半年,争取各类财政资金10.37亿元,立项审批工程332个,全 部录入国家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采取大数据监测、日常调度、 实地核查、通报约谈、发函提示等方式,加大资金工程的监管力 度,确保工程及时见效。紧盯扶贫资产后续管护、经营运营、收 益分配、清查处置、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扶贫工程资产 后续管理的实施方案,对2014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实施的扶 贫工程资产进行摸排,建
28、立扶贫资产台账8062个,登记确权资 产规模21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40个21.19亿元),积极探 索市场化股份合作模式,共有355个17.54亿元经营性资产入股 252个经营主体,带动4.50万农户17.92万人增收。(五)全面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深化“五个体系” 建设,聚焦就业增收、产业开展、社区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关 键环节,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制定关 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 新路的意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开展的工作 方案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责任清单等,着力开展 搬迂群众“就业增收”、“特色产业开展“、基础设施和公
29、共服务“补短提质”等六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易地 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2.56万户5.62万人,户均就业2.2 人,就业率为93.95%,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投入2022 年中央、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 展补助资金8618万元,实施工程29个(其中产业工程11个, 投资3308万元),组织各市(特区、区)谋划补短提质工程 库工程295个,估算总投资55.39亿元。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 置区社区集体经济培育、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难点,组织、 人社、农业农村、工信、生态移民、乡村振兴等部门联合, 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区集体经济开展开展专项 调研,指导六枝特区探索
30、易地扶贫搬迂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及 安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制度,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充 分利用“六一儿童节、端午等节日,组织全市安置区和配套 的学校、幼儿园开展各类活动240余场次,覆盖1.5万余人, 发放慰问物资30万余元。注重示范引领,争取省级示范点(试 点)创立工程资金1000万元,实施盘州市翰林街道思源社区、 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省级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示范点(试点)创立工程。(六)全面推动各类问题整改销号。一是深入开展“3+1” 保障全面“回头看”。制定市“3+1”保障全面“回头看”专 项行动方案,组织各市(特区、区)和市直行业部门开展“3+1” 保障全面“回头看”排查工
31、作,及时排除风险隐患,补齐短板弱 项,动态消除“3+1”保障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基层干 部13092人,持续开展进村入户排查工作,全覆盖走访排查 71.4338万户279.7007万人。发现问题短板16个(教育保障方 面3个、医疗保障问题4个、饮水安全问题2个、兜底保障7个), 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举一反三抓反应问题整改。制定2021 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应 问题整改方案,对国家和省考核反应的问题进行责任分解,组 织各市(特区、区)和市直行业部门开展举一反三自查排查,逐 一制定问题整改措施,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务会研究部署, 扎实抓好问题整改。通过开展
32、自查排查,共排查认领问题19个 (其中点名的3个,已整改完成2个,正在整改1个),已整改 完成10个,正在整改9个。三是扎实抓好“两拖欠”问题排查 化解。排查“十八大”以来实施的扶贫工程7362个,对国家信 访信息系统反应问题线索25条和省乡村振兴局转来相关部门反 馈涉及拖欠工程款问题线索H04条进行逐一核实,对认定存在 拖欠工程款的2个扶贫工程进行及时处置,拖欠的462万元工程 款全部按时支付当事人。(七)全面合作推动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开展。一是高位紧密 对接。6月22日,市党政代表团到XX市开展互访,两地签订 2022年东西部协作协议,签订工程投资协议5个。制定2022 年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
33、,全面开展结对帮扶,中山市21所学 校结对帮扶六盘水市25所学校,18家医院结对帮扶六盘水市15 家医疗机构,18个镇街结对帮扶六盘水市18个乡镇,25个强村 (社区)结对帮扶六盘水市51个村,24家企业结对帮扶六盘水 市33个村,9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六盘水市9个村。二是聚焦 产业协作。以共建园区为平台,“四+ ”合作为抓手,新增引导 21家企业落地六盘水市,实际到位投资额7.27亿元。进一步推 进5个产业园区共建,引导入驻园区企业数9家,入园企业实际 到位投资额8725万元。争取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65亿元, 实施工程58个。中山市已采购、帮助销售六盘水市农畜牧产品 和特色手工艺品2.51亿元,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个。 三是积极拓宽路径。采取“双向挂职、组团帮扶、专题培训”等 方式,促进人才交流互派提档升级。今年以来,中山市选派14 名党政干部(其中1人在省挂职)、4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