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0300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分析围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并加速向多个应用领域渗透和 交叉融合发展,基因编辑、生物成像、光遗传学、单细胞测序与分析、 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材料3D打印等技术日趋成熟, 并逐步向数字化、平台化和工程化发展,且应用转化进程不断加快的 发展趋势,顺应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变化、消费结构升级等多重因 素加速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化的潮流,以新型疫苗、基因和干细胞应用、 人体组织再生医学、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等为重点, 前瞻布局生命科学产业。以昆明高新区、玉溪高新区等为载体,建设全球疫苗产业创新中 心、国际疫苗产业基地、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与技术转化中心、人体

2、再生医学应用研究中心、精准医疗产业园,打造生命科学产业新高地。 优先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和抗体药物等产品。 重点开发用于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治疗的重组蛋白质、疫苗、单克 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积极开发精准医学检测试剂、个体治疗药物 等医药产品,以及无创产前诊断、胚胎植入前筛查、遗传病检测、免 疫系统评价、肿瘤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等精准医疗服务,积极培育发展 智能诊断、智能治疗、智能养老、智能健康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兵和火车头,形成滇中崛起和辐射带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300亿元。曲靖市,重点发展以绿色

3、硅精深加工、绿色铝精深加工、新能源 材料精深加工、稀贵金属精深加工和液态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以新能源电池、汽车轮毂、农机装备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 食用植物油、特色肉制品、酿酒、果蔬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以新型煤化工、硅化工为代表的绿色化工产业。加快推动钢铁、有色 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将 曲靖市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和名副其实的云南副中心城市。到2025年,力 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玉溪市,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产业,以新型疫苗、现代中药及民 族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

4、业,以高档数控机床、高端铸造、高原电 力装备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粮油、果蔬、食用菌、水产品等 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以新型显示器件、智能消费电 子产品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新能源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 业。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大淘 汰落后产能力度。将玉溪市打造成为国内烟草及配套产业重要聚集地、全省先进制造基地、生物医药高地、滇中崛起增长极和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楚雄州,重点发展以绿色硅精深加工、钛基金属新材料、先进帆 钛钢铁材料深加工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现代中药及民族药等为 代表的生

5、物医药产业,以核桃、野生菌、冬早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 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 业;加快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 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将楚雄州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一流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 基地、滇中崛起增长极。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2000亿元。红河州,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 产业,以电子元器件及智能消费电子产品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 以新型煤化工为代表的绿色化工产业,以肉制品、蔬菜、豆制品等为 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新型中药

6、饮片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有色金属、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成为泛亚铁路东线重要的进出口加工基地。 将红河州打造成为全省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高水平滇南中心城市和沿边开放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2000亿元。(二)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产业发展定位保山市,重点发展以绿色硅精深加工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 精制茶、核桃、果蔬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现代中药及民 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珠宝玉器等工艺品为代表的特色消费 品制造业。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将保山 市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硅精深

7、加工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三 张牌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文山州,重点发展以绿色铝精深加工、锢基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 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制糖、水产品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以三七等现代中药及民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智能消费电子 产品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特色消 费品制造业,加快推动建材、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将文 山州打造成为全省三张牌示范区、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世界三七之 都。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临沧市,重点发展以制糖、精制茶、坚果、酿酒、咖啡等为代表 的绿色食品加工产

8、业,以橡胶制品、木制品、造纸等为代表的特色消 费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以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型中药饮片、 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进口农产品加工、出口装备制造 等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推动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 绿色转型升级。将临沧市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国家可持 续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德宏州,重点发展以制糖、咖啡、粮油、肉制品为代表的绿色食 品加工产业,以纺织服装、珠宝玉器、橡胶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 等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业,以摩托车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以现代中药及民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智能

9、消费电 子产品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纺织服装、五金机电、新型建材 等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加快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 转型。将德宏州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沿边开放示范区。 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普洱市,重点发展以精制茶、制糖、咖啡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 产业,以橡胶制品、木制品、造纸等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业。积 极发展以现代中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动建材、化工等传 统产业绿色转型。将普洱市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绿 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 亿元。西双版纳州,重点发展以精制茶、制糖

10、、果蔬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橡胶制品、木制品等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业,以 现代中药及民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进口农产品加工、日用 消费品制造等为代表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加快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 转型。将西双版纳州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天然橡胶全产 业链基地、沿边开放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达到150亿元。怒江州,重点发展以天然食用香料、木本油料、特色果蔬、特色 畜禽为重点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新型中药饮片为重点的生物医药 产业,以新型墙体材料等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纪 念品、纺织服装及皮革制品、林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 业。

11、有序发展以铅、锌、锡、鸨、银、锅等高纯金属制造为核心的新 材料产业。将怒江州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生物多样性保 护核心区。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三)制造业联动发展承载区产业发展定位大理州,重点发展以乳制品、坚果、果蔬、酿酒、饮料和精制茶 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工艺美术品、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 特色消费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以现代中药及民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 产业,以先进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 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以绿色铝精深加工,以及铅、锌、 铜、金、银、铝等金属再生及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加快 有色金属、建

12、材、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大淘汰落后产 能力度。将大理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绿色食品牌示 范区。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昭通市,重点发展以绿色铝、绿色硅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 业,以苹果、天麻、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以精细化工、硅化工为代表的绿色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以石墨烯基新 材料为代表的前沿材料产业,以天麻等新型中药饮片为代表的生物医 药产业。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将昭通市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绿色化工产业基地、滇东 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

13、到500 亿元。丽江市,重点发展以绿色硅精深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木 本油料、食用菌、肉制品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新型墙体 材料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产业。加快发展以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等为代 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业,以新型中药饮片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将 丽江市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基 地。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迪庆州,重点发展以特色畜禽、乳制品、木本油料、食用菌、酿 酒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新型中药饮片为代表的生物医药 产业。加快发展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产业,以镀、鸨、 钳、睇等高纯材料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

14、业,以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品等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制造业。将迪庆州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加 工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到2025年,力争全州制造业工 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四、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系深入贯彻全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三张牌和大力推 进数字云南建设的战略规划,认真落实产业强省建设工作部署,在全 省统一构建万亿级、千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下,找准制造业发展方 向和定位,通过持续壮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 系,不断增强全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五、存在问题十三五以来,全省制造业发展虽然取

15、得较大成效,但对标高质量 发展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规模体量小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整体规模偏小。工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逐年下滑,由2015年的27%降至2020年的 22. 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低于江苏省14. 4个百分 点,低于广东省12. 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由2015年的21. 3%降至2020年的16. 4%o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数量仅有4447家,位列全国第21位,约为浙江省的9. 54%、福建省 的23. 91%.湖南省的25. 34%,较重庆市少2392家,较贵州省少344 家。工业

16、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日渐弱化,做大规模总量迫在眉睫。2、产业层级低制造业仍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烟草、有色金属、食品、钢铁、 建材五大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65. 93%,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 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虽然较快,但占比仅有15%左右,对制 造业增长尚未形成有力支撑。除烟草制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外,其 他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粗加工环节,资源依附型、原料输出 型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 附加值低的问题仍然突出。3、创新能力弱 制造业科技活动主要指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28. 5%、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1

17、2. 3%、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 9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 7. 12. 9、 0. 41个百分点。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新产品开发 项目数平均值4. 55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平均值0. 1亿元、新产 品销售收入平均值0.76亿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 6%.75. 1%. 46. 1%O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发明专利数仅 为全国平均水平1. 2件的48. 5%o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够,人才 资源不足,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4、集聚水平不高制造业整体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园区承载能力不足,专业化集聚 水平不高,集群化进程缓慢,营业

18、收入超千亿元园区数量不多,小散 弱问题仍然突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畅,投融资模式单一,管理运 营水平不高。园区之间缺乏错位发展和协调联动机制,同质化竞争问 题突出。园区内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企业间 分工协作不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较低。5、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营商环境竞争优势不足,在软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方面 存在明显差距。民营经济支撑不足,全省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企业数、 民营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较全国平均水平 存在明显差距。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突出。物流运输成本高,货物运输环节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内陆平原地区。 人才、技术、

19、资本等生产要素基础薄弱。六、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 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紧紧围绕跨越 式发展要求,突出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方 向,聚力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 业转型升级,全省制造业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综 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七、强化制造业规划实施保障(一)建立制造业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布重大战略规 划、重点产业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项 目布局建

20、设,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困难。聚焦重点行业发展规划、重 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关键资源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加强省级统筹布 局,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各州、市和开发区协调配合,形成省、州市 上下联动,省直部门左右协同,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落实制造业链提升工作职责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 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 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 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 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 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

21、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 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 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 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 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 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 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 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二、顾客感知价值(一)顾客感知价值的含义为顾客提供更大的顾客感知价值,是企业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基 石。所谓顾客感知价值(CPV),是指企业传递给顾客,且

22、能让顾客感受 得到的实际价值。它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与顾客购买总成本之 间的差额。这里的顾客购买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完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机制,统筹 协调各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 品及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加快推动先进装备 制造、绿色铝、绿色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池、 电子信息、烟草、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遵循产业发展规 律,加大支持企业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促进产 业生态安全和更好发展。(三)加大制造业招商力度精准做好产业谋划和项目策划,引进一批制造业领域的

23、大企业和 好项目。紧扣各州、市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比较优势,细化优先 承接产业转移目录,明确招商目标,创新招商模式,有选择、有针对 性地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工作。强化招大引强,加大先进制造业 招商力度,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梯次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以商招商, 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区。依托本地资本、资源条件、产业 优势,充分发挥现有项目和企业的示范效应,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项 目。(四)强化制造业规划落实考核评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规划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推动地区、行业、 园区提升亩均效益,推进制造业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开

24、发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完善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开 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强化对实施情况的过程 跟踪分析,对重点领域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评估。(五)强化制造业财税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根植性。精准政 策支持靶向,研究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统筹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制造业发展相关资金,加大对制造 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以及智能 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扶持力度。落实国家、省支 持制造业发展各项政策,组织企业积极承担制造业领域国家、省重点 项目计划和重大专项。优化财政扶持资金支

25、持方式,完善竞争性遴选 机制,提高政策资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 级专项支持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六)完善制造业金融扶持政策加快制定完善金融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健全完 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全省制造业和金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 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 科技型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 重。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服务, 减少融资收费;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循环贷款、分期还款、无还本续贷 等方式,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七)建立制造业多元融资平台完善担保机构风险

26、补偿机制,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企 业通过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以及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 资,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 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银行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对制造业技 改项目加大信贷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融资,为制造业中小 企业转贷提供短期资金服务。(A)加强工业用地供给以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利 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和供给,长远谋划保障工业 用地空间。依据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定位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格局,突出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划定开 发区四至范围、工业

27、用地保护线和产业保护区块,按照一次规划、滚 动实施方式,分批分步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 指标由省级统筹保障。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合理制定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按照计划指标 跟着项目走的方式,向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用地定额标准的项目给 配用地指标,精准投放工业用地增量。推进工业用地开发模式创新, 建立开发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强化规划开发、出让运营、存 量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统筹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重大项 目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和试点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模式,允 许园区根据产业布局需要合理留白,为重大项目落地预留空间。探索 适应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工业用地供

28、应模式,积极运用 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 将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与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的处置相挂 钩。积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 间。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鼓励通过厂房加层、 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 土地价款。(九)完善制造业基础设施配套组织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开发区加快道路、给 水、用电、排水、热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完 善园区应急救援、污水及固体废物集中回收处理、安全环保等公用

29、设 施,补齐园区消防、安全、环保、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短板,提升 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开发区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 完善新一代网络传输、无线通信、信息安全维护等信息服务领域的基 础设施,实现园区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步伐。 鼓励开发区加强专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信息、 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 能力。充分利用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加快提升园区污染物收集、处置、环境监测监控和能源清洁化利用能 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各类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500 亿元以上。(十)强化制造业要素资

30、源保障加强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研究,加强与云南省十四五兴水 润滇工程规划和地方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有效衔接,强化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对取水许可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严格限制 耗水产业布局。优化能耗双控工作措施,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控转变,加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管控,分类推进行业节能降耗工作。 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探索搭建全省统一运营的综合 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将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各类适宜市场化交易的要素纳入交易平台进行市场化交易流转,通过市场化手段解 决部分州、市要素指标不足的问题。(十一)强化制造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快专家智库建设,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

31、家咨询委员会,为 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加大对懂工业、熟悉开 发区工作的干部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组织实施百名精英企业家培 育计划、千名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等。(十二)完善制造业人才留用机制创新留才机制,盘活人才资源,完善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探索飞地人才、候鸟人才等柔性人才引进方 式。加大重点产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建立联合培养、 培训等制度,提速科技创新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家及 企业管理人才社会荣誉。建立优秀企业家及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社会服务绿色优先通道,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的氛围。(十三)引进制造业

32、高层次人才加大制造业招才引智,编制发布云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建 立人才需求信息库,集聚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短 缺性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坚持招才引智 与招商引资并举,做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 才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兼职。(十四)培育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整合职教资源,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校企园联合培养人 才新机制,鼓励企业与本地院校合作,强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 技能人才培训。加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全省产业需求结合程度, 以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双导师制和双元制等

33、形式深化产教融合 发展,打造职业工程师队伍。培育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探索技术高 管、产业教授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打造高技 能产业人才队伍,完善订单式培养和联合培训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新 型学徒制。(十五)深化制造业放管服改革探索试点一门办理、一章审批、园内办结模式,加大放管服改革 力度,在有条件的园区加挂审批窗口,试行园内审批办结。推行区域 评估试点,由开发区管委会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雷击风 险评估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园区内投资项目共享或使用区域评估报 告。(十六)加强制造业惠企政策落实加强涉企部门的统

34、筹协调,建立完善惠企政策统一梳理、衔接、 汇总、发布、办理机制。加快构建完善惠企政策统一归集、发布、申 报、受理、兑现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实现政策发布、宣传贯彻、咨询、 申报、分送、兑现等,形成惠企政策申报及时接收、限时办结、统一 督办、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充分地享受惠企政 策红利,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政策落实评估督导,充分发挥工 商联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督导作用,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分级 开展政策落实评估工作,公开发布评估结果,督促各地、有关部门认 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十七)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促进要

35、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吸引更多资 源要素集聚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打造市场 化营商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 立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 治化水平。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A)营造制造业良好氛围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家聚 焦企业管理、研发、创新、市场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 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意识,加强产品质 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高质量声誉和文化内涵。推

36、动本地高等院校优 化学科专业设置,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专业。强化 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诚 信守法,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公正公平、宽容失败的良好 氛围。八、全链条打造特色优势制造业产业(一)加快制造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为方向,以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 量效益和绿色集约安全水平为重点,深入推动烟草、食品、有色金属、 钢铁、化工、建材、特色消费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转化应用,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 术对各个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由资源优 势向研发、设计、服

37、务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程追 溯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生产企业转型或搬迁改造,加快化工、造纸等重 点行业企业搬迂入园,发展绿色建材和部品部件,扩大轻工、纺织等 优质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 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新型消费品。深入开展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 范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加大食品企业 农产品深加工典型模式培育和推广力度,支持传统优势食品和地方特 色食品发展。加强产能动态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强化能耗、环保、 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实施,健全化解过剩产能的长效机制。(二)推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立足云南省现有资源禀赋、产业

38、基础和部分领域的先发优势,加 强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构建完善产业生 态体系,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 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链。强化市场机制作用,丰富和扩大智能+、 服务+、绿色+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大 力培育智能化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服务化 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强化统筹规划,引导开发 区和企业理性投资,推动建设主体集中和区域布局优化,避免同质化 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实施制造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围绕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着力解决供应

39、链、信息链、采购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环节中的困难问题,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 望获得的一系列利益;顾客购买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 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所支付的金钱等成本之和。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高的顾客购买总价值和较低的 顾客购买总成本,以便获得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使自己的需要得到 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 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那些期望价值最高、购买成本最低, 即“顾客感知价值”最大的产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企业为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 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高顾客感知价值的

40、产品,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 度。为此,企业可从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 服务,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人员素质,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二是通 过改善服务与促销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与体力 的耗费,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二)顾客购买总价值获得更大顾客感知价值的途径之一,是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顾 客购买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构成,其 中每一项价值的变化均对总价值产生影响。1、产品价值重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引导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以 产业链延伸、产业协同、产业配套发展为主线谋划园区全产业链发展, 着力构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

41、集群。全面系统梳 理全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摸清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缺环节,开展延链补 链强链,培育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协同联 动,加快实现产业链现代化。聚焦主导产业的缺链环节,加强与发达 地区的产业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综 合效益好的项目,加快补断点、通堵点,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 展与沿链升级。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基础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工程化 攻关,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加强产业链配套本地 化,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加快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四)全面

42、优化提升制造业供应链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食品加工、钢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 业,开展供应链协同性、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等评估。引进和培 育一批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建设线上一体化供应链 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支持行业领军 企业搭建供应链协作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链管理库存、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进入供应 链,构建上下游供应关系稳定、质量标准统一、多方共赢的供应体系。 加大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提升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融资能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开展技术适配攻关、业务

43、数据互联互通,鼓励开展合作研发、委托研 发等合作模式,实现供应链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五)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抓手, 引领各州、市及开发区特色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建立完善集群发展政 策保障体系,创新生态系统和治理机制,推进集群高水平宽领域跨界 融合,加快形成根植于地方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面向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遴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 先进制造业集群,纳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打造不少于10 个产业竞争实力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包容程度高、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省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打造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龙

44、头企业、科研机构、 军民协同创新平台等溢出优势资源,搭建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技术平 台,联合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瓶颈,加快研发成果转 化,推动特色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推动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楚雄州等州、市合作创建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外 文山州等州、市合作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 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州、市融合发展,树立云南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标 杆,带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九、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深化制造业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深入推动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建材、纺织、造纸、药品等重 点行业开展绿色低碳循环

45、化改造。加快淘汰老旧锅炉、电机、变压器 等低效设备,推进工业锅炉、窑炉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加快实施新一 轮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 行动,开展节水工艺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石化、建 材等流程型高耗能行业实施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开展企业工艺集 成与能量系统优化,实现高效用能设备与生产系统的优化匹配。推动 原料药生产基地集中布局,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和集中监管。在具备 条件的企业和园区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余能利用和工业绿色微电网 建设。对有条件的园区实施集中供热、能源梯级利用、园区能源系统 优化改造。着力推动各行业加快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着力推进工业固 体

46、废物源头减量。(二)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深化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园区建设,打造绿色供应链,持续 完善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回收物流体系,增 加绿色产品供给。积极运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示范、绿色制造 系统集成等专项,推动实施绿色制造重点工程,培育壮大绿色工厂、 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立完善高效、清洁、低碳的绿 色制造体系。强化现有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的动态监管,持 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成为绿色工厂后,协同供 应链上下游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包括原材料采购、 生产、物流、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在硅、铝、

47、 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领域积极培育创建绿色企业,鼓励企 业积极实施绿色战略、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牵头制定绿色标准,打 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制造标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支持企业开发绿 色产品。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 研发和应用,围绕化工产品、机械装备、电子电器、汽车及配件、特 色食品等典型产品,突破轻量化设计、节能降噪、可拆解与回收等核 心技术,推广易拆解、易分类的产品设计方案。聚焦生态环境影响大、 消费需求旺盛、国际贸易量大的工业产品领域,遴选一批工业产品绿 色设计示范企业。扩大绿色产品种类覆盖范围,促进绿色设计产

48、品供 给的扩大和升级,带动绿色消费。强化绿色制造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搭建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积极 培育专业化本地化服务机构,积极引导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创新绿色 制造评价及服务模式,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咨询、诊断、检测、评价、 认定、审计、培训等服务,提供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工业节 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低碳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绿色制 造系统集成供应商培育行动,提升绿色制造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能源 审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评估等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 节水管理和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三)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制造全面落实能源、水、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

49、产能力度,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产业结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 进传统行业和重点产业领域绿色化改造,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能效领跑 者创建。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 低碳清洁型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深入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强化节能审查源头管控,严格节能监察,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对 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能效标准。 研究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 高能耗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推动企业 积极开展能效水效对标达标活动,引导企业清洁生产,持续降低能耗、 物耗和水耗。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企业加快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