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法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资源法学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与资源法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环境与资源法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Law课程编号:E1150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使用教材:环境法学,汪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开课单位: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性质:本课程是法学专业选修课程之一。(-)目的与任务:培养正确的环境理念,增强环境法制观念的教育;促进环境法律知识的 学习;完善专业知识的结构;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教学目标学生
2、通过学习应当全面了解我国目前以及今后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产 生的原因,理解环境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体系、发展状况。通过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 环境保护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 学的知识维护环境权益,为继续研究打好基本理论基础。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环境概述(2课时)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定义:(一)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三)学界不同的观点二、自然资源(-)定义(二)自然资源与环境三、生态系统()体制方面的原因(三)政府方面的原因(四)环保部门自身的原因(五)企业自身的原因六、对策思考(-)如何完善相关立法
3、(二)如何完善相关体制(三)政府怎样转变观念并加大环保投入(四)环保部门加强自身的建设(五)各企业单位诚实信用、遵纪守法四、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章节教学内容支撑的毕 业要求指 标点学时分配讲课实验第1章环境概述320第2章环境法360第3章环境法基本原则3100第4章环境法基本制度3100第5章环境行政机构与环境行政执法340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 .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情况考查(其中包括笔记、大作业等)。期末考试采用 闭卷笔试。2 .课程成绩评定标准课程成绩二平时考核成绩X20%+期末考试成绩X80%。成绩的具体构成如下:考核形式分值考核细则平时成
4、绩平时作业10课后完成20-30个习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 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作业的平均成绩再20%按10%计入总成绩。点名及课堂 小练习10以随机的形式,在每章内容进行中或结束后,随堂测试 1-3题,主要考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和课后及时复习 消化本章知识的能力,结合平时的随机点名,最后按10% 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80%期末考试卷 面成绩80试卷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 述题和综合分析应用题等,以卷面成绩的80%计入课程 总成绩。考核学生在流体传动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 能。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
5、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3、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一环境立法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版4、王灿发:环境法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吕忠梅:环境法案例辨析,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6、金瑞林:环境法学,北大出版社,2002年(-)定义(二)生态保护与环境四、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二)次生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的演变三、环境问题的成因(一)环境科学的“超出两个极限”理论(-)经济学的“两个失灵”理论(三)法学的利益“利益关系”理论四、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法(6课时)第一节环境
6、法的历史发展一、国外环境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环境法(-)近代环境法(三)现代环境法1、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2、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法二、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建国前的环境法(二)建国后的环境法1、建国初期的环境法2、创业时期的环境法3、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法三、环境法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一、立法目的一元论(一)产生背景(二)观点(三)利弊分析二、立法目的二元论(一)产生背景(二)观点(三)利弊分析三、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四、科学的环境保护理念第三节环境法的定义及特征一、环境法的定义(-)环境法的称谓由来(二)国外学者对环境法的定义(二)国内学者对环境法的定义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7、(-)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二)环境法的保护对象:环境各要素(三)环境法的保护客体:权利(四)案例分析三、环境法的特征:(-)法律规范的科学技术性(-)法律规范的综合性(三)保护法益的共同性四、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环境法与经济法(二)环境法与民法(三)环境法与国际法第四节环境法律关系 一、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二、环境法律关系的特征三、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四、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五、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五节环境法的体系一、环境法渊源:(-)宪法(二)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四)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规章(五)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
8、范(六)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七)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八)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二、体系第三章环境法基本原则(10课时)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一、基本原则的定义二、基本原则确立的标准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预防原则一、概念:(一)预防原则(prevention principle)(二)谨慎原贝I (precautionary principle)(三)案例3.1二、预防原则与谨慎原则的关系(一)联系(二)区别(三)环境法学界的选择(四)案例3. 2云南怒江建坝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争三、适用(一)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运用环境标准控制和减少生产
9、经营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三)对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活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对待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行为第三节可持续发展原则一、产生与发展(一)产生背景(二)协调发展原则(三)可持续发展原则二、定义(一)国外观点(二)国内观点三、基础理论(一)环境权(-)代际公平四、环境权(一)环境权的含义(二)自然的权利论(三)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五、案例3.3:吉林市石化公司苯泄露致严重生态危机案。第四节受益者负担原则一、产生与发展(一)产生背景(二)污染者付费原则(三)受益者负担原则二、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负担的关系(-)联系(-)区别(三)环境法学界的选择三、适用(一)实行排污收费或
10、者征收污染税制度(二)实行废弃物品再生利用和回收制度(三)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补偿费或税制度(四)建立环境保护的共同负担制度四、生态补偿制度(-)定义(二)研究现状(三)实践现状(四)原因分析(五)完善建议第五节公众参与原则一、概念:二、公众的范围(一)确定的标准(-)范围三、参与的内容及方式四、适用(一)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二)其他涉及公众利益的许可程序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三)建立决策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四)鼓励各类非政府环境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五)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制度第四章环境法基本制度(10课时)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概念二、环评对象三、环评内容(-)环境影响篇
11、章或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建设项目一一分类管理四、在我国的实施现状(一)现状(案例4. 1)(二)原因分析五、完善途径(一)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二)国内学者观点第二节三同时制度一、概念:(-)产生背景(-)定义二、内容(一)同时设计(二)同时施工(三)同时投产使用三、实施现状(-)现状(案例4.2)(二)原因分析四、限期治理制度五、完善途径第三节环境许可制度一、概念(一)产生背景(二)产生的意义(三)定义二、分类(-)防止环境污染许可(二)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三)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三、许可证的管理程序(-)许可证的申请(二)申请的审查(三)决定许可证的颁发(四)监督管理(五)处理五、实
12、施现状六、完善建议第四节环境标准制度一、概念二、环境标准的制定(一)制定主体(二)制定依据(三)制定程序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四、实施现状五、完善建议第五节环境费制度一、概念(一)环境资源税(二)环境资源费(三)两者的区别二、主要内容三、征收排污费制度(-)征收类别(二)意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如何完善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第五章环境行政机构与环境行政执法(4课时)第一节环境行政一、环境行政的意义二、环境行政决策三、环境行政决策的特点(-)科技关联性()利益冲突性第二节环境行政机构一、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职权范围二、存在的交叉现状案例5. 1案例5. 2三、对策思考第三节环境行政执法一、环境行政行为二、环境行政的基本原则(-)法律保留原则(二)法的明确性原则(三)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三、环境行政的主要程序(一)环境行政规章制定程序(二)环境行政许可程序(三)环境行政强制程序(四)环境行政处罚程序四、环境行政执法的现状(-)“一低、两高、三难”(二)环境印象评价多流于形式(三)限期治理未能发挥利剑作用(四)排污收费标准低五、原因分析(-)立法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