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模拟卷二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 .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正如朱光潜所言”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以叙事为主要文类特征的小说也可以抒情。 但文学情感的表现离不开客观事物,主观的情感只有借助客观的事、物,形成意象或事象, 才能被感知。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意境的构思来实现抒情
2、。小说则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 直白的倾泻内心的情感,而主要是寄托于事,叙事以寄情。在广义的中国诗学中,情与事是密切相关的。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缘事而发, 汉乐府诗同样被认为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唐代白居易“直歌宾 事”的写作策略和宋人提出的“叙事以寄情”说则进一步肯定了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的可 能性。虽然小说家的创作缘起是多源化的,但小说的叙事特征决定了 “缘事而发”是其生成 的重要缘由之一。清代烟水散人在珍珠舶序中说“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一切可惊可 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二 不仅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还表明 其“事”在性质上的感人特质。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
3、”,既可缘于历史、社会之事,也可缘于人生、生活之事。前者 如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多记述社会上的异事异闻,又如明清章回小说,多有感于世风 变迁或历史兴亡。后者如晚明以后的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多缘起于作者感于自己的人 生遭际。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述自身的梦幻人生经历是 石头记红楼梦)的创作缘起,绘芳录的作者曾写道,“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 之志”,“实事实情,毫无假借”(西泠野樵绘芳录序),这种“自述”既缘于实情也缘于 实事。强调古代小说的“缘事而作”并非要否认小说的其他创作缘由,而是意在说明作家在 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感于事,动于情,乃作小说。小说的
4、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式不能像诗词那样以“意象”为中心,而是”以事寄 情,小说的情感需要假借具体的小说事件抒发出来,不同的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写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俗套故事,表现的是欢喜团圆的愿望,而红 楼梦等人情小说叙写的则是人生与生命的盛衰之道,表现的则是乐极而悲之情。“事不 仅可以唤起作者的情感,成为文学创作的条件,也可以“由事到情”,成为表达情感的手 段。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以寄情”同样符合叙事学的原理。不同于诗词的自白式话语方 式,小说的叙述主体被作者分化为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不同的主体处在不同的叙述层 级,其情感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
5、物的情感并非隔绝,而是统一在 作者的抒情话语之下,形成抒情合调。作者将读者带入小说人物和叙述者的视点,本质上 即是召唤读者通过叙述者和人物的角度来观看世界,以达到“共情”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存在一套发达的抒情体系,有学者将中国文学的传统总结为以抒情诗为 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抒情传统虽然不能囊括中国文学的总体,但确实抓住了中国文 学的一条主脉。在漫长的文类、文体融合与演变过程中,这一抒情传统自然而然地浸涧了 小说,使得古代小说具备丰富的抒情因素。在中国古代小说的浩渺海洋中,虽然不乏游戏 笔墨之作,但是那些流传后世的杰作往往是发愤抒情的结晶。附势,人物鲜活生动,形象立体。而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并
6、不鲜明丰满。(2分)情 节安排上:本文写出了程土成学驴叫的详细过程,而世说新语情节简洁,并无细节描 写。(2分)表达效果上:本文细节丰富,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世说新语的 故事简洁,给读者以想象空间。(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方式的能力。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 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再比较二者即可。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为: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 卜者日:“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 而能为善,则祸不至J“汤庙”为“卜之”的地点,实为省略句,应为“史请卜之于汤庙”, 故应在“汤庙”后断开,排
7、除C、D两项:”不善“作”为”的宾语,二者不可分开;从内容来看, “则福不生”是“见祥而为不善”的结果,“则”为后句的标志,为区分前后语意,故应 在”则“前断开,排除A项。故选B。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C项中,“夫过而改之”中”过”的含 义为“犯错误“,”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过”的含义为“责备,怪罪,责难。A项相同,“耽” 的含义为“沉迷,沉溺”;B项相同,“比”的含义为“及,等到”;D项相同,“向使”的 含义为“假使,假如。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直 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
8、可知,这是因为连续大旱七年, 商汤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 否有小人进谗言得势、是否奢侈、是否有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来请托等方面进行反思,但 不等于当时就全有这种情况。13 . (1)所以上天对人事的感应,好像那影子伴随形体,回音跟着声音一样。(“如”“形” “响” “效”各1分,句意1分)(2)宋君听到这些话后,早起晚睡,很早就上朝,很晚才退朝,吊唁死去的臣民,慰问 患病的百姓、尽力于国内的政事。(“夙”“晏”“吊”“戮力”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好像: 形体,身体; 响:回响,回音:效:跟随
9、,墓仿,师法。(2)夙:早:晏:迟,晚:吊:凭吊,吊唁: 尽力:协力,合力。【参考译文】楚庄王爱好打猎,大夫向他进谏说:“晋国和楚国是相互敌对的国家,即使楚国不去 进犯晋国,晋国也会来进犯楚国,现在大王您难道不是太沉迷于享乐了吗?”楚庄王说: “我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通过这个方法,得到这些贤士,楚国就可以安定了。所以 说“有志向的人,那么就没有一件无目标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汤统治的时候, 大旱了七年,河堤崩塌河流枯羯,天气炎热,将沙烧焦,将石烧烂,于是派人拿着三足鼎, 供奉山川,让他们祷告说:“是政治不清明吗?让百姓困苦吗?行贿的人很多吗?进谗言 的人很活跃吗?宫室太奢侈吗?通过宫
10、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很多吗?为什么这么久不 下雨!“话没说完就天降大雨,所以上天对人,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回响随着声音一 样。诗说“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就是表达痛恨旱情啊。商朝太戊 年间有桑、楮树在庭中长出,晚上开始萌芽,到天亮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史官请求到 汤庙占卜,太戊批准了他,占卜的人说:我听说,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 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临;怪异的事物是灾祸前的先兆,但是遇到怪异的 事物去做善事,灾祸就不会降临。”于是他早上朝而晚退朝,探问病人,吊唁死者,三天 之后,庭中的桑、楮竟然消失了。高宗就是武丁,后人崇拜并以他为典范,所以庙号高宗。
11、成汤之后,先王德行不足,刑法违背规矩:桑、楮全部在朝廷上生长,七天就有两手合围 那么粗了,武丁招来他的丞相询问情况。他的丞相说“我虽然知道,但我不能说。”武丁去 向祖己询问,说:”桑、褚树就是一种野草,但是却生长在了朝堂,是想告诉我们国家票 灭亡了吗? ”武丁很害怕,整顿自己修习德行,思考先王的治理,复兴已灭亡了的国家, 使断绝了的世袭地位的贵族得以,提拔被遗落的人才,申明养老制度。三年之后,蛮夷异 域等少数民族国家接连朝拜的就有七国,这就是所说的生死存亡继承将要灭亡的国家的君 主,所以推崇并且尊重他呀。宋国发大水,鲁国人慰问他们说:“天降大雨,河谷暴涨, 殃及国君的土地,执政们都很担忧,派我
12、来慰问宋国国君回应他说:“是我做得不好, 斋戒的时候不够虔诚,国家治理得不好,使老百姓的庄稼受到损失,所以上天降灾加以惩 罚,又使君王感到担忧。拜谢厚命,这是我的耻辱。”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宋国还能享 国多久? ”弟子们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犯了错误改正了,这就犹如没犯过 错,所以说还能享国多久。”宋君听毁了这件事,很早起床很晚睡觉,早上朝晚退朝,勤 于政务,吊唁死者慰问生病的人,同心合力治理国家。三年之后,谷物丰收国家太平,假 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国家也不会太平。诗说:“辅佐的重 担在肩,要以显德做先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14 .C【解析】本题考查
13、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鸟儿的鸣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 “颇有意趣”错误,鸟鸣以动衬静,更增添才荒城的悲凉意味,并无“意趣二.意象上的“寒”:意象选取和意境表现上多愁苦景物,无过多鲜艳明丽的景色。“花冥冥 “”千里无人“荒城”墓傍“,渲染了凄苦冷清的氛围。情感上的”寒“:体现了对民生寒苦 的关注,表现了诗人伤春的忧愁和对战争的控诉。语言风格上的“寒”:语言风格悲凉 低沉,充满了对时代的悲慨,沉郁寒凉。(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题干问如何体现“寒。可从诗的意象选 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即可。15 . (1)获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
14、2)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当共剪西窗 独却话巴山夜雨时(每空1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易错字词“锚铢”“忧”的写法 及句末虚词。16 .踌躇不决(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游移不定、举棋不定都可以)成群结队有条不 紊(井有条、秩序井然也可以)(每处1分)共3分)(若答描写鸽子飞翔情态的成语, 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空,根据文本“为着用什么颜色涂抹早晨 的脸”可知,“晨曦”在选择颜色上犹豫不定,因此,此处可填“踌躇不决”。第空,根据前 文“一群群家养的鸽子则在居民区的楼群中“可知,这是城市常见的鸽群,因此,此处可填“成群结队。
15、第空,根据上文可知,此处是对上文的总结,强调司机、工人、送奶员 和送外卖的小哥、晨练者、出行的人、环卫工人、民工、洒水车、铲雪车等规律而有秩序 的生活节奏,因此,此处可填”有条不紊“。17 .“哧哧一一”“噗噜噜一一”是拟声词,在听觉感受上更直接,突出了野鸟和鸽子叫 声的不同。(2分)用“绸缎店”设喻,以声写声。“较薄的丝绸的微脆的声音”和“质 地厚重的丝绸被撕裂的微钝的声音”对野鸟和鸽子声音的描摹具体和生活化了,化抽象为 具象;二者声音对比更强烈,更能引发读者想象。(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味哧一一”是野鸟发出的声音,“噗噜噜 ”是鸽子发出的声音,二者都是拟声词,
16、声音表现不同,读者在听觉感受上更能直接 体会。“那仿佛撕较薄的丝绸的微脆的声音”“这像质地厚重的丝绸被撕裂的微钝的声音” 都是以声写声,运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象,对野鸟和鸽子声音的描摹更具体和生活 化了,声音对比更强烈,更能引发读者想象。18 .通过姿势调整无法让脊柱回到中线。建议到医院就诊。如果出现不等高(每处2 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空,根据前文“脊柱侧弯可分为结 构性脊柱侧弯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和后文”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可以通过姿势矫正让脊 柱回到中线”可知,应填“通过姿势调整无法让脊柱回到中线”之类语句。第空,根据后文 “医生会用水平尺测量孩子
17、背部”可知,检查行为已由学校转移到医院,故应填“建议到医院 就诊”之类语句。第空,根据前文“双肩是否等高、腰线是否对称、背部是否高低一致, 以及骨盆两侧外缘是否高低一致“可知,前文的共同点在“等高”“对称”一致”上,再根据后 文“就要怀疑有脊柱侧弯”可知,应填“如果出现不等高”之类语句。19 .一是学校采用前屈试验方法检查,若发现异常,由医生通过测量和拍x光判断有无脊柱 侧弯;(2分)另一种是让孩子站直,从后面检查孩子双肩、腰线、背部、骨盆两侧外缘, 若异常则怀疑脊柱侧弯。(2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三段为脊柱侧弯的筛查过程,根据 “还有一种判断方法是”可知,筛查有
18、两种方法,一是学校采用的前屈试验方法,若 发现问题,由医生处理;一是检查孩子双肩,腰线、背部、骨盆两侧外缘。因题干考查“筛 查流程“,故答案不用概括具体的检查过程。提取关于筛查的文字,进行压缩即可。2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或: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有500万之多,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 递增)。(改对一处1分,改对两处3分)【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之多“赘余,应 改为“人数预计超过500万”或“人数预计有500万之多”;第二处是“每年以30万左右 的速度递增”语序不当,应
19、为“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写作指导】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首先明确写信的对象,针对不同的角度和情况 确定写作立意。(1)女孩的角度:自己很想吃,却打算让给别人,即使自己会不快乐。(2) 妈妈的角度:让出寿司,自己却失去了快乐;不要用“让”来换取夸奖;女孩子有不善良、 不温柔的权利;男孩子可以善良,甚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3)网友的角度:对此事的 态度可支持可反对,结合社会情况客观分析即可。【参考立意】善良、无私是美德,应该支持和发扬。不必为了讨人喜欢而讨好,从而 委屈自己。善良应发自内心,而不是出于利益的权衡。无论儿子女儿,都应该教导孩 子要善良。善良不等于软弱,强势不等于强大。
20、(摘编自陶明玉小说何以抒情:从古代到当下)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同于诗歌只直白的倾泻内心的情感,小说主要靠事来实现抒情,缘事而发,以叙事为 主要文类特征。B. “缘事而发”不是小说专有的,诗经和汉乐府诗中也有很多体现,诗和小说都能通过 叙事来表达情感。C.叙述者和众多小说人物处于不同的叙述层级,情感也不尽相同,但能通过作者的抒情话 语,形成抒情合调。D.以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是中国文学的一条主脉,这一传统浸润了小说,使 得小说也可以抒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小说也可以抒情的观点,并和诗歌作对比分析,指出小
21、说是“以事寄情缘事而 友。B.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全面、透彻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 扎实和有力度。C.第四段以红楼梦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例,论证了“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小说的抒情方 式”这一论点。D.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层次分明,论据充分全面,有理有据,语言严谨,术语使用典型 并易于读者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脱离了客观的事、物形成的意象或事象,那么主观的情感则无法被感知,文学情感 也无从表现。B.作家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后,被事感动,才能创作小说,所以小说的“事”才有感人 的特质。C.读者被作者带入小说情境中,以小说人物和叙述者的视点
22、来观看世界,就有可能和作者 “共情”。D.诗词以“意象为中心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由小说文体特征决定,“事”是其表达情感的手 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据传起源于山西中部的一个县城(陷汾地区翼城县)。它是我们 国家历史上的历法,是黄河农耕文明的反映,是中原农业文明的产物。我们的祖先知道气 候在变,他们根据天象、物象等的变化,来判断这个节气是什么样子。按照传统历法,一 年十二个月,每月二节气,每节气三候,每候五日,共计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候有 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最早的完整记载见于逸周书时训解。我们的祖先如何观察气候变
23、化对农业农耕的影响?第一个是天时,就是我们所谓的天文。 第二个是物候。七十二候所反映的那些物象,叫作物候,就是开花、结果、树木发芽、河 水结冰等大自然现象。第三个是农业和气候变化的配合。古人的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都要看太阳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思维,一个大的科学,并且和 农业密切相关,并不是一个一个简单现象的描述与记载。这个大科学是和大自然完全融合 在一起的综合的观测结果,也是长期历史总结的结果。(摘编自这是大科学!听丁一汇院士给你讲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材料二:节气与物候的诸多说法惊蛰、谷雨、小满、寒露、鸿雁、寒蝉,都是诗语,都可以直接入诗,而所有的传统节日,从“一
24、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元旦,到上元、清明、端午、 七夕、中秋、重阳都浸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历法对于天地的深情与深思,浸透了 汉字的诗意诗韵。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文化体系中有两大类作品很典型,一类是文人的诗词歌赋,绚丽 多姿、美不胜收;另一类则是农谚,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每个节令的农谚 不胜枚举。在所有的农谚中,我以为这两句最有代表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 于勤。”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这就是天地之间矗立的那个中国人,耕读传家、 勤俭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里最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一。无论 现在,还是将来,皆当传承,皆应发扬。(摘编自徐立京、徐冬冬二十四
25、节气七十二候)材料三:自入秋分八月中, 寒露人言晚节佳, 休言霜降非天意, 谁看书来立冬信, 逡巡小雪年华暮, 纷飞大雪转凄迷, 短日渐长冬至矣,雷始收声敛震宫 鸿雁来宾时不差 豺乃祭兽班时意 水始成冰寒日进 虹藏不见知何处 鹑旦不鸣马肯啼 蚯蚓结泉更不起蛰虫坯户先为御, 雀入大水化为蛤, 草木皆黄落叶天, 地始冻兮折裂开,水始涸兮势向东; 争看篱菊有黄花; 蛰虫咸俯迎寒气; 雉入大水潜为蜃;天升地降两不交,闭塞成冬如禁锢;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摘自明龚廷贤十二月七十二候歌)4 .下列说法, A.秋分时分, B.寒露时节, C.立冬到来,4 .下列说
26、法, A.秋分时分, B.寒露时节, C.立冬到来,与材料三相关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雷声渐稀, 鸿雁南飞, 水泽始冰,D.冬至时分,昼短夜长,小虫封洞,水量逐渐下降。 尝蟹赏菊,秋冷而成寒露。 土壤变硬,天地之气闭塞。 蚯蚓缩团,气候愈发寒冷。5 .下面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国历史上的历法,这种说法起源于逸周书时训解,代表 着祖先的智慧。B.我们的祖先根据天时、物候来观察气候对农业农耕的影响,从而找到农业和气候变化的 最完美结合。C.我国古代对节气与物候、传统节日的描绘,都充满了诗意诗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 历法的韵味。D.农谚里所具有的
2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文化里最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仍具 有指导意义。6 .结合材料二、三展开联想,中华灿烂的诗词文化中有很多包含节气或物候的诗词或谚语, 请你找到一句,并分析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6分)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人想到阳历九月初的白露节气与大体在十月份的中秋 节,诗人借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暗含重视故土之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驴叫岑燮钧大将军骑高头大马,却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程士成从来没觉得这驴叫有 啥好听的,可是偏偏有人说,他的嗓音最像驴叫。有一次,大将军得了一匹上好的叫驴,叫门客们一起到后院去
28、。众人簇拥着大将军, 一路上赞美着还没见面的叫驴。更有人引经据典,说大将军这雅好直追魏晋,真是难得的 性情中人。到了驴圈边,那驴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大将军让驴叫起来,可是驴就是不叫, 只管踢蹄子。马夫很着急,正想打下去时,大将军阻止了他,说孤家的爱物,岂可以畜生 论?他的小眼睛滴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地,他对着一个“长人”停住了,众人都 以为是针对这个人,而大将军却招了招这人身后的程士成。程士成生得矮小,这是他的便 利处,他可以躲在“长人”后,但这一回他却失算了。“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 叫起来? ”程士成微微向大将军躬了躬身:“小人不才,从
29、未学得驴叫J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不是你们说程主簿的声音最像驴 叫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程士成的脸色不由得青了又白,白了又红,他瞥到了大将军 紧蹙的眉心,那斜刺的眉毛,仿佛是将要射出的利箭。“程主簿,你看,大家都等着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程士成低着头,迟疑地说道:“那小人诚试。”他先轻声叫了一 下,大家面面相觑,然后期向大将军,大将军无所表示,显然是不能满足他的意思。程士 成又叫了一声,比原来响亮了,但与驴的音色似乎尚有距离。大将军瞪着程士成看,程士 成只得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他咳了一下,然后引吭长啸。这一声叫,端的是与众不 同,声如裂帛,响遏行云,果然是十
30、足的“驴色”。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又是一声驴叫, 竟真的从那头一表人才的大驴口中传出。这不由得引得大将军哈哈大笑,所有的人都爆发 出了欢快的笑声,谁也没有在意程士成,因为大家都看向了那头叫驴。那年年末,叫驴死了。大将军很伤心,他带着门客去吊唁,对着空空的驴圈,他自言自语道:“别人都不死, 老天为何让你死呢? !”然后回过头来,对门客们说:“大家都叫一声吧。“门客们也不含 糊,个个叫得很卖力,不过,都没程士成叫得有“驴色”。突然,大将军像记起什么,问 道:“程主簿呢? ”在大将军追问的当口,程士成已经挂冠而去。母亲对于程士成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已到年末。可是,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 程士成也
31、没有动身的样子,母亲不由得问起他来。程士成说,他不打算再出去做幕僚了, 他要著书立说。一日,母亲牵驴出去,回来却背着半袋糙米。程士成很是诧异,一问,才知母亲把家 里唯一的一头驴子卖了。家里没了驴子,什么活都得自己干,程士成很是苦恼。不久,即 有人牵着一头驴子,来到他家。驴子身上,对接着两只口袋,垂在两边。程士成一见驴子, 觉得好生眼熟,一问,才知那人是来送还驴子的,还带来了两袋麦子。原来母亲把驴子卖 给了那人。他是镇上的财主。财主启口,颇有斯文:“得知先生回归故里,未得拜访,实是遗憾,听闻先生记述乡里,兹事体大,可谓不 朽也矣。”“鄙人学识浅陋,还请多多赐教。”“先生乃当世名士,褒之则流芳百世
32、,贬之则遗臭万年,若能录入先生笔下,此生足 矣。”程士成听明白了,原来财主想让自己把他记到书中去。财主自夸,曾修桥铺路,泽被 乡里。但即便如此,亲自上门前来,要求为自己作传,实是可笑。程士成没有收下财主还 回来的驴子。他把两袋麦子重又搁到驴子身上,一拍驴子的后屁股,驴子长鸣一声,嗒嗒 地走了。财主很是尴尬,狼狈地跟了出去。程士成站在院门口,看着驴子远去,不由得长 啸一声,发出了长长的一声驴叫。远处的驴子也是一阵嘶鸣,似与他遥相呼应,却把两袋 麦子给掀翻了。这时,母亲走了出来:“我以为驴子还在呢。“她叹息了一声。夜里,母亲陪着他做针凿。她有话没话的说:“你这驴叫怎么学来的,像是真的一样? ” 程
33、士成见母亲颇有兴致,就又学叫了一声,直笑得母亲流出泪来。这一年秋末,长风万里,送来了他的老朋友“长人工 当日,同在大将军处谋食,相 谈甚欢,是难得的可以秉烛夜游的同道。程士成常躲入后,而“长人”常作掩护。虽然, 那一回还是当众学了驴叫,但事后,“长人”邀其共饮,虽未明言,宽慰尽在其中。原以 为一别经年,再见无期,没想到今日还能重聚山村,唯有痛饮,方解故人思慕之渴。酒过 三巡,“长人怒曰:“一个粗人,把持权柄,以驴叫为乐,可笑也欤? ”名曰将军,却又称寡道孤,是可忍孰不可忍? ”程士成举起酒杯,与“长人”干杯, 一饮而尽。“当今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将军气焰方炽,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人
34、 不知,你我洞若观火啊!”两人把当日羞愤,喷作了今日谈资。一时兴起,开窗长啸。夜色如漆,山影如兽。程 士成一声驴叫,劈开群山,久久回荡。”长人”也作驴叫,仿佛是程士成的回声。两人大笑, 随即大哭,然后相扶大笑,不知东方之将白。两人是醉了天亮,母亲出门去,一头驴在院门外徘徊。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驴叫”这一核心,设计了文人幕僚程士成这一形象,“他的嗓音最像驴叫”, 这是故事展开的一个“原点”。8 .程士成在将军面前,不是本我“,只有在朋友面前,他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二人 一唱一和,宣泄负面情绪。C.驴子是线索,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说节
35、奏紧凑,浑然一体,程士成学驴叫,母亲卖驴, 财主送驴等情节都脱离不了驴。D.程士成被逼当众学驴叫,是他决心辞职回乡的原因,也为后文拒绝财主送的驴埋下伏笔, 使情节合理,使人物形象突出。9 .文章四次写到程士成学驴叫,分别有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世说新语有一则故事:“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 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在相似的故事上,本文的表现方式不同,请 从人物、情节、表达效果上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
36、,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 ” 王日:“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 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诉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 日:“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 神不宗J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堵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 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秩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 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褚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
37、而宗之, xzzzzzzzv*zzzzx/zz*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褚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 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褚者,野草也,而生 于朝,意者国亡乎? ”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 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 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 日:“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 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 ”曰:“夫过而改之,
38、是犹不过也,故曰 *其庶几乎J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 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J 此之谓也。(节选自说苑君道)注)楮:一种树。宋人:这里指宋君。君子:这里指孔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 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B.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 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C.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
39、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 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D.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 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1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J耽于乐乎与“无与士耽”(氓)两句中的“耽悖含义相同。BJ比旦而拱”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C. “夫过而改之”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向使宋人不闻”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使”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40、一项是(3分)A.楚庄王喜好打猎,他认为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借以得到贤士,楚国就可以安定了。B.汤统治时,大旱七年,久不下雨,是因为政治不清明,行贿、进谗言之人很多,宫室奢 侈,通过嬖宠女子来请托之事很多。C.桑、楷生于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孔,太戊和武丁时期,桑、楮都曾经长 到两手合围那么粗,这是对朝廷的警示。D.商汤、太戊、武丁和宋君都是勤政爱民、致力国家发展的有为君主,他们善于反思,善 纳谏言,闻过则改,终成一代圣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2)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二)古代
41、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怅山头路。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春天的青草和河水,和十年征战而满含血腥之气的城郭形成反差,肃杀意味浓厚, 奠定了本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照应首联,揭示城郭现状的原因,二三月本是春日花开的时节,但此时因为战乱, 花朵却晦暗不明亮。C. “旋风”和“莺啼燕语”打破了 “千里无人”的安静,鸟儿的鸣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 动静
42、结合,颇有意趣。D. “不拣”“逐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留春不住的惜春之情,“墓”字两次出现,更 增添了荒芜之意。15 .苏轼说:“郊寒岛瘦”。孟郊之诗,多苦寒之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孟郊 诗作之“寒”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对比手法,用“,”两句对秦统治者的 索取贪婪和挥霍无度进行了质问,表达了作者激烈的愤慨之情。(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提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也表达了类似之意乐。(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 ”两句虚中有实,通过想象描写
43、了诗人 与妻子临窗闲话今日夜雨的温馨画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当晨曦还在天幕的化妆间,为着用什么颜色涂抹韦晨的脸而的时刻,凝结了 夜晚精华的朝露,就在松花江畔翠绿的蒲草叶脉上,静待旭日照彻心房,点染上金黄或胭 红,扮一回金珠子和红宝石,在被朝阳照散前,做个富贵梦了。晨曦若隐若现时,野鸟在 郊外树丛或是公园离巢而出,一群群家养的鸽子则在居民区的楼群中,地翻飞。 野鸟和鸽子飞起的一瞬,你仿佛进了生意红火的绸缎店,听到的是店员撕扯丝绸的声音。 “哧哧一一”,那仿佛撕较薄的丝绸的微脆的声音,是野鸟发出的;“噗噜噜一一九这
44、像质 地厚重的丝绸被撕裂的微钝的声音,是鸽子发出的。此时开早班公交和出租车的司机,提 着大号保温水杯上岗了。郊区印刷厂的工人,早已穿上工装印制报纸,日复一日看着汉字 在流水线上蚂蚁似的奔跑,虽说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就像隔夜的茶,待见的人少了。送奶 员和送外卖的小哥,涌向公园的晨练者,搭早班火车和飞机出行的人,拿着扫把和撮子的 环卫工人,装运垃圾的车辆,脖颈下吊着自己擅长的工种牌子的、在各大装饰材料市场门 口找活干的俗称“站大岗”的民工,以及伏天的洒水车,或是寒天的铲雪车,让哈尔滨的 大街小巷苏醒。这生活的链条,地缓缓启动,开始运转,承担一天的负荷。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45、画横线的句子在描写声音上有“哧哧一一”“噗噜噜一一”这类词语,也有借以“绸缎 店”进行的描摹,二者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语言文字运用IH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预计超过500万之多,并且每年以30万 左右的速度递增。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 病。从身体背面或正面看,正常的脊柱是一条竖直线。如果脊柱偏离中线,出现弯曲,就 叫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可分为结构性脊柱侧弯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后者又被称为姿势性 脊柱侧弯。结构性脊柱侧弯的特点是,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可以通过姿势
46、矫正 让脊柱回到中线。针对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问题,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 指南,要求将筛查项目纳入学生体检内容、将筛查结果记入健康档案。学校检查脊柱弯 曲异常一般采用前屈试验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双脚并拢,弯腰低头,双手指脚尖, 把背部弓起来,从后面或前面看孩子后背切线的高低。如果腰背部双侧高低不同, 医生会用水平尺测量孩子背部,如果水平尺显示的度数超过5度,医生会建议给孩子拍站 立位脊柱全长的X光片,判断有无脊柱侧弯。还有一种判断方法是,让孩子站直,从后面 查看孩子双肩是否等高、腰线是否对称、背部是否高低一致,以及骨盆两侧外缘是否高低 一致。,就要怀疑有脊柱侧弯。18
4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6分).请简要概括脊柱侧弯的筛查流程,不超过90个字。(4分)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买寿司,寿司只剩一份了,小女孩表示愿意让给后面一位一脸渴 望的陌生小男孩。妈妈却一手“反转” 了剧情,不仅付款拿下寿司,还就势教育长儿;“明 明吃不到想吃的东西会不快乐,但就因为让一个不认识的人满足了愿望,就觉得自己也跟 着快乐了吗? ”她告诉女儿,这
48、是应该得到的,没必要用“让”来换取亭奖。妈妈继而感慨! ”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教育。”我们的社会从来都鼓励女孩子要善良、要温柔,却没有给予 女生不善良、不温柔的权利。儿子可以去善良,哪怕他成长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人也没美象,“但是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这位妈妈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了她和女儿的少做事,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支 持妈妈的做法,也有人反对。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从女孩、妈妈、网友中任选一个对象,给他或她写一封信,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调研模拟卷二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项,”诗歌只直白的倾泻内心的 情感”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意境的构思来实现抒情。小说则不同, 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