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任职考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人员任职考核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人员任职考核试题(满分100分)姓名:部门:职位:得分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 .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 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 员和其他人员的 人身 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2 .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实现两个观念转变,即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3 .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法规,其全面 性、完整性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物的4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坯安全在为不
2、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5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 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危害因素辨识,二是风险大小的评估,三是风险的控制 。6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 健康 ,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 害的因素。有时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7 .工伤保险实行 无责任 补偿原则,即不强调工伤造成的原因、 过错及其责任,只要是因工作而受到伤害就应补偿。8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查 思想 、查 管理 、查隐患、 查整改、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应该遵循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 则。9 .海恩
3、法则启示之一:事故源于安全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之二:人为 因素是事故的根源。10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劳动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11 .灭火器使用的五字要诀为“拔”、“握”、“瞄、“压”、“扫”。其中“拔”指拔出 保险销 、“瞄”指的是喷嘴准火源根 部。二、判断(每题3分,共15分)1 .安全意识是指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及周围的环境情况随时保持警觉。2 .墨菲定律认为只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存在,事故迟早会发生的,不管可能性多么小。(对 )3 .安全管理中,重点应该是放在未暴露的隐患问题的解决上。必须高度重 视对
4、未暴露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发现和及时解决。( 对)4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72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可以视同工伤。(错 )5 .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往往是直接损失的4至10倍,分析事故的真实损失, 更要关注的是事故潜在损失。(对)三、选择(每题3分,共15分)1 .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和化学抑制法,其中用湿 棉毯、温麻袋、温棉被、干沙等不燃物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隔绝空气,使燃 烧停止的方法属于。(C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D.化学抑制法2 .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行为的主体是(A )A.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指挥的管理人员B.主要负责人C.安全管
5、理人员D.生产副总3 .按照事故性质进行分类时,(A )是指由于操作者或管理者违章作 业或失职渎职行为而造成的事故。A.责任事故 B.非责任事故C.破坏性事故 D.自然灾害事故4 .以下哪一种情况不可以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B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B.工作期间因醉酒导致伤亡的。C.患职业病;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5.职工受到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在(30 )日内提出工伤申请。A、 15 B、 20C、 25D、 30四、简答:(共30分)1 .安全培训教育组织的程序?(10分)1、了解培训需求;2、制定培训计划;3
6、、编制培训大纲或培训教程;4、进行考试或考核;5、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2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5分)1、定期安全检查;2、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3、经常性安全检查;4、专业安全检查;5、综合性安全检查。3 .取得安全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15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行业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 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