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9115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I.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 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 华夏始祖。材料意在说明A.中原文明占据主导B.早期国家雏形产生C.多元一体发展趋势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2 .商朝注重自身力量的发展,靠自己的凝聚力形成方国联盟,而西周的社会结构注重的是 “分”,它强调的是族群形成连锁式的分裂增长。西周社会结构变化的方式A.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B.阻碍了宗法体制的推行C.削弱了地方的离心力【).促进了族群文化的传播.周初

2、分封时,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 子里,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同时周统治者还做出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 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这种做法使西周初期A.加强了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B.制度规范了天子与诸侯关系C.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初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了严格的遵守3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 事”。下列对该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表述有误的是A.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主要流行在我国商周时期C.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D. 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与交换.下图为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形葫芦瓶。诗经大雅绵中

3、“绵绵瓜腱,民 之出生”中的“瓜腱”即为葫芦。彝族古歌梅葛记载:葫芦中诞生了汉、彝、苗、藏 等九族,类似传说在土家族、侗族等皆有流传。这体现了()A.先民文化基因的相似B.跨地域农产品的交流C.早期国家意识的产生D.多元一体格局的确立.春秋时楚人以蛮族自居,楚国贵族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屈原的 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意为“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高阳氏又称颛项,相传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是中原华夏族公认的先祖。上述材料说明A.楚人与华夏人的民族起源不同B.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化严重C.屈原借古代帝王抵抗秦的兼并D.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的进展.春秋时期,社会变化之一就是在

4、政治上出现了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鲁国一度出 现“公室卑,三恒强”“四分公室”的现象,再有齐国的“田氏代齐”、晋国的“三家分 晋”等。这主要是由于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B.民族交融逐步加快C.分封体制不断强化D.思想文化日益繁荣8,秦国规定:凡斩敌国一个甲士首级的,就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同时拨给一名 “庶子”作为劳动人手除授田宅外,还可以享受封邑租税。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门第出身是授爵的唯一依据C.奴隶斩得敌首不得赐爵D.军功可以改变社会政治地位.下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孔子“苛政猛于虎。”孟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上地

5、而食人肉,罪 不容于死。”韩非“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A.对发展社会生产的高度重视B.对统治集团贪欲无度的批判C.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D.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9 .管仲和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主张执法者应当“不知亲疏、远近、贵 贱、美恶,以度量断之”,韩非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当时 A.法治思想盛行B.仁政观念深入人心C.政府以民为本D.社会公正受到关注10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一时间段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钱

6、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 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己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 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 知() 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 “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

7、.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 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这些举措 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 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11 .西汉初年,黄老思

8、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 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C.倡导无为而治 D.维护社会稳定.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措施内容措施一七国之中,除楚国另立王以续其后外,其他六国均被废。措施二陆续立其余8子为王,并对原来封王加以调整。措施三把“北边郡”“南边郡”收归中央直接管辖。措施四剥夺了诸侯王的“治国”权,诸侯王国半独立地位被取消。A.实现了 “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激化了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关于汉代官营手工业的

9、作用,当时人颇多论及者,以官营的采矿、煮盐、铁器制作等 手工业来说,有人认为“总一盐铁”,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还是“建本抑末,离朋 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手段。由此可见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杜绝奢侈浪费12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监敢私 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汉和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罢盐铁之 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在放宽B.工商业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受到遏制D.汉代放弃了重农抑商

10、政策.如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 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绿丝有关的工具。 据此,可推断:A.画像石专主要反映贵族们的日常生活B.丝绸之路魏晋时期得到极大发展C.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I)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融入到汉民族13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与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 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即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A.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空前强化君主专制C.有利于新王朝的政治重建D.导致官员队伍冗杂.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

11、,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 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指的是A.诸侯封地B.地主田庄C.繁重徭役D.郡国并行.下列中国占代科技成果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蔡伦改进造纸术沈括编著梦溪笔谈宋应星编著天工开 物A.B.C.D.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称赞循吏们是“奉职循理”,“不教而民从其化”, 而汉书循吏传记述的循吏事迹,多为关心民事,发展生产,“行教化之策”,做到“所居民富,所去见思”。这一变化反映了A.主流思想的因循B.史家价值判断的不同C.选官方式的变革D.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二、非选择题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2、要求。材料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 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藤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 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 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 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士官,因 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腌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 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 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

13、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建政策与边疆治理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彼潢河之滨。”辽史太祖 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 “孔子 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 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 志根据材料,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李悝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

14、必当。” “如此 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此外,他还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 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李悝还革除旧有的阡陌封整,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 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 罚。在根食生产上,实行“平氽(di)法”。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作为 储备,使粮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制 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他改革军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给 田宅。“魏用李克(即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摘编自史记平准书史记魏世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简要评价李悝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