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太受哲学之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太受哲学之苦?.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太受哲学之苦?1、假如不给哲学加引号,不特地指掉书袋的“学问”的话,假 如哲学指的是对“何谓良善生活? ”以和“良善生活如何可能? ” 的普遍关怀,那么,当代中国教育所受哲学之苦不是太多,而是 太少。2、古代中国,一个一般的乡村私塾先生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哲学 教养,一个较笃定的价值系统。“正心、诚意、修生、齐家、治 国、平天下”,可能忽视甚至抵触了很多其他重要的人生价值, 为现代人所诟病,也有许多可以“智和”不能“仁守”的地方, 但终究教养了千百年中国人基本的仁爱、怜悯、羞恶、谦让、诚 信、礼义。我们的古代生活,常常被妖魔化了,出于时代危难而 有的峻急,可以理解,老停留在混沌的激愤中,就有些
2、不合时宜 的老天真了。礼教确定会“吃人”,但同样可以确定的是,没有 礼教,人会更多的被吃掉。时人有时候站着说话不腰疼,毫无保 存地礼赞春秋战国百家婀娜的“自由”,却慷慨地遗忘了 “春秋 无义战”,屈死了千家万户。历史不行假设,不行能靠“假如” 加以重构。“回到五四”是必要的,但停留在五四,我们就没有希望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界,既无古代生活的正面教养,又缺乏现代生 活的基本阅历(现代哲学就是现代阅历),拿着“现代的”只言 片语诋毁古代,抱着古代的零碎心态穿上洋装,在在见着“进展 了一半的人格二一一我们都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3、西方,古代亦然。现代生活,尽管他们自身说是“碎片化的 现代性”、“
3、流淌的现代性”、“平凡化的大众社会”、“风险社会”, 是“价值颠覆的时代”,是“多元主义”的文化,但是,大多数 老师都受过现代哲学的浸礼,深化人心的价值框架是有基准的, 自由、民主、公平、理性、宽容,人本主义(人是目的)血脉相 连。也常有可以“智和”不能“仁守”的地方,但不会是常态。上学时,有几门课是外籍老师上的,从五十多岁的山姆大叔, 到二十多,三十出头的加拿大帅哥,一律天真烂漫,纯真可爱, 一律不厌其烦,苦口婆心。比同学还焦急地希望大家考试通过。 大腹便便的Patreeker,像个老奶奶,印象最深的就是唯一的洋 泾浜汉语“明白吗? ,一节课问个数十遍,一听说不明白,就 装一脸难过状,从头开
4、头,满堂笑声不时。时不时带几包桃酥、 奶糖赏给大伙。常常见他上完课,就坐到东门外的橡树园咖啡吧, 要一杯茶,埋头改一摞作业。大局部的日记和作业,评语都是“Good , Very Good”, quot;Excellentquot;,最差的也就改 完不给评语。在办公室的时候,门永久放开,随时欢迎来访,或 者E-mailo很难设想,这样的老师会怒起来顺手抽同学一个大 嘴巴。4、一班级的时候,每周四早晨六点多,带着几个同学冒着寒冷蹬单车40多分钟,到人民高校听克剑师的课。每次到时,克剑 师都已先到(一样的六点多动身蹬车40多分钟),在一旁的老师 休息室静默预备,我们都习惯了这时候不跟他说一句话。一上
5、午 站着讲课,青丝苍苍,无微不至,下来,嗓子略哑。课后连续在 休息室指导博士生,仍旧不厌其烦。一次,福州的一位年轻伴侣(也是克老同学)夭折,先生极悲,强忍着上完课,同去一师妹 不识时务地问了个没头没脑的问题,克老唯一一次课上光火训人。 女生面子尴尬,但也体谅老师的特别心境。没想克剑师晚上电话 到宿舍,很是低沉难受地自责。老师是骨子里的儒者,又是兼通 中西的哲人,明白良知在于践履,哲学贵在反身。生命化的教育,实际上是生命化了一种哲学。5、我们“解放” 了,推翻旧世界,打倒封资修,不再有任何哲 学可以熬煎我们。哲学退场,领袖登台,至高无上地长久主宰了 我们。我们所谓活在“现在”,“活在当下”,并不
6、在时代的等高 线上,而是远低于它。大多是一任感性拘束,无反省地放任自流(除了被迫受制于外部阻滞),浑浑噩噩,人云亦云地活着。这 样活着,需要多少“士气”?需要多少“坚忍” ?需要什么“共 性”?活得顺当的,乐和着;活得不好的,忍着一一那不叫“坚 忍”。面对事实和生活遭际,所谓“直觉”,若无必要的教养背景, 或许更多的只能是与事实的“面面相觑”。面对教育的真实苦难 乃至我们此岸的生活苦楚,我们感受,我们叹息,我们落泪,这 是真的!然后呢?我们盼望转变,往哪儿转变?如何转变?没有 现代自由思想,我们的先师们知道打同学板子是不人道的吗?没 有现代正义理论的模糊影响,要转变留守儿童的困苦境况,是不 是
7、再来一场“有假同吃,有衣同穿”的农夫起义?古代最好的老 师,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又有谁想到要把课堂还给同学? 6、生命化教育,不是教人仅仅回到白板似的生物性自然生命自 身,而是以生命的生动、切己和真实,探寻和接纳那值得教化的、 带有较大普遍性的价值和义理,同时,将这些价值“化”为自身 身体力行的“生命活动”,“言传身教”。否则,我就不知道什么 叫“生命化”,“化”个什么? “生命化”与“教育”有什么关系? “私人价值”和“私人语言” 一样,即便有,也皆不行教, 由于不行通约。我们的教育,擅长抒情,也勤于实干,看看我们以往的运动员 训练模式就知道。整个现代中国就总是在这两极徘徊,要么凭虚 蹈空,
8、大话连篇,要么急用先行,埋头盲干。唯独视沉静、细致、 急躁的考虑为迂远的空论,或误国之清谈,百无一用是书生。遂 使国人每每浅尝辄止,即如没头苍蝇,一通乱忙,待谬之千里, 濒于解体后,推倒重来,周而复始,不避苦难,不怕累死。而欧 洲近代大革新之前,光用于精神研讨和思想启蒙的时间就有几百 年。中国先秦诸子,则有并世不见用却锲而不舍的儒家,有根本 拒绝为用,却信“无用之大用”的老庄。而那个时代,可正是诸 侯并起,百家并用的黄金时代。7、假如依照康德,哲学在其古义上,是教人祈向至善之学。由 此,才需要理智训练和意义追问,这原本就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今日我们的教育,或许需要在精神气质上契入一些原本不习惯的 “异质”成分,迎受心智的讲究、理性的辨难,十字打开自身混 沌的直觉感悟,停顿彷徨一下已成轻车熟路的“感性”。一一坚 持地道的“自然”等于拒绝教育。混沌凿七窍,有死,却为人;不开窍,不死,始终混沌。人已 有七窍,连续混沌?教育自身都混沌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