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实践(报市委刘书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实践(报市委刘书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挖掘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实践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是根植乡土 所酿生的共性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 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对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发展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有着灿烂历史的千年古镇,XX镇拥有底蕴丰厚的非遗文 化,大力挖掘和弘扬非遗文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总体概述xx镇地处xx市西北部,距xx城区22. 5千米;西与xx 岱岳区、徂汶景区相连,北与济南市莱城区接壤;济临公路、 泰新路、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西晋重臣羊祜的故里、 中华羊氏发祥地,因“地有羊氏之流风”而得名。清顺治十 年(1
2、653)曾在此设立驿站,时有“南京到北京,xx在当中” 之称,是清代重要驿站、北方商埠重镇。镇域面积180平方 公里,9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11. 6万人。近年来,xx镇不断深化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认识,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扎实开展非遗保 护基础性建设工作,实行政策性扶持和生产性保护并举,着 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和文创产品研发, 推动全镇非遗文化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措施多样化、内 容多面化的良好态势。目前,全镇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 120余条,整理各类项目90多项,一批优秀的项目得到了较 好的挖掘和有效地传承保护。全镇列入四级保护名录项目51
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民间舞蹈类独杆跷)、省级项目 1个(民间舞蹈类百兽竹马)、XX市级项目4个,XX市级项 目4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 人,xx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个。许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体育竞技类等非 物质文化遗产在挖掘保护中得到传承发展,有力助推了非遗 事业可持续发展。筹建了 “xx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让 众多独特的非遗文化在这里集中呈现。xx镇被评为“中国民 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文化特色示范镇”。二、主要做法:如何将珍贵的非遗文化与我们的乡村振兴有效地结合起来, 做好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这篇大文章,xx镇
4、作了许多有 益的尝试。(一)豆皮飘香:小手工大产业引领致富路XX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XX豆腐皮,发源于东张庄 村,是XX市著名地方特产。它以优质黄豆为原料,手工工 艺独特,口感清爽、劲道、细腻,豆香浓郁,以薄如蝉翼、 营养丰富而驰名省内外。就是这小小的传统手工技艺,经过 东张庄村技师的精心研制和开发,已经形成产业,带领一个 村子实现乡村振兴。村书记张孟介绍说:“在我们东张庄村,豆腐皮的制作 工艺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那个时候,东张庄村的 先祖们用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挖掘非 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让古老的工艺焕发活力,助力村民 走上致富路。通过举办工艺培训班、技艺大比
5、拼,家家户户 都掌握了制作工艺;通过树立非遗传承人,又推动产品精益 求精。目前,全村从事豆腐皮生产加工者近100户,每户每 年专项收入不下10万元,许多农户因此发家致富。”Xx庄村将非遗文化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家家通了自来 水,条条街道铺了水泥路;村里成立了豆腐皮合作社,负责 收购、在加工、外销;并组织人员改进生产工艺,在包装、 式样、口感等方面进行创意研发和再加工,由最初的单一豆 腐皮发展到现在的真空包装、式样与口味各异的豆腐皮(丝) 近10个品种,还注册了 XX牌商标。小小豆腐皮形成了 大产业,网络销售额达600余万元,让许多村民摆脱了贫困, 真正实现了非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二)“掐”
6、出特色:麦秆指尖小产业点缀振兴路XX镇小麦种植面积4. 2万亩。每年小麦收割后,家家户 户挑选细长麦秆,整理成束,腋霆掐辫,掐辫子历来是当地 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传统“手工小副业”,也是xx市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有着就地取材、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男女老 少齐参与的独特优势。xx村麦秆扇编制手艺人张蓉蓉说:“在镇政府的大力支 持下,我成立了麦秆扇编制专业合作社,让老百姓实现在家 门口就业,掐好的辫子由合作统一社收购,仅“掐辫子”一 项收入,每人每天在30元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小,借 助网络直播带货、淘宝销售等渠道,销量不减反增、供不应 求,这真的出乎我们的意料。”小小麦秆,好处颇多。过去农村村民
7、收入不高,一亩地 种麦子纯收入500元左右,现在一亩地,产麦秆200斤,每 斤4.5元,光麦秆就收入900元,现在不但掐辫子可增加收 入,麦秆编织又能增加一笔收入。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掐辫子产业链条延伸的加工增值,掐辫子还给当地群众带来 许多“副产品”,如掐辫子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有助于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而且还活血化瘀,能有效防止老 年痴呆。同时,大家三五成群坐在一块边掐辫子边聊天,有 助于邻里增进了解和感情沟通,构建和谐社会。(三)吃文化饭:舌尖美味道道佳肴有文章在XX,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XX肘子肉,只应天上有; 没上八顶八,不算礼到家。这“XX肘子、八顶八”,都是 XX的
8、地方名吃,在XX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原来,“XX肘子”是当地重要宴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有肥而不腻、松嫩爽口的特点,往来食客都以得尝“XX肘子” 为一大快事。而“八顶八”宴席,则是订亲、结婚出大席招 待贵宾的至尊标配。又分“小八八”、“大八八”两种,通 常采用的是“小八八”,即四碟、四中碗、四大件、八个盘, 计有20个菜,中碗与大件交替呈上,“一顶一”随上随撤, 最后的八个盘将中碗与大件全顶下来,故称“八顶八”。而 “大八八”则是八碟、八中碗、八大件,又多了 12道菜, 而且在大件上完之后加混沌或水饺,叫做二道板,之后让客 人稍作休息再入座,叫做“三起三坐” o此外,在用具、陪 客、选材、上
9、菜、劝酒、吃板等方面也有相当的讲究。“xx肘子”和“八顶八”,工艺考究,制作精细,隆重 而又厚实,它讲究的是待客之礼,体现的是xx人的好客、 热情与友善,被老百姓公认为迎宾待客的上等宴席。现如今, 已被纳入市级首批非遗名录。镇政府注意挖掘非遗文化,因 势利导,定期举办厨艺培训和饮食文化节,引导民众吃文化 饭,走致富路,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争做“好客XX人”, 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良性发展。(四)走进校园:活态传承让“非遗”活力再现在今年全镇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羊祜中学的同学们表演 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兽竹马”,得到全场师生和观众 的热烈欢迎,获得一等奖。“百兽竹马”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大洼
10、村,是民间杂耍 的一枝奇葩,她表演的主题主要是驱赶瘟疫、降福求瑞,故 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全场表现的 是八仙骑兽过东海,给上天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有着浓厚 的欢庆色彩和避邪祈福等习俗因素,在XX当地具有广泛影 响。近年来,XX镇把活态传承与非遗文化保护有机融合,将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杆跷”、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百兽竹马”以及“大柳杭梅花拳”、XX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徐家拳”等部分代表作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一批“非 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非遗”课堂、“非遗”竞赛、互 动表演、带徒弟授课等方式,使非遗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融 合,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和赞
11、同,不仅能够传 艺育人,而且对于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三、启示思考近年来,XX镇大力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活民间 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同 时,时刻不忘将非遗工作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在一 起,立足镇情,多措并举,着力发挥非遗文化在推动乡村文 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构建挖掘非遗文化与助推乡 村振兴、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的桥梁与路径。一是做好镇级顶层设计。XX镇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挖掘 和保护,成立了镇非遗文化保护中心,专门负责非遗文化的 挖掘、保护和创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计划, 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12、和规范性;在东张庄村建立了 “XX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在大洼村建立了百兽图、独 杆跷传承基地,在大柳杭村建立了梅花拳传承基地; 每年都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创新、 开发。同时,抓住国家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契机,千 方百计对上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政府解决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加大非遗宣传力度。为推动非遗文化“入眼入心入 脑”,XX镇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对有关村主 要街道的墙体进行改造,将非遗文化画上农家院墙,将非遗 元素渗透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让村民进出都能看见,在潜 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今年六月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 产宣传月
13、”活动,通过一系列演讲、竞赛、评比等活动,创 建非遗文化交流平台,加大非遗宣传、保护和创新力度。积 极推进非遗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在六月第二个星 期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举办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 “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让独杆跷、“百兽竹马”、 民间剪纸、手工编织等国家、省、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现场 展示,组织学生表演、展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 传统手工艺等非遗节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守护“旧”非 遗,传承“新”经典。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培养。注重人才内培和外引,制定有 力措施,扶持各村非遗文化团体的建设与发展,推出更多具 有本土特色的非遗文化。实施乡村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14、, 完善非遗传承人扶持政策,加大对优秀民间曲艺、民间舞蹈、 民间手工技艺等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 人、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定期评选优秀传 播非遗传承人,经常组织他们外出学习、交流,激励和引导 他们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强化活态传承比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 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一种简单的静态保存,而是一个不断激 活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东张庄村将豆腐皮开发为致富产 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大洼村将百兽图项目的八 仙及诸兽形象开发延伸为泥塑玩偶,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张蓉蓉引领“麦秆编织”新风尚,全镇 动员,小产业带来大能量;XX村将“XX肘子”、“八顶八” 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树立了 XX饮食文化的非遗地标; XX镇让非遗走进校园、走上课堂,重在传艺育人,留住传统 技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有效改善了非遗文化后继乏 人的局面,带动和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 到现代的文化财富,我镇今后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充 分发挥我们“非遗”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