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9059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2套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1(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开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 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管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 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 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 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遁变。数

2、字敦煌、数字故宫 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 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 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 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 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 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 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

3、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 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的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 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 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 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 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 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

4、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 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 与冷战,使问题更复杂。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 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 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第1页共29页 开掘中,o这些玉器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 从器物外形到用途都十分近似,一脉相承。金沙玉器秉承三星堆玉器的优良传统,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展,O三星堆玉器大多出土于祭祀坑,金沙玉器也基本都出

5、土于大型祭祀活动区中,且数目 众多,种类丰富,制作精美,几乎不见使用痕迹,可见均非实用器,而是用于古蜀国重要宗教 祭祀活动中的礼仪性用品,均具有浓厚的宗教特征和神性色彩。由于玉材选用广泛并受当 地土壤埋藏环境的影响,金沙玉器多呈现出艳丽的色泽,沁色十分丰富。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字。(6分).简述第2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 (3分)V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

6、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第10页共29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答案:D解析:A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B项,“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 济效益”于文无据。C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说法绝对化, 错误。1 .答案:D解析:D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二第3段可以看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缺乏说法错误。3,答案:A解析:A项,曲解文意,材料一第2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遁变二 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4 .参考答案:材料一采用举例论证,内容充实

7、。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论证数字技术对文 化遗产的支撑。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论证汉语 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比照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运 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 命。5 .参考答案: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 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 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立足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

8、势,发挥中国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 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开展提高。6 .答案:A解析:A项,“总领全文”分析错误。开头一段对槐花的描写,主要是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人 的回忆。7 .答案:D解析:D项,“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当年折槐花的钩子已经锈 迹斑斑,盛槐花的筛子依旧孤单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秸结的席子,大铁锅、木 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只是上面沾满了灰,挂满了蛛网,物件都在,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 难见”,作者要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叹。第11页共29页8 .参考答案:首段中的“似乎写出了眼前的槐花树慢

9、慢唤醒了作者尘封的记忆,使文章由 现实自然过渡到旧日时光。尾段中的“似乎”写出了槐花麦饭还是那个味儿,但奶奶已经不 在,物是人非,心境已不同的情感体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9 .参考答案:本文写树、写人、写生活,取材广泛自由;写现实、写回忆、写梦境,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路灵活,结构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 多种表达方式。主题明确集中,抒发怀念之情:以槐花树为线索,围绕主题将相关的人、 事串联起来。二、古代诗文阅读.答案:C解析:“呼”的对象是“卒长呼”与“卒长”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涂潦”作不避” 的宾语涂潦”前不应断开,据此排

10、除A项。10 .答案:D解析:D项,干支在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11 .答案:B解析:B项: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误,还用来排泄湖水。12 .参考答案:(1)苏轼在堤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 全了这座城。(2)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却不敢说用诗来讽谏,希望有益于国家。解析:注意第句中“庐”“分堵”“卒”“全”,第句中“以”“庶”“有补于国”的翻译。13 .参考答案:苏轼访察关中利弊,为百姓、衙役减少损失。苏轼在徐州任上解除黄 河水患,保全徐州百姓。苏轼在杭州任上,疏通河道,修建“苏公堤”。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

11、母亲程氏亲自教 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就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 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章。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 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要输送南山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要经过砥柱险处, 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 停止,从此损失减少了 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 涨,水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人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 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赶

12、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 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 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那些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第12页共29页 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没有被淹没的城墙仅有三版。苏轼在堤 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 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却不敢说,用诗来讽谏,希望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附会他所作的诗是诽谤皇上的,(将

13、他)逮捕进 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也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只有神宗怜惜他,任命他为黄州团练 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祐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 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 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菱白根,从唐代到吴越钱氏,每年 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疏浚,菱白根积为田,剩下的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 一条河专门容纳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容纳湖水,就疏通这两条河来通航运。又造了 坝堰闸门,作为积蓄

14、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 复了六口井,又把菱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在 堤上种了木芙蓉、杨柳,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两 次在杭州任职,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的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为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 报答他。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14 .答案:A解析:A项,“从时空落笔”错误。边塞以北是一片茫茫沙漠,国都以东是一条曲折的潮水。 “紫塞二亦可理解为夕阳下的关隘蒙上一层金紫之色。这两句将关塞与国都相提并论,意 指诗人身在边关,心在国都;也是指自己身赴北庭为的是报答朝廷的恩惠

15、。这是跨越空间 的跳跃式表达手法。15 .参考答案: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 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 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白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壮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 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解析:从对内容的解读中可以找到意境、形象、情感的相关特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16 .答案:(1)触胪千里旌旗蔽空 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第1

16、3页共29页(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三、语言文字运用17 .答案:D解析:A项,表示插说;B项,表示引出下文;C项,表示语意的递进;D项与文中语句的破折号 都表示语意转折。18 .参考答案:句中把在漫天雨中昂然挺立的一株红莲比喻为即将燃起的火、一罐立 刻要倾泼的颜色,表达了比喻的相似性;作者想象红莲绽放后的艳丽,一株红莲在雨的 迷蒙和荷叶的碧绿的衬托下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与燃烧的火、颜料的色彩相似;将红未 红的红莲雨中挺立生长,旺盛、生机勃勃的特点与即将燃起的火、立刻要倾泼的颜色的生 命状态相似。19 .参考答案:原句是反问语气,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了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 这一池的

17、绿就是一池无声的歌,它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思索不只是在哲学书和研究院中 才能得到的。反问的语气还能激发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改句是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表情达意、激发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思考的意味不 浓。20 .参考答案:玉既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出土了不少玉器从而将古蜀 玉器推向又一个高峰.参考答案:因为金沙玉器基本不见使用痕迹,所以均非实用器;加之其基本出土于大型 祭祀范围活动区中,具有浓厚的宗教特征和神性色彩,所以是古蜀国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礼 仪性用品。U!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的材料作文题。引发的思考是丰富的,思考角度 也比拟多。“如果你想走得快,

18、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这句话可以分开来 独立理解,也可以合起来整体理解;可以是并列关系,可以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条件关系 等;甚至可以重新组合“独走、快、群走、远”这四者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立意:要敢于超越;甩开负担,轻松前行;团结致远;合作才能共赢;根据自己 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走得快的独走,也需要走得远的群走/恒快、 恒远)。第14页共29页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2(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 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

19、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 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 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 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 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 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 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 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 而非审美体验那么常

20、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 不同于一般经验。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 而体验那么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 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 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 或“妙悟”等,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那么: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 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那么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 本

21、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 美学的“诗化”。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 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 当以此为根基加以说明。但是,社会实践又总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显现的。因此,需要追问, 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是如何通过审美体验这个“中介”而转化为艺术 的。这样,审美体验的探究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摘编自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导言)材料二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必须结合审

22、美体验,通过审美创造转化为艺 术品。其中,审美体验包含两个局部: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第15页共29页艺术家并非一直处于艺术创作状态,而是像普通群众一样每天都经历着日常生活,但 是他们对日常生活多了 一种审美观照,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他们通过审美观照对日 常生活进行延伸思考、联想想象,甚至通过灵感或直觉的心理活动建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 一样的精神空间。艺术体验那么要求再上升到一种新的精神高度,它是人生体验的继续延伸 和不断升华,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中升腾起来。最终,艺术创造使艺术体验转化为一种新 的存在状态 艺术品。这个过程被郑板桥精妙地概括为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23、 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生体验,郑板桥在深秋之际住在江边馆驿, 早晨起床看竹,太阳照进竹林的晨雾之中,如云如烟,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这个过程变园 中之竹为眼中之竹,带有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第二个阶段是艺术体验,此时眼中之竹 已转化为饱含意蕴的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抽象化、 心灵化的意念,是在想象的、虚构的精神空间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存在状态,是成为艺术 品之前的最后阶段。第三个

24、阶段是艺术创造,艺术家磨墨、展纸、落笔,把艺术体验中的 虚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家笔下的艺术形象,成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品,即手中之竹。郑板桥还就此总结了两个规律: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意在笔先,即艺术体验在艺术创 作之前,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外化过程,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时期所储藏的艺术意蕴;趣在 法夕卜,即艺术趣味来自艺术法那么之夕卜,艺术法那么只是创作方法而已,艺术家所蕴蓄的艺术感 兴,才是艺术之源。(摘编自孙先旭、胡鹤林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材料三 顾春芳:讲审美,我想不仅要追求艺术作品的美,还要把艺术的审美体验和 心思灌注于日常生活,从而获得一种“诗意的栖居”,尤其要追求人格的美。您怎么看?叶朗:当然

25、。美学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 “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品格,最重要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美在精神 层面的作用。它引导人们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 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嵇康。 世说新语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涛说 他“岩岩假设孤松之独立“。嵇康把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据记载,他临刑东市,神 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的音乐 和生命

26、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不仅要关注艺第16页共29页 术作品,而且要关注历史上如嵇康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存风格和生命华彩,他们用自己的崇 高人格和生命创造了诗意的人生境界。顾春芳:近来美学界比拟关注日常生活的审美,您可以就此谈谈吗?叶朗: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人生情趣,这也很值得研究。中 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气氛,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 活世界,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描写。现代社会,人们要学会主动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 一批文人、艺术家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他们弹琴、赏花、

27、品茶,开拓了一 个新的生命活动的空间,这是非实用的、审美的空间,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张扬“性灵” 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他们获得了特殊的审美体验,拥有了心灵的自由,于是就能更好地 做学问,干事业。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 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 一番真正的成就(摘编自顾春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 1.以下有关审美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恩格斯记述的海上奇妙体验,包含着他对壮美自然的欣赏和对自由的感悟。B.审美体验应该是去除了功利、实用的目的的,它强调

28、直觉、想象等审美特征。C.审美体验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它通过社会存在转化为艺术。D.中西美学思想的一个相通之处是都认为审美体验与人生、艺术的本质相关。2 .根据材料二,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只能通过灵感、直觉来建构。B.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动机一定要与审美体验结合。C.变“眼中之竹”为“胸中之竹”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D.郑板桥认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创作的重要原那么。3 .根据材料三,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中国传统美学重视美在精神层面的作用,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B.研究艺术经典,不仅要关注作品

29、,还要关注艺术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C取得真正成就的人需要具有不计利害得失、追求理想和情趣的出世精神。D.中国古人注重在获得特殊审美体验的心灵空间里,寻找优雅的审美情趣。4 .叶朗在回答以下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方法?(4分)第17页共29页5 .请结合上述三那么材料,概括审美体验的含义和作用。(6分)(二)现代文阅读n(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课叶圣陶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 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 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

30、加入小蚕的 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 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 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 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 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 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 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

31、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 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 和。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 且能够发光的,叫作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作行星”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 续续的几个声音“星 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 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 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 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

32、那里的。“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 ”方先生讲得非 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戋尽致。停了一会儿,有第18页共29页 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 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 ”他的心却仍 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 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 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 样子,

33、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 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假设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 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 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 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 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 已退出了他眼

34、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假设飞到小桥旁 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假设沿着 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 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 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 一些辨知。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 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 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

35、的合唱,蜂儿沉着而卑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 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 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 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和将球摇动,使钟杵动乱,也不会听见 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 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 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第19页共29页 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

36、据。任何 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 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 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开展方向。这就提出了一个区分标准的问题:如何区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 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 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 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 语境中,

37、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 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 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 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 些徒具形式的外表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 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 的古典诗学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 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

38、“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 的社会功能?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 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 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激活其生命力, 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弓I。要围绕我国和世 界开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表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

39、、 方案。(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以下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 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 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第2页共29页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 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 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40、“”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 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 这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比照。B. “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

41、”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 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D. ”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 了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7 .以下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 清晰,结构紧凑。8 .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 唐可笑,实那么发人深省。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 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

42、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 笑般的挖苦效果。8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 分)第20页共29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 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忠义军别部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 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 宗勉、

43、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日:“今不可 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 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人相,召师雍审 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 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 送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 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 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

44、刘用行、魏觇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 雍日:“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 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 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假设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 护名节,无愧师友云。(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 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

45、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 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 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词头乞畀/嵩之以贴职如宰 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10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第21页共29页D.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46、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B.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C.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D.黄师雍具有胆识。他联合时青对付李全,后因计划泄露,时青被杀死,但黄师雍没有害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14 .黄师雍勇于坚守原那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4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赋得:古人与朋友分题赋诗,分到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到的题目是“暮雨”,故 称“赋得暮雨”。15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 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B.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二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 钟时”,即黄昏时分。第22页共29页C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

48、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这一 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D.此诗中的“帆”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冲的“帆;两者写法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对李 曹东去的惜别之情。16 .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妙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的典故表现求贤假设渴的心情的句子是(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形容小船像 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 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 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