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一】2月3日10点,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 四名医护人员,陆续从发热门诊的员工通道走出。他们刚刚结 束14天的轮值,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到在外面等候的同事,还 是微微露出了笑容。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在 全院范围内抽调骨干人员,实行“两医两护”制度。1月22日, 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开始轮值。第一梯队的孟凡 鲁是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的医师。“大年三十是我的第一个班,值了 24小时。当时正好是全 国的疫情处于严重的时候,发热门诊白天的接诊数量在20多个, 晚上也有十几个。”孟凡鲁告诉记者,因为要穿防护服工作, 穿脱困
2、难,同时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他们一般只吃主食,不喝 水、不喝粥。“第一天值班,我们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检验科 的人员,三个人。我们早上8点进入发热门诊,中午轮换着吃 饭,轮到检验科大夫的时候都到了下午4点。从下午进去到晚 上10点,才吃上第二顿饭,中间隔了得10个小时。”虽然防 护服很闷也很热,但是孟凡鲁认为这就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 命。“从高三毕业前,报志愿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就决定了,我 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有义务而且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一定能 过去。”孟凡鲁的妻子在医院的心脏彩超室工作,年初四就恢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 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他们,是平
3、凡人,而伟大恰 恰来源于平凡。wWw. A11W. cN转载请注明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 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 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 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 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逆 行的志,始终不变。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 的精神我们世代相传!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 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怀感恩,致敬英雄甘肃大哥杨荣荣从甘肃驱车30多个
4、小时,送25吨苹果到 武汉,支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奋战的3000多名医护人员。他 说:“我的家人被医院救过,所以我一定要来尽一份心意。回 去还要被隔离14天,但还是要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中国人民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抗疫,春就在前方!守护家园,勇往直前甘如意是武汉一街道卫生所的检验技师,病情初发时,她 刚休假回老家。受疫情影响,武汉实施了进出人员管控,公共 交通全部停运。她硬是靠手机导航,骑自行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赶回战役一线。她说:“我不能后退, 后退不可原谅!”武汉不收泪,我们不后退。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 他有千千万
5、万英雄的人民组成。有太多太多逆行出征者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敬佩! 上下楼5米,是他们夫妻坚守岗位却无法触碰彼此的距离;10 天,是建设者与病魔赛跑交给人民的成绩单;0.5秒/个口罩, 是生产者日夜奋战维护人民生命线的中国速度!英雄民族何惧风浪,万众抗疫春在前方。一个伟大的民族, 往往是从苦难中涅槃而生的!疫情过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 强,因为最美逆行出征者!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七】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 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 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 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
6、治愈疾病。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 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 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 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 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 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 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 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 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
7、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 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 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 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 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 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 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 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 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 “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
8、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 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 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 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 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 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 望。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八】敬畏生
9、命,勇敢奋斗太阳高照,万物复苏,春天来临,花儿绽开笑脸,鸟儿唱 着欢快的歌,经过一场风尘仆仆的“战争”,一切都恢复了宁 静,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那部电影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正好闲着没事做,听爸爸说中 国医生刚前一天上映了,于是我和表弟、表姐就迫不及待地 献上了我们“宝贵”的三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疫情给我们留 下的印象太“深刻” 了,医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太高大了!中国医生中的医生们不睡觉不休息,一直在努力,不 让任何一个生命逝去。停电了,医生们还是坚持坚持不懈地抢 救那些病人。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中国仅在几天的时间里就造 起了 3o 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医生们的这一些所作所为 让我十分感动,
10、从帮病人插管到拔管,一系列动作都小心翼翼, 仿佛病人的生命已经和他们自己的生命合为一体了,看着一个 个医生忙碌的身影,一刻也没得休息,让我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心中暗暗想着:医生们,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一些医生们在这一场风尘仆仆的“战争”过去后,躺在床 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还有一些医生从遥远的地方赶来支援, 心中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勇敢地奋斗着,不让自己逝于这场“战斗”中。突出了这场战役的严重性,也更突出了医生 们救死扶伤的精神。电影中有一些医生小小年级就来到了这场“战争”之中, 他们失去了双亲,可他们并没有太伤心而是更加勇敢地站起来 向前冲去,他们令我非常敬佩,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果没
11、 有这些医生,也许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健康的体魄和美好幸福 的生活!中国医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医生非常伟大,他们敬 畏每一个生命,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地奋斗着,为我国人民救 死扶伤,我的心中不觉充满了更多的敬意!复了正常上班。春节期间,夫妻两人坚守抗疫一线,一直都是 24小时待命的状态。当被问到在发热门诊工作,每天都接触高危群体,是否也 有担心时。孟凡鲁却说,“我们相信我们的防护能力,相信在 科学防护下,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为患者服好务。担心肯 定会有。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 肯定会一往无前、勇敢前进。全国已经派出了 6000多名医护人 员支援湖北,他们接触的全是新型冠状
12、病毒的肺炎。他们都不 恐惧,我们何来恐惧?”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二】身边有几个医生朋友,平日里聚会总聚不齐,问起他们的 工作感受,一个字“累”。第三方机构做的一个调研2019医师幸福感指数研究报 告,在“中国医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提及率%”这一选项 上,“超负荷工作量使得医师身心俱疲”是提及率最高的问题。 而就“工作量大、强度高”这一指标,认为“基本符合+100%符 合的医师占比60o 8%,接近2/3的医师同意这种观点,医师工 作量大、强度高是一种行业共识。数字若显得无感,中国医生的实况拍摄就让人看得真 切。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 任,同时也是医院
13、心脑血管绿色通道的发起者。心脑血管病是 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就 容易致残乃至致死,很多大型医院为此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所谓的绿色通道,按纪录片中的说法,要像军队一样的,要做 到24小时全天候,所有医生链条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争分 夺秒去抢救患者。医院的绿色通道是朱良付发起的,所以刚开始每次急诊, 不管凌晨几点,他都亲自来。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一个又一个 的病人,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而有时下班匆匆回家吃了饭, 接到急诊室电话又立即往医院赶。主管护士对着镜头说道, “有一天朱主任的病人做到夜晚12点,还有16台造影,做到 凌晨5点,他们才休息。“继而她又感慨了 一下
14、:“绝对不让 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实在是没有一点生活的乐趣,没有生活质 量的,家庭根本就没有办法管。”24小时随叫随到、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饮食不规律、作息 不规律,是很多医生的工作状态。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王东进,同样是全年无休、全天无休。纪录片拍摄他的那一天, 他连做了三台手术,17个小时。17个小时得像雕塑一样站着, 全神贯注地进行精密的手术。王东进说,“心脏外科就是得身 体最好,身体不好的,站台站不住的就被淘汰掉了。”而他患 有严重的颈椎病,曾经痛到得戴着颈托才能上手术台,而因长 期站立他腿部静脉曲张,得常年穿着弹力袜。那么医生自个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劳累的?朱良付的话特别令人触动。他说
15、,“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 律,工作量大,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 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我 现在44岁,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担心自己“过劳死”,又得时时刻 刻提醒自己“不能死、不敢死”一一医生的劳累、付出、担当 和牺牲,可见一斑。要成为一个中国医生需要大量的付出,本科5年,研究生 3年,博士至少也3年,整整11年;而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 往往又需要10余年时间。熬到了主任医师,能力越大,承担得 也越多,很多中壮年的医生自己也有一身“职业病”,他们 “怕死”,
16、但“不敢死”。除了身体上的疲倦,医生的累也体现在心累。医患矛盾紧 张,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和心理伤 害。纪录片一开始是朱良付对着镜头无奈、沮丧又不解地说, “曾经有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想把 你撕成碎片,说我把他家老爷子给害死了。我跟那个老爷子我 们在病区里关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 注(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但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大夫,那 个老太太一边这么说一边还说,我近来高血压了,你再给我 看看,但是不耽误她投诉你。”所以纪录片才有这么一幕,一次急救手术前,朱良付先用 手机录下与患者家属的对话,确保他们知道手术可能存在的风 险。柳叶
17、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曾说,他每个月会收到几百 封来自中国医生的邮件,其中最常提到的主题是医患关系紧张。 “我确信,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 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担心。”医生如此辛苦却还得忧心自己的安全,这怎么看都匪夷所 思。但它切切实实正在发生。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三】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安 稳。原本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 本热热闹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 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种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以飞沫和
18、接触传播为主,被传 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 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 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 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临 危不惧,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 钟南山教授。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抗战 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我们也要像钟南山教授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 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 当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用知识战胜困难。我坚信这次
19、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战胜攻克,正所 谓“众志成城,共度难关”。最后,我想说: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 安全守护,尽量避免出门游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 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四】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 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 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 与担当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正是这些“抗 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 神”,因此,
20、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 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 方”。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基层,不断促进自身成 长。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 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 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 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 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 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 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 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
21、人的价值取向。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 一线去 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 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 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 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 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 领。在战“疫”初期,无数青年医务人员、青年党员、青年志 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迎难而上与未知的疫情“死磕”;在 战“疫”过程中,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拼命寻找新冠 病毒的“破解之法”;在战“疫”后期,基层青年干
22、部全力以 赴抢抓春耕生产。在两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青年人磨炼 了意志,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真正体会到了青春就是用 来奋斗的,青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锤 炼出过硬的本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还有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离不开青年干部的奋斗和 斗争。因此,青年干部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 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俯身做小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 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 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 以抓细抓实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尝到
23、改革的甜头,切实增强获得感。把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融入基层,奋力书写向往的 “诗和远方”。战“疫”中,无数青年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病患,带领病患跳广场舞、练太极、共赏落日余晖等,让 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人心。正是 无数青年人直面困难,带着乐观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战“疫”中, 才给抗击疫情注入了 “色彩”、带去了 “光亮”。而在基层中, 有53000余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91.8万在岗驻村干部也 不愿当旁观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 “疫”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 中流砥柱的作用,用汗水和智慧谱写“青春华丽篇章”。疫情 形
24、势积极向好后,青年干部又开始抓脱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 等,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 动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行动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 远方”。青年人唯有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把个人理想融 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实现向往的 “诗和远方”。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五】在这个全民抗击疫情的紧张时刻,医院成为了战场,医护 人员成了战士,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了 中国,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而 此时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更是触到了我心底的柔软,让我 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伟大,同时也坚定了我走在医学道路上的
25、脚 步。纪录片记录了多家省级医院里不同科室的故事,记录了多 个医生平常但却不平凡的每一天,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医生们也不是冷漠的对待生死离别,他们也不是无所不能。医生也是普 通人,也很脆弱,也有难处。“医生是最希望患者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待病人如自 己的亲人,将心比心为他们考虑。例如影片中的徐晔作为一名 烧伤外科的医生,所面对的病人病情有很多较为严重的,同时 花费也很巨大,他说:“患者的痛苦你是不能完全体会的,你 能感受到的痛苦放大一百倍才是他体会到的。我们做不到感同 身受,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语言朴素,却道出了亿万医护 工作者的真心。我们知道,从本科五年,到硕士三年,再到博士三年,再 到规培
26、,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培养一个 技术精湛的医生,要近四十年,而培养一个医术精湛,医德高 尚的医生,更是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一个医生在这条道路上 要经历无数苦难,他披上白大褂学着前辈的样子与死神抢人, 为的就是能够在医院这个充满绝望的地方给予人更多的希望。 或许他们不能让每一位患者都重获新生,甚至面对疾病时会显 得束手无策,但他们会尽己所能,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 美。这部纪录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医生大爱无的仁心展现 的淋漓尽致。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 冲击,也展现出了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谊。 纪录片中的前辈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医生应有的模样,他们是 我们医学生的榜样,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观看中国医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合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